12月,雲飛在貴州的凝凍天氣中邁入了第33個年頭,剛好,這也是他入職碧桂園的第1111天。
「我是18年的夏天從安順調到貴陽,在印花一幹就是兩年半,這都是在印花的第三個冬天了。」雲飛說的「印花」,全名「碧桂園·印象花溪」。
圖:碧桂園·印象花溪項目實景圖
這是碧桂園在貴州地區的標杆工地,曾獲「2019年貴州省安全文明施工樣板工地」、「展示區開放標杆項目」、「工地開放標杆項目」等榮譽稱號,多次在安全、質量巡檢中拿到雙第一。
通過雲飛的介紹,我們知道了這傲人成績背後的風雨,也看到了一名碧桂園工程師的成長路徑。
「直面困難,執行第一!」「那年冬天也是特別冷,當時項目已經進入第二批預售供貨階段。為保證施工進度,大家堅持每天6點起床,到現場後一個一個給總包打電話喊,開始組織工人到現場。」雲飛說,這段時間的寒潮天讓他想起2018年的冬天。
當時團隊為了力保建設工期按計劃達成,項目管理人員人手一件大棉襖一個手電筒,六點起深夜回,跟所有現場人員一起,每天被凍得臉紅鼻子青。
「我們要求自己團隊要比施工單位起得更早,就是為了用實際行動傳遞一種對施工節點的緊張感和壓力,讓總包單位跟我們一樣重視起來,一起營造努力大幹的氛圍。」雲飛說,那段時間兄弟們是最辛苦的。
圖:冬季現場施工場景
當時圖紙設計、招標、土石方場平、樁基、地下室及主體結構多個重要節點同步施工,室外氣溫又低,人很容易退縮。「為了提神我們學著嚼檳榔,因為喝紅牛已經沒效果了。」雲飛說,到最後檳榔也「失效」,團隊最終是靠著本能和意志撐下了這場戰鬥。
對碧桂園·印象花溪管理團隊來說,能在總包基本資源還沒到位前,就搶先做好人工、材料、機械、計劃、措施的鋪排,這充分體現了一個團隊的強大戰鬥力、高水平的組織協調力以及對現場的統籌掌控力。
「困難面前,執行就對了,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先做了再說。」項目團隊認為,艱難的時候正是檢驗戰鬥力的時候。
說來奇怪,冬天本是冰涼的,卻因為有手電筒的光、兄弟遞上來的檳榔、後勤組送來的開水泡麵,開始變得溫暖。執行力就是生產力,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只有「執行」才能讓困難的「凝凍」溶解。
「穩住節奏,質量第一!」碧桂園·印象花溪二期一組團,是目前碧桂園在貴州地區全天候工地開放得分最高的項目。
「印花的工地開放是系統性、全天候的開放,這個階段就要前置做好策劃、組織、分解、協調、保障等工作,根據策劃,只有主體達到10層以上,才能實現1至5層的開放條件。」雲飛告訴我們,當時團隊還要同時推進三個大事:一標段工地開放、二標段預售供貨、三標段土石方場平,時間緊、任務重。
「我們是開年後第一個開工的項目,當時工人、材料都還沒進場。但必須抓緊做出實體樣板房、交付樣板房、工序樣板等,每一項都需要精雕細琢打磨出來後才能對外展示。」面對實際困難,項目首先就明確了質量的底線一定要守住的原則。
圖:被推倒重來5次,直至完美的砌體樣板
「每一塊磚頭都是經過人工選擇的,材料這關一定要過,工藝這關一定要精。」當時整個組團處於高速全穿插階段,光是做一個砌體的樣板,團隊就推倒重來了不下5次。
「我記得在做結構層、樣板層的時候,前後調整了三次方案。第一次是原結構樓板做澆築出來的收面效果不理想,馬上重來。第二次就採用樓板鑿磨機打磨,但是效果不夠自然,再重來。第三次我們就直接在結構板面澆築細石砼層、拋光打磨、二次壓槽,終於成型效果達到了預期。」雲飛回憶到。安全質量是碧桂園的生命線。最近,碧桂園也提出了「專業築基、文化固本」的口號,全集團內啟動了提高工程實體質量、增強基礎產品力的「強基行動」,尤其是增強基層人才質量及其工作質量。碧桂園·印象花溪項目團隊用實際行動,守住了工程質量的第一關,詮釋了「強基行動」的重要意義。
「團隊建設,文化第一!」「項目各項任務能順利通關,還成為標杆,最關鍵的還是團隊,價值認同、步調一致,才能走到一起。」雲飛介紹,為了保證進度,在關鍵節點時,項目管理團隊組織了總包、監理單位的管理人員一起參與到現場戰鬥中。
圖:項目團隊在示範區工作剪影
「前期的放線、搬磚、拉鬥車、抬水泥、清掃地面,後期樣板間做好以的包裝美化、貼標誌標牌、樣板間擺件等等都是大家親自幹。」雲飛的手上有幾道小傷口是在現場幹活時不小心碰擦的,他說,項目是安全管理標杆項目,全年「零事故」,像這些小碰擦對他們工程的糙漢子來說都不是事兒。「不分領導、員工、不分甲方、乙方,一起為同一個目標,搭手幹活,真的是只有在碧桂園才看得到的場景。」
這支項目團隊有一種默契,愛學習和找差距。團隊一致認為「成績只是暫時的,要永遠優秀才能展現價值,曇花一現不是價值。」
「不能只看內部,還得多看外部,只有對標行業內更優秀的項目才能讓我們保持進步。」項目團隊多次組織總包、監理單位一起,前往行業內其他優秀項目觀摩學習,共同對標精品、取長補短,完善提升自自身不足。
「只有管理人員進步是不夠的,具體操作的是工人,他們的技能提升才是關鍵。」針對班組及工人,項目重點抓進場培訓、過程交底監督檢查和末端優化。
雲飛說:「只有真正參與樣板間每一個細節驗收的班組工人,才能清楚公司的標準和要求,這也是做好貨量常態化管控的基礎。」項目要求在施工前,先做培訓,合格後再做樣板,讓班組及工人知道培訓交底的標準是什麼、如何落地、怎樣符合要求、如何達成目標,建立工人的標準意識,真正做到樣板指引。
碧桂園·印象花溪項目能在疫情後快速復工,並成為碧桂園在貴州地區的復工標杆項目,得益於前期基礎管理的穩打穩紮,更得益於項目團隊的日常積累,用保持進步、堅持學習的狀態,迎接未來的一切可能。
「人才成長,平臺第一!」「我們項目佔地約800畝,總建築面積約152萬方,容積率2.2,綠地率達35%,分三期開發,一二三期產品大多為框剪結構,採用的是碧桂園集團新體系技術……」如今,項目團隊每個人都對項目的基礎數據和工藝優勢非常熟悉,他們的篤定與自信來源於長期在一線的紮實積累。
從普通的施工員到能獨擋一面的工程師,項目就像一場考試,工程師們一起過關斬將,與項目共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碧桂園搭建了一個成熟的平臺,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成長機會。
2019年碧桂園新任職的副總監級以上經理人中,89%為內部晉升,98%的項目總經理來自領導力發展項目。2020年地產板塊新任區域總裁、執行總裁及項目總經理等關鍵人才,100%來自內部晉升。碧桂園的內部關鍵人才供應鏈成為行業標杆,也擁有業內領先的「全產業鏈覆蓋」能力。截止目前,碧桂園已實現職業網格發展的員工人數到達6698人,其中經理級以上佔比48%。
最近,碧桂園獲評2020年中國人才管理卓越典範獎,其發布的《2020年碧桂園人才管理白皮書》首次向外界披露了碧桂園近十年來的人才戰略與人才管理成果。從2016年到現在,碧桂園經歷了「六支人才隊伍」的精細化階段、「優秀的人做什麼都優秀」的協作化階段。前幾年,碧桂園提煉了「碧桂園優秀人才十大關鍵素質」,其中就對「文化認同」有著明確的要求,包括高效執行、不畏艱難、團隊意識等。
「從二期的毛山坡、圖紙、招標、主體、裝修、安裝、封頂我都全過程參與了,印花這段經歷,值得!」正如雲飛所說,團隊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檢查、觀摩,也即將走過春夏秋冬三個四季,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更重要的是,團隊中每個人的成長都肉眼可見,這與一個好平臺的支撐密不可分。
圖:碧桂園·印象花溪即將交付苑區實景圖
一個好項目背後,一定有一群靠譜的工程師,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記錄著成長的故事,築就千家萬戶的幸福空間,他們的背後有一個好平臺的支撐,更有一個好時代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