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推薦的一系列閱讀篇目裡,今晚的我一眼就相中了《巨人傳》這個名字——這個名字看起來太像一篇童話啦!
當我閱讀了之後,事實證明,《巨人傳》讀起來也很像一篇童話。書中塑造了高康大、龐大固埃等力大無窮、知識淵博、寬宏大量、熱愛和平的巨人形象,他們出生沒多久,光是喝個奶,就要喝掉一萬多頭奶牛的奶,後面打戰也像是玩泥巴那樣對著敵人撒泡尿就完事兒了,看著實在是太太太有趣了!
不僅讀起來有趣,《巨人傳》這本書的現實意義也很有趣。
拉伯雷在前言中指出:「在這本書裡你將找到特別高妙的風味,異樣奧博的教義,極其高深的聖言古訓和令人驚懼的秘宗妙諦,無論關於我們的宗教,還是關於政治或經濟生活。」
因此,這不僅僅是一部令人發噱的滑稽小說,而且是一部內容廣泛,立意深遠的政治小說。
這是拉伯雷在法國文藝復興這個特殊時期創作的多傳本長篇小說,是一部高揚人性、謳歌人性的人文主義偉大傑作。
這本書是新興資產階級對封建教會統治發出的吶喊,鞭撻了法國16世紀封建社會,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人、人性和人的創造力的肯定。
比如說高康大兩次受教育的情節與以明顯。他原本聰慧過人,但幾十年的經院教育卻要把它變成呆頭呆腦,糊裡糊塗,只有在改為接受人文主義教育之後才變成名副其實的「巨人」。
這當中所體現的不拘一格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對後來教育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小說本身便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它不僅顯示出作者學識的淵博,更體現了作品的貫穿思想:「使人的靈魂充滿真理、知識和學問。」從開卷高康大降生時的喊聲「喝呀!喝呀!」,到篇末「神瓶」發出的「喝呀!」的諭示,都強烈地表達了要掙脫精神枷鎖,追求新思想和新知識的熱切願望。
關於這個「喝呀」 ,我理解的是當時傳教士是禁酒的,最起碼也會禁止喝醉酒,可這違背了人性的欲望。在《巨人傳》裡,宗旨就是「行你做願」,以願行事,解放人的天性。而這很明顯就跟傳教士的宗教洗腦相違背,所以這也恰恰可以體現當時的人的反抗精神。
小說中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特來美修道院,也許這個是拉伯雷想像中的人文主義理想國。
這座修道院唯一的院規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創立修道院的約翰修士則是這種人文主義的理想人物。他不禁慾,敢於大膽瞧姑娘;他不節食,吃喝抵得上四個人;他不怯敵,對敵人十分無情,曾把入侵之敵打的落花流水。
這個形象和中世紀的精神貴族僧侶階層迥然不同,是一個符合人文主義「人情」標準形象。可能也正是這樣解放天性的人,拉伯雷才會安排他在文中以一當百吧!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僅能感受到那個時期精神的衝擊碰撞,我自身也有一些生活上的感悟:比如說在做人方面,人一生只有一輩子,是不是想到什麼就去做會活得更加肆意灑脫些?在做事方面,為什麼總是要拘束於旁人的看法呢?活出自己不好嗎?
帶著這樣的靈魂拷問,我再次翻閱手中的這本《巨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