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遺傳學揭示新冠病毒呼吸道感染梯度變化

2020-12-15 科學網

反向遺傳學揭示新冠病毒呼吸道感染梯度變化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30 13:12:24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Ralph S. Baric、Richard C. Boucher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反向遺傳學揭示了新冠病毒(SARS-CoV-2)呼吸道感染梯度的變化。相關論文於2020年5月26日在線發表於《細胞》雜誌。

 

研究人員利用反向遺傳學系統生成了一個GFP報告基因病毒來探索SARS-CoV-2的發病機理,並利用螢光素酶報告病毒來證明了從SARS和COVID-19患者血清的有限交叉中和作用。

 

高靈敏度RNA原位定位表明,最高的ACE2表達在鼻部最高,在整個下呼吸道中的表達逐漸降低,同時在近端(高)和遠端(低)肺上皮培養物中出現了嚴重的SARS-CoV-2感染梯度。COVID-19屍檢的肺部研究確定了病灶,並與培養細胞數據一致,即SARS-CoV-2分別感染了氣道和肺泡區域的纖毛和2型肺細胞。

 

這些發現強調了鼻部對SARS-CoV-2的易感性,並可能隨後在SARS-CoV-2發病過程中將吸入的病毒播種到肺中。這些工具為研究病毒與宿主在保護性免疫、宿主易感性和病毒發病機理中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礎。

 

附:英文原文

Title: SARS-CoV-2 Reverse Genetics Reveals a Variable Infection Gradient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Author: Yixuan J. Hou 19,Kenichi Okuda 19,Caitlin E. Edwards 19,Scott H. Randell,Richard C. Boucher,Ralph S. Baric

Issue&Volume: 2020-05-20

Abstract: The mode of acquisition and causes for the variable clinical spectrum of COVID-19 remain unknown. We utilized a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to generate a GFP reporter virus to explore SARS-CoV-2 pathogenesis and a luciferase reporter virus to demonstrate sera collected from SARS and COVID-19 patients exhibited limited cross-CoV neutralization. High-sensitivity RNA in situ mapping revealed the highest ACE2 expression in the nose with decreasing expression throughout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paralleled by a striking gradient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proximal (high) vs distal (low) pulmonary epithelial cultures. COVID-19 autopsied lung studies identified focal disease and, congruent with culture data, SARS-CoV-2-infected ciliated and type 2 pneumocyte cells in airway and alveolar regions,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asal susceptibility to SARS-CoV-2 with likely subsequent aspiration-mediated virus seeding to the lung in SARS-CoV-2 pathogenesis. These reagent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investigations into virus-host interactions in protective immunity, host susceptibility, and virus pathogenesis.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5.042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675-9#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中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時間:2020年12月11日 08:48:52&nbsp中財網   技日報哈爾濱12月10日電 (記者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
  • 徹底解決梯度爆炸問題,新方法不用反向傳播也能訓練ResNet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08.01580v1.pdf並行計算各層梯度並更新參數解決梯度消失/爆炸問題降低內存佔用這就是代替反向傳播的 HSIC Bottleneck,反向傳播傳遞的梯度它也能計算,反向傳播帶來的各種缺點它也能彌補。
  • 今日《科學》詳細揭示SARS-CoV-2如何感染人類腸上皮細胞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科學家們每天都對這種病毒有著新的認識。今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坐實了過去關於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一個猜想:它不僅能感染呼吸道細胞,還可以感染消化道細胞!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科普:研發中的新冠病毒疫苗包括哪些類型
    美國伊諾維奧製藥公司研發的名為INO-4800的新冠病毒疫苗6日啟動一期臨床試驗,這是繼美國莫德納公司與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合作研發的mRNA-1273以及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之後,全球第三款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Cell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4期)
    冠狀病毒可引起多種動物的多系統感染。在此之前已有6種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類,它們主要引起人類的呼吸道感染:兩種高度致命性的冠狀病毒,即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MERS-CoV);4種可導致溫 和的上呼吸道疾病的冠狀病毒,即HCoV-OC43、HCoV-229E、HCoV-NL63和HCoV-HKU1。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與HIV病毒存在相似之處 雞尾酒療法或成優選方案
    在大流行初期,人類對新冠肺炎的認知為「一種新型呼吸道疾病」。然而,隨著科學研究越來越深入,人們發現,新冠病毒影響的不僅是肺部,還有腎臟、心臟和循環系統,甚至於,它還影響著我們的嗅覺和味覺。如今,一項新研究再次揭示,新冠病毒對人體還有著更為嚴重的影響。
  • 3.15 一起來抓「偽神藥」|病毒|呼吸道|感染|治療_網易新聞
    吃辣椒能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風險?謠言辣椒沒有殺滅新冠病毒的神奇功效,食用過量反而刺激胃腸黏膜,危害健康。11. 生理鹽水漱口預防新冠肺炎?謠言漱口清潔不了呼吸道,鹽水也滅殺不了新型冠狀病毒。相反,食鹽攝入過多,會埋下高血壓、胃癌的隱患。12. 室內燻醋能防新冠肺炎?
  •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檢驗診斷路徑
    在疾病診治過程中,應隨著病情的變化及時檢測是否存在細菌等合併感染,可以按照圖2中的③細菌和其他非病毒感染檢測流程進行檢測。2020年3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發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184號文)對檢測流程進行了簡要的表述。
  • 施一公實驗室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原標題:西湖大學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 Cell子刊: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Cell子刊: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2020-12-08 0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0710,醫養資訊早報——239名科學家致信世衛 警示新冠病毒可經...
    今日熱點1、湖北省啟動基層公衛人員定向入編2、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應建立醫療資源智能調配系統3、國家衛健委廢止23項衛生健康標準4、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備孕夫婦應及早進行遺傳學諮詢5、疾控通報29起聚集性疫情情況 提醒市民不聚集不扎堆保持社交距離6、239名科學家致信世衛 警示新冠病毒可經空氣傳播每日營養限鹽的10個小技巧1、使用限鹽勺
  • 用反向傳播算法解釋大腦學習過程?Hinton等人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因此,想要了解大腦中的學習過程,就必須揭示在整個網絡中協調可塑性的原則。在機器學習領域中,研究人員探索協調突觸更新的方法,以提高神經網絡的性能,同時不受生物現實情況的限制。他們首先定義了神經網絡的整體架構,包括大量神經元及其連接方式。
  • 維生素D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呼吸道感染(RTI)是兒童發病和死亡最常見的疾病,對兒童健康危害很大。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既簡便有效又價格低亷的方法來減少呼吸道感染對兒童的危害。近10多年來對維生素D(VD)的研究發現,其與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關係愈來愈明確。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可氣溶膠傳播,18位院士落戶烏鎮,北郵-華為學院...
    Cell:新冠肺炎患者可產生能特異性識別病毒的 T 細胞,該發現有利於疫苗研發據《科學》新聞欄目報導,近日發表的兩項研究均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帶有特異性識別病毒的 T 細胞,從未感染的某些人也具有這些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先前曾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
  • Cell子刊詳解SARS-CoV-2刺突蛋白中的多精氨酸切割位點是感染人類...
    然而,目前已經在110多個國家發現了感染病例,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目前正在大規模爆發疫情。了解SARS-CoV-2的哪些特徵是它感染人體細胞所必需的,應當能夠提供對病毒傳播性和發病機制的新見解,並可能揭示出進行幹預的靶標。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S)被整合到病毒包膜中,促進病毒進入靶細胞。為此,S蛋白的表面單元S1與細胞受體結合,而它的跨膜單元S2促進病毒包膜與細胞膜融合。
  • 新冠感染人體器官「熱點圖」來了:腸道、腎臟、睪丸和胎盤都是潛在...
    新冠感染人體器官「熱點圖」來了:腸道、腎臟、睪丸和胎盤都是潛在熱點  Emma Chou • 2020-09-04 10:
  • 新研究發現 在極少數情況下新冠病毒感染可致兒童癱瘓
    據英國《每日郵報》17日報導,研究人員日前在《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發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極少數情況下,新冠病毒感染可導致兒童癱瘓,因為新冠病毒可以感染脊髓。兩名患兒癱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38名新冠肺炎患兒的神經系統症狀。先前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引起成年患者的神經系統疾病,出現精神錯亂和中風,但很少有關於新冠肺炎對兒童神經系統影響的科學研究。
  • 法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2019年11月就已在歐洲出現!
    新華社北京6月8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法國科爾馬的研究人員檢查了2019年末的大約2500張X光片,確定其中兩張呈現新冠病毒症狀。這些發現或表明,新冠病毒在歐洲的傳播比先前認為的要更早。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5日報導,根據法國科學家的發現,新冠病毒可能在2019年11月就已經在歐洲出現。法國東北部科爾馬市阿爾貝·施魏策爾醫院的米歇爾·施米特博士與他的研究團隊檢查了2019年底拍攝的數千張胸部X光片,發現其中兩張的影像與新冠病毒的症狀一致。
  • 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
    研究者討論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的證據,即跨代表觀遺傳,他們重點以哺乳動物為例子進行分析,因為哺乳動物具有潛在生物醫學應用意義;此外,研究者還考慮了兩個重要的新研究領域,即環境的潛在影響和表觀遺傳學改變對基因組完整性的影響,最後研究者強調了表觀遺傳學研究如何會使人類健康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