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3月5日,江蘇淮安一座老宅中傳出了一陣陣哭聲,這片水草豐盛的土地上迎來了一個新生命,這個嬰兒就是新中國成立後萬人敬仰的周恩來總理!
周總理出生在一個破落的封建仕宦之家,祖父當過淮安縣的師爺,直到晚年才做了幾個月的知縣。祖父去世後,周家也逐漸凋敝,周恩來的父親和伯父長期在外求生計,因此周家子女的養育工作全部落到了家中女人身上。
在周總理的一生中,有三位母親對他影響深刻。是她們含辛茹苦撫養總理長大、教他讀書識字、幫他明白事理,最終培養出了群眾心中人人敬愛的周總理!
一、養母陳氏:周總理的文化啟蒙人
周總理在回憶錄中曾說過:「我出生後就過繼給了叔父,由叔母陳氏撫養。陳氏是一位受過教育的女子,也是一位爽朗的人,我的性格中也有她的這一部分!」
陳氏出身於一個貧寒的書香家庭,父親是個秀才,因此陳氏從小耳濡目染,跟著父親學會了很多詩詞經書。作為唯一的女兒,父親也傾囊相授,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全部灌輸給了女兒。除了傳統的詩詞文學,陳氏還廣泛涉獵戲曲、繪畫、小說和京劇。
叔父去世後陳氏才22歲,失去了家裡的主心骨,陳氏便將所有精力放在了周恩來身上。她視周恩來為己出,將自己的所有學識都傳授給了這位繼子。
每天天剛蒙蒙亮,陳氏就將周恩來叫起床,她給他講嶽飛的故事,教他寫字、唐詩宋詞,還支持他去私塾讀書。很多年後,周總理回憶起這位養母說道:「我一直很感激這位母親,如果沒有她的督促,小時候的我不會受到這麼好的教育,我的所有文化基礎都是因為她,我的性格也受了她的影響!」
1908年陳氏去世,年僅30歲,當時的周恩來只有10歲,卻要肩負起照顧家庭、照料弟弟妹妹的責任。他深受陳氏樂觀和堅韌所感染,用自己單薄的身軀扛起了這一切。
二、乳母蔣江氏:周總理關心底層群眾的帶路人
周恩來過繼給陳氏後,陳氏就請來了小城裡一位普通農婦做乳母。這位蔣江氏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淳樸而善良,周恩來一直叫她蔣媽媽。為了維持生計,這位蔣媽媽不得不拋下家中兩個孩子,來周家做乳母。
雖然周家家道中落,但好歹也是個仕宦之後,從蔣媽媽的身上,周恩來接觸得更多的是普通群眾的生活和想法。這位蔣媽媽到了周家後,看到院子裡偌大的空地,於是挑來土買來種子開始種菜。經過她的辛勤勞動,周家後院瓜果飄香,家裡經常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
周恩來很好奇,為什麼經過蔣媽媽的手,家裡能變出這麼多好吃的東西來?有一年冬天,周恩來用零花錢買了一袋西瓜種子,他興致勃勃地灑在土壤裡,然後像蔣媽媽一樣澆水、施肥,天天盼望著它能長大。
可是過了半個月後,周恩來的種子依然沒有任何變化,他苦惱地去問蔣媽媽,為什麼自己種的種子不發芽、不長大呢?蔣氏笑眯眯地摸了他的頭說道:「春天才是播種的季節,冬天怎麼能播種呢?」
第二年開春後,蔣媽媽特意將周恩來叫過來,讓他親手將一袋種子撒在土壤裡,第二天周恩來一看,果然長出了幾根幼苗,最後還長出了幾個大西瓜,周恩來嘗了嘗非常甜。
從那以後,蔣媽媽常常給周恩來傳授農業種植的方法,還經常帶他去自己的家裡,了解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也孕育了今後周總理對底層群眾的體恤和情感。
周恩來漸漸長大後,家裡已經完全敗落,父親伯父也遠在他鄉。幸好有蔣媽媽傳授的這些種植知識,周恩來才得以自食其力、將自家的花園改成了菜地,種上了滿滿的蔬菜,弟弟妹妹們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周恩來12歲時,被伯父接到了東北,從此周恩來與這位蔣媽媽相隔了天南地北。幾年後,蔣媽媽得知周恩來在南開大學讀書,還不惜借錢來見周恩來一面,誰知這一面卻是兩人一生中最後一次見面。1942年,蔣媽媽在家鄉去世,臨終前,她還牽掛著周恩來身在哪裡、過得好不好?
三、生母萬冬兒:美麗聰慧的大家閨秀,影響了周總理一生
「三十八年了,我都沒有回過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這是周總理回憶自己母親時所說過的一句話!
周恩來生母萬冬兒,是清河知縣萬青選最喜愛的幼女。她為人性格開朗、長得又非常漂亮,很有辦事能力,未出嫁前,萬冬兒就經常跟著父親外出辦事。萬冬兒很有悟性,而且思想活絡,父親在一旁會客或者與人交談時,她就在一邊耳濡目染,慢慢學會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本領。
值得一提的是,萬冬兒雖然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但她思想開闊、完全不受封建思想的約束。在那個以「三寸金蓮」為美的年代,小小年紀的萬冬兒拒絕纏足,她還要跑出家門去私塾讀書,成了當時的特大新聞。
25歲那年,萬冬兒嫁到了周家,次年生下了周恩來。當時的周家已經敗落,萬冬兒新婚後就成了周家的主心骨,負責周家的一切事宜。當時周恩來父親只是衙門裡一個小小的文書,靠著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面對入不敷出的窘境,是萬冬兒苦苦支撐著這個家,迎來送往、婚慶典當、應酬調解,全靠萬冬兒一個人操心。
在周恩來的回憶中,母親為雖然沒讀很多書,但是她為人識大體、人情往來考慮得面面俱到。周恩來六歲那年,外祖父家族之間發生了衝突,一大群的人烏壓壓圍在家裡吵個不停,眾說紛紜之後,大家請來萬冬兒來調解。
只見萬冬兒耐心聽完眾人的意見,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想法,立刻做出了三個決策,眾人心悅誠服都對這個結果很滿意。此時的周恩來,一直跟在母親身邊,看她處理這些家族事。母親的雷厲風行、果敢直率,深深地影響了周恩來的一生。
多年後,周恩來當上了總理,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以及迎來送往的複雜人際關係,周恩來都能輕鬆應對,這其中少不了母親萬冬兒的潛移默化。
小結:
由於家族背景的影響,周恩來一直在濃厚的母教氛圍中所長大。在回憶錄中他曾說過:「母教的過分仁慈和禮讓,對我的性格是有影響的,缺少那種野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三位母親對周總理的一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養母陳氏為周總理打好了文化基礎,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周總理,從而讓他對學習感興趣;乳母蔣媽媽身體力行,告訴周總理普通群眾的生活情況,也為他以後體恤民眾、走近基層培養了群眾感情;而生母萬冬兒,更孕育出了偉大的周總理,還給他灌輸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真諦。
三位不同的母親,給予了周總理三種不同的養分,最終誕生出一位人人敬愛的偉大總理!向全天下偉大的母親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