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佛系」一度成為社會熱門話題而刷屏網絡,這一略帶自嘲的詞彙,似乎觸動了不少青年人群的真實內心,而被高頻率使用,甚至演化成為時代色彩鮮明的文化現象。如何理解「佛系」現象產生的根源,探討其折射的社會心理問題,以及與佛教的關係,就顯得非常有必要。我們看到,一些主流媒體和學者也都關注到這一獨特的「佛系現象」。其中 ,《人民日報》所刊文章《也談佛系青年》最具代表性。文中明確指出,「佛系青年」,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借這個符號,講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無可無不可的「佛系」一夜風行。對此,你有哪些看法?
朋友,聽說最近,你成佛了?
我可以大致腦補出你成佛之後的生活:「跑步機上走一走,也能活到九十九」;「遇到合適就買了,不合適也留著吧」;「平平安安上班來,安安靜靜下班去」;「喜歡什麼你決定,要吃什麼我都行」;「小孩長大不容易,童年何必那麼苦」;「打球贏就贏了唄,比賽輸就輸了唄」;「訂單來或不來,你都在那裡,不悲也不喜」……張口閉口放下自在,心中一片隨緣安然。
聽說,你有一個特殊的稱號,叫作佛系青年,你創立了一種特殊的文化,叫作佛系文化。
可是,朋友,我想問問你,你,憑什麼成佛?
你割肉餵鷹了嗎?你掃空地獄了嗎?你放下屠刀了嗎?如果都沒有,你,憑什麼成佛?
你剛剛走上工作崗位,連工作單位或公司裡的基本情況都不清楚,你就成佛了?朋友,如果你連公司如何運作都不了解,連各單位基本職責都不知道,連自己手頭上這一畝三分地都未曾耕耘好,連一分一毫的價值都不曾創造,朋友,你憑什麼成佛?你工作之前那二十餘年的辛苦,二十餘年的辛酸,全是你的父母在承受。朋友,在你成佛之前,有沒有問一問,父母成佛了嗎?如果他們尚在人間遍嘗酸甜苦辣,朋友,你憑什麼成佛?
你家娃娃撒個嬌,就可以不用寫作業,就可以狂歡到黎明,就可以做錯事後免於任何教育處罰。作為他們的直接監護人,你用佛系的態度處理他們撒過的謊,逃過的學,行為的錯誤,道德的偏差;那麼,當他們以一種完全無法管教的姿態踏入社會後,還有沒有人來用佛系的態度,處理他們做錯的事,害過的人和犯下的罪?如果你都不能保證你的娃娃在踏入社會之後一定正直善良,如果你連你自己應盡的基本義務都無法完成,你,憑什麼成佛?
我了解,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競爭,不正當要求,不合理操作而又無法改變時,「佛系」的態度能夠讓我們快速進行心理調適,讓我們委屈憤怒的心獲得片刻的安寧。可是然後呢?「佛」過之後,如果依然毫無鬥志,得過且過,不去提升自己,不去改變現狀,那些不公平不正當不合理,就會和你一樣「又佛又喪」地遠離,不再幹擾你的生活,不再影響你的人生了嗎?德國新教牧師馬丁·尼默勒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他們殺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殺公會分子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人;當他們殺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當他們殺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當他們殺我的時候沒有人說話,因為已經不再有人。」當你的朋友需要你拔刀相助的時候,當你的家人需要你全力以赴的時候,當你的祖國需要你挺身而出的時候,你能夠腆著臉皮硬著頭皮狠下心腸又佛又喪地說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嗎?
朋友,不要再做佛系青年,不要再崇尚佛系文化了吧!那種又佛又喪的態度,實在與你大有可為的青春年華相悖,實在與我們建功立業的時代精神相悖啊!與其做一個佛系青年、崇尚佛系文化,我更願意做一個「憤」系青年,去推崇一種「奮」系文化:因這個世界上的不正當不公平不合理而憤怒,為使這個世界更美麗更光明更燦爛而奮鬥!雖歷經滄桑,卻依舊心懷夢想;雖負重前行,卻仍然充滿力量。不想成佛,不願頹喪,只願不斷攀登,成為一個屹立於夢想之峰上的、堂堂正正的、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