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生活:你的理想是不是餓了

2021-03-02 十分心理

有個中學生來訪者的爹說:「我實在拿這個孩子沒辦法,如果他不想奮鬥,我家的財產,幾輩子也餓不死他!」

另一個來訪者說:「不是我不想奮鬥,有必要個個是馬雲麼,沒勁啊!」

坐在對面的我,感覺心好累——這類型的諮詢最辛苦,辛苦不在於矛盾太大,而是沒有矛盾,沒有衝突。不由得,就想到了最近的網絡流行熱詞「佛系」。

 01 

未成人已成佛的佛系青年們

安利一下佛系是啥:

起源於:2014年,日本某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

大熱於:2017年12月份的國內網絡。

佛系,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比如佛系買房,可以就買,不買也行。佛系打車,你不要走,我走過來。佛系吃飯,吃什麼無所謂,有吃就行……

本來這看上去是相當的值得點讚的人生方式,但是,各位看官請注意,佛系後面,連著青年二詞。一直以來,青年的人設大多是:奮發有為,上進,熱血澎湃,青春洋溢,荷爾蒙水平高漲。

大家知道,之所以青年期的人設是這個形象,是為了生活做準備的,在這一期精力最足,抗打擊能力最強,創造力最豐富,這樣,為傳統說法中的「三十而立做準備」,所謂三十而立,其實是指一個人真正地在這個世界上立足了。佛系了以後,大家還未「而立」,就先成佛了,可能造成青年期的能量都浪費了。


 02 

佛系青年的前世今生


當然,也許佛系青年會說,這就是我的一生啊,怎麼樣都行,無所謂。

但諮詢室裡,一位佛系青年說出了真相:我媽從小叫我要好好讀書,將來考大學。我考上了大學,現在又能怎麼樣,無欲無求才是王者榮耀!

當然,他來的原因是,一直打王者榮耀,剛開始還上班的,後來就不上班了,家裡人勸到諮詢室來談談,他強調,他並不迷遊戲,打王者榮耀也相當的佛系:我就當個刺客,打個野。至於排位賽,我個高喜歡站後面。

他這樣說著,我就感覺到他內在的沒有方向感,而且,沒什麼樂趣感,他的人生裡,最多是:我不想要,很少:我想要。

還原到他的童年和當下,一般是這樣的:

「仔仔,吃不吃湯圓。」奶奶端著碗追著。

「毛衣啊,毛衣換上。」小學時,媽媽追到小區門口。

安利一個自體心理學的理論:一個核心、內聚的自體,通俗的話說,就是一個健康的心靈,是有現實的抱負,持續追求這些抱負的動力及發展出穩定的自尊。

而發展出這些,至少滿足兩個需要,一是鏡映自體客體需要,二是理想化自體客體需要。所謂鏡映自體客體需要,是指一個嬰兒,要持續的被重要的他人看見,看成是重要的,而且,是「好」的。他就能在這個世界上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80前一批,很多問題出在這個位置)

無疑,佛系青年們的鏡映自體客體需要基本是非常得到滿足的,試問90後的那批獨生子女,誰不是覺得自己被愛得要死,含在嘴裡怕化了。所以,佛系青年的優點是,他們對自己存在基本很接納,對自己的體驗、情感都能夠接觸。

但他們的問題可能出在第二個需要——理想化自體客體需要。即嬰兒對面這個持續地撫養他的重要他人,這個需要的滿足,可以讓嬰兒需要感到與欽佩他人相連接,產生一種平靜、撫慰、有力量或者有激情的體驗。

再掉個書袋:理想化自體客體的作用,例如:兒童對他所欽佩的雙親人物的全知全能的深信不疑,慢慢軟變為內化的目標、價值和力量。

而佛系青年在他們童年時的理想極塌得太快,起點太低,質量又次。

A理想極塌得太快:


就像我這位來訪者所說的:「補習補到吐啊,好像除了全班第一,其它的名次都是垃圾!看透了!」來訪者很不屑:「事實也沒什麼用,我從小就知道,我叔叔是沒文化的,他的公司全是大學生。」

至於他眼中的叔叔:「有什麼意思,老婆倆個,沒一個幸福,天天搶家產,我叔叔還糖尿病,高血壓。至於麼?」

而大多數大學生,都不認為自己過去的付出特別值得——原來我辛苦寒窗十年,得到的就是這個。

B理想極的起點太低。

「讀了書,才能找到工作。讀了書才能考上好學校。」經濟社會加上擴招,高考又很快地坍塌了價值,這種恐懼式教育,在這批用馬斯諾需要層次論來說,是真的餓不死,安全到死不了的孩子們面前,融化得比南方的雪還要快。

我記得有一句罵皇帝的話叫: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怎可安天下。

在這裡,不貶低婦人啊,我自己就是婦人。這裡的婦人,我是指眼界,佛系青年的上一代,基本都是指望著錢、權、工作過一輩子的時代,在那一代,是有生存恐懼的,沒錢沒房沒車,所以,他們一輩子的起點和終點,可能真的就是某個地段的某套房,某個單位的某個職位,某個數量的存款。

我還記得我一閨蜜在十年前,終於在廈門島內買到一套商品房,她高興地請我們大吃了一陣,我相信,當時她的幸福感,是相當於高峰體驗的。

但是,這批孩子,一出生,就生在了商品房裡,出租房也只要花個千兒元,淘寶裝修指南就能北歐風情,北海道風情,夏威夷風情任你選。

所以,在上一代眼中,特別重要的一些事,真的對於這些孩子來說,起點太低了,低到沒有存在的必要。

C理想極質量又次。


任何過於具象和容易實現的理想,都是耍流氓。

用更專業和學術的話來講,心理學大師榮格認為,在現代社會中,理性可估量的世界排斥著象徵世界。現代社會不再有孩子會說長大以後要當個英雄,因為英雄沒有職業,沒有月薪,沒有收入。每個孩子精準地通向某個職業,某個套房,某張床。

網絡上某個論壇留言裡說:「為什麼要畫畫,前面都有個職業在等我。」

另外一個留言說:「女神的作用,並不是用來上,而是讓我體驗到獸血沸騰的感覺。」

綜上所述,極容易實現,太具象的理想,就是殘次品,就像孩子需要的是一片森林,可是,我們給他們計算好,是幾立方的木材,燃燒後有多少熱量。

有一句特別詩意的話是這樣說的,我之所以喜歡一顆樹,而不是木材,是因為不知道有多少良人,在樹下立秋風。


 03 

逃避?還是追尋?


佛系一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很多人認為這些佛系青年是在逃避,但我並不這樣認為。

這些孩子,有些是我接觸過的,有些是我的來訪者,他們是真的有才華的一代,而且,能真正享受生活中小小的意趣。他們出生在切切實實的離生存恐懼更遠的年代。所以,有時候我們可能誤會了他們的不爭不搶,不急不慢。

我記得,有一次,我把一疊紙皮送到了垃圾箱旁,讓撿垃圾的人更方便,但我公公是皺著眉的,作為諮詢師的敏感,我一般會問身邊的人的非言語信息,經過長談,我真的理解,一毛錢,對於我公公來說,就相當於他當年的一斤米,而那個年代,這一斤米,真的可以少死幾個人。

正如我公公很難理解我,我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孩子會放棄掉一個她本來可以直接拿到獎項的比賽。這個孩子回答我說:「我們班那個小葉子,比賽了三次,都沒名次,她還找我要了個籤名了,把機會讓給她好了。」

很感謝孩子誠懇的回答,讓我理解到一個豐盛的心靈。我其實蠻開心的,因為我的童年裡,注視的目光如此稀少,所以,我真的會報名參加一個我並不擅長的比賽,以希得到老師的讚賞。所以,我也慶幸,孩子豐沛到不用不顧一切地去爭搶。

所以,我會相信佛系青年打車時,是真的是自在自如地說,你別動了,我走過去。

我相信佛系青年從來不擔心沒有房子住,所以可以佛系買房。

我更加相信,一個從小被各種問想吃什麼的孩子,長大後確實會對食物真的沒有貪食之心,而只是飽腹的佛系吃飯。

所以,這些佛系行為的後面,可能確實是人家豐沛到這個程度了,可能是我們看客們,還停留在以前的觀念裡而已,用看客之心,度佛系之腹,就像我公公不理解我可以把紙皮整好再丟掉的行為。

同時,這些佛系青年,就如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所說的,如果一個人的成長缺乏理想他人,或者對理想他人感到極度失望,就會去尋找替代品去彌補理想他人的缺失,比如加入各種幫派來彌補像個男人的超級男子漢氣概。我想,這些佛系青年,不過是在告訴世人,他們的理想餓了,他們在追尋的是一種超越物質的終極價值所在。

在中國物質大為豐富的今天,我想,真的是要追尋精神價值的時候了。

我想,房子、車子和票子都是可以OUT的東西,都配不上這些青年們越來越沒有畏怖的心靈,但是,我想說,真的不是這個世界不好,而是你碰見的所有能引領你的人,都配不上你的心靈時,你的心,等候著更好的遇見,就像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曾說過:「有兩樣東西,越是經常而持久地對它們進行反覆思考,它們就越是使心靈充滿常新而日益增長的驚讚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佛系青年們,願你們享受人生,如實,當下,且仍然在這個世間勇猛精進!

佛系青年解脫法門:

A、佛系支教:實打實地體驗什麼是邊遠山區,還可以用上佛系吃飯,有吃就行。

B、佛系公益:你捐也可,不捐也可,有一份公益的心在就行。

C、佛系事業:享受一伙人在一起打拼的過程之美,奮鬥過就行。

當然,也歡迎給本文一個佛系留言。(注,本文來訪者均有化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作者:羅文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於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


更多往期精彩話題:

囚徒效應:抓準老闆痛點,讓你反客為主

梵谷的勝利

《芳華》:馮小剛的致青春

● 長按二維碼加入幸福研習社


諮詢電話:188-0137-4573 / 138-1124-8084

回復目錄,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錄,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相關焦點

  • 佛系生活,你真的想要嗎?
    簡單說,就是接受屬於你的,不強求不屬於你的。 仔細想想,其實「佛系」可能是我們對於生活的一種無奈和妥協罷了。就像L一樣,所有的努力也都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實際呢,往往背道而馳,在薪資上有了小小的起伏,生活質量卻急劇下降。對此。她也只能很佛系的笑著說:「挺好的,想要的不能太多。」
  • 佛系生活並不是你不努力的藉口
    佛系與懶惰並不是一樣佛系本身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為什麼一開始開頭我就要講佛繫於懶惰並不是一個樣子的,在過完年後這段日子裡,經過了許多的討論以及一些聊家常,一些聯絡感情的時候,我常常會聽到我說我要做一條鹹魚,我要是一個佛系青年,所以這並不是你不去努力的一個藉口。
  • 職場人佛係指南:真正的佛系,從來不是湊合
    佛系是一個網絡流行詞,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意思是指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該詞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之後網絡傳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網絡詞語。
  • 別再自欺欺人了,你不是「佛系」,而是太懶!
    但是,隨著這種概念的大火,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迎合流行趨勢,開始標榜自己是所謂的「佛系」,並以此作為炫耀和逃避生活現實的藉口。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許多說自己佛系的人,除了生活慢節奏以外,好像並沒有哪些地方真的表現出了佛系。
  • 去他的佛系,中國女人的生活明明是魔系
    哪有什麼佛系道系,明明都是魔系苦逼。今天我們做了一期留言精選,分享出來,是想說:生活各有各的艱難,我們只能勇敢向前。蝶影飛夢放下磚無法支持你,抱起磚無法擁抱你,真是無法佛系生活,下班回家收拾家,看孩子,哄孩子睡覺,一氣合成……生怕堅持不住。
  • 主動佛系和被動佛系的,從來不是一類人,你想成為哪一個?
    佛系三連:都行,可以,沒關係想想自己平時的用語,你是不是也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佛系的人?最近看運勢和一些人聊天,不少人都說自己佛系,沒什麼追求,沒什麼想法,也不知道想要什麼,已經看淡了人生,獨自一人生活,不想談戀愛,也不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同為佛系的人,卻有很大區別,一些人是被動佛系,一些人是主動佛系。
  • 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他們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
    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他們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網絡上說「佛系青年」「佛系**」是近幾年的流行熱詞,它們究竟代表什麼現象呢?其實,這些詞只要是綴在「佛」字的後面,不管怎麼變它就是個帶有佛性詞語,這樣的人就是帶有佛性或嚮往佛性的人!
  • 你還在佛系嗎?該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
    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的網絡流行一種佛系的生活態度,讓一些家長感到很苦惱。每到放假孩子待在家裡,讓家長們大倒苦水。很多家長一見面就是寒暄幾句,然後就往孩子方面拐。唉呀,你家孩子去學校了沒有,我家的孩子還沒去啊。不得了啊,你知道他在家都幹些什麼嗎?我真的是看到他就煩。
  • 佛系健身者,說的是你嗎?
    我們現在可能經常聽說佛系XX,為了趕時髦,這不我寫個佛系健身者。我先來普及一下啥是個佛系,然後再來談佛系健身者。打開百度百科這樣寫道:佛系,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態度。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 爸媽的「佛系生活」
    五嬸的精明計較我早有領教,所以心裡有些反感她,於是回應道:「這事不是一人說了算的!」回到家,我跟爸媽講起五嬸的話。我爸淡淡地笑笑說:「她想要就隨她去吧,不能因為這點事鬧矛盾。」我一聽這話就急了:「爸,這些年五嬸啥事都要佔便宜,咱家都吃了多少虧了,你未免也太沒脾氣了吧。」我媽一邊收拾院子裡的大白菜,一邊說:「你五嬸這個人呢,爭了一輩子,可是她爭來啥了?
  • 在佛系中尋找真實的生活態度
    佛系思潮的到來讓那些內心非常壓抑的年輕人找到了一個情緒的宣洩口,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處境,反思自己的生命價值,尋求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1】佛繫心理的生活態度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好壞之分,它只取決於我們的心態。當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深刻的認識之後,你才會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別再說自己是「佛系青年」,真佛系不是「好的、都行、你說了算」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任何養成元素的元素,沒有任何升級目標的遊戲,受到了年輕人的廣泛追捧,而「佛系養蛙」也一時成了一股熱潮。很多人說自己的狀態就像是這隻青蛙,對萬事萬物都抱著隨緣的態度,不想參與任何競爭,「好的、都行、你說了算」是平日裡說的最多的三句話,不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想過淡然的生活。這種年輕人被稱為「佛系青年」。
  • 別讓所謂的「佛系」毀了你
    他所不知道的是,他以為的「佛系」,只是別人勝利前的韜光養晦;他看到的逆襲,也不過是一場預謀已久、伏擊千裡的反攻。此刻曹真的內心獨白,就如《無名之輩》裡的胡廣生:「耍老子……」但事實的真相卻是,不是別人太壞,而是你太傻。
  • 今天你佛系了嗎?
    傳說中的「佛系青年」形象,不經意地深入人心——佛不渡我,我不妒佛,看淡油膩,出家為何?我已成佛,世間無魔。其實今年年初我就已經冥冥地感覺到——別讀大悲咒啦,今天你也佛系了嗎?佛系青年?Hey,就是在叫你啊什麼是佛系青年?來——
  • 佛系養生、佛系養蛙,你知道佛系藝術家嗎?
    熱門爆款遊戲《旅行青蛙》佛系遊戲《旅行青蛙》來襲,一夜之間,人人都有一隻任性的、喜歡出遠門的、出了遠門會給老父親、老母親帶明信片的蛙。「我的蛙兒子怎麼還沒回家啊。」 這是坐在小編旁邊的同事第16次點開手機屏幕了。
  • 做佛系青年 Or 苦行主義者?
    這一段話是不是讓一眾佛系青年有當頭一棒的感覺?OH,My God!我明明躺在舒服區裡很享受,你讓我去做苦行主義者,還讓肉體去經受磨難?佛系青年和苦行主義者,你站哪邊?一、何謂佛系?佛系,是一種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態度。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 【佛系新聞190319】你輸給生活的節奏,那是刀刀見肉
    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大部分有「舔狗」屬性的人,基本上都不會是一條專一而又深情的舔狗,今天可以不擇手段的舔你,明天就可以不擇手段的舔別人。反正生性不要臉,逢人就舔處處留情。你以為自己是舔狗的主,其實你只是舔狗池塘裡的魚。@傅媽:我覺得承諾的意義,不在於他真的兌現永遠愛你,而在於他說這句話時真的相信。【07】圖說:確定不是好菜塢???
  • 劍指「尸位素餐」式「佛系幹部」
    「佛系」一詞爆紅網絡,近年來成為熱搜新高,刷新著網民三觀。「佛系」代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的生活態度。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佛系青年」紛紛湧現,這是個人追求原本無可厚非,不過一些幹部卻也追起了這個「時髦」,他們以「佛系幹部」自居,美其名曰「不求名利」!
  • 成長對話 丨你是這樣的「佛系」青年嗎?
    佛系考試:考過是緣,掛了是命。 佛系減肥:私教?跑步機?不用,意念減肥也可以。 佛繫戀愛:不撒嬌,不吵架,什麼都行,看你。 佛系讀者:看個標題,看個開頭,看個結尾,算是看完了。
  • 和佛系女友談戀愛真的爽爆了
    我問她買錯了,湯還有香菜味兒,你不生氣嗎?她說:不啊,活到這麼大,不喜歡的芹菜也吃過了,一直抗拒的蘋果也啃過了,因為吃飯生氣,我豈不是要餓死。在佛系女孩的心裡,因為生氣吵架耽擱了刷劇和好心情,是大大滴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