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虛度er 好好虛度時光 來自專輯2020母親節 · 未被消解的她
虛度人物
老少女
Liz
她50歲才開始練習瑜伽,55歲成為專業的瑜伽老師。
她總是會說:「我都這麼大年紀了......」但這句話的語氣中,沒有身為過來人的無奈和滄桑,而是潛藏著一種打氣加油的力量:我都可以,那麼你一定行。
本期《未消解的她》,是55歲的老少女Liz的故事。
文 | 藝拉圖
編輯 | 藝拉圖
「瑜伽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比賽,也不是為了凹出高難度的造型,一定要用心聽從身體的指令,保持一呼一吸。」這句話出自55歲的瑜伽老師Liz口中,這給了那些連最簡單的體式都無法堅持的初學者們極大的鼓勵。
Liz在女兒開的瑜伽館中帶領初級課程,每周5-6節。激勵入門者的,不僅是她所理解的瑜伽精髓,還有她50歲才開始學習瑜伽的勵志先例——從一個連跪姿都難以完成的入門者到現在成為一個專業的瑜伽教練。
▲和女兒一起練習的Liz。
01.
50歲,剛開始
Liz是在50歲那年開始踏上瑜伽之路的。其實,早在Liz的25歲左右,她就與瑜伽結緣,那一年,Liz懷孕了。
懷孕期間,Liz找到一盤《慧蘭瑜伽》的磁帶,每天跟著從老式的錄音機裡傳出的指令,冥想靜心。堅持每天的瑜伽冥想,Liz逐漸學會了放鬆。也許是這個原因,女兒出生後,聰明伶俐,身體健康,在瑜伽方面也非常有天賦,現在自創了瑜伽品牌,在上海擁有了幾間網紅瑜伽館,還有自己的產品鏈,品牌也已經擴散到全國各地。
胎教瑜伽讓Liz和女兒都很受益,但她真正練習瑜伽是50歲那年,肩周炎嚴重突發開始。Liz是摩羯座,常年開啟工作狂模式,由於自己創業,不規律的作息,讓她忙起事情來不管不顧,工作用力推著她往前走,難以停歇。Liz還有喜歡吃宵夜的習慣,總是在很晚的時候放縱自己享受美食,休息下來的放鬆休閒也基本是窩在沙發上追劇。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那時候的Liz是一個背很厚的胖阿姨。
肩膀開始疼痛的時候,醫生檢查說是肩周炎,並囑咐她回家好好休息,過一兩周就會恢復。Liz乖乖盼了兩周,發現並無半點好轉,左胳膊仍舊無法活動,甚至連提褲子、梳頭這些日常小事都難以完成。女兒陪著緊張的Liz再次去了醫院,醫生提議想要完全快速恢復,就得打麻藥進行外科手術,Liz內心對手術無比排斥。已經是資深瑜伽老師的女兒在旁邊訊問醫生是否可以練習瑜伽,醫生說:「你現在動都動不了,如果能忍受練習瑜伽時的劇痛,如果動作符合要領,慢慢拉升肯定是會好的。」
為了治好媽媽的肩周炎,女兒強迫Liz說:「你每周必須來我的瑜伽館三次,我會給你安排一些館內的工作,你一邊幫我工作,一邊跟著我練習瑜伽。」就這樣,Liz在女兒的建議下,成為了瑜伽練習生。
開始練習時,Liz每次都會痛到大汗淋漓,別說姿勢是否到位,就是把胳膊抬起來也讓Liz分分鐘想放棄。女兒對Liz的監督十分嚴格,幾乎是逼迫式地帶著媽媽練習,同時,女兒也嚴格規範Liz動作,防止錯誤的動作對母親的身體帶來二次傷害。
如果國外有大師級的課程,女兒會特意報名兩個名額,「隨身攜帶」媽媽,讓媽媽待在瑜伽教室裡跟著練習。在這種課程裡,學員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專業的瑜伽練習者,初學者Liz就像是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突然混進了大學課堂,剛開始根本跟不上步驟,姿勢笨拙而僵硬,動作也無法堅持,只能在最後的角落裡看著大家練習。慢慢的,也許是被這些資深瑜伽愛好者們的能量影響,Liz覺得自己必須要堅持練習,從一個又一個的動作開始堅持,就這樣一步一步逼著自己堅持下來。
就這樣練習了大概半年時間,Liz的肩膀開始不痛了,恢復過程很漫長,Liz用了一兩年時間,得肩周炎的手臂機能才恢復到跟健康的右手臂一樣。也是從那時起,Liz的肩周炎再也沒有復發過。
▲練習瑜伽前後,Liz的背影輕盈挺拔了很多。
肩膀恢復後的Liz,已經養成了每天練習瑜伽的作息,整整瘦了30多斤,身姿體型也不像以前那樣臃腫老態。受益的Liz迫不及待地想要給身邊的人分享。有朋友到家中做客,便帶著她們一起做瑜伽。
她有一位朋友,臉部保養做的很到位,只看臉確實是一位美人,但從遠處看其走路和動作,卻顯得非常沒有精神。這位朋友經常表達對Liz的欣賞,Liz也直言不諱:「只有臉美是沒有用的,體態和神態變年輕了,即使長皺紋,也不會難看的。」看到了Liz前後的變化,這位朋友開始堅信不疑地跟著Liz練習瑜伽,厚厚的背部開始變薄,身體慢慢變得輕盈,朋友肉眼可見的狀態變好讓Liz從心底湧上了一種喜悅。這份喜悅讓Liz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做一名專業的瑜伽老師。
不少人會對練習瑜伽的年紀產生懷疑,認為年紀大的人容易讓身體受傷。而Liz認為練瑜伽多少歲開始都不晚,她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的確,老年人身體僵硬,關節不便,甚至可能腦子也跟不上動作銜接的節奏。但是Liz認為,瑜伽的精髓跟這些沒有關係。
Liz帶領的初階入門班裡,有很多50歲+的學員,她對學員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練習瑜伽,一定要用心去體會,瑜伽不是模仿體式,而是了解自己的身體。」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是不一樣的,很難都做到一步到位,Liz從初學者一路走來,她了解很多入門練習者的心態,特別是在團體課中,大家的身體條件參差不齊,有些學員的動作做得到位,而有些學員甚至無法做好基礎姿勢,那種害羞、著急和好勝心,Liz都是理解的。
▲正在指導學員上課的Liz。
「瑜伽練習,很多人是用柔軟度去做,有些人是用骨骼去做,這些都是有誤的。一定要學會用肌肉的力量,用呼吸去做,先學會啟動自己的身體,跟身體連結。」抬起胳膊不是為了讓胳膊抬到某個標準的位置,而是去感受胳膊肌肉和骨骼的變化,找到正確的發力方式,在自身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去使用力量。
先熟悉和了解自己的身體,再去把體式做到位,這樣的步驟看似慢,實際上是快,身體不會容易受傷,否則,盲目練習瑜伽,只為體式去做,對身體其實是一種損害。
02.
愈生活,愈遼闊
Liz從小平衡感不太好,練習瑜伽前的身體也經常因為壓力而僵硬和緊張。她一直想學習遊泳,但由於怕水,身體協調性差,始終學不會。練習瑜伽後,Liz又萌生了學習遊泳的想法,因為瑜伽教會了她如何放鬆自己的身體,沒想到這次的學習,她的身體平衡感和協調能力變好了,遊泳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瑜伽給我生活帶來的,不是我在同齡人當中臉變得多年輕,或者身材變得多好,而是一種靈活度和敏捷度。除了身體上一些靈敏,在思維方面,那種應變能力也變強了。精神層面上,心變得平靜下來,會看淡很多事情,生活變得簡單了。」
▲除了做瑜伽教練,Liz的業餘生活被填得滿滿。
現在的Liz,練習瑜伽、學習遊泳和網球、考取摩託車駕照,把年輕時想學而沒時間學習的興趣愛好都做了一遍。在考取摩託車駕照時,Liz是班上年紀最大的學員,連老師都不看好她會一次性通過。沒想到每一次的訓練環節,Liz從未落下,最後順利通過考試拿到駕照。
與瑜伽同時起步的愛好,還有盆景收藏。每天6點早起的Liz,會花2兩小時去打理自己幾百盆的收藏盆景(由於數量太多,Liz自己也沒數過)。「我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盆景是有造型的植物,這種有年代的感覺很吸引我,氣場也符合我這種上了年紀的退休人士。」
▲Liz收藏的盆景。
Liz年輕時曾是一個「一言不合就裸辭」的國企員工。80年代的中國,國企工作可是大家眼中的香餑餑,Liz瞞著父母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在體制內工作時,Liz就想要用自己的財經專業,帶著單位裡的年輕人做一些有意義有挑戰的項目。後來Liz逐漸不滿足國企按部就班的工作,辭職後做起了拍賣行業的創業項目。當時上海的拍賣行數量只有個位數,Liz是屬於同齡人中願意動腦,有很多想法的人,離開了國企的框架,她終於有了發揮自己的用武之地。
那時候的Liz有一種闖勁,為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拼盡全力去折騰。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有一些朋友,讓孩子放棄國企穩定的工作,送他們來跟Liz學習做人做事。
03.
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吧
Liz有一兒一女,在教育孩子方面花了不少心血。在親子教育還不太流行的時代,她便購買了大量的科學育兒書籍,嘗試一種尊重孩子特性的放養模式。
兩個孩子還在上學的年紀時,Liz每周會選擇2-3小時,在這個時間段裡相處的三個人會完全拋開媽媽、女兒和兒子的身份,針對上一周每個人的表現,給彼此提出意見,前提是誰都不能生氣。每個人可以為自己的言行進行解釋,可以表達不理解,但一定會避免相互指責。這個家庭傳統的延續,讓三個人一隻保持著像朋友一樣平等關係和互相尊重。
▲Liz的一雙兒女。
如今,女兒已經年滿30,兒子也大學畢業,他們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理想。從小優秀到大的女兒,大學還未畢業,就因為對瑜伽的熱愛,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創辦了瑜伽品牌。現在既是帶Liz入門瑜伽的「師父」,又是Liz工作中的「老闆」;兒子雖然考上研究生,卻也因為所選專業並非自己所愛,放棄了讀研,投身自己熱愛的健身行業。一雙兒女不走尋常路,並沒有給Liz帶來焦慮和擔心,而是全然信任地讓兒女們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給了他們充分的愛,也教會他們要獨立。我很重視培養小孩的獨立思想,教育他們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和負責,不用樣樣事都是『媽媽說了算』。」
「我現在經常有我不是他們媽媽的錯覺,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我還有當媽媽的感覺,現在很多時候都是他們替我安排,我幾乎都聽孩子的。因為我知道他們絕對比我有能力,能夠獨當一面。現在真是有種角色互換的感覺。」
Liz跟女兒的關係總是羨煞旁人,兩人如同姐妹,一起去旅遊,一起去上瑜伽課,一起去跳salsa,一起考摩託車駕照,一起在歐洲的森林穿著長裙漫步,在東南亞穿著泳衣曬太陽,在世界各地倒立打卡,在瑜伽館給慕名從外地趕來的學生上課。
旅遊的時候兩人經常互換衣服穿,也讓Liz意識到,雖然自己已年過半百,但其實還是有那麼多漂亮衣服等著她試穿,還有那麼多的事可以去嘗試,那麼大的世界可以去遊玩。這些都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只要保持身體健康,心靈平靜無畏,照樣可以像當年那個準備探索世界的少女。
▲前進吧,老少女。
本文作者:藝拉圖,一個成長型的理想主義者。
閱讀原文
原標題:《50歲練瑜伽,55歲做瑜伽教練、考摩託車駕照——這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