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經的「運動品牌第一股」、卻漸漸被人遺忘的貴人鳥,由於法院發布的限消令,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引發關注。
自去年8月以來,貴人鳥已4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且均為首次執行,截至目前累計執行標的已超4億元。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亦被限制消費,貼上「欠債不還」的標籤。
從巔峰的400多億市值跌到如今的14億,蒸發近96%,兩年虧損超17億,瀕臨退市。對比曾經的對手安踏、李寧,不禁讓人發問:貴人鳥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與安踏、特步、361、匹克等泉州晉江系體育品牌一樣,貴人鳥的前身是1987年專為國際運動品牌代工所成立的工廠。1993年,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成立了公司,向菲律賓出口運動鞋類產品,發展的有聲有色。
直至2002年,林天福放棄了自己十多年來的貼牌生意,開始使用「貴人鳥」商標生產鞋類產品,並開始規範化管理和發展經銷商。
品牌成立之初,貴人鳥就重金邀請劉德華、張栢芝等明星代言,贊助了不少大熱的綜藝節目如《快樂男聲》等,通過一系列營銷加持,使貴人鳥品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憑藉先發優勢,貴人鳥瞄準三四五線市場,迅速搶佔了市場份額。
2008年趕上北京奧運會,國內掀起了體育熱潮,貴人鳥抓住這一機會,開始大肆擴張。
2009年至2011年,貴人鳥門店數量從1847家激增至5067家,翻了近三倍。與此同時,2010年至2013年,貴人鳥的營收也由15.35億元增長為24.06億元,淨利潤由2.22億元增長至4.23億元,複合增長率為23.97%。
憑藉增長的東風,2014年,貴人鳥登陸上交所,成為A股市場上第一家運動品牌。
然而好景不長,上市後的貴人鳥並未迎來持續爆發。08奧運會雖然給本土體育用品行業巨大機會,但也導致整個行業出現過度飽和,很多運動品牌業績開始走下坡路。
瘋狂擴張的貴人鳥迎來了巨大的庫存積壓,同時還面臨著安踏、李寧、特步、361度等對手的圍剿,市佔率逐年下滑。
上市後的第二年,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開始通過資本手段,不停的參股或收購體育相關公司,企圖通過買買買實現其「大體育」的願景,某種程度也是為了轉型自救。2015年-2017年,貴人鳥的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分別為淨流出5.56億元、13.17億元、9.92億元。
頻繁的併購和跨界擴張,沒有讓貴人鳥挽救頹勢,反而在虧損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8年,貴人鳥出現首次虧損6.86億元。2019年度,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0.19億元,同比下降48.44%,面臨退市風險。2020年疫情更讓貴人鳥雪上加霜,前三季度,貴人鳥實現歸母淨利潤-2.6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幾年,李寧、安踏、匹克等運動品牌的日子都不好過。但它們選擇的是多品牌運動用品路線,在自己熟悉的賽道上尋找機會。而貴人鳥選擇的則是多元化跨界擴張,進入到許多並不擅長的領域,盲目的收購是導致企業陷入資金鍊斷裂的原因,如今已很難再有翻身的機會。
同樣的起點,不同的走向,讓人唏噓。
關於麗晶軟體
麗晶軟體(股票代碼 833277),時尚企業全鏈路產業網際網路構築者,以前瞻性視角和前沿IT技術為時尚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
立足網際網路+企業服務,以智慧零售和智能製造雙輪驅動,構建服飾行業全渠道一體化平臺,打造服飾行業新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