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好梯鄉:食用菌蔬菜四季生金「不斷檔」

2020-12-21 瀟湘晨報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10日電 (通訊員 劉國慶)今年來,宕昌縣好梯鄉堅持把政策扶持作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從土地使用、設施配套、以獎代補、科技服務等方面出臺具體措施,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走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發展路子。目前,全鄉已形成了「黨支部+聯合社+基地+電商+農戶」發展模式,食用菌成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露天木耳幫帶群眾奔小康

好梯鄉產業園負責人杜敬東介紹說,經過甘肅省移動公司的大力幫扶,已建成集中藥材、黑木耳涼曬,風乾和儲存扶貧車間1200㎡。今年來,好梯鄉在深化「宕昌模式」的基礎上,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投資96萬元,流轉土地6畝,全縣境內首次成功種植出露天木耳菌棒6萬袋,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產出幹木耳6000多斤。

為了讓純天然的黑木耳出山進城,好梯鄉以電商銷售為引領,進行多渠道營銷。線上以淘寶、阿里巴巴傳統平臺為主,同時以抖音,快手直播帶貨銷售1400斤。線下通過幫扶單位拓展重點市場和開辦實體店等方式銷售3800斤,收入33.8萬元。輻射帶動貧困戶200多戶。

初冬時節。走進好梯鄉麻子溝村食用菌產業基地「陰陽」溫棚內,溫暖如春,技術工人一邊擺放菌棒、調控溫度、一邊採收第一茬平菇、裝箱外運……

入冬以來,好梯鄉聯合社利用產業到戶資金和獎補資金,流轉土地10畝,新建「陰陽」溫棚2個1180平方米,種植平菇1萬棒、羊肚菌3畝,現在新建陰陽溫棚裡生產的冬季第一茬平菇喜獲豐收,大量上市,預計收入達18萬元,在家門口創造就業崗位20個,帶動麻子溝村貧困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好梯鄉黨委書記馬志明說:今年來,好梯鄉黨委、政府經過考察調研、分析研判,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土地、水源和氣候等資源優勢,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把發展食用菌「短、平、快」產業作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新產業,在前期成功試種露天木耳的基礎上,採取「黨支部+聯合社+基地+電商+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陰、陽」溫棚建設,能量互補、節約成本,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採用陰陽溫棚,可將高溫季節喜熱的品種種在陽棚,怕高溫的種在陰棚,發展反季產業,通過大力發展平菇產業,著力解決食用菌產業的「空檔期」。

「把廢木耳菌棒當做肥料使用後,中藥材要比之前長得更大品質更好,不僅廢菌棒得到了很好利用,而且節省了化肥的費用,有利於村莊環境衛生,真是一舉多得。」好梯鄉鄉長沈童說。

合社利用「陰、陽」溫棚,推進木耳、平菇、羊肚菌產業一體化發展,將木耳菌棒循環利用,不但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將出菇後的木耳菌棒免費發給貧困戶作為種植藥材的有機肥,達到了廢棄菌棒變廢為寶、二次生金的目的,也實現了食用菌產業四季不「斷檔」。

近年來,好梯鄉通過黨建引領、示範帶動,在深化「宕昌模式」的基礎上,壯大發展特色產業,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為鄉村振興奠定產業基礎。(完)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甘肅宕昌好梯鄉:食用菌蔬菜四季生金「不斷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劉國慶記者王斌報導 今年來,甘肅宕昌縣好梯鄉堅持把政策扶持作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從土地使用、設施配套、以獎代補、科技服務等方面出臺具體措施,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走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發展路子。
  • 「菜園子」有效對接「菜籃子」 ,山東蔬菜市場不脫銷不斷檔
    當前,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是設施蔬菜生產管理和春季蔬菜備播的緊要關頭。山東能不能守好「菜籃子」?一組數據讓人心安:截至3月3日,山東省春播面積約3000多萬畝,其中早春蔬菜1400萬畝,已播春季作物230萬畝,春播進展順利。全省蔬菜在田種植面積340萬畝,日產能力5.2萬噸,日上市量3.9萬噸。春節以來,山東已累計向湖北調運蔬菜7060噸。
  • 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大會開幕
    記者翟一杉攝圖為第五屆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暨北方秋冬季設施蔬菜大會開幕儀式現場。崔佳棟攝圖為第五屆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暨北方秋冬季設施蔬菜大會十大菜王展區。崔佳棟攝河北新聞網12月1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今日上午,第五屆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暨北方秋冬季設施蔬菜大會在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正式開幕,大會現場對榮獲河北省蔬菜行業協會「菜王爭霸」賽的「十大菜王」進行了公布。
  • 第五屆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暨北方冬季設施蔬菜大會在饒陽召開
    冀時客戶端報導(記者耿傑飛 楊磊)12月16日至18日,第五屆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暨北方冬季設施蔬菜大會在衡水市饒陽縣舉辦。本次活動由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中國蔬菜協會和衡水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省內外蔬菜、食用菌種植基地、育種育苗企業負責人,農機、農資經銷商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大中城市蔬菜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等單位採購代表約800餘人齊聚大會,面對面洽談合作,共同描繪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壯美畫卷。
  • 甘肅宕昌:電商守望相助農產品借網「出山」
    電商,已然作為湧現的新興的力量,正成為宕昌消費扶貧的重要抓手、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醋香也怕巷子深。老百姓「守著金山銀山沒飯吃」的產業發展瓶頸,扶貧先扶智,促產先促銷,促銷先要做好雲商鋪」宕昌依託電商新業態推進消費扶貧。藉助來三斤等新興電商平臺,生產消費實現迅速對接。
  • 珍稀食用菌中的「外生菌根真菌」
    食用菌產業是我國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種植業中僅次於糧、棉、油、果、菜的第六大類產品,其中平菇、香菇、金針菇、草菇等品種產量為世界之首。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國還大力發展了以松茸、牛肝菌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產業。隨著對野生食用菌的研究,人們發現有大量的菌根食用菌因其自身生長發育的特點,難於進行人工栽培。
  • 小小食用菌 撐開富民增收「小金傘」
    信陽奧吉特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位於河南信陽市平橋區長臺關鄉馮樓村,是一家專業從事高檔食用菌工廠化種植的市級龍頭企業,2017年被平橋區委、區政府評選為年度脫貧攻堅綜合先進單位。公司現有9間可持續生產的標準化智能溫控菇房,種植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年產鮮蘑菇1000多噸。7月的菌房裡,菌種被忙碌的種菇人迅速種入菌棒,在溫暖潮溼的空氣中開始生長。
  • 跨越千裡在甘肅宕昌書寫戰貧故事
    2020年以來,青島市統戰系統和宕昌開展扶貧協作,這一惠民行動,似一股和諧溫暖的陽光,迅速從黃海岸邊,一路向西,孕育著宕昌的山山水水。青島統戰系統通過教師和教學科研人員交流互訪、專業技術人員交流培訓等多種方式,開展縣級校際合作。兩地與學校建立了「手拉手」結對幫扶。
  • 貨源有保障 供應不斷檔——石家莊市橋西蔬菜中心批發市場見聞
    1月9日16時許,記者走進石家莊市橋西蔬菜中心批發市場,只見來往車輛絡繹不絕,經銷商、採購商紛紛忙著卸貨、洽談、交易、裝車。 橋西蔬菜中心批發市場主要保障石家莊市區及周邊22個縣市區的蔬菜市場供應。「平日裡,市場每天蔬菜上市量在3000噸左右。此次疫情以來,每天蔬菜上市量達3500噸左右,不降反增。」
  • 宕昌木耳鄉:從「藥材」到「藥財」 真正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
    一車車藥材被拉回家中或者加工車間換成一沓沓鈔票映紅了木耳鄉群眾的笑臉11月的宕昌縣木耳鄉木耳梁上寒風咧咧依然吹不散空氣中的濃濃藥香「以前一直沿用一家一戶傳統的種植模式群眾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好了村黨支部通過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推廣中藥材標準化、規範化、農機化種植又與合作社籤了訂單藥材不愁銷路
  • 宕昌百花蜜 | 甜蜜絲滑 潤腸滋補
    說到蜂蜜,我們都不陌生,蜂蜜歷來都是養生的上品,用途極為廣泛,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既可單用,又可合用,實為日常生活之良藥。中醫認為,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腸經,有滋養補中、潤燥解毒、止痛的功效,用於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水火燙傷、口瘡、鼻炎、皮膚瘡瘍等。百花蜜採於百花叢中,集百花之精華。
  • 宕昌非遺傳承|嘉陽拉姆:巧手阿娘
    葉貝藏族姑娘個個有黝黑的長辮子,身穿鮮豔的民族服裝和繡花鞋,不施脂粉,自帶風姿。她們的服裝款式及顏色既有藏族元素,又有羌族遺痕,這與宕昌的歷史演變有不可脫離的淵源。許多學者認為生活在宕昌三條山溝裡的藏族同胞,甚至所有宕昌子民都是古羌人後裔,當地藏族群眾並不認同這一觀點,他們對自己的藏族身份深信不疑,對自己的民族和先祖虔心不改。
  • 22個控溫大棚種植蔬菜、栽培食用菌,泰安劉家疃村打造「火鍋」大棚
    在邱家店鎮劉家疃村的大棚裡,各種蔬菜、食用菌在溫暖的環境中旺盛生長。據了解,近年來,劉家疃村依託22個控溫大棚,種植菠菜、韭菜,栽培平菇、榆黃菇、黑木耳等,打造鄉村振興生態產業新樣板。依託高效栽培技術,帶領村民踏上致富路近日,記者來到劉家疃村農業科技產業園,大棚管理人員正在忙著採摘平菇。
  • 他在宕昌做了啥?
    他在宕昌做了啥?如今站在生產車間的田光華正和鄉親們一起備貨忙碌著鄉親們生活有了盼頭臉上有了笑容才不負這一場跨越千裡的相逢宕昌所需 盡我所能不獲全勝 絕不收兵這是每個中財人都能脫口而出的誓言當熱愛唱歌的宕昌小朋友馬文琦遇到了中財大美聲十級的張淳奕
  • 東西部協作為道真蔬菜「加乘」賦能
    四季常青潤喉糖等標準化商品進入上海教育超市銷售。道真辣椒、線椒、茄子等農產品進入上海、重慶、遵義等地13家大潤發超市銷售。上海靈楊菜場、陽普鳳城菜場等平臺銷售道真食用菌、花椒、灰豆腐果等農特產品……如今,一家家蔬菜企業、一個個直供基地落戶道真,一批批農特產品走出大山,這是上海楊浦、貴州道真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果。
  • 蔬菜中特殊的減肥優等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要吃一斤菜,其中深色的蔬菜佔比至少要一半以上。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提議可以用拳頭估算,每一餐要有2個拳頭左右的蔬菜。各種蔬菜在減肥中比較明顯的作用是提供膳食纖維,但蔬菜沒那麼抗餓,營養也相對單一。
  • 食用菌 | 冬季菌菇養生料理指南
    食用菌的營養價值食用菌是好東西,與一般蔬菜不同,兩者營養成分也大不同。一般蔬菜會行光合作用,是生產者,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纖維;但食用菌是菌絲類,生長在腐樹上,不進行光合作用,是分解者,營養成分很多、營養價值高,包括多醣體、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麥角醇、核酸、礦物質等,菇類無法經酵素分解,人體小腸不能吸收,卻能刺激免疫系統的增生活化。
  • 陸良:生態蔬菜俏 「土豆」成「金蛋」
    「晚秋洋芋是陸良縣響噹噹的高原特色產業,今年全縣共播種了17萬畝,預計總收入不低於6.8億元。」陸良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資文說。 近年來,該縣依託自身良好的土地、氣候、科技等生產要素,緊盯「綠色」「生態」「無公害」做文章,把培植高原特色產業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按照「產業圍著特色走、基地跟著龍頭跑、營銷圍著市場轉」的總體思路,採取「扶龍頭、強基地、搭橋梁、拓市場」超常規舉措,培育了一批在雲南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都叫得響的綠色生態蔬菜、洋芋等特色產業集群。
  • 每天450克蔬菜怎麼吃更健康?專家:生食能減少鹽攝入量
    圖說:「蔬菜健康新吃法品鑑研討會」在滬召開 採訪對象提供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蔬菜怎麼吃更健康?如何搭配才能更好地發揮蔬菜功效?各種蔬菜應在什麼季節食用?昨天,「蔬菜健康新吃法品鑑研討會」在滬召開,各路專家從營養、疾病、壽命等多個角度,探討了如何樹立健康理念並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控制所副主任醫師朱珍妮分享了上海市人群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