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蔬菜健康新吃法品鑑研討會」在滬召開 採訪對象提供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蔬菜怎麼吃更健康?如何搭配才能更好地發揮蔬菜功效?各種蔬菜應在什麼季節食用?昨天,「蔬菜健康新吃法品鑑研討會」在滬召開,各路專家從營養、疾病、壽命等多個角度,探討了如何樹立健康理念並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控制所副主任醫師朱珍妮分享了上海市人群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數據。對上海成年市民的監測結果顯示,成人每天攝入的水量為731.9毫升,遠低於1500-1700毫升的推薦量,每日攝取的蔬菜量為249.3克,也低於450克的推薦量。與之相反,市民對禽畜肉、烹調油和烹調鹽的攝取量則高於推薦量。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超重和肥胖。相關調查顯示,上海有近一半的居民超重或肥胖。其中成人超重肥胖上升。絕大部分學生鈣攝入不足。2016-2017年0-5歲兒童總體超重肥胖率佔1/4,部分5歲以下兒童出現貧血。
因此,增加蔬菜的攝取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可,但蔬菜炒熟食用,最大的問題就是維生素的破壞和流失。專家認為,蔬菜生食在安全的前提下,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食習慣,能避免因加工烹飪工藝導致的營養流失和糖、油等成分過多攝入。對此,上海市食品學會理事長、原上海海洋大學校長、食品專家潘迎捷教授透露,上海食品專家正在研究蔬菜上市的最佳營養時間,以便收穫後讓市民吃到最有營養的蔬菜。他同時建議,市民應該在蔬菜營養最佳季食用。
新冠肺炎疫情也成了研討會上頻被提及的「熱詞」。頂新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在秋冬季要抵抗病毒,必須大量喝水並補充維生素C,「先肉後菜少澱粉,茶飲飯吃七分飽」須牢記。而杭州丘比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佐藤健治先生認為,「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是兩個概念,其中「健康壽命」是指人體健康狀況和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他認為,上海市民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通過蔬菜鮮食等健康飲食習慣,縮短「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之間的差值。
本次研討活動由上海市食品學會、上海蔬菜食用菌行業協會、上海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舉辦,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蔬菜辦公室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