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閆鳳雲
百歲老人閆鳳雲
「山中難尋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昨天是長春市中環十二區56棟的老壽星閆鳳雲的100歲生日,老人一早就起床梳洗,挑了件自己最喜歡的衣服穿上,還簡單地收拾了屋子。這天,兒女和親屬二十多人都要來為她祝壽。
1915年生人,大女兒都已經78歲了
閆鳳雲是老長春,1915年生人,目前和小兒子一起生活。昨天是她的農曆生日,正好100歲。
現在,老人身體還很好,頭不暈眼不花,就是耳朵稍有些背。「每年我們都要給老人過壽,但今年100歲了,意義不同,老人是我們家的寶啊。」外孫女高偉說,為了給老人祝壽,很多外地的親屬也都趕了回來。前幾天,老人知道自己要過生日了,就一直很高興,家人們準備著,老人也早早地為自己挑了件最喜歡的衣服,準備過生日的時候穿。
老人已經100歲,她的大女兒盧桂芳今年也已經78歲了,「我們家兄弟姐妹共七個,其中有兩個已經過世了。父母拉扯我們真是不容易。」盧桂芳說,母親是1935年結婚,家裡現在還保留著一些泛黃的老照片。新文化記者看到,有一張拍攝於1938年的照片,是閆鳳雲和丈夫一家人的全家福,照片背景還帶有日本國旗,「那時候,在照相館拍照背景就是這個樣子,不許更換,老百姓是沒有辦法的。」閆鳳雲老人說,自己的老家就是長春市南關區一帶,老伴是山東人,家裡一直以做糕點為生,自己則是家庭婦女,在家照顧兒女。
經歷兩次戰爭,一家人靠吃酒糟才活下來
盧桂芳回憶,母親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包括長春解放,「我們家還來過土匪,進屋來搶吃的。那時候,長春的市民都開始逃難,每家每戶的房屋都不上鎖,因為什麼東西都沒有。我爸和我媽帶著我們幾個孩子在紅旗街的一處卡口待了三天三夜,所幸趕上放卡,逃到了德惠。」
閆鳳雲老人回憶,「當時我們沒有吃的,為了活命,買的酒糟,一家人吃,這才活了下來。」
老人最小的女兒盧桂芬今年58歲,她說,雖然自己沒有經歷過那段日子,但媽媽平時生活節儉,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幾個兒女身上,小時候所穿的棉襖棉褲,都是媽媽一針一線做出來的,就在幾年前,媽媽還為幾個兒女織了好多襪子,說怕自己走了,兒女們不夠用,所以多織一些。
每天都喝牛奶,每頓飯必吃一根蔥
老人的外孫女高偉是一名大夫,因為老人年紀大了,她每年都要給老人檢查兩次身體,「我姥姥從不用涼水洗臉洗腳,都用溫水;她每天都喝牛奶,而且每頓飯必須吃一根蔥,她也不在外邊買,別人家都是養花種草,她種了滿滿一盆的大蔥。」
高偉說,老人現在身體狀況也很不錯,去年還經常戴著小帽,拿著小板凳下樓遛彎。今年的狀況不如往年,平時基本不下樓了,就在屋裡溜達溜達,但身體並沒有什麼問題。
昨天下午,家人做了兩大桌子菜,四代人20多口為老人祝壽。家人特意為老壽星包了蝦仁餡的餃子,老人還吃了香腸。
喜歡玩麻將,有時還非要和兒女玩贏錢的
昨天下午,來祝壽的親屬張羅著打麻將,可是不知道麻將放在哪兒了。一問,原來是讓老人鎖起來了,鑰匙就在老人身上,「我怕他們拿走,我就玩不著了。」閆鳳雲笑呵呵地從衣服裡面的兜裡拿出鑰匙,對女兒說:「拿眼鏡。」
小女兒趕緊給她找來一副眼鏡,她從床上下來,坐到了麻將桌前,擺麻將的速度一點也不慢,看上去動作熟練,顯然精於此道。「老人平時最愛玩麻將,要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擺撲克玩,有時還非要和兒女們玩贏錢的,要不然就不高興。不過,我們最多和她玩一個小時,因為玩久了老人身體也受不了。但只要玩起麻將來,老人可高興了,精神頭也十足。」外孫女高偉說。
社區唯一的百歲老人,每月享受300元補貼
昨日15時許,全安街道天樂社區的書記顧宏達和工作人員也來為老人祝壽,為老人送上生日蛋糕,「我們整個社區,就您這麼一個百歲老人,您也是我們社區的寶啊,以後社區還得常來看您。」看到老人在玩麻將,顧宏達對老人說:「我就是不會玩,要不然我非得陪你玩兩圈兒不可。」
據該社區負責60歲以上老人事務的工作人員說,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9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享受200元的補貼,在該社區目前有15人在90歲以上,而閆鳳雲老人是天樂社區目前唯一的百歲老人,享受的補貼是每月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