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老人陳啟興:做了半個世紀的活雷鋒

2020-12-18 天好傳媒

作者|薛宏金 馮兆寬

在興化市南滄社區有位老人叫陳啟興,他平日粗茶淡飯,卻熱心慈善事業,40多年來他多次為地震災區、寒門學子、困難家庭捐款,總額達45萬多元,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愛心爺爺」。

「我一開始做好事,是從15歲時開始的!」陳啟興說,那是1963年,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他積極響應,這一做就是57年。「學習雷鋒好榜樣,不是光掛在嘴上的,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能尋覓到人生的真諦。」陳啟興深有體會地說道。

免費跟班學習,讓百餘人學成會計上崗

陳啟興今年72歲,在農村當過插隊知青、擔任過生產隊會計,後進入興化市化肥廠工作。2001年企業破產,陳啟興因此下崗,自主創辦了「興化市誠信會計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生活日益改善,漸漸走上了致富路。 

「吃水不忘挖井人。」陳啟興說,當初貧困的時候,是社會各界給予了他幫助,現在日子好了,他就要帶頭做善事。工作中,他發現不少青年想學習會計業務,於是便利用自家會計諮詢服務公司這個平臺,先後接納百餘人到他的公司免費跟班學習,之後一一學成會計走上了工作崗位。 

40歲的女工吳芹,已成烏巾蕩文化旅遊公司的主辦會計。吳芹中專畢業後,先後在面點店、商場當過收銀員,工作不穩定,收入低。2018年6月,吳芹來到誠信會計服務公司跟班學習會計業務,4個月後獲得助理會計職稱,應聘進入烏巾蕩文化旅遊公司。「吳芹任職一年多,已是公司的一名幹將了。」烏巾蕩文化旅遊公司負責人稱讚說。

正在跟班學習會計的女青年周春花告訴記者,她畢業於中國礦大建築管理專業,幾月前來到誠信會計公司免費學習。

興化市晉益溫室設備有限公司是陳啟興的代帳服務單位。2018年3月,隨著晉益公司的發展,公司需要一名專職會計,便將女工唐秀推薦過來跟班學習。陳啟興親自傳幫帶,委培5個月,唐秀成長為助理會計。

公司收入源自代帳服務,為工廠培訓了會計,自然就會減少代帳概率。「老陳你為何要免費培訓會計輸送到企業,你就不怕他們搶了你的飯碗?」「我們不怕培訓出來的會計『搶』飯碗。」陳啟興說,一方面,公司服務企業的量是有限的,而企業發展的量是無限的;另一方面,只要通過自己的服務讓企業獲益多多,企業即便有會計,仍然需要你服務。

難忘知青經歷,10萬元資助貧困村

幫助人給陳啟興印象最深的是1981年。那一年9月,他從《山西青年》雜誌上看到該省一則資助辦學的募捐啟事,於是他化名陳哲,向當地捐款92.4元。「我當時每月的工資只有54.5元,雖然透支了些,但能夠幫助別人是我最快樂的事。」陳啟興說,小時候,母親經常講一些歷史典故,教他許多做人的道理。「人要多行善、做好事」是母親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母親在世時,總是一心一意為別人著想,她的善良形象一直深深地影響著自己。不僅如此,陌生人的一次慷慨解囊也深深地感動了他。那是1972年,陳啟興因公務去南京出差,下了公交車才發現錢包被偷了,身無分文的他無法購買車票回家。在車站門口徘徊許久,一位40多歲的鹽城人似乎看出了端倪,主動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借了錢替他買了車票。「母親的教導和好人相助,一直激勵著我學雷鋒做好事,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當年,鄉親們把節省下來的鹹菜給我們,把罱泥、扒溝捕到的魚、蝦、蟹給我們解饞,我忘不了他們,也感激萬分。」1964年9月,陳啟興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插隊到興化市中堡鎮譚家村。那時生產隊在經濟上還比較困難,每個工分只有0.37元。在他擔任生產隊會計期間,有時窮得連打水機買機油的錢都沒有,只好向其父親和大姐借。「當時經濟條件雖然艱苦,但是村幹部和廣大社員群眾給予他們很多幫助。在農業技術上,他們都是手把手地教我們,使我們學會了栽秧、施肥、踏水車、割稻、收麥等農活。」在陳啟興看來,正是有了50多年前的那段知青經歷,勞動人民具有的勤勞儉樸、忠厚老實的優秀品質,對於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12月10日,陳啟興向其當年插隊的貧困村中堡鎮譚家村捐款10萬元,用於支持該村的道路建設。那一年,他還向中堡鎮慈善會捐款3000元,用於資助因病致貧的困難戶。

在陳啟興看來,能夠幫助人是很幸福的,但幫助人也是需要實力的。他通過興辦公司為企業服務,手頭漸漸寬裕了,在自己的經濟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多地去幫助社會上遇到困難的人。

生活艱苦樸素,捐款已達45萬多元

前幾年,陳啟興從媒體上了解到,興化市還有不少家庭困難的孩子交不起學費。「失學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當看到那些孩子們的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就決定要盡己所能,幫助孩子們實現他們的夢想,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陳啟興說道。

2014年,作為該市昭陽街道南滄社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的陳啟興,牽頭組織開展「助飛雛燕」關愛行動,當他了解到社區貧困學子小許考上蘇州大學後,但上大學的學費尚有缺口時,他立即捐款5000元支持她上學。當年,老陳還拿出5000元,支持社區困難學生小潘到南京曉莊學院求學。並且一直資助小許、小潘完成學業。老陳告訴記者,從2014年至2019年年初,他先後拿出6萬多元資助10多位困難學生上學。「感謝陳爺爺的資助,沒有陳爺爺,我就上不成大學了!」2019年年初,小潘同學買了水果專程到陳啟興家中探望,感謝陳爺爺的鼎力相助。

為了做大扶貧幫困助學的「蛋糕」,以幫扶更多需要幫扶的人,2019年初,陳啟興自籌資金30萬元成立了首家民營慈善會——「興化市昭陽街道文林景苑慈善會」,以吸引更多的愛心志願者加入到扶貧幫困的行列,把南滄社區「助飛雛燕」的品牌做大做強。「成立慈善會主要是依法開展幫扶活動,實行專款專用,積極組織會員走訪調查貧困學生,對貧困學生實施經濟幫扶,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接受社會捐贈,讓更多的困難家庭和貧困學子得到資助。」陳啟興告訴記者,從2019年以來,他又通過南滄社區關工委及昭陽街道向貧困生等困難群體捐贈18300元,其中向困難大學生小輝捐款5000元;向困難困難大學生小星捐款2000元;向貧困戶老張捐款1000元。

去年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國人措手不及,今年2月3日上午,陳啟興老人風塵僕僕地趕到昭陽街道捐贈了1萬隻口罩,支持街道人員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街道幾千人都奔赴在興化城區的大街小巷和各個小區,他們的口罩肯定不夠用,我今天來主要是表達我的一點心意,同時祝願抗擊疫情早日勝利,全國人民吉祥安康。」陳啟興說道。

今年8月30日下午,陳啟興又來到興化城區困難大學生小敏家中,了解小敏在大學裡的學習情況,並現場向小敏捐款5000元,資助小敏上學。當天,陳啟興還承諾每年幫扶小敏5000元學費,直至她大學畢業。

陳啟興的老伴楊巧珍告訴記者,老陳平時非常節儉,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但他卻非常關注教育事業,每年春秋兩季開學前夕,他總會慷慨解囊,盡力幫扶貧困學生。

這麼多年來,陳啟興通過南滄社區、興化市慈善總會及昭陽鎮慈善會向汶川、玉樹地震災區和興化市的貧困學子、困難戶等捐款額累計達45萬多元。

上善若水,美美與共。陳啟興的善舉溫暖別人也快樂著自己,他善心為民的事跡多次被媒體宣傳報導。他於2015年度當選「2015?最美興化人」、2017年2月9日被評為「興化市五好文明家庭標兵」、2018年4月1日江蘇省道德模範現場交流會期間光榮入選「興化市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

「我只是為建立和諧社會,做了一點有益的工作,為了使做好事、做善事的精神傳承下去,我經常叮囑兒子要有愛心,提醒孫子不要忘了向愛心儲蓄罐投硬幣。今後,我將一直關注教育事業,關注弱勢群體,盡己之力幫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幫助困難家庭渡難關。」陳啟興最後表示。

相關焦點

  • 深圳「活雷鋒」來看「信義老太」
    這位比李奶奶小近十歲的老人名叫陳觀玉,在深圳市被譽為中英街的「活雷鋒」。在《深圳特區報》上看到李奶奶的報導後,她感動不已,不惜千裡迢迢坐飛機趕來看望李奶奶,也希望以自己曾經背債的經歷勸說老人接受她的捐款。這份愛心,讓李奶奶感動不已,二人惺惺相惜。然而,「倔強」的李奶奶最終還是婉拒了陳觀玉老人的捐款。同時,新浪微公益平臺上,近600名網友的23425元愛心款,也將一一歸還給各位網友。
  • 啥都不圖,這個「活雷鋒」必須誇!從小右眼失明,退休後在社區...
    因為他熱心助人不求回報,殘疾人拿他當親人,居民拿他當榜樣,他成了新村社區「小飯桌」的活雷鋒。一做就做了這麼多年,好像和他們這些老人還是有點感情一樣的。」2012年5月,新村社區啟動了居家養老服務,辦起了「愛心小飯桌」,楊軍就加入到了社區「愛心小飯桌」志願服務老人的行列中,擔當起了買菜、做飯、送餐上門的工作。他一做就是很多年,每周一到五,天天買菜、做飯,沒叫苦喊累,總是樂呵呵的,把小飯桌的老人當做自己的老人一般照顧,贏得老人們的一致讚揚。
  • 與時代同行,雷鋒八十正青春
    朱華 謝添 80年前,雷鋒出生在長沙望城一個貧苦家庭,他22年短暫的生命歷程鑄就了不朽的道德豐碑。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一座精神豐碑、一種道德標識,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雷鋒八十正青春」,成為當下「雷鋒精神」的生動寫真。
  • 孩子:為什麼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你怎麼回答?
    「媽媽,為什麼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裡?」突出其來的靈魂之問。小土豆媽媽說,前天孩子一邊寫老師留的寫日記作業,一邊問:「媽媽,為什麼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裡?他是不是想讓別人看到,然後誇獎他嗎」三年級的小土豆一臉認真地問。
  • 長沙持續擦亮「雷鋒家鄉」志願服務品牌,逾百萬「雷鋒志願者」活躍...
    在雷鋒離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在長沙這片紅色熱土上,逾百萬「雷鋒志願者」接過雷鋒的「槍」,活躍在志願服務一線,用大愛續寫「新時代雷鋒日記」,用擔當書寫「新時代奉獻之歌」。多年來,長沙注重以身邊人身邊事來感染人、鼓舞人、說服人、教育人,持續擦亮「雷鋒家鄉」志願服務品牌,「人人爭當志願者、人人參與文明實踐」的氛圍不斷濃厚,星城「志願紅」成為「厚道長沙」最美麗的風景。
  • 威海南海新區:雷鋒精神在疫情防控一線閃光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5日訊 3月5日是第57個全國「學雷鋒紀念日」,時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威海南海新區的廣大志願者們積極行動,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科學有序開展知識宣傳、幫困助貧等志願服務工作,弘揚雷鋒精神,踐行社會責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積極奉獻愛心、貢獻力量。
  • 雷鋒誕辰80周年 瀘州老窖攜手央視《故事裡的中國》致敬雷鋒精神
    、雷鋒的童年摯友謝迪安和入伍後的戰友喬安山,連線當年幫助雷鋒入伍的老紅軍餘新元政委,帶領眾人重回半個多世紀以前,為大家講述真實鮮活的雷鋒故事。    距離雷鋒逝世,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在97歲的老紅軍餘新元心裡,雷鋒從未離開。時光回溯到1959年,一心想參軍的雷鋒深深打動了餘新元。餘老清晰地記得,當時雷鋒提著一個箱子,裡面裝滿了《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等書籍,書上還有很多眉批,「當時我看完了以後,我馬上愛上雷鋒了,我說雷鋒這人可愛。」
  • 做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傳承者!谷殿明一家三代23年堅持天天學雷鋒
    做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傳承者!谷殿明一家三代23年堅持「天天學雷鋒」「我不認為給孩子留多少家產就是好,教會他們做人,教他們學會幫助別人,比什麼都強!」這是一位83歲老人的諍諍話語。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享譽全國的谷殿明。
  • 漯河:「戰疫」一線的雷鋒精神
    同樣的情景也發生在漯河市五一路北段的東風樓家屬院,「90」後正在讀研究生的趙藝放假在家看到小區執勤人手緊缺,也主動請纓到了防疫一線……  「這些在全國不同學校就讀的年輕志願者,原本可以在家安逸地享受假期生活,但他們選擇主動與社區聯繫做一名志願者,每天奔波在小區街道防疫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也使雷鋒精神得以傳承和升華,綻放出了新時代的文明之花
  • 十年義務為老人修腳,他是走遍濟南的「活雷鋒」
    他被稱為「濟南好人」,十年間,他為老人義務修腳,為社會奉獻愛心,做公益成了他生活的一種方式。他為老人修腳,不是簡單剪剪指甲,而是從剪指甲、去死皮、打磨、挑肉刺、修刮老繭再到按摩,整個過程非常細緻。辛苦一下午,能服務七八位老人。「碰上有灰指甲的,很難修剪,一個老人可能需要花費2個多小時。」
  • 雷鋒車隊攜手愛心商家大眾書店開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愛心...
    雷鋒車隊攜手愛心商家大眾書店開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愛心公益捐贈活動 發布時間:2020-12-21 09:10:00      作者:柴旭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  近日,準格爾雷鋒車隊攜手愛心商家大眾書店走進準格爾旗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以「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為主題的愛心公益捐贈活動,為那裡的孩子們送去價值5000餘元的繪本書籍。
  • 雷鋒餃子計劃——鄰裡守望 愛在身邊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為了進一步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讓殘疾人感受到社會關愛與節日的氛圍,寧夏義工志願服務聯合會石嘴山工作站、寧夏義工志願服務聯合會樂善義工服務隊於2021年1月9日上午,在平羅縣水印榮廷小區與慧景苑小區開展了「快樂雷鋒工程—雷鋒餃子計劃」新春系列『鄰裡守望-愛在身邊』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入戶幫助殘疾人理髮、捐贈愛心物資、打掃室內衛生等個性化服務,為他們送去義工的溫暖與關愛。
  • 「原創」紅色星期五 傳承紅色基因 文明實踐爭做新時代活雷鋒
    我只愛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嘹亮的歌聲,酷似唱出了這股力量——新時代雷鋒精神「the spirit of Lei Feng」,這激勵康健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社區志願服務中心,三個中心將雷鋒精神的大融合,合作聯辦項目「紅色星期五」美好生活課堂這一品牌項目。
  • 弘揚雷鋒精神 踐行志願服務——志願者周晉泰榮獲「全國學雷鋒先進...
    他堅持用雷鋒精神激勵自己,認真履行志願者職責和義務,積極參加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其中就包括獎教興學、扶貧助困、敬老愛幼、生態環保與慈善放生等多方面的社會公益慈善服務。圖:周晉泰(右)在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多年來,儘管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身份,周晉泰始終堅持為社會、為群眾默默奉獻。
  • 雷鋒手持鋼槍照在瀋陽拍攝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任務中因受重傷犧牲。雷鋒生命的最後6個月是在瀋陽棋盤山參加瀋陽市委戰略指揮中心的施工。他在瀋陽留下了許多閃光的足跡。  被譽為「雷鋒活辭典」的華東方說:「瀋陽是雷鋒生前活動的中心城市。
  • 為您介紹《雷鋒》雜誌
    以雷鋒的名義    ——《雷鋒》雜誌介紹    學雷鋒活動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持續推進和積澱,雷鋒的名字已經深入人心在學雷鋒活動經過動員宣傳階段—經驗總結階段—理論創造階段—科學頂層設計階段50年歷史醞釀,一個帶有裡程碑性質的事件發生了:雷鋒在形而上呈現為一個抽象的符號之後,今天形而下的有了一個具象的可觸摸、可互動的載體和平臺,這就是《雷鋒》雜誌的誕生。這是中國半個多世紀學雷鋒歷史上,第一本以雷鋒為主題的公開出版發行的期刊,同時這也是迄今為止第一本以雷鋒名字作為刊名的雜誌。
  • 胡先煦真情演繹雷鋒《故事裡的中國》97歲老紅軍憶往事潸然淚下
    12月19日晚8點檔,在雷鋒誕辰8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由胡先煦飾演雷鋒,並特別邀請雷鋒生前戰友陳廣生的夫人張赤女士和兒子陳又新、雷鋒的童年摯友謝迪安和入伍後的戰友喬安山,連線當年幫助雷鋒入伍的老紅軍餘新元政委,帶領眾人重回半個多世紀以前,為大家講述真實鮮活的雷鋒故事
  • 望城:傳承雷鋒精神,凝聚城市品格
    50多年來,雷鋒紀念館的老館長雷孟宣宣講雷鋒精神2000餘場,今年老人離世後,他一手創辦的和馨園社區「老館長故事吧」並沒有關閉。外孫女侯佳蕾接過了接力棒,在外公影響下,她堅持利用業餘時間義務宣講雷鋒精神、開展志願服務:「外公不在了,但我和媽媽接過了接力棒,雷鋒精神我們要一直講下去。」
  • 大街小巷盡顯一抹倩麗巾幗志願紅——遼寧巾幗學雷鋒志願服務示範...
    匯聚團隊力量 巾幗志願在行動作為遼寧省最佳學雷鋒志願服務組織,撫順聚沙公益巾幗志願服務隊協調愛心企業加班加點生產消毒產品,第一時間對接到全市鄉鎮(街)、醫院、防疫卡點協助環境消殺,為馳援武漢家庭提供「六個一」舉措,連續5周為馳援武漢醫護家庭義務配送愛心菜
  • 禹州愛心企業一休堂保健九九重陽獻愛心為老人服務
    老人高興地合不攏嘴10月10日上午,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禹州市愛心企業一休堂保健公司領導帶領30多名企業的員工來到龍運老年公寓,用自己的手上功夫,為40名老人們進行了按摩當天上午8時,禹州市愛心企業一休堂保健公司的30多名企業的員工來到了龍運老年公寓,提前做各種準備。之後,他們發揮自己的專業水平,一對一地幫老人洗腳、修指甲、捶背、按摩。「婆婆,你在這裡住得習慣不?天氣涼了要多穿點衣服呀。」技師小王小心翼翼地為一位老人脫去鞋襪,然後把她的雙腳放入準備好的溫水中,一邊輕輕為老人洗腳,一邊與老人聊著天,像家裡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