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家丨當孩子咬人、打人時,家長的第1句話很重要

2021-01-16 騰訊網

前幾天有個用戶前來求支招,說自己家孩子最近很喜歡咬人:

我在廚房做飯,突然聽到老公一聲尖叫「啊……」,嚇得我丟下東西就往外跑。

老公摸著自己鼻子:「兒子……居然……咬我!」

仔細一看,老公鼻頭上確有牙痕,而十個月的兒子被爸爸這一嗓子也嚇夠嗆,瞪著一雙無辜的眼睛,嘴巴撇著,立馬要哭的架勢。

這位用戶家的故事可不是個例,「孩子愛咬人」應該是養娃的人都遇到過的問題。

《兒童微行為心理學》書中提到「兒童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心理學解釋

我們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理,摸透孩子咬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出更科學的應對策略。

點擊播放 GIF 0.0M

孩子愛咬人的原因

「口欲期」探索性的咬

弗洛伊德曾提出一個「口欲期」的概念,他指出:

一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就是口,像吸吮、吃喝、啃咬。

文章開頭我兒子咬爸爸的鼻子,其實就是一種口欲期的咬。

口欲期的寶寶,一旦有東西蹭到嘴邊,他就會去咬。比如趴在我們肩頭時冷不丁咬一下;有時抓著我們的手突然啃起來;還有哺乳時,寶寶咬奶頭,疼得媽媽直叫。

孩子就是這樣用嘴在探索世界,咬是一種生理反應,從吃手,到啃腳丫,再到逮啥咬啥。

長牙期不舒服會咬

孩子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長牙會刺激牙齦上的神經末梢,導致流口水、牙齦紅腫、發癢,非常不舒服。這個時候,孩子也會咬人,以緩解不適感。

模仿性地咬著玩

閨蜜的兒子胖嘟嘟的,特別可愛。她喜歡親暱地咬咬孩子小胳膊或小腳丫玩。

後來發現兒子有時也喜歡模仿她咬人。

不過,大人知道掌握一個輕重,不會咬疼,但是孩子心裡沒個數,咬起來沒輕沒重的,有時就把媽媽咬疼了咬惱了。

「物權敏感期」情急咬人

相信大家都聽過「可怕的兩歲」一說,這個年齡段,孩子自我意識萌芽,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特別護東西,自己的東西誰都不讓碰。

國外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左右孩子的哲理就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看到別人靠近自己的東西,就很敏感,而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不夠,不知道怎麼去阻止,情急之下就用咬來表達拒絕。

對恐懼的應急反應

聽一位寶媽講過,她女兒特別怕打針,每次打針時就恐慌地亂咬人,好幾次咬到她,還有一次把護士的手咬傷了。

有的孩子會對某件事、陌生環境,陌生人產生一定的恐懼感,出於自我保護,孩子就本能反應地咬人。

怎麼應對愛咬人的孩子呢?

為孩子提供磨牙食品和玩具

對於「口欲期」愛亂咬和長牙期牙齦不適的孩子,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磨牙食品,如磨牙餅乾、咬咬樂之類的,供孩子咬食。

給孩子提供的咬咬玩具,購買時要買安全無毒,品質有保障的;使用過程要經常清潔消毒。

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一歲半會度過「口欲期」。但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咬咬行為得不到滿足,「口欲期」有可能延長,更愛亂咬,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過度補償」。

也就是說,孩子可能到兩歲甚至更大,還喜歡吃手或咬物咬人,而且比之前咬得更頻繁更上隱。

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為孩子提供方便,讓他「咬個夠」。

點擊播放 GIF 0.0M

讓孩子知道被他咬了會疼

當孩子模仿大人咬著玩時,我們就要注意一下跟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要把咬孩子玩當做親暱方式。

當孩子咬疼爸媽時,可以做出誇張而嚴肅的表情,或者假裝哭,說:「寶寶把我咬疼了,嗚嗚……」

用略帶痛苦的表情來表現自己的不適,孩子能更直觀地意識到他咬人是不好的,孩子理解了這點,就不會輕易咬人了。

傳授孩子細節性的交際技巧

當他因護東西、爭東西、和同伴發生矛盾時咬人,我們可以告訴他怎麼說,比如,不想給別人玩玩具,不用咬人,可以大聲說「不」來拒絕。

想玩別人玩具時,就問「我能玩玩嗎?」或者先遞上自己的玩具說「我們交換著玩吧」。

孩子的口頭語言豐富了,就不會藉助肢體語言表情達意了。

早期教育專家唐納·維特默,在《從咬到擁抱》一書中,也講到孩子的情緒及社交問題:

第一步:先要讓孩子理清雙方的情緒,比如別人搶你玩具,你咬了人家,就要讓孩子明白你自己很「生氣」,而對方很「傷心」;

第二步:再讓孩子們提出解決方案,家長可從旁提供建議;

第三步:鼓勵孩子自己去修復矛盾關係。達到「從咬到擁抱」的一個和好過程。

及時給予情緒安撫

當我們知道孩子即將面對某種恐懼的事情時,提前安撫孩子的恐懼情緒,把孩子摟在懷裡,撫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告訴孩子:「別怕,媽媽在這。」讓孩子在媽媽懷裡漸漸平靜下來。

媽媽的親親和抱抱,是撫慰孩子恐懼情緒最好的安定劑。

孩子打人怎麼辦?

有的孩子不只是咬人,還喜歡打人。

如果是一歲前的孩子打人,他們一般並無惡意。可能是我們被打到時誇張的反應讓孩子誤以為是在逗他玩。

而對於1-3歲,甚至再大點的孩子打人,那就要合理引導了。

不發火,不過多指責

有一次,小魚兒和安吉在機場發生了矛盾,小魚兒先動手打哥哥。

小魚兒用巴掌來發洩對哥哥的不滿,安吉則回以拳頭表達自己內心的委屈。

這時,媽媽胡可上場了。她並沒有發火,也沒有過多指責,而是先把他們拉開。

然後一邊安慰安吉,一邊任小魚兒抱著她的大腿撒嬌。這樣一來,既避免了矛盾的升級,又平息了兩人的情緒。

很快,兄弟倆就和好了,笑著拉起了手。

這對小兄弟平時也很愛打打鬧鬧。

面對孩子失控的情緒,媽媽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控制好局面。

用遊戲代替枯燥的說教

《超級育兒師》裡,小男孩章章一不如意就打人咬人。育兒師就設計了一張卡通圖板,把枯燥的說教,變成了遊戲式的禁止標誌。

比如圓圈裡畫個揮手踢腿打人的卡通小孩,被劃上禁止的斜槓,章章就記下了這是不能打人。

他記住這點後,育兒師就用小拇指拉勾的標誌來和孩子約定,提醒他要說到做到。

孩子打人咬人,大人講再多遍枯燥的道理往往孩子都聽不進去。但是換個更直觀、更有趣的方式,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愛

孩子感到受冷落,想引起父母關注時,也愛打人。

賈靜雯哄波妞玩,還編著歌唱波妞的可愛:「我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叫做小波妞。」波妞貼在媽媽身邊拽她的項鍊玩,母女倆很親暱。

一旁,受「冷落」的咘咘明顯吃醋了,她抿著嘴,羨慕地看著。突然受不了了,就伸出雙手一下推倒了波妞。

當媽媽問她為何推倒妹妹時,咘咘不說話,反倒撲到媽媽懷裡撒嬌求關愛。

賈靜雯立馬明白了,咘咘是見她只哄波妞玩忽略了她,為引起媽媽關注得到媽媽的愛,才故意對妹妹動手。

於是,賈靜雯替咘咘說出了心聲:「媽媽知道,你們都想讓媽媽抱是吧?」 她心疼地摟著咘咘,咘咘瞬間變得溫順可人。

正如賈靜雯說的:「小孩子鬧,你用大吼大叫,沒有用。你越跟她吼她就越大聲。大人一定要先沉住氣。」

第一句話去共情孩子,讓孩子知道我們懂他的心,彌補給孩子充足的關注和愛。

點擊播放 GIF 0.0M

特別是二胎家庭,聰明的父母要懂得「護大」。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真想打人,而是用巴掌表達心裡訴求。

越是得到父母充足關愛的孩子,越是寬容乖巧,言行溫柔。

當孩子咬人、打人時,家長的第1句話很重要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當孩子因委屈咬人打人時,說一句:「我知道你受委屈了。」

當孩子因生氣咬人打人時,說一句:「你很生氣對不對?」

當孩子因恐懼咬人打人時,說一句:「別怕,我陪著你。」

當孩子因無助咬人打人時,說一句:「沒事,我來教你。」

當孩子被冷落咬人打人時,說一句:「來,媽媽抱抱。」

……

那個愛咬人、打人的小孩,更渴望父母的懷抱和疼愛。

對孩子以愛治暴,永遠是最管用的。

小步在家早教,來自清華、斯坦福,全球735萬家庭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文丨禾禾媽媽 各位父母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困惑? 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
  • 秦昊談女兒被欺負心疼落淚,孩子打人或被打,全齡解決方案來支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尖上的人,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更不要說是被欺負了。其實除了自己家的娃被欺負了,爸爸媽媽覺得心疼難過,當自己的孩子變成小霸王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惆悵難寐。我們經常在後臺收到媽媽們的留言,說自己的娃年紀很小,但是動不動就會打自己或者爸爸一下,而且還會咬人。和別的小朋友在遊樂場的時候,也動手推過別人,這可該怎麼辦?
  • 面對暴躁易怒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關係寶寶大腦發育
    面對暴躁易怒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關係寶寶大腦發育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 家有「愛打人」和「總被捶」的娃該咋整?
    我嚴厲的對妹妹說:不能那樣打哥哥,我們家不打人,打人不對不好玩。妮妮看到家裡的形勢對她不好,尬尷地將眼皮垂了下去,一副「我錯了」的表情。但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小傢伙又拿著好娃娃的頭撞牆來洩憤。發洩一通之後,妹妹逐漸露出一個燦爛的招牌笑容,嘴裡撒嬌地說著:妹妹~
  • 1-2歲的孩子愛咬人,多半是這4個原因,家長應該及時糾正
    #最近聽很多的寶媽朋友都說自己的孩子現在1-2歲了,不知為什麼總是很愛咬人,因為我家孩子現在已經大了,很多的朋友就都問我,對於孩子咬人這件事情我是怎樣理解的,又是怎樣改善孩子的這個問題的呢?其實我最開始也是不了解,直到看這本《可愛的1歲孩子》我才明白。
  • 孩子撒謊、打人、發脾氣等行為的心理解讀
    例如在外打人、哭泣、撒謊等等,我們除了去怪責孩子,還應該想想孩子到底在想啥?其實,孩子打人可能並非有強烈惡意,而哭光用吼來止住也是不夠的。打人、咬人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幾份,帶著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裡一起吃,或拿到別人家吃。禮尚往來,別人也會有好吃的想著我們。這樣關係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改變: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門,想見見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還說:他是我的好朋友。
  • 孩子不自信?可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常說這3句話,孩子會變自信
    有時候,自信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重要。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信勇敢,那麼想要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家長要經常說這三句話。 因此,家長們也要常常和孩子說這句話,孩子的內心會充滿愛,才會更加有安全感,才會更加自信。 2.
  • 心理學:孩子愛咬人?可能是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的補償行為
    朋友最近很生氣,因為她家的娃太不省心了,老是喜歡咬人,讓她非常頭疼。今天,她讓孩子去吃飯,別玩玩具了,但是孩子正玩在興頭上,說什麼也不聽,這時候媽媽就直接走過去了,把孩子手頭上的玩具扔到一邊,並且把孩子抱了起來,想把他拎到餐桌上。但是孩子使勁掙扎,一直吵著說:「放開我,放開我!」媽媽不理,繼續往餐桌走去。
  • 愛說這「3句話」的孩子,往往「情商」很低,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情商高的孩子,往往人緣比較好,情商低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排擠。從小說,情商影響著孩子的人際交往;從大說,情商也是孩子素養高低的體現,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情商的高低是無法掩蓋的,它體現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所以如果孩子常說這「3句話」,其實說明孩子的「情商」低,家長要及時引導。
  • 你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如別人家的?寶寶育兒App販賣焦慮的多
    多數寶寶14個月大能用手抓東西吃;一部分15個月的寶寶還可以畫出線條;半數16個月的寶寶能使用8至19個詞,能理解100至150個詞語的含義;18月齡的寶寶能在大人的幫助下刷牙……在育兒App上看到這些發育「指標」時,孩子的家長們會對比自己的孩子嗎?如果自己的孩子未能「達標」,家長焦慮嗎?
  • 孩子愛打人 屢教不改是性格缺陷?用對方法只需4步搞定孩子憤怒
    小宇媽媽回到家一肚子的火,既生氣自己被老師約談退學,又生氣家人對孩子的打人行為不聞不問、以至於孩子的習慣越發的不好,更生氣孩子三天兩天就打人、傷害了別人家的孩子。孩子愛打人,家長被老師約談,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但想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 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相信很多孩子都給家長說過這句話:「媽媽,能給我點錢嗎?」那麼,你的反應是什麼呢?金錢教育,必不可少要說我們的孩子現在最缺乏什麼教育,我認為是金錢教育和死亡教育。金錢教育教我們如何去謀生,怎樣去對待所得;死亡教育教我們如何去面對死亡,怎樣看待失去。
  • 一二年級孩子寫作業磨蹭,家長刀子嘴毀了孩子,這三句話絕不能說
    開學已經有幾天了,孩子們寫作業的問題又開始暴露出來了,很多孩子回到家作業磨磨蹭蹭的,家長像急的要吼孩子卻無動於衷,就算開始寫了也是一會兒動動橡皮,一會兒玩玩鉛筆,好像這作業不是給他留的,是給家長留的。看著家長真是火不打一出來,再加上疫情階段,休息了很長時間,那現在回歸到課堂老師也是各種的調整班級群裡的信息滾動,家長看著頭都大了,這邊是不配合的,孩子那邊是不斷催促的老師,如果家長白天工作忙,晚上回到家簡直是要要在崩潰的邊緣了。不過無論你內心的情緒多麼的焦躁不安,千萬不要做刀子嘴家長,俞敏洪說過刀子嘴其實就是刀子心。
  • 孩子變成「小刺蝟」,說一句頂十句,家長多說3句話解決頂嘴難題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處理的時候需要多說三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孩子突然變成「小刺蝟」,通常跟家長有很大關係1)孩子覺得被冤枉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習慣了孩子的「言聽計從」,但有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就盲目的批評孩子。
  • 毆打外國小女孩的男孩家長發文:孩子有錯,但打人是有原因的
    12月18日,浙江金華一段男孩毆打外國小女孩家長拒道歉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 最先,微博網友安娜小A 爆料孩子在蹦床上玩耍時,無故被旁邊的小男孩揍了,在場的4個外國小孩都被他打了,男孩出言不遜。孩子父親看完監控拒絕道歉:「小孩子打人很正常。
  • 孩子咬人、打人、吃頭髮……帶娃看了心理醫生後,腸子都悔青了
    焦點 | 育兒 | 片刻 | WeLive | 好物你們之間肆無忌憚的爭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致命的「毒藥」。\ /前幾天晚上,正在陪姑娘在家玩的時候,聽到小區裡一家人的爭吵。後來他們也發現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好,然後就回到房間繼續,結果孩子進來了。兩人都想去抱孩子,結果孩子拼命掙扎、逃跑。而且孩子在平時還有咬人的習慣,脾氣也很差。
  • 孩子抬手就打人?寶媽千萬別「以暴制暴」,找到原因才能改掉惡習
    不知道家長發現沒有,有一部分寶寶愛打人。其實也不算是方便,因為孩子的力氣是很小的。但是他做那個動作的時候確實是在打人,為什麼孩子愛打人呢?真的是因為孩子生氣或者覺得好玩,惡作劇嗎?其實呢,寶寶打人是有原因的,原因可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打人的幾種原因。1. 這只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可以想一下,我們平時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是什麼呢?我們會不會摸摸孩子的頭,或者拍拍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小屁股呢?
  • 李玫瑾:當孩子愛犟嘴時,家長要多說這三句話,他們將來會感激你
    大多數家長都覺得孩子小沒有主見就應該聽家長的話,甚至要聽爸媽的指揮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但如果家長都是這樣的想法,那麼不就是強迫孩子走自己的路嗎?想讓孩子走你給他選擇的路卻沒想到這條路剛開始你也走過,這種「為你好」式育兒方法真的對孩子有益嗎?如果家長檢查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他們的性格發展,還有可能會影響他們世界觀的建立,甚至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做家長的就會遇見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頂嘴,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可當你聽到孩子跟你犟嘴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 《小豬佩奇》豬媽媽這4句話情商高,經常對孩子說,自控又得體
    有一位媽媽諮詢我,說她4歲的兒子最近開始說髒話了,脾氣也不好,經常會打人。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用訓斥、懲罰的方式來處理,不過效果並不好。因為學齡前的孩子說髒話、發脾氣、打人,通常都是沒有惡意的。
  • 當孩子抗議不公平時,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為什麼是他的錯卻要我受懲罰,這不公平!」在孩子面對不公平的待遇和誤解時,我們常常會開導孩子,忍一時風平浪靜,而且是非對錯並沒有那麼明顯,自己不要過於糾結其結果,要學會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