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品格最高尚的人—魯智深

2020-12-15 路之意

在《水滸傳》一百零八條好漢中,魯智深是一個身份特殊的人物,即他是一個佛教徒,一個出家的和尚。雖然小說還寫了武松、公孫勝也是教徒打扮,但魯智深與他倆不同。公孫勝是道土,他除了向晁蓋傳遞了個「十萬貫金珠寶貝」的信息外,他的思想言行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優秀表現,不像個好漢。武松是行者,但他不是修行人。雖然他頭上戴戒箍,身上穿皂布直裰,但他不僅沒有剃髮,而且沒有拜過師,沒有掛靠過某個寺院。他的「行者」身份是為了逃避官府追捕遮掩本來面目的偽裝。而魯智深卻是一個真正的和尚,拜過師,受過戒,參過禪。他住過的寺院都是歷史悠久的寶剎名寺。

同時,魯智深也是一個真正的好漢。他不帶任何個人功利目的的助人行為所表現出來的高尚思想品格,在梁山泊無人能及,而且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上也堪稱一代典範。

魯智深最突出的特點是他思想純真,愛憎分明,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樂於助人。

中國古代非常讚賞扶危濟困的人。但無論在歷史上或是文藝作品中,真正能夠沒有個人功利目的單純扶危濟困的極少,而魯智深卻做到了。

他和金翠蓮父女素不相識,社會地位差別也大,但當他聽了金翠蓮的哭訴:他們父女流落渭州,儒弱無依,被鎮關西鄭屠強媒硬娶金翠蓮作妾,但三千貫文書是「虛錢實契」。未及三月,鄭家人把金翠蓮趕出,當初未曾得過鄭屠一文錢,如今卻要他們每天到酒館趕座賣唱還錢。魯達立即義憤填膺,罵道:

「這個醃鰧潑才,投託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當時就拿出銀子送給金老父女安排他們回東京去。店小二阻攔,他兩拳打倒店小二;又三拳打死鎮關西。在古代社會,仗勢欺人和討飯賣唱之類的現象可謂司空見慣,人們都習以為常。金翠蓮哭訴的時候,當時在場的人,包括一向仗義豪爽的史進,都無動於衷。此時的金翠蓮,可謂危困已極。只有魯智深,出於一種正義的同情心,激憤形於言表,援助見於行動。

他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考慮得周到、細緻,保證讓被幫助者安全離去。他幫助人完全是憑直覺行事,當做即做,不瞻前顧後,不求感恩,不求報答,沒有絲毫的個人功利目的。

他出家後,路過桃花村,見劉太公為桃花山山大王要強娶女兒為「壓寨夫人」而煩惱,這本不是出家人管的事,但他也伸出援救之手。他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劉太公害怕周通報復,請求「師父休要走了去,卻要救護我們一家兒使得」魯智深回答:「甚麼閒話!俺死也不走。」

他把不是自己該管的事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句話,正是劉太公極為需要、熱切盼望的安全保證,簡約中含著踏實,平淡中透著熱忱,最鮮明地表現出魯智深的豪俠性格,也是讀者最為讚佩的魯智深助人為樂精神的典型體現。

《水滸傳》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當作好漢的信條。

武松憑這句話幫助施恩打敗蔣門神,奪回快活林;石秀憑這句話打跑踢殺羊張保,替楊雄解了圍。但細考較來,武松、石秀的行為很難當得上「路見不平」四字。所謂「路」,指遇之當路,互不相識,素無關係。但武松與施恩在打蔣門神之前不能說互不相識。施恩父子為了請武松替他們報仇,在武松身上很下了一番工夫。武松打蔣門神已不是「路見不平」。石秀與楊雄雖然過去並不相識,是「遇之當路」,但楊雄身為薊州兩院押獄兼市曹行刑劊子,行刑回來,正受著許多人的恭維,軍漢張保氣不忿,說:

「你今日詐得百姓許多財物,如何不借我些?」

他們混打起來,其間說不上有什麼不平。石秀作為一個貧窮的賣柴人實在不該去打這個「抱不平」實際上,不僅武松、石秀為然,就是李逵在劉太公莊殺死假宋江幫助劉太公奪回女兒的事,雖然與魯智深的故事極為相似,但二者的性質卻有很大差別。李逵幫助劉太公,主要是因為搶劉太公女兒的強人自稱「宋江」,而他先有對宋江好色的成見,著眼點在宋江身上;而魯智深卻單純是為了助人。山大王李忠是他的舊相識,邀他上山作客,他念念不忘的全是劉太公的事。先對李忠說:

「既然兄弟在此,劉太公這頭親事再也休題。他止有這個女兒,要養終身。不爭被你把了去,教他老人家失所……這件事都在你身上。」

這段話後來又對周通說一遍,直到周通「折箭為誓」,永不翻悔,才算完結。魯智深有一句名言:

「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

這是他助人的最顯著的特點。

《水滸傳》中稱讚「真大丈夫」做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唯有魯智深做到了。

幫助金翠蓮父女和劉太公父女已說明了魯智深助人到底的品性,林衝被高俅陷害,被發配去滄州,魯智深一路上對林衝的保護,使這一特點更得到淋滴盡致的表現。

人間的不平,普通人民的不幸,都是由於邪惡勢力倚強凌弱造成的。所以要剷除不平,扶助弱小,不可避免地要同邪惡勢力發生衝突;而且唯有打倒邪惡才能救助弱小。但邪惡勢力之所以敢於逞兇肆虐為非作歹,則是因為他們有所憑恃,可倚仗官大勢大,不受制裁,或依仗財多氣粗,有錢能使鬼推磨。一般人之所以做不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主要還不是因為缺乏同情心,而是鬥不過、惹不起邪惡勢力;弄得不好,自身難保,自己也會被邪惡勢力所吞沒。

任何人在準備鋤強扶弱的時候都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力量。但魯智深對自己的力氣、武功充滿自信,從來不考慮與對方掂量;他沒有家室拖累;更重要的,他對自己的飯碗——官職也不考慮。他為助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第一次:為救助金氏父女丟掉了「提轄官」這一令人羨慕的官職,逃上五臺山當了和尚。

第二次:在瓦罐寺為替幾個老和尚責問強人崔道成、丘小乙把寺弄荒廢了,幾乎丟掉性命。

第三次:為救助林衝,把在東京大相國寺管領菜園的職事又丟掉了。

魯智深的可貴之處是,他對面前的惡勢力不能容忍必儘自己的全力去剷除,不計利害,不怕犧牲,從不後悔。小說有一句贊語說:

「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用在魯智深身上是很恰當的。

林衝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他的頂頭上司就是太尉高俅。林衝受到高衙內的欺侮,忍讓了,魯智深卻說:

「你卻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禪杖了去。」

他說到做到。高俅想出各種辦法必要置林衝於死地,而魯智深憑一桿禪杖保護林衝直到滄州。不僅表現了對兄弟的義氣,更顯示出對不論多麼強大的惡勢力決不屈服的精神。

魯智深形象的成功,是《水滸傳》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標誌意義的重要成就之一。他是一個空前高大的無私無畏人物的典型。同時,魯智深還有許多獨具的個性特點,如豪爽率直,任性大度,不拘小節等。

魯智深如此高尚美好的思想品格是怎樣形成的?

從魯智深的思想品質來說,他是古代社會中一個相當高尚的人,純粹的人。

《水滸傳》描寫魯智深,強調他的正義感、同情心和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無私無畏的品質等等,不是別人教育的結果,不是外加的義務,不是借鑑別人的榜樣,這些都是他天然本性的自然流露。

用精神分析的話來說,他的行為都是受他潛意識的支配,是自發的行為,不是自我強制,有意識地要達到什麼目的。魯智深不假雕飾的真與善的自然本性。

這樣的本性造成魯智深偉大的人格。

《水滸傳》寫魯智深最後坐化六和寺,應了智真長老給他的偈語。這種描寫,從魯智深性格發展來說,應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魯智深曾說過:

「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

平方臘以後,梁山的理想世界已經不復再有,他又不願與那些奸邪為伍去圖封妻蔭子。他說:

「洒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那麼此時,他是真的看破人世紅塵,認識到只有出家才能葆有他善與真的本性。有的人把魯智深的坐化說成是「自刎」,太煞風景。藝術需要虛構、想像、幻想。《水滸傳》作者不僅要力圖寫出一百零八人上梁山道路、方式的不同,而且要盡力寫出他們的結局也不同。特別是對那些主要人物,這樣才能顯出描寫的絢麗多姿,也更具生活的真實性。

魯智深入六和寺後立即就坐化,確顯太急促些,但這樣描寫,一方面是為了與武松相區別(總不能他倆都八十而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者要緊扣魯智深的身份,寫出他的「覺悟」,在人性修養階段上他已達到「覺行圓滿」,從而使他正直無私、英勇無畏的思想性格保持純粹,有始有終。

魯智深的結局可能還有別的選擇,但我認為,小說中的安排是最理想的一種。由於這個結局符合魯智深的思想性格,就使他不僅在生活中比其他人高尚偉大,而且結束生命的方式也高出別人一籌。宋江等自不必說,即以武松、燕青等歸隱的幾人而論,武松老死六和寺,與這個曾經有過叱吒風雲英雄行為的人物性格中

固有的庸俗因循思想是吻合的。燕青是個乖巧的人,早在宋江派他去東京探聽消息時,他就藉機為自已向徽宗皇帝討了一紙「赦書」,作為日後的退步。平方臘以後,他不辭而別,

「當夜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著,徑不知投何處去了」。

還給宋江留一信,自得地說:

「身邊自有君王赦,淡飯黃齏過此生。」

這樣一個專門為自己精巧打算的人更襯託出魯智深為人的無牽無掛,光明磊落。

總結:魯智深出家入的是佛教禪宗教派。禪宗提倡教徒修行「不執外修」,「不假外求」,「見性成佛」,強調「頓悟」。如果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魯智深的佛性就比其他人更充沛。魯智深出家時,智真長老特意入定去「看」了他的前途,說:此人「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普通人由於思想狹隘,私心太重,牽掛太多,擺脫不了貪慾怨尤固執等引起的「煩惱」,所以達不到「涅槃」的彼岸。魯智深卻獨具善根」。他做事唯憑世道人心,有是非一定要立即擺平,不妥協,不商量,不退讓,不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不顧及旁人的褒貶毀譽,真正做到了「息想」、「無念」,這豈不是「即心是佛」嗎?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十萬個讀者的眼中,一定會有十萬個《水滸傳》。不同年紀不同行業不同閱歷的人,總有不同的角度看《水滸傳》。帶著職場的角度去看《水滸傳》,我發現其中隱藏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小天才,堪稱《水滸傳》第一「打工人」,這個人就是——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 水滸傳中魯智深是怎麼救豹子頭林衝的?
    魯智深救林衝魯智深和林衝都是《水滸傳》裡的人物,他們是一對十分默契的好朋友,在《水滸傳》中,魯智深曾救過林衝,那麼魯智深是怎麼救林衝的呢?
  • 《水滸傳》裡一百單八將都是些什麼人?只有魯智深和宋江這兩位可稱...
    過去有人說,《水滸傳》屬「俠盜小說」,具有反社會傾向,是一部「誨淫誨盜」的壞書。後來有人說,《水滸傳》是一部寫「投降派」的書。私下裡,不知有多少人說,《水滸傳》是一大篇痛快淋漓的男人故事,比《三俠五義》什麼的,生動得多。 文學性上論,《水滸傳》水平是相當高的。不然也入不了「四大名著」之列。
  • 水滸傳:鄭屠為何敢以鎮關西自居?魯智深潛逃後,其中玄機被揭曉
    不可否認,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有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的成分,但,魯智深也有不服鄭屠的心思,尤其忿恨鄭屠以鎮關西自居。魯達……看著這鄭屠道:「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 《水滸傳》中鄭屠態度好有禮貌,卻被魯智深故意找茬,他冤枉嗎?
    ——《水滸傳》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鄭屠納妾的時候,有沒有給金老漢定金,書中沒說,我們權當沒有,即便有也不會太多。所以你看,金翠蓮非但不但鄭屠的錢,反而還被騙了身子。鄭屠這就太不厚道了。
  • 魯智深在金庸武俠中是什麼水平?從玄鐵重劍來看,一點不輸給楊過
    《水滸傳》是古代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筆者非常喜歡的一部鴻篇巨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水滸傳》也算是武俠小說的萌芽。《水滸傳》中的「武」不必多說,精彩程度絲毫不比後來的武俠小說差,書中有林衝的丈八蛇矛、有燕青的弩箭、有武松的鑌鐵雪花刀,有關勝的青龍偃月刀。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出來別不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裡面的綠林好漢,行俠仗義,共聚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樂自在,裡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說梁山泊大聚義中,因為地點在山東,因此大多數人操的都是北方口音,李逵、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自稱的時候,都一般讀作為「俺」,而楊志魯智深
  • 水滸傳:從拳打鎮關西看魯提轄的鐵拳
    一部《水滸》,洋洋萬言,最顯著、光彩奪目的莫過於其中108個風風火火的英雄好漢,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人,他就在其中之列,而且千百年來家喻戶曉,他就是魯智深。水滸故事在民間口口相傳,圍繞魯智深的故事,膾炙人口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當屬他的開山之作。
  • 魯智深最終為何能得道??
    懂佛理的人都懂,天道分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和無色界四天。人死後想要生於諸天,是很不容易的,要少淫戒貪,多持善念行善事。天人有的福報很大,如第二十八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能一定八萬大劫,按佛理一大劫約為12億多年,可想此輩天人之福德有多大了。天道尚在六道之中,並未了脫生死,《楞嚴經》上言:「阿難!
  • 水滸傳中各英雄姓名與綽號連起來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水滸傳各英雄姓名綽號連起來的深層意義是什麼?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章回體小說之一,是中華文學著作的巔峰之作。仔細研究過《水滸傳》的人會發現,水滸中人物的姓名跟綽號連起來很有意思,也註定了故事最後的結局。
  • 《水滸傳》梁山排名中的「潛規制」,至今還在被領導層沿用!
    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水滸傳,但是我們看電視劇看的都是主要人物而不是了解每一個人,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水滸傳的每一個人物吧!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水滸傳》,整部電視劇講的全是百姓起義的事情各路英雄好漢被官兵逼上梁山的經歷。
  • 花和尚魯智深的原型是這位黃袍加身的皇帝
    「綽名久喚花和尚,道號親名魯智深。俗願了時終證果,眼前爭奈沒知音。」魯智深在水滸一百零八將中光明正大,本領高強又沒有什麼汙點,古後人對他的評價甚高,李卓吾稱其為「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
  • 魯智深體驗的寺廟特權:藏汙納垢,不事經濟,土地財政
    因此,趙員外想到了把魯智深送到寺廟去當和尚,讓人們對當時的寺廟特權有了一些了解。買賣度牒度牒是佛教徒憑證。佛教在發展中,慢慢有了特權,免除徭役和賦稅。這兩部分是當時普通家庭的重要負擔,一方面要出人去做免費的勞動力,要去當兵,這是徭;另一方面農業和工商業要交稅。寺院及佛教徒就沒免除了這兩部分。
  • 《水滸傳》體現了「替天行道」為核心的俠文化,這表現在哪幾方面
    司馬遷《史記》刻本明人鍾惺《水滸傳序》即指出兩者的精神聯繫:《水滸》中極奇絕者,又不在逢人便拜、翹然為梁山泊主,而在鋤奸斬淫,殺人如麻,吐世人之氣於一百單八人。魯智深解救金翠蓮這在後來的俠義小說中發展成「天下人管天下事」(《三俠五義》)的思想。
  • 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為什麼經常把關羽搬出來?
    在《水滸傳》中,關羽也時常被搬了出來,並把他作為一種鼓舞人的精神力量來描寫。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第一百十回中,描寫了李達徵王慶回來後,他跟隨著燕青到東京桑家瓦子去聽說書。藝人正說《三國志》平話中的關雲長「刮骨療毒」。關公一邊與賓客下棋,一邊伸起左臂,命華陀刮骨去毒,面不改色,對客談笑自若。這時候,李逵在人叢中高聲叫道:翻這個正是好男子!」燕青責備他不應該在勾欄瓦舍中大驚小怪時,李逵說:「說到這裡,不由人喝彩!」
  • 為什麼說魯智深骨子裡就是佛系之人呢?
    魯智深是水滸傳裡最為經典的一位英雄好漢,他的人生經歷波瀾起伏,故事從渭州經略府提轄開始;命運轉折從行俠仗義,三拳打死鎮關西開始;遁入佛門從被官府捉拿,亡命江湖、走投無路後被逼上五臺山開始,人生事業從入夥梁山泊開始,最後生擒方臘後皈依佛門,圓寂杭州六和寺廟。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說魯智深骨子裡就是佛系之人呢?
  • 《水滸傳》中的綽號
    《水滸傳》中的108位好漢,個個綽號響亮。這些綽號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卻有些怪怪的,讀起來讓人摸不到頭腦。 魯智深叫「花和尚」,是因為他身上有很多漂亮的文身刺青。 「小溫侯」呂方,「溫侯」就是《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呂方也姓呂,又使著和呂布一樣的武器方天畫戟,故稱「小溫侯」。 「病關索」楊雄、「病尉遲」孫立、「病大蟲」薛永,這三位英雄綽號裡都帶「病」字,並不是因為他們看起來都病懨懨的。
  • 歌川國芳與《水滸傳》
    、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可知截止二十世紀前半葉最受歡迎的浮世繪師中沒有歌川國芳。中國奇書《水滸傳》1757年在日本翻譯出版,譯者岡島冠山,書名《通俗忠義水滸傳》,之後該譯本被各種花式翻制。1805年由曲亭馬琴(我們在《日本的「孝」》中說到他)翻譯、葛飾北齋插繪的讀本《新編水滸畫傳》初版。1825年,曲亭馬琴撰寫、歌川國安插繪的改寫版《傾城水滸傳》上市,水滸好漢全部變身為日本女豪傑。這本「女」版水滸在街頭巷尾獲熱評,進一步烘託了水滸熱潮。
  • 魯智深的禪杖到底是什麼形狀?是日月鏟還是無環錫杖
    有人問,魯智深手中的那根禪杖,在各個電視版本中似乎都不一樣,有些是日月鏟的樣子,而有些是像南瓜一樣的無環禪杖,真正的禪杖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這是個非常冷門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還是要回到水滸傳原著中去找答案。 魯智深在大鬧了五臺山之後,智真長老拿他沒有辦法,而寺裡的其他人也都對他十分討厭,都希望他早點離開五臺山,在這種情況下,智真長老也只有給他寫了介紹信,讓他去大相國寺,這相當於跳槽了。
  • 兩個辦法能擒斬公孫勝:蕩寇志的辦法很玄幻,水滸傳的辦法很科學
    我們看梁山一百單八將,就會發現馬上林衝步下武松也未必準確,因為豹子頭林衝未必能拿下大刀關勝,花和尚魯智深也不一定輸給行者武松。 整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和官軍將領、江湖遊俠中的第一高手,那就是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二仙山羅真人和五臺山智真長老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