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山水技法

2021-02-19 墨印清風

肌理效果製作
揉紙對印法一:先將紙揉皺,大筆蘸墨或色在玻璃板上畫出大體造型,然後將紙展開平鋪在玻璃板上,用廢紙或布在紙上輕壓,便可得到一種類似于堅硬有稜角的山石的特殊效果。↓↓↓

揉紙對印法二:將紙張用噴壺稍做打溼,水分不宜過多,然後在玻璃板或木板或瓷磚上畫出所要表現的山石開頭,墨、色不宜水分過多。再將紙鋪上壓印,便可得到一種比上一種更加柔和、細膩的特殊效果。此法可用於表現雪景的山石,也可用於表現其他山石如北方秋山等。↓↓↓

揉紙對印法三:把紙揉成團,再蘸上濃淡不同的墨或色,在畫紙上需表現的地方拍打。此法多用於補充揉紙對印法中許多局部的不足。↓↓↓

揉紙對印法四:準備生宣、熟宣各一張,把生宣平鋪在畫氈上,報熟宣揉成團再展開。用大號羊毫在熟宣上以大寫意手法側鋒畫出所要表現的山石開頭,趁墨色未乾,將熟宣有墨的一面朝下蓋在鋪好的生宣紙上,用手在熟宣背面輕壓,使生宣上出現一種類似雪景的特殊效果。↓↓↓

自然流淌法一:待已潑好墨的畫面幹透後,將其平放在稍傾斜的玻璃板上,再將色和香糊調好後潑在畫面上,用噴水壺在色的上方噴水,任其自然流淌,也可移動玻璃板,引導其流向。待效果理想後將玻璃放平,取下待幹。↓↓↓

自然流淌法二:將乾淨的紙張平放在稍傾斜的玻璃板上,再將墨和香糊調好後潑在畫面上,用噴水壺在墨的上方噴水,任其自然流淌,也可以移動玻璃板,引導其流向。待效果理想後將玻璃放平,取下待幹。↓↓↓

註:因香糊有粘性,所以在用水衝時有些被水衝走,有些衝不走,形成一種像蟲爬、屋漏的痕跡。

《山寨日暮》畫法步驟

步驟一:在玻璃板上用色墨潑出主體山形。上半部為暖色調(朱磦加藤黃加墨),下半部為冷色調(酞青藍加曙紅、藤黃加墨)。兩者中都以黃色為中間調,還可同時加入適量書畫專用膠水,後用畫紙將其形拓下來。↓↓↓

步驟二:植入主體,在上一步驟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構思。用赭墨潑上稍遠層次的山,用墨稍淡一些,利用上部中間潑墨處一小處空白將其設為炊煙,周圍畫上石頭圍牆和房子。用墨勾出山石的大致結構,在左上方畫上一小山泉,房子下方畫一條小石路,小路左邊畫上一小石橋和小石路相通,形成相通意境。近處畫上一塊大石頭,讓構圖平衡。↓↓↓

步驟三:用淡墨畫出遠山與雲氣、水紋與倒影。在房子周圍和右側中部山頭分別畫上一組雜樹。下方一塊灰白處勾畫出山石,使其與後面山體層次分明,將整幅畫的山石多皴擦幾遍。↓↓↓

步驟四:整理畫面,將需要添加雜樹處用濃墨畫上一些雜樹,用濃墨點苔,讓整幅畫更豐富起來。↓↓↓

步驟五:用赭石為近處山石、山路、房子染上顏色,用花青染樹與山石暗部。用硃砂以瀝粉法給雜樹點上樹葉,朱磦和藤黃填染雙勾雜樹。題款鈐印,完成整幅作品。↓↓↓

《山隨白雲去無際》畫法步驟

步驟一:先準備一塊大約100cm*120cm的玻璃板。膠水加溫水按1:15的比例化開調勻備用,取藤黃、酞青藍、群青、石青、石綠、曙紅、朱磦等顏色備用。潑墨前,心中要有一個大概構圖,近、中、遠景的安排位置要做到心中有數。

用大號羊毫筆在碟子中將曙紅與酞青藍、藤黃加水稍加調和,不能太均勻(太均勻會使墨色變灰),然後潑在玻璃板上。有些地方濃,有些地方淡,山腳處和山頂還可加些暖色調,如朱磦加藤黃等,潑時要注意山的高低起伏變化。用濃墨加膠水在近景與中景的暗部,再用噴壺在需要淡的地方噴一噴,讓色與墨自然流動滲化碰撞。看效果差不多接近自己理想的效果後,迅速取畫紙蓋在潑好的玻璃板上(有時可根據畫面需要進行二次、三次潑拓)。拓下初步構圖,待幹。有些水分過多處,可用電吹風吹乾。↓↓↓

步驟二:對畫面進行構思,這是從無形到有形的轉變。每個人因思維不同畫出的意境也不同,因此法存在偶然性,所以找不到兩張完全一樣的潑墨山水畫。利用水墨的自然痕跡畫出瀑布及山石的結構、曲折的小路、中遠景的房子和山頂的小樹木,形成初步構圖。↓↓↓

步驟三:畫雲海。畫雲海要注意雲的動感,此幅主要表現的是瀑布雲,需要將雲的動態畫得像瀑布一樣有流動的感覺。可以先用淡墨勾、皴出雲的形態,再層層積染,可利用水的痕跡讓雲更有層次感,這是幹畫法。亦可用溼畫法,即用噴壺將紙打溼,待七分幹後再畫。以上兩種方法也可穿插運用。
待畫面幹透後畫上遠山,要表現出時隱時現的感覺為好。對中景山石再作一些皴擦。為豐富畫面可以在近景上加兩間房子,右邊加一個瀑布,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

步驟四:在上一步的基礎上再次深入整理,在中景各個山頭畫出樹木。在近景房屋前後的樹木更需要對其虛實、大小、錯落多加考慮,各樹木姿態需有呼應,向背、縱橫、俯仰等錯落有致。用狼毫禿筆浸清水,筆尖蘸中墨點、勾出遠景小樹,注意要和中、近景墨色上拉開距離。↓↓↓

步驟五:進入全面整理,用淡墨染樹,淡墨皴擦山石的暗部,重墨點苔。用花青染樹木,用赭石對山石亮部稍加點染,並用赭石為近景房子、樹上色。用石青以瀝粉法給畫點上苔點,提醒畫面。最後題款、鈐印,完成作品。↓↓↓(素材摘錄自《彩墨山水技法》,餘展業繪著,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相關焦點

  • 彩墨山水技法分享
    彩墨山水技法分享
  • 傳統山水畫筆墨技法圖文詳解
    混墨法:筆上不同部位分別蘸上不同墨或色,用此法作畫,一筆下去,多色俱備,過渡自然。潑墨法:將墨或色直接潑在絹紙上作畫,大寫意常用。破墨法:用墨破水或水破墨,破墨法又包括幹破溼、溼破幹、淡破濃、濃破淡、色破墨、墨破色等。
  • 瓷器上:黑彩與墨彩的區別
    雍正年間,五彩遠不及康熙時期的成就,但在前朝工藝技法基礎上也有新穎的形式。黑彩從五彩中脫胎出來,而成為一個新品種,但是並沒有長足的發展,其洗盡豪華見真淳的特色漸漸為墨彩取代了。九月初九日司庫常保奉旨「綠地黃菊花盤子上山水青色甚好,再畫水墨山水器皿俱用此青畫」。在清官養心殿造辦處琺瑯作精心彩繪期間,景德鎮御窯廠也得到諭旨燒造琺瑯彩瓷。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造辦處收貯的料內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數目。
  • 門秀敏彩墨秘境系列作品選刊
    而空靈的光卻在墨與彩的層層疊疊的背景下透出來,似茫茫宇宙洪荒的光明與希望,觸手可及又倏忽難握。門秀敏的彩墨作品,以潑墨潑彩為主。其潑墨潑彩不同於張大千,也不同於西畫裡油彩的潑彩。他的潑墨和潑彩其實是破墨與破彩,潑墨為破彩做基,潑彩衝破墨;彩又輔助潑墨,墨潑在彩上;墨與彩對衝、融匯又流溢開去,而水有意無意地為墨和彩的層次和走勢規劃出軌跡。
  • 著名焦墨山水畫家林曉麗——水墨淡彩風景山水畫欣賞
    林曉麗非常的崇尚中國傳統文人畫,黑與白的主觀色彩,經過刻苦探索和研究,不斷的錘鍊從中獲取了獨特的語言體系,是大山淨化了她的靈魂,是雨後煙雲賜予了她智慧,並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黑白灰焦墨山水,和積墨山水,水墨淡彩風景山水畫。
  • 【國畫教程】教你五種必學的寫意彩墨山水技法!
    繪畫新技法種類很多同一種技法因操作方法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先將紙揉皺,大筆蘸墨或色在玻璃板上畫出大體造型,然後將紙展開平鋪在玻璃板上,用廢紙或布在紙上輕壓,便可得到一種類似于堅硬有稜角的山石的特殊效果。將紙張用噴壺稍做打溼,水分不宜過多,然後在玻璃板或木板或瓷磚上畫出所要表現的山石開頭,墨、色不宜水分過多。再將紙鋪上壓印,便可得到一種比上一種更加柔和、細膩的特殊效果。
  • 國畫技法29:雪景山水的畫法
    雪景山水是山水畫中一種獨特的題材樣式。「雪」在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仁愛廣博的精神和高潔不屈的品質。雪景山水的核心技法是「留白法」和「彈雪法」。畫面題材多以枯枝寒林,野徑寂寥,古渡荒寒,蕭寺清冥,寒鴉孤舟,千峰雪色等為基調。賦色多用淡墨色調和花青染天染水,計白當黑。雪景山水重在氣氛的表達,避免繁瑣的細節刻畫。
  • 彩墨絲瓜
    彩墨絲瓜【作 者】蕭然繪內容提要: 作者運用書法的運筆原理,
  • 鉤勒、雙鉤、墨分五色、十八描,一共34個技法知識點,這篇講全了
    中國畫技法名。指筆含較多水份。溼筆作畫,興於唐代張璪。古詩云:「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杜甫亦有「元氣淋漓章猶溼」之句。言水墨山水進入「水暈墨章」之妙境。項容筆法枯硬而少溫潤,被譏為「頑澀」。五代荊浩自稱:「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所謂「輕」,就是用水份充沛的溼筆。北宋郭熙說:「墨色不滋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也主張畫中須有溼筆。
  • 李振東——胸有萬壑 寄情山水
    其作品先後在《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上刊登,出版有《李振東水墨山水畫集》、《李振東彩墨山水畫選》、《山水畫技法》等書。2004年在武漢楚風藝術館舉辦個人「山水畫展」; 2009年在深圳羅湖美術館舉辦個人「山水畫展」。
  • 墨蜻蜓與彩蜻蜓的基本畫法
    畫時,重墨畫出蜻蜓的腹部,淡墨畫出翅膀,對蜻蜓的翅膀染色,注意用墨的濃淡變化。基本畫法蜻蜓,常活動於池塘、沼澤和河溝之中,品種繁多,有大有小,顏色有黑、紅、綠、蘭、黃等,頭部靈活可轉動,前有兩隻大複眼,嘴有兩個大鋸牙。胸部厚實,腹部細長有節,停立時,雙翅平展,翅狹長而透明,上有紋絡,畫時,用側鋒筆淡墨先畫四翅,筆要略幹,不可太實,畫出薄而透明的感覺。
  • 簡單的青綠山水畫法
    小青綠畫法小青綠是介於大青綠與淺絳山水之間的設色畫法,與大青綠相比,用墨、用線、皴擦都要多,而非透明色使用較少,染色也較淡薄一些。著色過程與大青綠山水基本相同。由於添加了金色運用,金碧山水給人以一種金碧輝煌、光彩熠熠的視覺效果和感覺,具有較強的華麗感和裝飾性。步驟一:金碧山水畫法與大青綠山水畫法基本相同,用墨勾皴山石的輪廓及陰暗、添加樹木和建築物。用淡墨暈染山體和景物。待墨稿幹後用赭石分染樹幹和建築物。用赭石染山體下部,石綠從上而下染山體,層層加染。用石青分別罩染峰頂和山石陰陽部位。遠山用赭石打底,再染硃砂或朱磦。
  • 山水畫技法分解——青綠山水畫法
    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相似,基本的技法都差不多,唯青綠山水多以工整為特色。青綠山水是比較傳統的畫法,隋唐時代已開始盛行,也稱工筆重彩山水,畫面富麗堂皇,具有裝飾效果。分為小青綠、大青綠、金碧等幾種。青綠山水中的石青和石綠,因色調較鮮,不沉著,容易浮在畫面,顯得俗氣,所以一般先用有色紙來畫。
  • 新時代潑墨山水領軍人物
    擅長寫意潑墨潑彩山水,是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眾人所知張大千的潑墨畫氣勢憾人,頗具一格,知名度很高,就連西方人都頗為欣賞,而作為張大千再傳弟子的他也絲毫不遜色。初次見方增老師的作品,無不被他的強大藝術表現力所震撼。畫中氣勢萬丈的奇峰,磅礴於天地間,霞飛雲湧、吞吐大荒,讓人情不自禁地在大自然面前頂禮,即使它們只是存在於宣紙上。
  • 小學美術《用彩墨畫魚》教學設計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魚的結構特徵、動態變化和色彩,學習彩墨畫魚的方法,從中感受彩墨學習的樂趣。難點:墨與色的變化、畫面的構圖以及大膽用色。三、教學過程環節一:激趣導入教師設置海洋館的情境,舉辦以「海底世界的魚」為主題的畫展。提出問題:同學們幫老師想一想,我可以畫什麼樣的魚?
  • 萬壑墨韻——湯玉林現代山水的寫意精神
    中國山水畫自隋唐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畫科,歷經宋元明清,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在歷代優秀畫家的努力下,誕生了大量優秀的傳世作品,山水畫的表現形式技法豐富發展,與此同時也逐步形成一些流弊和積習,如《芥子園畫傳》中所概括的樹法、葉法、石法、山法、水雲法等各法及平遠、高遠、深遠的透視方法等,的確為習畫者提供了入門的啟蒙教材,然而後學者多止步於研習畫譜,或僅僅臨摹一些古人的作品
  • 中國畫山水畫入門——筆墨技法篇
    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所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在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技法中,筆法是由點、線、面構成,其中主要是線條的運用,其次是墨法,既利用水作用於宣紙上所的產生濃、淡、幹、溼、深、淺的變化。墨法中還包含色彩技法。1.筆法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凡筆有四勢,謂筋、骨、肉、氣。
  • 國畫中的34種技法 你還有哪些不知道
    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叫「雙鉤」;雙鉤後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墨分五色中國畫技法名。指以水調節墨色多層次的濃淡乾濕。語出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幹、溼、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實際乃指墨色運用上的豐富變化。
  • 國畫中的34種技法 你還有哪些不知道?
    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叫「雙鉤」;雙鉤後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墨分五色中國畫技法名。指以水調節墨色多層次的濃淡乾濕。語出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幹、溼、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實際乃指墨色運用上的豐富變化。
  • 國畫技法:焦墨畫的筆法和墨法
    它是一種古老而又有一定難度的繪畫技法,是用單一的焦墨來實現畫面的虛實、聚散、疏密、濃淡、陰陽等層次變化,用皴法代替渲染,筆鋒含量的多少和下筆的輕重徐疾是掌握焦墨技法的要點所在,焦墨技法的難點在於不摻任何水分,卻要使畫面顯得蒼潤的效果和豐富的層次,是歷代畫家視為畫道上的「險絕之境」,正如現代著名畫家黃賓虹所說:「畫有焦墨法最為古樸,須筆力健舉,含深秀為宜」,潘天壽先生則認為:用渴筆須注意渴而能潤,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