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強:關於加強和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工作的建議

2020-12-14 金臺資訊

近年來,各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工作方面,創造了許多鮮活有效的經驗和案例,但仍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是「精神傳承」與「技藝傳承」的脫節問題。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文化精神傳承是內核、靈魂,文化技藝傳承是載體、血肉。兩者合則兩強,分則兩弱。但是,有些學校在文化技能技藝傳承當中,重技藝、輕靈魂,導致技藝技能不能升華到精氣神,形成不了文化基因、文化底色。

二是「分段傳承」與「貫通傳承」的統籌安排問題。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貫穿於啟蒙教育到繼續教育各學段。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育要求來確定教學的重點和方式,形成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全程貫通的課程教學遞進體系。要避免出現低幼兒、小學生讀高難經典,死記硬背、揠苗助長的情況;要減少大中學生補讀三字經、弟子規,不讀文史哲等,次序顛倒、層次不高的現象。

三是「專門課程」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問題。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需要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各環節,這就需要適當開設專門課程,但更主要的是要深入融入原有學科課程當中。如,在思想品德課程中融入和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精神要義」的教育。

四是「共性課程」與「特色課程」的結合問題。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主要是要有效進入「共性課程」,即國家或地方頒布的教學計劃的必修課程教學當中。作為補充,還要有效融入「特色課程」,即作為選修課程的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當中。要把兩類課程相互貫通融合起來,但是要以「共性課程」為統領、為主體,「特色課程」為補充、拓展。

解決好以上四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加以統籌考慮、統一設計、同步安排,研究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課程教學指南和實踐教學案例,從而推動建立系統、協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的教學體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相關焦點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全文如下。
  • 課程思政潤無聲 弘揚傳統鑄根基——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
    「中華傳統文化概論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立的基礎,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傳統文化課程之一,在1997年課程開設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外校學生來聽課。該門課程融合了儒釋道文化和傳統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由於課程受到學生和大眾的熱烈追捧,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逐步衍生出系列課程——韓鵬傑老師講授的「道家的智慧」、陸衛明老師講授的「論語的智慧」等。從最開始的課程架構演變成系列課程,最終建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
  • 介紹《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
    昨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兩個重磅文件正式發布了,今天我們就來向各位進行解讀。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大家可能已經看到昨天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都已經播發了新聞。今天就這兩個文件的具體情況給大家作一些匯報,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1月26日上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
  • 固民族精神之本,鑄校園文化之魂——以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
    這些關於傳統文化的科學論斷,揭示了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為我們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以下簡稱「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區教育和體育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作為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融入全區學生的血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民族精神的根本,鑄造校園文化的靈魂,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增強了德育工作實效。
  • 幼兒園傳統文化手工課程:小小傳承人(主題課程)
    「充分利用社會資 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
  • 浸潤傳統文化 創新通識教育
    該成果依託山東大學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立足立德樹人模式創新和通識教育改革,圍繞「中華文化體驗與傳播」課程群建設,歷時八年積澱而成。一個願望的達成,一種創新性教育理念的實施,一種理想教學模式的實現,一定要基於天時地利人和,做到「開天窗、接地氣」,既要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又要具備實施的基礎。時逢國家實施文化復興戰略,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臺《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文件,提出「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堅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等要求。
  • 湖北省規劃課題「中小學校本課程建設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的...
    (本網訊)12月25日,由鄂州市教研室承擔的湖北省規劃課題「中小學校本課程建設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結題會在華中師範大學附屬梧桐湖學校舉行。結題會由鄂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韓德才主任主持,邀請汪為群、劉冬奎、鄧細紅三位特級教師擔任評審委員。
  • 工作總結範文:優秀教學改進案例三篇
    當前我國正處於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隨著高等教育的規模持續擴大、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作為民辦應用型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成為我們教學改革建設的工作重心和關注焦點。**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團隊,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中心,傾力探索一系列教育教學新模式,促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 中共中央、國務院重磅發文:這兩項工作納入「雙一流」評價
    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軟科(ID:zuihaodaxue)小編將重點劃出,大家一起來看看!
  • 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學傳承中華國粹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近日,湛江市二十八中學舉辦了「傳承中華國粹
  • 大連海事大學被認定為中華優秀傳統繩結文化傳承基地
    2020年9月2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發布《關於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的公示》,擬認定26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大連海事大學作為本批次認定的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之一,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為中華繩結。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傳統項目在校園體育中綻放光彩
    舞龍舞獅武術融入大課間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教育部:普通高中嚴禁超課標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
    12月7日,教育部答覆「關於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改善普通高中教學生態的建議」中指出,受高考升學指揮棒影響,一些地方和學校還普遍存在搶趕教學進度、提前集中複習備考和過度使用教輔等突出問題。為加強引導和規範,教育部積極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了高中教學管理。1、加強課程建設,著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版首語 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2020年,傳統文化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0年,博物館在疫情下主動求變,「雲展覽」破局走紅;2020年,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我國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來」了。
  • 文化自信與漢語國際教育課程的融合
    如何將文化自信融入漢語國際教育課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潤物無聲地薰陶浸染學生,實現對學生內在的文化塑造和價值引領,使其成為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時代新人,是一個迫切且重大的任務。為此,必須做到「四個加強」。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復興優秀傳統文化」成了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最強音。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大魅力
    有人問:中國傳統文化有何用?答:中國傳統文化於人健康長壽,於企業長治久安,於國家國泰民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