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潤無聲 弘揚傳統鑄根基——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

2020-12-21 西安交大新聞網


教學團隊負責人韓鵬傑()及團隊成員李娟(左二)陸衛明(右二)劉彥彥(左一)李紅(右一)

「中華傳統文化概論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立的基礎,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傳統文化課程之一,在1997年課程開設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外校學生來聽課。該門課程融合了儒釋道文化和傳統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由於課程受到學生和大眾的熱烈追捧,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逐步衍生出系列課程——韓鵬傑老師講授的「道家的智慧」、陸衛明老師講授的「論語的智慧」等。從最開始的課程架構演變成系列課程,最終建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

精品課程的基本特質:多視角、多層次的課程結構設計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中逐步佔有一席之地。「十二五」期間,為進一步發揮我國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應有作用,國家面向世界範圍內的廣大學習者開展線上課程資源建設。

隨著課程資源的豐富和形式的不斷衍變,2017年以我校人文學院主導建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中的「中國哲學經典著作導讀」、「品讀道家智慧」、「中國傳統文化」、「論語的智慧」四門課程被評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併入選國家學習強國、人民日報-人民號、中央電視臺-央視頻號等平臺。2015年至2020年,校內約1萬人次,校外約100萬人次、1200校次學習該課程群中的課程。其中,「中國傳統文化課」被智慧樹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十大課程之一,網上大量學生留下了學習這門課程的真切感受:「聽韓老師的課,猶如眼前展開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深受啟迪,獲益終身」……

中華傳統文化課程群在建設早期就經過了深入思考,體現了豐富且多元的課程內容結構:以儒釋道文化為主線,以「史—事—人物—觀點」為課程脈搏,搭建課程框架,保證了課程的整體性和貫通性。課程群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設計體系結構,以多重視角、不同深度的系列課程,解決學習者的多元需求。課程系統闡釋中國傳統文化諸多領域的核心內容及主旨,儒道互補,設計了「品讀道家智慧」「論語的智慧」,以及系列支撐課程——「中國哲學經典名著導讀」「品讀經典:詩、老、莊選粹」「中國文化與文學精粹」「唐詩話長安」「中國風與中國古典音樂」等。

為配合教學深度開展,團隊推出一系列配套教材——《中國傳統文化精義》《品讀經典:<詩><老><莊>選粹》《〈論語〉智慧與現代文明》《中國文化與文學專題十講》等。其中,《中國傳統文化精義》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教材,《中國文化精神與現代社會》獲西安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教材群有效地配合課程群結構設計,努力打造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優秀人才。

樹立「三全育人」大格局  厚植傳統文化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設立足原典,主要以四書與《道德經》《莊子》《詩經》等傳統經典原著為主體,並延展至諸多領域。課程不限於對傳統知識的講授,而是貼合時代需求,設計出以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相交融,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相借鑑的新的內容形式。

團隊教師不斷嘗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採用討論、辯論、展演、問答等多種教學手段,將教與學拓展到課堂講授與基地活動、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有效促進了學生課堂內外的參與性與思想活躍性,有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引經據典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深度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團隊注重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以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特質為主旨,包括講仁義、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將系列知識闡釋與價值信仰闡發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認同感,厚植愛國主義的文化根基。將經典的思想與智慧回歸到對學習者學習、生活的指導中。在品讀道家智慧課程的講解中,插入大量生動的現實素材,使學生們意識到謙卑求知、虛懷若谷的重要性,以現實生活為例教導大家修養「光而不耀」的君子品格。

團隊成員相互成就  教學實踐成果豐碩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課程團隊最優秀的品質,那就是「相互成就」。團隊成員之間具有極高的配合和默契,他們彼此之間各盡所能、相互協調、相互幫助、相互成就。在申報社科基金項目時,陸衛明、劉彥彥老師給予其他年輕教師諸多指導和幫助;在課程建設中,陸衛明、李紅、李娟等老師為了錄製網課,精益求精,反覆討論,課程錄製不知重複多少遍;在申報獎項時,韓鵬傑老師帶領團隊相互配合,共同度過了許多個深夜完善材料。

團隊老師們多少年如一日的完美協作和配合,使課程群成績斐然。「中國傳統文化獲2012年度陝西高等學校改造升級精品課程、2012年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論語的智慧」入選2014教育部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獲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道家的智慧」入選2015教育部首批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品讀道家智慧」獲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國哲學經典著作導讀」獲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韓鵬傑「品讀經典:《》《老>》《》——上善若水」獲陝西省第三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打造高校一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的實踐與創新」獲陝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組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020年四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被列入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這些成績有團隊中每個人的智慧和辛苦付出,每個人都把團隊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去投入。

作為團隊負責人,韓鵬傑教授全身心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工作。在科研上筆耕不輟,出版了多部以課堂講義為精髓的文化普及專著,如《道德經說什麼》成為「樊登讀書」的品牌暢銷書,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發行量已突破十萬冊。在實踐活動中,為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數十省市進行「傳統文化與領導幹部多元化思維」「道家智慧」等講座數百場。參加多項扶貧活動,並作為中共陝西省委理論講師團專家學者,深入雲南隴川、洛南高耀等地踐行文化傳播工作,推進愛國主義精神教學,助力文化扶貧。

一滴水匯入大海成就波濤澎湃,一個人融入團隊鑄就波瀾壯闊。個體因團隊而強大,成功的團隊成就每一個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設20多年來,始終緊扣時代需要,在未來也將一直堅持精益求精,不斷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精品課程和優秀團隊。

相關焦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1月26日上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
  • 書寫中華漢字魅力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阜南二初漢字聽寫大賽
    運營總監:鮑安常LJ0072020年12月17日整理為書寫中華漢字魅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提升七年級學生語文素養。各班級選手們經過班級任課老師前期充分的聽寫訓練,他們在近1小時的時間裡,以從容不迫的態度、認真工整的書寫,盡展我校中學生紮實的語文功底和中華漢字的無窮魅力。在劉明超老師的認真批閱下,今天的比賽將最終選出20名選手參加鹿城鎮漢字聽寫大賽。
  • 潤物細無聲是課程思政的應然樣式
    研討會期間,聯盟高校圍繞「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主題,交流了各校在「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做法,並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現階段及「十四五」期間推進完善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特色凝練、質量引領,實現「潤物細無聲」育人效果的工作思路並形成共識。
  • 課程思政優秀案例 | 「文化傳承、感恩教育」之《服飾手工藝》課程
    二、設計思路《服飾手工藝》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以中國結為代表的優秀文化遺產,從而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之上,要求學生結合節日文化進行多元化設計。1.三、實施過程1.思政元素的梳理(1)文化溯源:了解中國結的起源、歷史和各種結飾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堅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中國結,始於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記,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 弘揚傳統文化不等於復古!封建糟粕不能與優秀傳統文化混為一談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經久不衰的文化,傳統文化是中國歷經世世代代古人智慧的精髓,這些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優秀的文化不僅促進著我國的發展,給中華大地創造了很多物質精神財富,更是為世界文明進步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一、案例主題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二、育人理念學校作為以立德樹人為已任的先進文化組織,在辦學過程中,逐漸提煉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的工作特色,融入於學校育人的全過程。而在工匠精神的內涵認知上,亦形成我校的認知體系與觀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中國戲曲學院召開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以實際行動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工作導向不動搖,增強辦好戲曲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堅定文化自覺,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藝術的本質特徵,發揮文藝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作用,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 展示中華服飾 弘揚傳統文化
    珠江時報訊(記者/王方亞通訊員/遊雪欣)日前,「華夏衣冠嶺南旗韻」2020~2021中華服飾文化鑑賞周暨嶺南旗袍選拔賽在佛山南風古灶開幕,吸引眾多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參與。 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活動分為中華服飾文化鑑賞周、「花·時」新中式生活美學品鑑會、嶺南旗袍(服飾)匯演活動三大版塊,通過旗袍秀、服裝展、首飾展、陶藝展、品鑑會、主題演講等形式,展現佛山新時代女性的優雅風採和獨特魅力,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九州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劉餘莉傳統文化十二講》,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劉餘莉教授。在本書中,劉教授首先從重新認識傳統文化開始,破除對中華傳統文化先入為主的偏見和斷章取義的理解,以達到破邪顯正、為傳統文化正名的目的。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課堂教學 推進課程思政
    內容提要:培育時代新人,既要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切實推進改革創新,更要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完善課程育人、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培育時代新人,既要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切實推進改革創新,更要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完善課程育人、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
  • 立明堂推廣詠春等傳統課程,弘揚和傳承非遺文化
    近年來,為傳承和保護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中青立明堂傾注心血,重力打造詠春、中醫等公益課,希望能為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盡一份力。
  •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強化樣板建設: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為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河南理工大學總結提煉了一系列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課程思政典型經驗和樣板做法。學校在公共基礎課中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專業課中增加人文性、時代性、開放性,注重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在社會實踐課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錘鍊意志品質。
  • 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京召開
    以實際行動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工作導向不動搖,增強辦好戲曲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堅定文化自覺,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藝術的本質特徵,發揮文藝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作用,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 雷鳴強:關於加強和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工作的建議
    近年來,各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工作方面,創造了許多鮮活有效的經驗和案例,但仍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精神傳承」與「技藝傳承」的脫節問題。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文化精神傳承是內核、靈魂,文化技藝傳承是載體、血肉。
  • 我校召開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藍芳 攝影 宗琪琪)11月30日,南開大學在八裡臺校區召開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副校長王新生、教育部黨組派駐南開大學黨建工作聯絡員汪曣出席並講話。  會上,物理科學學院劉玉斌教授、化學學院邱曉航教授、公共英語教學部唐磊老師作為入選課程負責人代表分享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經驗,以「課程思政是一流課程的核心和靈魂」「點亮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大學英語類課程中的思政教學嘗試——以《思辨式英文寫作》系列課程為例」為題深入探討了如何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育人效果。
  • 閩南師範大學:打造「三個課堂」 讓課程思政有「新」更走「心」
    近年來,閩南師範大學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探索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著力打造「專業課堂」「第二課堂」「雲端課堂」三個課堂,構建特色課程思政體系,推進「三全育人」有「新」更走「心」。
  • 大連海事大學被認定為中華優秀傳統繩結文化傳承基地
    2020年9月2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發布《關於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的公示》,擬認定26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大連海事大學作為本批次認定的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之一,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為中華繩結。
  • 傳統文化潤心靈 特色發展鑄品牌
    原標題:傳統文化潤心靈 特色發展鑄品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