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越是容易內疚的人,心理問題越多,人際關係越差

2020-12-13 心理相先生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活出自己。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20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

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

摘要:

1、內疚是一種自我攻擊,長期的自我攻擊會導致抑鬱,你見過一個經常抑鬱寡歡的人,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嗎?應該很少見到。

2、容易內疚的人,也比較敏感,這樣的人活得比較壓抑,沒有辦法在現實的關係中真實的存在,而一個活得不真實的人,很難獲得有深度的關係。

3、越是容易內疚的人,內心越是自卑,因為他們的自我是圍繞著別人建立的,這種自我是不穩定的,是被動和消極的。

上一講我們講了潛意識主導下的退行這種心理和行為,這一節我們來講內疚引起的抑鬱,抑鬱的成因是自我攻擊。

自我攻擊來自生物本有的攻擊性,而攻擊性是潛意識模塊下的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

這一節我們先從內疚講起,首先我們來看容易內疚的人,他們會遇到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越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越是賺不到錢,人際關係也越不好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攻擊性是人的基本動力,是活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弗洛伊德認為假如一個人不能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攻擊性,他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著名的母嬰專家、心理學家溫尼克特認為,每個生命都宛如一個氣泡,所謂的攻擊性就是氣泡變大的必然張力。
  • 為什麼越是大方的人,人際關係反而越差?
    但是,很多人發現一個費解的現象,那些相處起來越大方的人,他們的人際關係反而越差,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經濟上大方的人,很難填平朋友的欲望。是個人都有七情六慾,人有欲望也是很正常的,當你對你的朋友很大方的時候,尤其是在經濟上大方的時候,他就很容易對你產生依賴性,甚至會輕視你對他的付出。
  • 心理學家: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小聰明的人為什麼會出現心理問題? 小聰明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耐心,因為他們頭腦靈活、反應迅速,所以極其容易急功近利。 小聰明的人剛好符合這個條件,他們的聰明程度越高,經歷的事情解決的困難越多,心理就會越不敏感。 然而,人總是需要外界刺激給予一定的成就感,如此才能尋求更大的刺激。人的能力在短時間是有限的,小聰明的人又沒有耐心磨鍊自己的能力。
  • 心理學解讀:人際關係處理好了,你的「心理問題」也就沒了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對於「人際關係」與「心理問題」的研究。一、心理問題不需要「精神類藥物」今天的主人公格拉瑟特別反對用「精神類藥物」來治療心理問題。格拉瑟認為:大多數心理問題是由於和他人發生衝突,自身產生了不滿、怨恨情緒,人際關係破裂導致的;並且,大多數心理問題都是屬於正常範疇的。
  • 越是理性的人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嗎?
    越是理性的人就越容易有心理問題嗎?而內心自適感是評判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倘若一個人基本上處於心理自適感之下,只是偶爾有情緒及脾氣,則說明這個人心理狀態是健康的。倘若一個人長期處於內心不自適感狀態下,則說明這個人心理狀態是不健康的。通過上面的講述,我們可知,人的心理體系是由理性意識和感性意識構成的。
  • 窮人越是在這3件事上大方,人緣反而越差,別不信
    窮人越是在這3件事上大方,人緣反而越差,別不信在這個社會上,財富的種類有很多,人脈資源其實就是一種特別關鍵的財富。在我看來,它和金錢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窮人之所以窮,無非就是因為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所以沒有發家致富的路子。而富人呢?正是因為有人脈,有資源,有路子,所以,能夠有各種各樣的途徑去賺錢。
  • 人際關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 研究表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技巧的缺乏是造成個體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
  • 趣味心理乘電梯時,為什麼人總往上看?
    身態語言學專家們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一種心理上的「警覺」,即人的「勢力範圍」感覺。每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並向四周擴張、形成一個蛋形的心理防禦空間,一旦其他人侵入,就會引起他緊張、警戒和反抗。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間距離越遠,身體之間的間隔也就越大。
  • 為什麼性格越是內向的人,越厲害?心理學家的解釋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性格越是內向的人,越厲害?心理學家的解釋告訴你答案! 現代社會,「內向」逐漸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人們總是習慣於把那些在公眾場合不善交流的人打上各種負面標籤,認為他們是不合群、孤僻、不懂得人情世故、極度內向的。
  • 羞恥和內疚的心理學
    雖然羞恥感是人類從古至今普遍存在的情緒體驗,但是人們又很難解釋清楚羞恥對心理健康和行為的影響。好在心理學家發現了羞恥的內在心理基礎和原因。羞恥有損健康柏林自由大學的哲學家Hilge Landweer認為羞恥是很多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
  • 異性相處,這些時候,付出越多,關係反而越差
    這種理解,這種尊重,這種接納,要求他們說話做事要把握好分寸,要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如兩個人有「在一起」的需要,他們在患難的時候,可能需要伴侶的陪伴與幫助,兩個人患難與共,相濡以沫,攻克難關;同時,兩個人也有「保持距離」的需要,所謂「距離產生美」、「適當保持神秘感」,這樣能夠促進兩個人的關係發展。
  • 心理學家:心理健康的人,都不好惹
    作為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師,心理動力是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何為心理動力,所謂的心理動力,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心理能量。換一個我們熟悉的詞就叫精力、活力,以及創造力。2、不好惹的人,通常敢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需求和情緒情緒和欲望是人性的基礎,也是推動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動力不足,往往意味著在關係中,不能、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以及自己真實的需求和情緒。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說,比起完美,他更希望自己活得真實。
  • 心理學家:一個人很討厭你,就容易有這三個表現,別傻傻倒貼了!
    心理學家:一個人很討厭你,就容易有這三個表現,別傻傻倒貼了!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我們不可能每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優秀,總會有人不喜歡我們,這很正常。有人喜歡你,自然就會有人討厭你,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我們做不到讓每個人都喜歡,至少讓自己知道誰在討厭自己。
  • 內疚有你所不知道的好處?|心理學家:為什麼說內疚其實是一種自戀
    生活裡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一些人,經常覺得自己 「對不起」別人。他們過度地反思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並長期、過度地為此感到內疚、自責。比如在分手多年後還常常想著,「如果不是我曾經傷害了她,她現在一定過得更好吧。」也有時,我們收到一些人的道歉,「真對不起,我傷害了你」。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卻反而感到更加生氣了。
  • 心理學:搞不清楚這四種人際邊界的人,人際關係大都很糟糕
    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切入,從個體的成長環境中尋求根源,從以往心理諮詢的經驗來看,都與個體年幼時期的「被否定」對待有關,於是個體學會了這種對待他人的方式,在以後的人際關係中採用這樣的方法。但是殊不知這種方式卻是影響人際關係,越界人際邊界的行為,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行為是一種對別人的忽略和不尊重,甚至從心理動機上來說,是一種「綁架和控制」他人的行為。
  • 孩子智商越高,越容易有這三個問題,心理學家:家長早明白早引導
    之後,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無獨有偶,幹政作為謝彥波的學弟,也一樣是萬眾矚目的神童,早早地從科大少年班畢業去美國做研究,也一樣與導師種種彆扭,以至於回國後自閉、精神紊亂。很顯然,這些高智商的天才都有他們走不出的結!常言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的人真的往往會劍走偏鋒、執著狂傲。
  •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你要學會「愚蠢」
    可偏偏有人說,越聰明才會越快樂,但我認為,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因為一個人越聰明,就會知道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煩惱就會越多,上面說的要學會愚蠢,不是讓我們真愚蠢,也不是說聰明是件壞事。大智若愚,真正聰明的人,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面對上面愛人跟異性搞曖昧的問題,有些人心裡明白得很,但是卻裝糊塗,他深刻地知道一個道理,人是個情感動物,從心理學上來講,一個人是需要不同的情感關係來充斥自己的。
  • 心理學家: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你知道原因嗎?
    心理學家: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你知道原因嗎? 傳統觀念認為,如果一個人性格寬容大度,會有很多人和他交朋友。然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這個規律似乎並不適用。有的人甚至會感到困惑,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大度,處處為他人著想,卻沒有幾個要好的朋友,有的時候甚至感覺自己很孤獨。
  • 為什麼你幹的活越多,人緣越差?原因在這裡,很現實也很扎心!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在職場中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並不是你做的工作比別人多,那些只會幹活的人不見得人緣有多好。要是一個人只會埋頭苦幹,對別人無私奉獻最後吃虧的就是自己,以為別人也會這樣對待自己,要是你這麼認為的話只能說你太單純了,當你找別人幫忙的時候,沒有人會幫助你。
  • 英語閱讀|人際關係背後的心理奧秘:The Relationship Cure(上)
    《人的七張面孔:人際關係背後的心理奧秘》被媒體譽為「人際關係領域價值的一本書」。作為人際關係領域大師級人物,約翰·戈特曼在20年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的人際溝通方法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好的人際聯繫,全面提高你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質量,不論是和伴侶、孩子、兄弟姐妹、朋友,還是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