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2020-12-21 騰訊網

聰明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小聰明,指的是這個人反應機敏,對現實問題總能找到解決辦法,為人圓融通達,他們懂得人心並且知道如何控制人心,對現實政策約束知道如何突破或繞開。

另一類是大聰明,指的是眼光長遠,考慮問題周全,對未來有一定的推測能力,也對當下的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的人。

小聰明的人為什麼會出現心理問題?

小聰明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耐心,因為他們頭腦靈活、反應迅速,所以極其容易急功近利。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方法手段解決,很多問題需要磨合,需要反反覆覆宣傳才能做到,還有一些事情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小聰明領域,越聰明的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反應越快。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很容易成功,在人群中非常容易脫穎而出。他們身上總是有一種光環,越聰明這種光環越大。

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指標叫做心理閾值,指的是一個人感受刺激的敏感程度,心理閾值越低代表敏感程度越高。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現象叫做脫敏現象,指的是當一個人反反覆覆被同樣的事或者同性質的事刺激時,心理閾值會升高,也就是說他的敏感程度會降低,不再像之前那麼敏感,俗稱脫敏。

小聰明的人剛好符合這個條件,他們的聰明程度越高,經歷的事情解決的困難越多,心理就會越不敏感。

然而,人總是需要外界刺激給予一定的成就感,如此才能尋求更大的刺激。人的能力在短時間是有限的,小聰明的人又沒有耐心磨鍊自己的能力。

在這樣的外界環境和心理狀態下,如果不隨時調整自己,便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因為沒有找到更刺激的外界環境而變得抑鬱,二是遭到無法承受的外界刺激而變得崩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常有名的人自殺,他們的成功之路太過平坦,在沒有失敗事件降低心理閾值的情況下,一旦碰到了較大的失敗,他們會難以承受。所以說越聰明的人,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大聰明的人會出現怎樣的心理問題?

大聰明的人的心理問題一般不會那麼極端,他們往往困在慢性心理疾病中。

原因很簡單,在面對未來時,大聰明的人能夠想到未來發生的很多種情況,對未來有一定的推測能力,越聰明的人推測的範圍越廣,精準度越高。

但未來的問題是當下無法解決的,這就會使他們陷入焦慮痛苦之中。比如,對自身的死亡焦慮和對人類的滅亡焦慮。

對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邏輯閉環分析:第一,死亡是指當今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事情,一般人只會在年紀較大時思考這個問題。

而大聰明的人往往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會對未來的死亡做心理準備,他們會不斷地尋找解決死亡焦慮的方法。

第二是人類滅亡,一般人根本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只希望過好自己的一生,可以富足幸福。

大聰明的人卻會看到當今人類已有部分思維禁錮在科技中,如果科技在人類加持外在能力的道路上不斷發展,人類就會被完全禁錮在科技裡。

當有一天科技力量過於強大時,自然力量會對世界進行洗盤,而人類自身已經由於科技的外在力量變得非常脆弱(比如四肢退化,感官遲鈍等),很可能會因為無法抵擋自然力而導致滅亡。

在面對當下問題時,大聰明的人往往可以從很多角度進行考慮,又由於考慮的過於全面,包括困難、風險等偶然因素,導致很難做出決定。

所以,他們會不斷權衡利弊。當然這些問題都不會觸發突發性的心態崩潰,但活在這樣漫長的焦慮感中,也會出現心理問題。

聰明給人帶來的不見得都是正面效應,如果你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快樂的生活,那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General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越是理性的人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嗎?
    越是理性的人就越容易有心理問題嗎?而內心自適感是評判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倘若一個人基本上處於心理自適感之下,只是偶爾有情緒及脾氣,則說明這個人心理狀態是健康的。倘若一個人長期處於內心不自適感狀態下,則說明這個人心理狀態是不健康的。通過上面的講述,我們可知,人的心理體系是由理性意識和感性意識構成的。
  • 心理學家:越是容易內疚的人,心理問題越多,人際關係越差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活出自己。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20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內疚是一種自我攻擊,長期的自我攻擊會導致抑鬱,你見過一個經常抑鬱寡歡的人,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嗎?應該很少見到。
  •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抑鬱
    美國統計學家內曼(Neyman)針對1020名90後美國公民的調查研究發現,超過80%的人的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隨著學歷的增高而明顯減低。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越聰明的人,越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 心理學:越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越是賺不到錢,人際關係也越不好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付費專欄《人生心理課50講》第45節。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百度金芒計劃籤約作者。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攻擊性是人的基本動力,是活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弗洛伊德認為假如一個人不能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攻擊性,他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著名的母嬰專家、心理學家溫尼克特認為,每個生命都宛如一個氣泡,所謂的攻擊性就是氣泡變大的必然張力。
  •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你要學會「愚蠢」
    可偏偏有人說,越聰明才會越快樂,但我認為,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因為一個人越聰明,就會知道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煩惱就會越多,上面說的要學會愚蠢,不是讓我們真愚蠢,也不是說聰明是件壞事。大智若愚,真正聰明的人,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面對上面愛人跟異性搞曖昧的問題,有些人心裡明白得很,但是卻裝糊塗,他深刻地知道一個道理,人是個情感動物,從心理學上來講,一個人是需要不同的情感關係來充斥自己的。
  • 心理學家:長得越好看的人越聰明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倫敦進化心理學家金澤研究表明:漂亮的孩子在智商上會比同齡人平均高出12.4。那麼,好看的人會比普通人更聰明嗎?為什麼我們會對好看的人格外有好感,是因為他們更值得依靠,更聰明嗎?下面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 心理學家: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你知道原因嗎?
    心理學家: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你知道原因嗎? 傳統觀念認為,如果一個人性格寬容大度,會有很多人和他交朋友。然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這個規律似乎並不適用。有的人甚至會感到困惑,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大度,處處為他人著想,卻沒有幾個要好的朋友,有的時候甚至感覺自己很孤獨。
  • 心理學家: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我們總是認為,一個大度的人待人十分寬容,應該擁有很多朋友。但是,反觀現實生活,這個規律並非如此受用。許多人都感到十分困惑,為何我善良、大度、處處為他人著想,卻總是沒有幾個知心的朋友,甚至越是寬容越容易感到孤獨。
  • 心理學家:越自卑的人,越容易出現這3種體驗,太難過
    可能你會想到自卑,但我想說其實自卑感每個人都有,即使是看起來自信的人,也有自卑的陰影,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類背負著三大約束,這三大約束如同人生的三大枷鎖。
  • 長得越好看的人,為何越少自拍?心理學家給的答案很一致
    美顏相機的出現也是給愛自拍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照相途徑。很多人會通過曬自拍來分享自己的生活,自拍讓她們感到快樂,分享自拍也給了她們更多的樂趣。有人說,真正長得好看的人很少發自拍,就像真正有錢的人不愛炫富,真正恩愛的情侶不用秀恩愛,真正過得好的人不用刻意的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生活。仔細想想,倒也真是如此。
  • 孩子智商越高,越容易有這三個問題,心理學家:家長早明白早引導
    之後,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無獨有偶,幹政作為謝彥波的學弟,也一樣是萬眾矚目的神童,早早地從科大少年班畢業去美國做研究,也一樣與導師種種彆扭,以至於回國後自閉、精神紊亂。很顯然,這些高智商的天才都有他們走不出的結!常言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的人真的往往會劍走偏鋒、執著狂傲。
  • 為什麼性格越是內向的人,越厲害?心理學家的解釋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性格越是內向的人,越厲害?心理學家的解釋告訴你答案! 現代社會,「內向」逐漸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人們總是習慣於把那些在公眾場合不善交流的人打上各種負面標籤,認為他們是不合群、孤僻、不懂得人情世故、極度內向的。
  • 心理學:為什麼越想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有兩種心理:一種是高估內在優秀品質的外顯程度;一種是低估內在問題的外顯程度。無論是哪一種,其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覺得自己更受歡迎。今天的文章將對後者進行分析,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越想要掩飾的東西,反而越容易暴露出來。基於某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讓我們避免陷入一種「挫折」情境中去。
  • 心理學家:越是虛偽的人,就越喜歡說這3句話,請務必遠離!
    心理學家:越是虛偽的人,就越喜歡說這3句話,請務必遠離!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講我們生活中,那些虛偽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我們很難避免得了。當我們腦袋裡出現一些想法的時候,可能就會想一下,應不應該做,是對說錯,要不要告訴別人,但是不管做什麼,就算做錯了,也不能做那個虛偽的人。心理學家表示:一個人越虛偽,就越喜歡說這3句話,請務必遠離!第一句:推卸責任的話。生活中想必大家都經歷過這種事情,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所經歷的事情也不同,這也是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性格都不一樣的原因。
  • 職場怪現象:越聰明的人反而越容易受排擠,無非這3點原因
    在職場上,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是越優秀越好,因為有的時候會出現反效果。例如你做出了優秀的業績,然後引起同事的嫉妒眼紅;你和領導的距離走得比較近,有的人就會認為你之所以能夠有輕鬆錢多的崗位,只是因為靠領導這層關係才上位的,你本身並沒有什麼本事。
  • 越說戒菸的人越是戒不掉,是意志力不夠嗎?心理家:白熊效應
    對於大部分菸民來說都有過吸菸史,我們第一次吸菸時也會出現身體的諸多不適,包括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現象。最初可能是由於好奇、擺酷耍帥開始吸菸,然後吸久了,對於香菸產生了依賴感,手裡不拿點東西,嘴裡不叼顆煙都會覺得不自在,這樣就造成了很多人想戒菸卻很難戒掉的問題。
  • 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敏感,並且還活得很累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阿德勒(Adler)認為自卑感是一種情結,擁有自卑情結的人會自發的認為自己的能力或者自身環境和天賦比不上別人,並且在潛意識裡產生自卑觀念。 這種心理表現為對自身缺乏正確的認識,通常產生自卑的主要原因是在人際交往中缺乏自信心。
  • 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遇到自私自利的人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分享社交心理學。有一句俗語叫「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句話告誡了我們,走上社會以後,不要過於善良。
  • 「心理成本」的情感效應:對男人越真心,他越容易不喜歡你
    其實,當你懂得人性、一切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愛情並沒有很複雜,眼前這個情緒反覆、愛恨無常的人也沒那麼難懂。 你越愛一個人,那個人反而越是不將你放在心上,結果就變成了你為了他而「患得患失」,而在他那裡你卻只是「可有可無」。
  • 心理:越是壓力大的人,越容易看到老鼠,你看到什麼?
    心理:越是壓力大的人,越容易看到老鼠,你看到什麼? 測試開始: 題目:觀察下面的隱藏圖片,你從中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