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今世界的危機與衝突,我們是否只能陷入悲觀無力改變?我們如何尋找幸福生活的道路?在身份政治盛行的今天,我們又如何看待「政治正確」?4月19日,在題為「幸福:資本主義VS馬克思主義」的辯論中,齊澤克與彼得森就這些問題展開了交鋒。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徐悅東
實習生 李夢媛
4月19日,哲學家斯拉沃熱·齊澤克與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在多倫多進行了題為「幸福:資本主義VS馬克思主義」的辯論。兩位主角都是當今極具爭議性和話題度的學者,因此這場「世紀辯論」的門票價格曾一度被熱炒到1500美元,甚至連網絡直播也需要購票觀看,票價為14.95美元。
網絡直播的票價為14.95美元。
喬丹·彼得森曾因反對「政治正確」而引起激烈爭議,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網紅。他曾在網絡上發布三段視頻,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將「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納入人權法案,並拒絕使用跨性別群體稱謂。隨後,他遭到了跨性別組織的示威抗議。
去年二月,在與BBC主持人紐曼的辯論中,彼得森提出了「龍蝦理論」,即一隻龍蝦的神經系統會對它在龍蝦社會中的地位產生影響,而龍蝦和人類具有種種相似性,所以人類社會的等級制和「社會建構毫無關係」,而是一種自然的現象。這段訪談獲取了近650萬的播放量。在中文網際網路上,這段視頻也引發了熱議。他也被網民戲稱為「龍蝦教授」。
面對彼得森的言論,齊澤克隨即發文《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喬丹·彼得森令人信服》進行了批評。齊澤克贊同彼得森反對「政治正確」的觀點,然而,彼得森經常依賴未經驗證的理論進行闡釋,看似科學,實則漏洞百出。並且,彼得森認為LGBT+權利和MeToo運動是馬克思主義者毀滅西方的計劃的一部分,在齊澤克看來,這是荒謬的陰謀論。
同年十一月,齊澤克在英國劍橋聯盟的發言中再次抨擊彼得森的研究是「偽科學」,並宣稱彼得森是他的「敵人」。而彼得森在推特上回應道,若要辯論,「隨時隨地,齊澤克先生」,但他@的是一個假的齊澤克帳號。齊澤克在知道此事之後,接受了彼得森的挑戰。
整場辯論分為三個環節,持續約兩小時三十分。首先,彼得森和齊澤克各自進行三十分鐘的陳述,然後進入回應環節,最後是自由辯論和提問環節。兩人的立場看似針鋒相對,但是在辯論的過程中,他們也展現出了一些共識。
彼得森
資本主義帶來了不平等,
但也帶來財富
彼得森質疑「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的論斷。他認為,只從經濟的角度看歷史是片面的,除了經濟之外還有很多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階級鬥爭也不是歷史問題,而是生物學問題。人類的天性中就有邪惡的一面,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人類也遵循著適者生存的法則。因此,等級制度是一種自然狀態,而不是資本主義造成的。
彼得森還強調,等級制度也有好處,它能夠讓人們有效處理資源分配等複雜的社會問題。利潤並不一定都是被竊取的,這取決於企業管理者的良心。如果資本家能夠為企業增價值,那麼利潤就會帶來許多好處,比如參與競爭、提高產品、改善工人待遇等等。因此,利潤是具有正當性的。他還認為,企業不必通過剝削工人才能獲利。所以,彼得森認為,既然資本主義能夠高效生產大量商品,帶給人物質保障,那麼最合理的選擇就是讓這個制度運行下去。
彼得森列舉了一些數據來證明窮人的狀況正在改善:過去的217年內,財富實現了空前的增長,底層人民也在受益;聯合國計劃在2015年前減少一半貧困人口,但提前三年就已經實現了目標,甚至有可能在2030年消滅貧困。
因此,彼得森在發言最後總結道,資本主義帶來了不平等,但同時也帶來了財富。而其他的體制只會帶來不平等。在資本主義體系下,窮人不會變得更窮,而是會變得越來越富裕。最後,他又強調了自由市場的作用:「如果你真正關心窮人,並希望他們不再飽受飢餓,事實表明最好的方法是就實行自由市場經濟。」
喬丹·彼得森
齊澤克
對於自由派來說,
川普的形象是一種戀物癖
齊澤克沒有從馬克思講起,而是開始談論他和彼得森是如何從「政治正確」的學術界被邊緣化的:他們都被官方學術界邊緣化,他們都曾被視為應該去幫助左派對抗新保守主義。並且,針對他的攻擊大多來自左派自由主義者。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他和彼得森擁有共同的敵人。
在三十分鐘的發言中,齊澤克談到了許多問題,包括現代人的境遇、意識形態的虛假、政治正確的謊言、機會平等的重要性以及當今資本主義面對的多重危機等。他選擇從「幸福」談起。他認為,「把幸福作為我們人生的目標是有問題的」。人們應該在幸福之外尋求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在這裡,齊澤克提出了兩個先決條件。首先,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不可能再去屈從於一個無可置疑的權威,並完成它交給我們的任務。現代性就意味著我們需要自己肩負起自由的重擔。在今天,回歸傳統權威已經不可能了。川普也不代表傳統價值,他的保守主義只是一種後現代遊戲。
保守主義者認為,現今最大的危機就是信仰的失落,這將導致人類的墮落。然而,從那些以宗教名義進行的屠殺活動中,我們卻屢屢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宗教才會讓好人去做壞事」。齊澤克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話說,上帝不存在了,人們就會陷入道德虛無主義,一切都將「被允許」。所以,9·11事件中的恐怖主義者是被允許的,他們把自己當成了神聖性的工具和歷史進步的代言人。這就是意識形態所帶來的後果。
其次,我們應該肩負起重擔並接受隨之而來的折磨,但不要享受這種折磨。就像「白左」喜歡譴責歐洲中心主義並貶低自我,但實際上這種貶低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一種普世的地位,其行為本質上則是身份政治的謊言。齊澤克援引了拉康的說法:丈夫對出軌的妻子的嫉妒,是其維持身份的唯一途徑。與之相似的是納粹的反猶主義,關於猶太人的陰謀論只是納粹用來應對內部混亂的藉口。今天的歐洲民粹主義者對難民的仇恨情緒也大抵如此。雖然,齊澤克又提到有些關於難民的報導是真實的。
總之,人們一直在編織關於自己的敘事,為自身的行為賦予意義,這就是意識形態,一種虛假的謊言。這種邏輯對自由派甚至同樣成立:對於自由派來說,川普的形象是一種戀物癖。自由派對他的罪惡凝視,掩蓋了產生川普的社會環境本身存在的矛盾。
齊澤克
機會平等在今天依然重要
接下來齊澤克談到了平等主義。他認為絕對的平等主義是糟糕的,往往意味著自己放棄某樣東西,也不許其他人擁有——這就是「政治正確」存在的問題。然而,齊澤克並沒有否定平等,而是肯定了機會平等的意義:全民醫保、免費教育等措施能夠使人集中更多精力進行創造性活動,從而發揮出個人的潛能。
齊澤克對彼得森著名的「龍蝦理論」也進行了回應。他承認進化論是有深刻意義的,但自然也從不是一個穩定的等級系統,而是充滿了即興變化的。雖然人類和動物一樣具有性本能,但人類卻將這種本能發展成了某種長久的痴迷與衝動,成為了一種超越功能性的文化邏輯。
斯拉沃熱·齊澤克
齊澤克認為民主制依然需要一個權威的角色,來喚醒人們對自由的認知。但權威往往並不建立在個人能力上,而是在其所處位置上。就像基督並不是因為能力出色而受到崇拜,而因為他是上帝的孩子。這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現象,在龍蝦身上並不存在。
最好的辦法不是接收難民
而是改變造成難民的局面
最後,齊澤克談到了資本主義內部出現的種種危機。首先,環境汙染、全球變暖等問題威脅著資本主義的再生產。而資本主義的管理者們痴迷於擴張生存,完全忽視了對環境的危害。所以,人類必須採取國際合作來應對。第二個問題是後人類的出現已經成為了現實的考慮,人類大腦將逐漸實現全面的數據管控,其背後隱藏著無法預測的危機。
最後,則是人類共同生活空間的分裂。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越來越緊密,但是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區隔,比如難民問題。其中一種應對方式,是建起高牆與世界隔絕;第二種方式則是展現出一副具有人性的面孔,開放邊界來接收難民。而齊澤克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讓西方發達國家去接收所有的難民,而是要改變造成難民的局面。
齊澤克承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創造了經濟奇蹟,但市場需要接受一定的監管。新自由主義是一個虛假的概念,因為即使在最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在市場上都扮演了空前重要的角色。但由於市場並沒有受到正確約束,所以才會出現問題。齊澤克對資本主義的未來感到悲觀,他預言我們可能滑入一場大的災難。
彼得森
先談個人,然後再談社會
彼得森對齊澤克的發言表示困惑:他聽到的都是關於資本主義的批評。面對齊澤克的批判,彼得森承認資本主義存在問題。他不支持完全放任的市場,只是相較於其他制度,他選擇站在資本主義這邊。他指出,根據心理學研究,財富與人們的幸福感息息相關,幾乎成正比。而這種財富的增長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
對於齊澤克所提出的生態問題,彼得森保持一種相對樂觀的態度。雖然人類的經濟活動對生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他相信人類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就像在歐洲,今天的森林面積甚至高於一百年前,所以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彼得森還提道,當人們的經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更加關心生態問題,並採取相應措施來保護環境。
彼得森再次把話題引向馬克思主義,他認為齊澤克提到的機會平等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念。彼得森承認,要改變等級制度是非常困難的,人類為此也進行了種種嘗試。但目前最好的方案依然是資本主義。面對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問題,彼得森回到了猶太-基督教傳統上,他希望每個人先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並以追求至善為目標,這樣才有益於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運轉。
齊澤克
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齊澤克提出了這樣一種現象:一些貧窮國家的幸福感很高,而發達民主國家的幸福感則沒那麼高。因為民主並不能帶來幸福,只會帶來自由的負擔。我們不應該把幸福當做生活的目的,幸福應該是一種副產品。一旦你集中精力去追求它,就會失去它。
接著,齊澤克回應了彼得森的批評。他認為,彼得森對《共產黨宣言》的認識是非常簡化的,然而,在很多方面,他都同意彼得森的看法。但馬克思意識到了可能存在的問題,所以他才會熱情關注巴黎公社的實踐。
齊澤克認為,解決生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展開國際合作,不能簡單地把它留給市場。然而,他同意彼得森的看法,大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生態問題的嚴重性,未來的路可能會很艱難。
最後,齊澤克表示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這是他和彼得森的不同之處。但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彼得森展現出了馬克思主義者般的樂觀。齊澤克坦言,自己不相信人性的善良,也從未低估人性之惡,因為這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到這裡,兩人的觀點似乎又殊途同歸。
齊澤克與彼得森在辯論現場。
齊澤克
比起馬克思,我更靠近黑格爾
在自由辯論環節。首先,彼得森向齊澤克拋出了問題。「你是一個奇怪的馬克思主義者,」彼得森說,「我讀了你的書,它們充滿了原創性。你思想風趣、富有魅力,很能吸引年輕人……但是,為什麼你要追隨一百多年前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發展出自己的『齊澤克主義』?」
齊澤克回應道,馬克思主義是複雜而開放的。馬克思在闡述一條規律的時候,總能舉出現實中的反例。他建議彼得森「去讀他無與倫比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同時,齊澤克也指出,比起馬克思,齊澤克認為自己更加靠近黑格爾,後者更加謙虛和開放。
接下來,齊澤克向彼得森提問:「你時常抨擊的『後現代新馬克思主義者』都有誰?」彼得森答道,雖然後現代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是對立的,但是兩者依然有某種聯繫,像德希達、福柯都是激進的後現代馬克思主義者。齊澤克糾正彼得森說道,福柯主要攻擊的對象恰恰就是馬克思主義。
辯論環節結束之後,主持人提議回到最初的論題:人類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彼得森贊同齊澤克之前的說法,幸福是一個副產品。他再次提到了猶太-基督教傳統,指出幸福也是一種心靈深處的跡象。齊澤克也肯定了基督教傳統的重要意義——雖然這常常令他受到攻擊。
最後,主持人選取了網絡上的一個代表性問題,向兩位主角進行提問:你們希望觀眾能從這場辯論中獲得什麼?彼得森總結道,他希望持有不同觀點的人能夠相信溝通的力量,不要被自己的群體身份所局限。而齊澤克則更為具體地表示,如果你是左派,不必強制自己去「政治正確」。面對當今世界的複雜衝突,要多些思考,而不僅僅只是看到簡單的對立。
「世紀辯論」
不過是一場明星的表演?
這場辯論吸引了許多媒體的關注。《衛報》評論道,「此次辯論的最大驚喜,是發現了經典馬克思主義者與加拿大身份政治反叛者有相當多的共同之處。」Jacobin雜誌也認為,「這場激烈的『世紀辯論』變成了一次相當友好和睦的交流,兩位發言者多次表示他們對彼此的贊同和欽佩。同時,辯論也揭示了左派知識分子的墮落程度,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來爭取自由和正義。」
RT新聞對辯論雙方的表現做出了評價:「絕大多數評論都認為彼得森缺乏深度……但彼得森確實在設法接近辯論的實際主題,而齊澤克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主題之間瘋狂地跳了起來。彼得森注重實踐的風格也使他的論點更加平易近人。」
Popdust則指出,這場辯論已經變成了一種奇觀:「 這場後現代辯論是對現代生活的純粹對抗,除了破壞和不滿之外,沒有任何目的。這是一場在線的明星表演,它將思想轉變成了商品——這很痛苦,但卻完美地代表了我們的時代。」
編譯參考:
https://www.jacobinmag.com/2019/04/jordan-peterson-slavoj-zizek-marxism-liberalism-debate-toronto
https://www.rt.com/news/457086-zizek-peterson-debate-mem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9/apr/20/jordan-peterson-slavoj-zizek-happiness-capitalism-marxism
https://www.rtvslo.si/svet/s-in-j-amerika/zizek-in-peterson-pred-polno-dvorano-kritizirala-in-branila-kapitalizem/486000
本文作者:徐悅東,李夢媛;編輯:安也。校對:翟永軍。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