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19世紀哈布斯堡音樂作品有何特點?

2020-12-13 歷史雜錄

引言

如果要寫某段時間或某個地方的歷史,我會非常擔心那些留下來的支離破碎的歷史片段會面目全非、混亂不堪,沒法用作寫作素材。歷史演變和科技變革成為對文化遺蹟十足的諷刺,於是不管是聽眾、觀眾還是讀者,只能另闢蹊徑,選擇具有純粹審美反響的音樂(乘著音樂的翅膀),或是意味悠長的音樂(貝爾格的音樂預示「一戰」即將爆發),二者創作手法都平淡無味,力圖化繁為簡。

19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間那些最卓越的哈布斯堡作品中,雨果·沃爾夫(HugoWolf)的作品赫然在列。他創作的曲子如《致風鳴琴》和《改宗者》,曲風歡快美妙,但有時太過歡快難免令人心慌。但是,如今我們欣賞音樂的方式完全有悖於其本來的意境。比如,我喜歡在廚房一邊吃著堅果一邊喝著啤酒來聽這些曲子,窗外大型客機每隔幾分鐘就從空中轟鳴而過。此時我的次子在客廳玩著像《阿富汗暴力搏鬥》或《罪犯克魯》這樣的電腦遊戲。

▲奧地利作曲家雨果·沃爾夫

我們現在的聽歌體驗很難與維也納太太們的沙龍聚會聯繫到一起,女主人身著綾羅錦緞,幾個談吐優雅、臉色煞白的神經衰弱者在聽著演奏會。我循環播放演奏曲以蓋過客廳裡電腦遊戲中傳來的塔利班派遣部隊的格洛克手槍聲,相形之下她們的音樂欣賞方式更加怪異。即便是最惡毒苛刻的贊助人,也不可能僅僅因為喜歡演奏曲《致風鳴琴》,就要求歌唱家和鋼琴伴奏者整晚一遍遍地重複表演。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特定曲目的演奏方式,其實與這些音樂的創作初衷和原本設定的欣賞方式是大相逕庭的。

去聽一場沃爾夫的現場音樂演奏會,一想到站在我面前的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高音和鋼琴家,我著實為他們捏了一把汗。他們的表演從一開始就是高難度的,任何一秒內的哪怕一丁點失誤、語無倫次或是大腦短路都會導致演唱的失敗。從這個意義上說,唱片和沃爾夫的初衷是毫不相關的。當然,沃爾夫並非總是令人愉悅的,我們很難想像像《精靈之歌》(ElfSong)這樣比較調皮輕鬆的歌曲,或者一些像聲樂和鋼琴訓練曲目一樣高低起伏持續5分鐘的輓歌竟有很多喜愛者。

▲音樂會現場

但是還有一個巨大差別和聽現場演唱相比,對唱片樂曲我們不僅聽的頻率高得多,而且還變成十足的完美主義者,對樂曲質量要求精益求精。就拿沃爾夫來說:我確定不管是樂迷、歌手、贊助人還是作曲家本人,都一定覺得《精靈之歌》不是一首上得了臺面的歌曲,最多覺得它能用來活躍喜劇氣氛。但現在我們必須聽完整的歌曲,不管樂曲好壞,都經過了精心剪輯,而且演奏順序完全確定了。既定的演奏順序甚至是對藝術歌曲風格的莫大侮辱。不過得益於現在的數據隨機處理器,通過智能評估可以調整播放順序,而且還可以在歌曲未播放前就將其抹掉,這樣一來上述情況可以得到改觀。

與歷史上深受其害的其他問題相比,我們聆聽歌曲獲得的體驗與作曲者的實際意圖之間存在的分歧根本不算什麼。我們都知道沃爾夫在43歲時死於梅毒,死前他憔悴不堪,認為自己的作品不值一提,自怨自艾,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們同樣了解,1903年他的去世一定程度上標誌著藝術歌曲時代的終結。因為在他之後,無論多麼偉大的作曲家如何努力嘗試,都無法在這個領域引起像沃爾夫一樣熱烈的公眾反響。甚至沃爾夫德裔斯洛維尼亞人的身份也給他造成了不便,德裔斯洛維尼亞人的消失也算是20世紀一個小小的悲劇。

▲音樂會演奏現場

當然,我們意識到最大的悲劇是看似堅不可摧的19世紀晚期文化幾經沉浮後,最終在大災難中落幕了。毫無疑問,這是最令人髮指又無聊的鬥爭。我討厭給一切蒙上一層悲哀的陰影,因為這樣與事物曾經的鮮活完全相悖,但我又能怎麼樣呢?直到故事主人公最後命懸一線的結局,即使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結局也無論如何不可避免。

這些奢華的建築充分展現了那段令人生厭的虛假過往,世紀末偉大的實踐家們努力與過去劃清界限。可能這些建築中的典範非維也納金色大廳莫屬了。維也納金色大廳有著不可思議的音響效果,但它也是一座帶有19世紀60年代低級趣味的廟宇。

▲維也納金色大廳

當我在那裡聽舒伯特音樂會時,我難免三心二意,總是分心去猜想為何要在牆上建造一排排的裸體女像柱。確切地說,這些金色的裸體女像柱跟情慾並不沾邊,因為她們腰部以下僅是錐形的柱基。她們的臉一模一樣,令人惶恐不安。這些雕像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們的胸部,我很想有機會看到維也納金色大廳工作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上面肯定記錄著有關女像柱胸部的討論內容。據推測,一旦把裸體女像柱成排建在公共建築物上的決定被採納,這個不計後果的草率決定必將引發許多關於女性胸部話題的尷尬爭論,會激起不同派系不同層次的現實主義辯論以及有關其重要性和趣味性的辯論。除此之外,人們也擔心這些裸體女像柱對下一場勃拉姆斯音樂演奏會產生多大的幹擾。最終經過妥協後,這些裸體女像柱的胸部得以保留,但只能造成十分奇怪的圓錐形狀。然而毋庸置疑,維也納金色大廳內這一排排醒目的金色胸部內飾無不凸顯了大廳的復古風格。

結語

如果拍攝一場帶有20世紀20年代的超現實主義色彩的音樂會,臺上一位繫著白色領帶、留著鬍鬚的男子正激情澎湃地彈著鋼琴,而臺下坐著一排排高貴的資本家直直地注視著舞臺打著呵欠,頭頂上就是那些若隱若現像極了情趣用具的女像柱。這樣的場景看起來真是前衛,並且整個大廳體現了濃鬱的維多利亞鼎盛時期的建築風格。

相關焦點

  • 英國留學專業——歷史學
    英國的歷史學下設了很多分支學科,申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就業方向而選擇相應的分支。其實這個專業畢業後不僅僅是從事教授歷史,或是進博物館工作,還可以在藝術品市場、藝術館等從事商業類的工作,這些都需要具有深厚的知識底蘊的人來完成。下面了解一下英國歷史學專業的申請難度吧!
  • 【西風亂吹500年·16世紀】彪悍的哈布斯堡家族與彪悍的哈布斯堡下巴
  • 「歷史實驗室」:一段傳奇故事的歷史學重述
    反過來,從歷史角度分析這些關聯——包括互通、雜糅、並置、單方面影響——會比提出經常潛在地或明確地起規範作用的抽象的理論闡述更有用。一個例子大概就夠了。但是在考慮巴爾扎克和曼佐尼都提到的普遍特點時,用現在的眼光看,不可能不再次發現他們關於近幾十年的歷史學研究的最顯著特點的預見——從針對歷史學局限於政治軍事史的爭論,到曼佐尼例舉的個體和社會群體的心態史的地位提升,直到微觀史學的理論化以及新的文獻資料的系統應用。正如我們所說,這絕不是隨意的,而是憑後見之利為指導的,以時代錯置的方式加以解讀的結果。
  • 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從歐洲雄獅到折翼的雙頭鷹
    哈布斯堡統治下的神羅就是這麼個情況。自十四世紀哈布斯堡家族開始壟斷神羅皇位後,筆者認為覺得哈布斯堡家族在帝國內部最有權勢的時間只維持了十年左右,即從1620年白山戰役獲勝,波西米亞成為奧地利大公國的一部分開始,到1630年瑞典人在波美拉尼亞登陸為止。這十年是哈布斯堡家族最接近在帝國內部建立奧地利王室統治的一次。
  • 歐洲中世紀,無法決定婚姻的公主們一般有何下場
    我們留有記錄當時盛況的圖片資料,一些音樂也被記錄留存下來。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施梅爾策(Schmelzer)的小號演奏曲——《騎兵芭蕾》(CavalryBallet),如雷鳴般大放異彩。伴隨著音樂,數百名車夫拉著馬車緩緩而出,車上載有滿面愁容的寓言人物的巨型雕像,一輛彩車裝飾成戰艦模型,還有無數身著華服的騎手。
  • 後現代主義史學述評,歷史學研究典範改變,是同時代變化相適應的
    後現代主義史學述評歷史學研究典範的改變始終是同時代變化相適應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典範危機」,就需要新的「典範」與之適應,歷史之所以不斷地要被重寫,就是因為時代在不斷變化。歷史問題雖「蓋棺」,但「論」永不會「定」,每一代人都需要用於己、於時代最有意義的觀點和方法來認知歷史。
  • 西方古典主義音樂——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產生與特點
    18世紀中葉在西方音樂史上是一個由巴洛克藝術風格過渡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中,最重要的事件當屬鋼琴這件樂器的誕生了。鋼琴的誕生對整個音樂史的發展是有很大貢獻的。從歷史年代來看,鋼琴的產生過程與主調音樂逐步發展和成熟的過程是非常一致的。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發展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鍵盤樂器和演奏技術的發展為鋼琴作曲家的創作表現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從19世紀開始,各國的鋼琴製作家對近代槌擊鋼琴作出了許多重要的改進:鍵盤音域也從五組八度擴大到七個半八度,張弦支架由木質換成了金屬鑄造的。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指的一提的是,在蕭邦創作的作品中,其旋律靠它自身的和聲變化、轉調移調、節奏變換、加上美妙的裝飾音來運動發展。(2)和聲特點從蕭邦創作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出,其在作品中的和聲語言為19世紀下半葉的音樂創作開闢了新的道路,他對新的音響色彩的探索為後繼者展現了新的天地。
  • 揭秘哈布斯堡家族的神秘的墓葬之謎...
    其家族成員裡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公爵、大公、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墨西哥皇帝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公爵。心臟不僅僅是讓人存活著,賦予其性格特點,同時也是承裝「愛」的地方。
  •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自由行攻略
    導語: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自由行攻略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第一次到維也納旅行的旅人,一定對內城區(Innere Stadt)周遭的環城大道(Ringstrae / Ring road)印象深刻,這個大道是在19世紀中葉由舊城牆改建的,而這個城牆也在維也納歷史扮演舉足輕重的腳色,在16世紀的維也納圍城跟17世紀的維也納之戰,哈布斯堡王朝都是靠著這城牆跟外援,勉力戰勝欲侵略中歐跟東歐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而咖啡也是在這時間由土耳其傳入維也納,進而開始在歐陸流行
  • 古羅馬那些輝煌建築的背後:哈布斯堡家族的興起與衰敗
    布達佩斯始建於19世紀90年代的一組雄偉建築正體現了這種氛圍,這是為歡慶匈牙利人在歐洲立足一千年而建的。這座巨大的千年紀念碑由一組魅力四射的雕塑組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頭髮蓬亂的首領騎在馬上,展現了野蠻的奔放氣質和往昔的光輝形象。馬扎爾人的到來好似上天註定,他們來到這片樂土,既像英勇善戰的中亞人,又像熱情的歐洲人,還像留著八字鬍的印第安人。
  • 海頓創作特點及作品
    海頓:小夜曲,選自弦樂四重奏,作品17喬治.蓋伯勒 Georg Gabler海頓創作特點及作品(二)18世紀60年代1761年是海頓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開始為保羅·安東·埃斯特哈齊親王服務,這位親王是最富有和最有勢力的匈牙利家族之一的首領。是一位忠誠於音樂事業的慷慨的藝術保護人。
  •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禮拜儀式及慶典活動中教堂音樂有何特點?
    從教皇通諭發布後至19世紀早期的天主教教堂音樂 不過,早在17世紀的早期,就出現了對音樂世俗化這一現象的批評,並就這個問題在多次宗教會議上討論。人們尤其指責「musicatheatralis」,一種模仿歌劇的音樂的不斷侵入。有鑑於此,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於1749年頒布了通諭。
  • 巴赫的音樂宇宙——巴赫音樂作品特點簡析
    這一時期他所創作的管風琴作品,充分培養了他在管風琴中表現廣闊的音域與豐富複雜的和聲的能力。正是這種能力,使他在青年時代就成了大師。 克藤時期,J.S.巴赫作為一名宮廷樂隊的樂長,主要貢獻在鍵盤與樂器作品的創作。這一時期,是巴赫藝術創作的峰巔,他開始尋找最簡潔、最樸素的方式,以儘可能少的素材來構成一個音樂作品。
  • 解讀:消防員正式停用「武警制服」,新的「19式制服」有何特點?
    解讀:消防員正式停用「武警制服」,新的「19式制服」有何特點?文/史話史說軍裝,不單單是一名軍人的象徵,更是一種榮譽的顯現。因為一身軍裝,讓軍人的責任和使命更加地明確,因為一身軍裝,讓軍人的形象和氣質更加地正義凜然。
  • 歐洲的哈布斯堡王室:一部瘋癲史的真相背後
    然而這個家族有一個奇葩的傳統,那就是男性成員必須與近親結婚。  學過初中生物學的筒子都有這麼一個常識:近親結婚,由於相似基因較多,攜帶相同隱形致病基因的機率比較大,所以更容易生出先天素質低劣的孩子。比方說上文提到的哈布斯堡家族,他們家族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下巴和嘴唇前凸,俗稱「哈布斯堡下巴」。
  • 《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1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獲悉,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於1月17日在北京舉行,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和十大入圍作品等揭曉。
  • 19世紀俄國最有影響力的畫作是什麼?造型藝術界的「果戈理」
    歷史愛好者:玫玫講歷史18世紀是俄國的改革和「歐化」時期。俄國文化在義大利和法國古典藝術的影響下迅速發展,俄國藝術開始納入歐洲文藝發展的進程,在此期間,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藝術家。伊凡諾夫和費多託夫就在這些藝術家行列之中。那麼他們都有哪些藝術作品呢?
  • 哈布斯堡家族:歐洲統治面積最廣的王室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
    ▲有顏色標註的皆為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及其殖民地自中世紀到近代民主革命以來,歐洲大部處於封建君主的統治之下,大大小小的貴族領主不計其數,但其中古老又強大的家族卻寥寥無幾。而哈布斯堡家族,自11世紀起直到20世紀下臺,利用自己的方式發展出了龐大的家族帝國,在歷史的行程中亦步亦趨,崛起並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