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起晚了連口水都不喝就出門、街邊買個雞蛋灌餅、到公司吃餅乾應付了事……雖說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早餐要吃好」,但在生活中,你是否寧願花時間賴會床,或者精心梳洗打扮,也懶得拿出20分鐘認認真真吃個早餐?
這關鍵的第一餐如果不吃或吃不好,就好像在一天開始時沒有給身體這臺「機器」加滿足夠的「燃料」,不僅造成其疲勞運轉,久而久之還會給健康帶來一系列問題。你的早餐是否達標?一頓滿分早餐長什麼樣?《生命時報》採訪多位權威專家教你吃好這最關鍵的一頓飯。
丨生命時報記者 李迪 吳佳
你的早餐及格了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一頓滿分早餐應該具備5個條件,即有澱粉類食物、優質蛋白質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的果蔬、堅果和健康的烹飪方式。根據這5方面內容,範志紅設計了一個營養早餐的評分標準,滿分為100分,及格分數為60分,趕快給你的早餐營養打個分吧。
1. 早餐中有澱粉類主食,總量吃到50克以上,得20分,其中1/3是雜糧或薯類,加10分。
澱粉類主食多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麵包、饅頭、燕麥、雜糧等,或者是富含澱粉的豆類,如紅豆、綠豆、芸豆、豌豆等,也可以是富含澱粉的薯類,如馬鈴薯、甘薯、山藥、芋頭等。
這類食物在早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碳水化合物可以轉化為葡萄糖,而葡萄糖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此外,澱粉類主食有利於消化液分泌,能促進消化,對腸胃也有保護作用。無論是麵包、饅頭、包子,還是蒸紅薯、小米粥,只要早餐中有其中的一兩樣,就能有效保證上午的工作效率。
2. 奶類100克以上、雞蛋至少半個、肉或魚20克,一杯豆漿或幾塊豆腐,以上高蛋白類食物,吃一種得15分,吃兩種及以上,得30分。食物中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胺基酸的比例,關係到人體各種蛋白質的合成與組織更新。
因此,早餐中最好要有奶類、蛋類、豆類中的兩種,它們不僅能為機體提供充足的蛋白質,讓早餐營養更全面,還可延緩胃的排空速度,延長餐後的飽腹感,讓早餐更「抗餓」。
比如麵包消化速度快,若搭配牛奶一起吃,就會好很多。單吃饅頭、米飯容易餓,如果配上雞蛋、豆漿、熟肉、豆製品,飽腹感就會增強。
3. 早餐中有蔬菜,得15分;有水果,得15分;兩種食物都有,得20分。
一餐中如果沒有水果、蔬菜,那麼其膳食纖維數量就很難滿足人體所需,而且鉀、鎂等營養元素也很難達到平衡。但要忙碌的現代人做到早餐中有蔬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吃碗蔬菜沙拉、饅頭、麵包裡夾幾片生菜、黃瓜,煮麵時加些青菜,或把水果洗淨帶在路上吃,都是簡單易行的方法。
4. 早餐有松子、杏仁等堅果,得15分;有花生、瓜子等油籽類的食物,得15分;兩者都有,得20分。
如果想讓早餐達到100分,堅果必不可少。把晚上看電視時吃的瓜子、花生等堅果換到早上吃,1勺杏仁、松子或者花生就能提高早餐質量,還能預防肥胖。另外,堅果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礦物質,有利於心臟健康。
5. 使用油炸的烹調方式,請從總分中扣15分;如果用燒烤或燻制的烹飪方法,扣15分。
如果你的早餐中有油炸和燒烤燻制的食品,那麼你的早餐質量會大打折扣。油炸的烹飪方式不僅會使營養成分遭到破壞,還會產生多種對健康有害的物質。
油條、炸糕等油炸食品熱量高,含有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質,容易導致肥胖,也是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潛在殺手」。燒烤燻制的食物,尤其是肉類,比如培根、燻腸等,可能會產生致癌物。因此為了保護食物營養,最好選擇蒸或煮的烹飪方式。
不少上班族因為早上時間緊張而長期不吃早餐,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對身體損害很大。研究發現,長期不吃早餐,會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讓胃病、膽結石等疾病纏身,還容易加速衰老。
早餐吃不好,壽命長不了
英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羅斯·泰勒指出,早餐的質量不僅影響人一天的決策和思維能力,還會造成胃炎、肥胖、膽結石等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德國埃朗根大學研究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壽命甚至平均縮短2.5歲。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不吃早餐,大腦會釋放出需要高熱量的信號,導致午餐和晚餐攝取「垃圾食品」的機率大增。長期如此,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會找上門來。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還證實,這種做法會使患心臟病危險增加27%。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強調,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沒時間、沒胃口、控制體重等都不是合理的藉口。應專門留出一個固定的早餐時間,培養吃早餐的習慣,家長的言傳身教、家庭成員的相互影響都至關重要。
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研究指出,咀嚼不細,胃腸負擔加重,患上胃食管反流的機率大大增加。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吃飯太快無法激發腦神經活動,人會變笨。
日本大阪大學還研究發現,吃飯速度太快會導致肥胖機率翻倍。而且,多數人不顧食物太燙就匆忙吃完,長期高溫飲食可能會誘發癌症。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
馬冠生建議,早餐最好安排在6:30~8:30之間,用15~20分鐘的時間在家吃完,養成健康、規律的作息習慣。範志紅建議,頭天晚上可以先把食物做成半成品,早上煮湯熱飯的時候,見縫插針地洗漱、收拾,就能為吃早餐騰出時間。
馬冠生指出,早餐質量差,造成血糖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及時為大腦提供充足能量,易出現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大大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詹姆斯·鮑爾奇博士指出,吃得單一會導致機體缺乏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甚至嚴重阻礙血液循環。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研究顯示,早餐吃得越豐盛,血糖、血脂控制得越好,減肥效果也越顯著。
邊走邊吃為「病從口入」提供了機會,而且,會讓胃很不舒服,影響到它的正常消化,最終導致胃炎,甚至出現胃下垂。
在公交車上吃早餐也不安全,研究發現,公交車扶手上每10平方釐米就有380個菌落,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在車上吃東西,如遇到加速、急剎車,還可能造成嗆噎、咬舌等意外。
還有不少人一邊工作一邊胡亂塞幾口,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指出,這樣不集中精力吃飯的行為,會引起消化不良,增加肥胖風險。
《生命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街頭早點攤衛生條件堪憂,很多攤主都是一邊找錢一邊加工食品,攤子多設在路邊,灰塵、汽車尾氣「此起彼伏」。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告訴記者:「炸油條、油餅需要大量用油,小販很可能用地溝油。即使正規油,經反覆烹炸,有害成分也會越聚越多。」
除了呼籲有關部門加強對早餐行業的監管外,馬冠生和範志紅共同建議,早餐最好自己做,並在家裡吃完。如果實在沒有條件,一定要到正規、可靠的餐飲店購買。
你適合吃哪種早餐
不同人對營養需求均有不同。因此,對於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來說,早餐也應該有不同的搭配。《生命時報》採訪天津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付金如、香港身心營養顧問註冊營養師林斐怡,告訴你適合吃哪種早餐。
學生:吃粗糧為大腦供能。
付金如建議,為了保證學生一上午在課堂上都能高度集中精力,早餐必須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因為碳水化合物能轉化成血糖,為大腦提供能量。所以,學生的早餐一定要吃主食,比如麵包、花卷、饅頭等。
林斐怡建議,最好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粗糧,為大腦持續提供能量,比如全麥麵包三明治、雜糧粥配包子加煎蛋等,都是比較好的學生早餐。
同時,學生大多處於骨骼生長期,可配一杯高鈣牛奶或在三明治中加兩片奶酪,加強鈣的攝入。學生早餐也別忘了水果蔬菜,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
辦公族:低脂早餐對付久坐。
付金如說,辦公室白領活動量少,很容易囤積脂肪,所以早餐要儘量低脂。他們可以選擇雜糧粥搭配包子,燒餅夾點醬肉和生菜、西紅柿、黃瓜等,或者加了一個雞蛋或幾片醬肉的麵條、湯粉等。
另外,由於辦公室一族經常面對計算機,可在早餐中加些護眼食物,如橙黃色的蔬果,小西紅柿、胡蘿蔔等,喝杯枸杞豆漿也不錯。
體力勞動者:吃點肉延長飽腹感。
體力勞動較多的人,比如快遞員、搬運工等,一定要在早餐中有足夠的主食,付金如介紹,也可以在早餐中適當多加一些肉類,攝入足夠蛋白質,延長飽腹的時間。
林斐怡認為,對他們來說,一些洋快餐的早點其實還不錯,比如芝士蛋堡、牛排漢堡等,不過要注意少吃肥膩的豬排、少喝甜飲料,避免脂肪和糖分超標。
老年人:燕麥粥營養助消化。
許多老年人活動量低,同時消化功能變差,還容易出現便秘問題。所以,老年人的早餐應該要達到少肉、低脂、高纖、容易消化這四個指標。推薦老人早餐多選燕麥粥。燕麥膳食纖維豐富、又好消化好咀嚼,同時蛋白質豐富,保健物質也多。
另外,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需要強化補鈣,可以在燕麥粥裡加入低脂高鈣奶、蝦皮、魚乾等,以豐富口味。喝粥的同時最好搭配雞蛋或者豆腐乾,以補充優質的蛋白質,並且再來點小菜,比如芹菜香乾、涼拌蘿蔔絲等。
15分鐘速成營養早餐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早餐除了營養方面的要求,還可以加上一些具有挑戰的條件:美味可口,激發早餐本來不太強的食慾;有飽腹感,不至於到了上午10點就感覺飢餓;方便快捷,15分鐘之內就能吃到嘴裡。很多人大概會搖頭說,這麼苛刻的條件,真的能做到嗎?答案是肯定的。範志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有兩種快捷的營養早餐,不妨一試。
1.豆漿菜包套餐。
用黑豆、黃豆、黑芝麻打成五穀豆漿,煮個雞蛋,再加上兩個茴香雞蛋或小白菜雞蛋餡等素餡小包子。如果早上沒有時間,這些食材可以在頭一天晚上準備好。
2.饅頭三明治。
最好選全麥饅頭,將饅頭切成4片,平底鍋上塗少量橄欖油,轉小火放入饅頭片,把兩面焙乾、焙香,然後把大杏仁切碎,生菜葉洗淨、瀝乾。將饅頭片一面塗少量橄欖油或花生醬,撒上杏仁和生菜葉,蓋上另一片饅頭,依次做完,再搭配一杯牛奶。這份早餐味道香美,飽腹感強。▲
版權資訊: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有內容合作事宜,請聯繫生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