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星廚怎麼樣?共享廚房對外賣產生什麼作用?

2020-12-21 騰訊網

當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的浪潮漸漸退去,共享經濟的海洋裡,還有其他寶藏可以挖掘,而且像共享充電寶已經已經開始盈利悶聲發大財了,而作為誕生在剛需基礎上,又處在風口的共享廚房到底如何?

從國內從事共享廚房的公司來看,原本的三駕馬車,熊貓星廚、吉刻聯盟、食雲集也一直飽受爭議。現在食雲集已經退出共享廚房隊伍,銷聲匿跡;吉刻聯盟被Uber前創始人收購,轉為國外裹挾的企業;只有熊貓星廚還尚存,當然也有傳言說熊貓星廚被收購。

但在記者採訪時,熊貓星廚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確實接洽過,但發現對方體量規模和發展路徑與熊貓星的理念不同,「和別人合併,還沒有自己做的好,不如自己做。」

現在的共享廚房格局已經變成了熊貓星廚、吉刻聯盟與後來居上的黃小遞組成的新三架馬車,熊貓星廚獲得共享廚房領域首個C輪融資,黃小遞也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共享廚房確實很受資本青睞。

國內現有的共享廚房案例,大都圍繞外賣市場進行。一方面,傳統餐飲業有如下幾大難點:店鋪選址所對應的房租問題,和運營一家餐廳從人力、原材料等等方面帶來的成本過高問題,以及收益相對較低。共享廚房通常是買入或者租賃於那些陷入困境的商務空間,隨後為其配備餐廚設施,然後再出租給專門做外賣的食品和飲料企業。既為商戶解決了房租和運營成本,又提高了受益,這就是它的市場價值所在。另一方面,隨著外賣市場的不斷擴大,共享廚房針對外賣市場推出,為外賣餐飲公司研發相關軟體,幫助他們管理後臺運營系統,並整合外賣配送平臺。

同時,像熊貓星廚在2020年開展的新業務,通過與商家聯營合作,入股、研發、運營、放加盟等一系列的布局後,快速推動品牌連鎖化,增強品牌成活能力,推動餐飲行業發展。

1、市場增長快

中國在線餐飲外賣是一個年增長25%的市場,2017年市場規模是2000億,2018年市場規模是2500億,2019年市場規模2845.5億,受到疫情影響,堂食不能營業,在2020年外賣開始成指數翻升,共享廚房擁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

2、商家需求大

現在餐飲商家對共享廚房模式的這種需求非常大,他們迫切需要這種低成本、輕運營的場地。

3、平臺模式強

熊貓星廚的商業模式屬於平臺模式,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這個市場才剛剛開始,有巨大的需求還沒被滿足!

用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的話來說:這個市場實在是太大了,我做5年市場都做不完!

所以,依託於外賣的發展,體量的增長,共享廚房與商家的合作更加緊密,也可以與外賣相輔相成的推動餐飲行業的快速迭代與進步。

[責任編輯:趙鑫華]

相關焦點

  • 共享廚房風雲起,熊貓星廚持續升溫
    在過去,共享經濟都是面向C端,共享廚房模式其實是一個To B的生意。以熊貓星廚為代表的共享廚房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開店120+,服務商戶上千個,吸引餐飲連鎖品牌不斷進駐。  從當前的共享廚房案例來看,傳統餐飲業的運營成本和房租居高不下,收益相對較低等,而這些廚房通常是買入或者租賃於那些陷入困境的商務空間,隨後為其配備餐廚設施,然後再出租給專門做外賣的食品和飲料企業。
  • 共享廚房熊貓星廚內的生意經是什麼?
    共享廚房到綜合運營服務商,需要不斷深入2018年年會上,李海鵬對所有員工宣布熊貓星廚向餐飲綜合服務商轉型,這也意味著共享廚房進入了「場地+服務」為核心的階段。原本熊貓星廚的盈利來源僅有「管理費+服務費」,但經過拓寬賽道以後,盈利空間提升的更廣闊,結構也更加的豐富。「綜合服務運營商並不是共享廚房那樣的『二房東』,他需要把全鏈條都想明白,我認為要把內外同時做深。」
  • 共享廚房熊貓星廚作為先進代表出席豐臺區「四統一」培訓會
    培訓會上,共享廚房熊貓星廚應主管部門邀請,作為轄區內優秀代表企業對於「四統一」管理工作落實分享先進經驗。熊貓星廚與國有四大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達成戰略合作,銀行為熊貓星廚開發一套新的系統,做單獨開戶,而熊貓星廚作為中間橋梁與紐帶,打通外賣平臺接口,將商戶收銀統一綁定,帳戶資金由工商銀行管理與監督,增強第三方監管機制。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僅可以避免共享廚房管理者出現問題,保障入駐餐飲企業和個人的財產安全,也大大降低了周轉稅,提升了企業盈利空間。
  • 從房產經紀到共享廚房老闆,熊貓星廚讓我成長很快
    作為一個跨界的餐飲創業者,我比較關注的是:共享廚房能給我什麼樣的幫助?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走進了「摸索、打探、查資料」的階段。我用了一周的時間,搜索到網上關於共享廚房的所有新聞,讓我對共享廚房有了大概的了解。以我所在的北京為例,最大的共享廚房品牌就是「熊貓星廚」,其在網上的宣傳介紹表示,共享廚房的模式,為入駐的餐飲品牌提供廚房租賃、線上運營、市場推廣等一系列服務。
  • 獨吞補貼、管理不善,外賣創業者還敢和熊貓星廚合作嗎?
    圖片來源@微博文丨商業街探案(ID:bustanan)在餐飲業正在復工復產、急欲挽回疫情期損失的關鍵時期,共享廚房頭部企業熊貓星廚卻被坊間稱為「外賣界的蛋殼」,後者在2月被質疑涉嫌「租金兩頭吃」,即一邊將房客的房租照收不誤,一邊讓房東免除疫情爆發時期的房租。
  • 京滬開了200多個外賣共享廚房 它們在做怎樣的生意?
    2019年2月初,CSS旗下子公司,美國的共享廚房 Cloud Kitchen 收購吉刻聯盟。卡蘭尼克在中國的老部下張嚴琪成為其法人代表。這是個刺激。做共享廚房生意的公司近期都宣布了新融資。吉刻聯盟的對手——熊貓星廚也在2月22日宣布融資5000萬美元。2月18日,黃小遞獲得了Pre-A輪融資,望湘園是它的股東之一。
  • 共享廚房,史上最吸金的餐飲模式?
    共享廚房的餐飲孵化器一種是基於家庭廚房和中央廚房的閒置產能形成的共享餐飲模式,另一種是為快速發展的餐飲外賣品牌提供場地和運營服務的,類似於企業孵化器的共享廚房。圍繞家廚的共享餐飲模式,以回家吃飯為代表,並不能為餐飲商戶帶來實際價值,在此不做介紹。業務聚焦在為餐飲從業者提供服務的,主要是中央廚房和共享廚房。
  • 90後創業入駐熊貓星廚共享廚房做外賣湯品,人均近50,日售300+
    02 90後創業,瞄準健康飲食做外賣未來幾年,餐飲行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賣」、「安全」、「健康」將是餐飲行業的新標誌,而湯品作為養生滋補佳品的典範,似乎從起源起就自帶「健康」屬性。像原湯日記中的香菇燉老母雞湯,採用18個月的山林散養老母雞,搭配西峽香菇,有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健脾開胃調理等功效。
  • 京滬杭共享廚房企業全力保障安心外賣供應
    特殊時期不能在餐廳用餐,專攻外賣的「共享廚房」新業態開始受到重視。「共享廚房」是共享經濟業態的新成員,也是近些年傳統餐飲行業奮力創新的展現。那麼,共享廚房到底是什麼?在北京某共享廚房公司,與傳統飯店不同,弱化堂食空間和桌椅布設,更注重廚師烹飪的專業操作間和專業傳遞員整理外賣食盒的「膳食分裝間」。
  • 這條小魚搭上熊貓星廚如魚得水
    熊貓星廚合作品牌魚多美·酸菜魚告訴你答案。「我們在做餐廳的時候就在關注市場,酸菜魚能火也是與這個品類可以產生故事、供應鏈完善、網際網路發展、便於營銷幾個方面密不可分;對於經營來說,酸菜魚的單店盈利模型簡單、毛利率高,產品容易標準化,便於外賣等多種渠道發展。」曾紅傑認為,酸菜魚市場認知度較高,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歡,同時也便於經營,操作難度較低。也因此,酸菜魚成了眾多創業者追捧的新賽道。
  • 新三板公司募資千萬投共享廚房,賣北京烤鴨年賺3000萬!
    做烤鴨的金百萬,打算用這筆錢來做共享廚房。說到共享廚房,論壇君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老闆在北京投巨資開了個餐飲店,然而店鋪經營不善,客流始終不如人意。後來眼見外賣逐漸興起,老闆靈機一動,乾脆把店改成了檔口,將每個檔口出租給外賣企業使用,水、電、氣共享,自己按面積收租金,當起了「包租婆」。
  • 呼朋喚友來打卡,社區有了「共享廚房」,年夜飯都預約上了!
    共享時代來臨,各種共享產品層出不窮,廚房竟然也開啟了共享模式。上個月,通州首家共享廚房面對社區居民開放,預約已經排到了兩個月後,甚至都已經開始預約年夜飯了。大家為什麼喜歡共享廚房?來共享廚房僅僅是為了吃飯嗎?
  • 探訪通州第一家共享廚房:來這裡不只是為了吃飯
    共享時代來臨,各種共享產品層出不窮,廚房竟然也開啟了共享模式。上個月,通州首家共享廚房面對社區居民開放,預約已經排到了兩個月後,甚至都已經開始預約年夜飯了。大家為什麼喜歡共享廚房?來共享廚房僅僅是為了吃飯嗎?
  • 「回家吃飯」停運,私廚外賣退出市場
    據媒體報導稱,私廚共享平臺「回家吃飯」的用戶收到了該平臺暫停運營及通知用戶申請退款的簡訊。據簡訊通知內容顯示:「近期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朝陽分局通知,回家吃飯平臺暫停運營。為了您的資金安全,請在6月1日前務必填寫連結完成退款申請,逾期將不再處理。」
  • 家庭廚房網絡外賣興起 無證照存衛生安全隱患
    如今,隨著微信、各種網絡訂餐APP的興起,家庭廚房外賣這一新生事物悄然興起。和零號線、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不同的是,「家庭廚房」更具地理位置優勢,點菜更自由隨意,更讓上班族們覺得有「家的味道」。目前,不少網際網路公司推出「家廚」類APP,打開手機「應用寶」,能搜出一串此類APP,如「回家吃飯」、「丫米廚房」、「覓食」等。
  • 家庭廚房共享平臺回家吃飯已停止運營
    近日,家庭廚房共享平臺回家吃飯已停止運營。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有用戶反饋收到該平臺暫停運營以及通知用戶申請退款的簡訊。此外,回家吃飯微信公眾號的訂餐功能也已下線,點擊」 我要訂餐 「跳轉小程序後,頁面一直顯示為加載中狀態。回家吃飯 iOS 版 App 亦從 App Store 下架。
  • 私廚共享平臺「回家吃飯」停止運營 已徹底退出北京市場
    據用戶反映,已經收到該平臺暫停運營及通知用戶申請退款的簡訊。「回家吃飯」成立於2014年9月,產品定位是「家庭廚房共享平臺」,在家做飯不僅能賺錢,還能讓自己的手藝被更多人認可,增加鄰裡走動,拉近彼此距離。根據公開信息,創始人唐萬裡曾供職阿里巴巴,曾經是阿里巴巴中供團隊最年輕的區域經理。該項目成立兩年內共完成了5輪融資,最近一輪融資為2016年7月來自未公開資方的1000萬元人民幣,已公開的資方包括金沙江創投、今日資本以及王剛。
  • 永康市廚立潔實業有限公司 廚房垃圾處理可靠他
    這要看丟的是什麼垃圾了,如果一個人居住的話,丟垃圾就比較簡單,叫個外賣順手把垃圾丟掉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一家人住,每天需要煮飯,每天需要收拾的話,丟垃圾就很繁瑣了,廚餘垃圾就是很多人煩惱的部分。此時可以把廚餘垃圾交給永康市廚立潔實業有限公司的垃圾處理器,省心省力是一回事,還乾淨衛生。
  • 【獨家】當大部分人還盯著外賣餐飲時,回家吃飯想挖掘中國四億個...
    所以,如果能把家庭廚房和餐飲市場銜接起來,或許有可能複製一整個餐飲市場的商業潛力。成立於2014年9月的創業公司回家吃飯,就看到這個機會,希望能搭建起家庭廚房和商業餐飲之間的那座橋梁——橋梁的一邊是社會上可創造價值的閒置人力,而另一邊是厭倦外賣、渴望家的味道的白領。 吃的共享經濟模式 回家吃飯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基於 「吃」 的共享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