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從一顆蜜餞梅子,走進宋人的「梅」日常

2020-12-21 饕餮漢唐

《清平樂》的序幕是由一顆蜜餞梅子拉開的。當仁宗發現自己對生母的印象僅僅是母親遞給他的一顆蜜餞梅子時,瞬間不淡定了。

為了抓住記憶中的那絲香甜,仁宗把整個後宮都變成了蜜餞梅子的作坊,相繼地,整座汴京也淪陷在了蜜餞梅子的味道中,而事件的發展結果是,整個京都的物價因為蜜餞梅子引發的蝴蝶效應,有如脫韁的野馬。

對此,朝臣們的意見是:官家一人的好惡將影響天下萬民,所以當謹言慎行。

這種意見大致是不錯的,但在這件事情上,官家多少背了點鍋,他雖然是這場風波的始作俑者,但風波背後的真正推手其實是風靡整個大宋江山的尚梅之風——全民無梅不歡,既然官家也樂在其中,那麼百姓自然更加上行下效。

有宋一朝,全民對梅到底痴迷到何種程度呢?

01精緻豐富的花式梅饌:宋人舌尖上的狂歡

宋人對於梅花,真正做到了"秀色可餐",梅花的食用功能被宋人發揮到了極致,極大地滿足了廣大吃貨的舌尖之欲。

1 、宋人一天的日常是從梅饌開始的,你稀罕的灌湯包、鮮花餅,宋人早就習以為常

梅花包子與不寒齏。大清早漱口潔面後,梅花包子鋪走起。所謂的梅花包子,其實就是今天聞名遐邇的灌湯包的前身,只是它不僅形如梅花,肉餡中還摻入了梅瓣,可謂名符其實。食客們一次點上幾個,也不用擔心噎著,包子鋪掌柜早就準備好了佐食湯品——不寒齏。將菘菜、姜、椒、茴、蘿搗碎後加入梅瓣,一同倒入清稀的麵湯中,深冬初春的清早來上一碗,既解幹又祛寒。

梅花餅。如果好甜口,大可拐進鄰近的餡餅店,那裡有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當然也少不了梅花餅,今天頗受歡迎的鮮花餅早就是宋人味蕾上的常客了。

梅花粥。早起習慣喝粥的南方客商也不必擔心,因為梅花粥在向你招手。此粥又稱暗香粥,得名於北宋名人林逋的一句梅花詞:"暗香浮動月黃昏"。這道粥品是用雪水來熬煮大米,待粥將熟時再倒入準備好的梅瓣,不僅看起來賞心悅目,而且清香爽口,沁人心脾。

梅花湯餅。喜歡混沌類湯麵的人,也同樣可以在宋代的街頭找到舌尖所愛,梅花湯餅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將白梅花泡入檀香水後和入面中,用特製的鐵膜壓出梅花形狀,待煮熟後加入雞湯,一份湯餅便可餘煙嫋嫋地出現在你面前。湯餅精緻小巧,一個普通大小的碗可以盛下兩百個,想想看,兩百朵"梅花"同時盛開在你的碗碟之中,那該是多麼一幅精緻的畫面。

2、 梅茶與梅酒,綻放在杯盞裡的驚豔

梅茶。宋人對茶的要求不僅講究口感,更追求顏值。比如梅花茶就是將快開的梅花連同花蒂置於瓷瓶內,按1:1的比例用鹽醃製後密封,再放置在陰涼處,等到第二年開春,取出兩三朵梅花放入茶盞中,用沸水一泡,花頭便能自己打開,不僅芳香盈室,而且驚豔絕倫。

梅酒。除了傳統的青梅酒外,宋人還發明了雪泡梅花酒。這味酒除了採用"雪水"作為釀酒的底料外,還運用了"糖漬"的黑科技——用糖漬後的青梅釀酒,既掩蓋了青梅的酸澀,又能讓酒味保持鮮淳。

另外此酒在飲用時,還有一個重要步驟,那就是往酒中灑入梅瓣,這才算完成了雪泡梅花酒的完整操作。宋人認為此酒能健脾消暑,所以在夏季的酒肆上,梅花酒成為了最叫座的飲品。

3 、梅瓣"口香糖"與蜜餞果子,宋人居家休閒的必備甜點

糖灑梅瓣。將梅瓣揉碎,和上糖霜或蜜糖後送入口中,生嚼片刻後或吞下或吐出,隨君高興。這味類似於今天口香糖的甜食正是那位寫下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著名詩人——楊萬裡的傑作。

蜜餞梅子。將白梅浸泡在放有梅瓣的雪水之中,隔夜取出,再用蜂蜜醃漬,便是宋人最好的佐酒伴侶,也是《清平樂》中官家念念不忘的母親的味道。

02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梅:宋人與梅為鄰的全民時尚

1、庭植梅花,宋代家居硬裝的標配

梅花自古便有報春、喜慶的意味,"喜上眉梢"裡的"眉"便是梅的代稱。為了能讓自家門庭常常有喜,從魏晉時期開始,民間便有在家中植梅的習俗,而這一傳統在宋時被發揚光大,與陸遊齊名的南宋詩人範成大在《範村梅譜》中說:

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

意思就是,梅花是國民尤物,這是連智障和流氓都知道的常識,所以搞家裝的時候,不用特別交待,花匠也會在你家後院種上滿滿的梅樹,梅花已然成為家家戶戶裝修的基本配置。

2、瓶插梅花,宋代家居軟裝的必備用品

對於沒有獨立後院的下層人士來說,是不是就無法"喜上眉梢"了呢?非也,宋人還有其它操作來滿足全民對於梅花的精神需求,這就是室內插梅。

插花,是宋代全民的共同雅好之一,以洛陽為例,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說:

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也就說連那些體力勞動者("負擔者")都加入了插花大軍之中。在寒冬與早春的季節,宋人的案几上,擺放最多的當屬梅花,豪富人家無須出門就能室內賞花,而下層民眾也能從插花中獲得精神慰藉。

順帶一提,宋人插梅,對花瓶是有講究的。邵伯雍《虞美人》說"玉壺滿插梅梢瘦",這是有錢人家的操作,至於普通民眾,楊公遠《折梅》的建議是:"簪向銀瓶全俗了,古銅瓶浸恰相宜。"

宋人是經營雅文化的高手,他們的雅趣不僅別致而且360度無死角,比如鬥茶就講究用建茶配建盞,北苑茶的白湯反射兔毫盞的黑光,折射出的是一種低調的奢華感;同樣地,以梅的清雅搭配玉的溫潤或是銅的質樸,組合出的同樣是一種別有洞天的美。

03以梅傳情:宋人"狗糧"的必備好物

1、青梅樹:你以為只是一棵樹?那是愛情初生的地方

李清照《點絳唇》中描繪了一幅少女初見情郎時的經典畫面:"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少女為什麼要嗅青梅?不是因為她的身邊剛好是一棵青梅樹,也不僅僅因為她要掩飾害羞,那是她在表達愛意。

《詩經·召南·摽有梅》說:"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這是一首女子求嫁的詩,所以青梅果子在歷史上便有了求偶的象徵意味,如果宋代有哪家姑娘能向你拋青梅,或者倚著青梅樹對你微笑,那你距離脫單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2、梅花妝:宋代女子愛情的晴雨表,愛與不愛全畫在臉上

梅花妝的版權屬於南朝的壽陽公主,據稱公主在一年的正月仰臥於含章殿的一棵梅樹下,而一朵梅花恰巧飄落在公主的前額上並留下了一朵梅花印,於是宮人們紛紛仿效,在額前貼花,這就是"梅花妝"。

梅花妝在唐代極度流行,到宋代時,本就喜好梅花的女子們又"錦上添花",除了在額前描花外,還要在鬢邊插梅,人面梅花相映紅

無名氏《搗練子·八梅》說:

搗練子,賦梅妝。鏡裡佳人傅粉忙。額子畫成終未是,更須插向鬢雲傍。

這位準備出門約會的女子,雖然精心打扮,卻依然嫌自己額前的梅花妝不夠驚豔,於是又在發間補上了一朵真花,這種約會前的焦慮心情,相信現代的女生們也不會陌生。

宋代女子對梅花妝的重視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的心情。葛立方《滿庭芳·簪梅》便描繪了一對男女軟語溫存的場景:

愧蒼顏白髮,回授烏雲。玉鏡臺邊試看,相宜是、淺笑輕顰。君知否,壽陽額上,不似鬢邊春。

老夫對剛剛妝扮好的少妻說:你知道嗎?壽陽公主額前的假梅花不如你發邊的真梅花好看。梅花盛妝,透露出了這位熱戀中女子的好心情。

至於情感孤寂的女子,梅花妝同樣會洩密。李清照《訴衷情》說: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李清照的後半生經歷了國破家亡,尤其是與愛人的生離死別,無論身心都漂泊無依,在這樣的境遇裡,她即便強理梅妝,也只是應付而已,待到深夜卸妝時,才發現鬢邊的梅花早已不知所蹤,只剩一枝光禿禿的殘萼而已,悽苦的心情一如凋零的梅朵。

3、梅花紙帳:從梅中醒來,又在梅中入睡,宋人的"梅"日常有始有終

所謂的梅花紙帳,是宋代才出現的新式臥具。

它在一張臥床的四角樹起四根黑漆柱,其上橫架一個頂罩,在頂罩、床頭、床尾及背壁三側用繪有梅花圖案的白紙蒙護起來,紙帳之內的四根帳柱上各掛一隻錫制的壁瓶,瓶中插上新折的梅枝,這樣就成了梅花紙帳。

宋人將梅搬到了床榻之上,也就是將愛意搬到了生命三分之一所呆的地方,這種寓意甜蜜而張揚,是宋朝出品的最強"狗糧"。

04 聽梅與折梅:宋人對遠方的思念

1、聽梅:一曲《梅花落》,鮑照聽出了身世苦,唐人聽出了家鄉遠,而宋人聽出的悲傷最浩渺

《梅花落》本是樂府名曲,南朝詩人鮑照將它改編成同名詩作,借梅的孤潔自守來抒發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志趣。

這首曲子到了"初唐四傑"——楊炯與盧照鄰手上,內容又有所拓展,被用來表達思婦想念徵夫的主題,沿著這一曲風,詩仙李白在被流放長沙途中,又用它來抒寫思鄉之情,於是有了這句著名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但前人的一己之悲到了宋人這裡就顯得渺小了,《梅花落》聽在宋人耳中,是個人身世之悲,是遠離家鄉之苦,也是對故國和故園最痛徹心扉的思念。

宋人當中聽曲聽得最傷懷的,當數北宋的兩位亡國之君了,據辛棄疾《南燼紀聞》記載, 徽、欽二帝被擄至北方後,聽到有人吹起《梅花落》,悽愴之感油然而發,父子倆各寫了一首詞後便相抱痛哭,曾經最高貴的君王變成了最可憐的囚徒,箇中滋味恐怕只有宋人才能夠體會。

2、折梅:以梅贈友,想他,就送他梅花

梅花成為友情的象徵可以追溯到南朝,詩人陸凱曾從湖北荊州託驛使寄了一枝梅花給長安的好友範曄,並附詩一首 :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這首詩在近兩年又火了一把,詩詞大會的總冠軍武亦姝曾解釋說:"古人說沒什麼好送的,就送你一整個春天吧。這多美呀,現代人給不了你。"由此引發了網友的無數點讚。

其實不僅僅是今人,當年的宋人也為這首詩瘋狂過。宋代的詩文和筆記故事中留下了大量"折梅寄友"的描述,宋人在想念朋友的時候,總要把目光掃向梅花。

梅花在古代真的可以寄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梅是冬季花卉,耐放;其次它花頭小,在運輸中不容易掉落;還有它花枝頎長,耐受損耗,適合於古代比較折騰的快遞業;唯一的問題是:快遞收不收?

按照宋代以前的郵驛制度,快遞只用於傳遞官方的文書和物品,私人無法使用,像前面提到的陸凱,是憑藉他的官員身份才"走私夾帶"成功的。這一情形持續到宋太宗時有所改觀,宋朝政府允準官員的私人物品可以隨同官府文書一起郵寄,而民間的快遞服務直到南宋末年時才出現,所以總體來說,在整個宋代,寄梅不是不可以,只是有許多條件的限制

那宋人用梅花表達友情的更普遍方式是什麼?一是當面折梅相送,二是以字代梅傳達情誼,比如蘇軾《虔州八境圖》說 : "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虔州即贛州,是梅花的原產地之一,明明身處梅境,還要抱怨故人不寄梅花來, 蘇軾缺的是梅花嗎?他缺的是來自友朋的問候。

05梅花在宋代為什麼備受盛寵?"相似效應"讓梅花長期盛開在宋人心頭

1、宋代以前,花似人;宋代以後,花是人

宋代以前的詠梅詩,大都是以花喻人,比如鮑照的《梅花落》便是借梅花的高潔來喻示人的高潔,但是宋代以後,梅花在文士們眼裡,不僅僅是花,更是人。

宋人最早將梅當人對待的要算林逋,他自稱"梅妻鶴子",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其次是蘇軾,在《紅梅三首》中,他以梅的口吻來敘述,說別看我紅梅有著桃杏的招搖之色,但底子裡依然是一股清高的姿態。詩中還提出了"梅格"的說法:、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詩老指詩人石延年,此人曾說梅是"四不像",既不像桃也不像杏,蘇軾回擊:你才是"四不像"!梅花明明有靈魂,你卻只會看皮囊!

蘇軾之後是陸遊,他在《梅花絕句》裡說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遊字放翁,這句詩的意思便是:我是梅,梅是我,二者已經分不清彼此了。

2、形、神皆是自己的影子,"相似效應"下,宋人對梅情有獨鍾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西奧多·紐科姆在1953年提出了"對稱理論",指出人們喜歡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物,這一理論後來被心理學家引申為"相似效應"。

在宋人眼裡,梅花無論是形還是神,都和自己高度相似,梅花便是自己的影子。宋人之所以對梅產生這樣的印象,與宋代社會的特殊屬性密切相關。

其一,宋代是一個典型的文人社會,在重文輕武國策的影響下,男士們日漸染上了羸弱的毛病,而梅的清瘦外形正好切合了宋人的這一形象。

配合著宋人的瘦弱,宋代的審美標準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唐代的以胖為美轉為以瘦為宗,宋代的仕女圖幾乎清一色的削肩、平胸、柳腰、細足,一派清癯輕盈的韻味,而枯瘦精勁的梅花也就從百花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宋人的心頭尤物。

其二,宋代又是一個典型的平民社會,大量的平民文士通過寒窗苦讀而改變了自身命運,而梅的堅忍神韻完好匹配了宋人的這一時代精神。

梅花超凡脫俗、清高苦寒,正是平民文人的自我精神塑像。平民文人歷經近千年的時光,第一次在主流社會中佔據主流,他們當然要放飛自我,於是被唐人熱捧的、象徵豪貴的花王牡丹被擱置了,而有君子之韻的梅花成為了時代的新寵。

3、宋人實力護梅,不僅怒懟前代聖賢,還合力將梅花推入千年熱搜榜

屈原在《離騷》中羅列了大量的芳草香植,卻唯獨漏掉了自己老家盛產的梅花,於是李清照在《鷓鴣天》裡毫不客氣地說到:"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屈大夫,你這樣就沒意思了,這麼高端的花,你看不到嗎?

對李清照的高論,時人黃大輿反手就是一個贊,他的《梅苑》開篇就是:

屈宋遍陳香草,獨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屈指可數。"

怨氣比李清照還大,上自屈原,下到唐人,通通被他數落了一遍。

前事已經不可追了,宋人就努力謀求後事,在他們的努力下,梅花開始長霸中華文化的千年熱搜榜。

據著名植物學家潘富俊統計,梅花在宋詩中至少出現了888次,它擠掉了松樹,成為群芳譜上排名第三的黑馬,和先秦以來便列居第一陣營的竹與柳齊頭並進;而在宋詞中,它的成績更加可觀,僅僅屈居柳樹之後,在文人筆下輪番出場了2883次

因為宋人的不懈追求,到明代文人黃鳳池給群芳排名時,梅花成功逆襲,成為了"梅蘭竹菊"四君子"之首。

此後,梅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越加堅穩,以至於現代中國人在梅與牡丹之間左右為難,國花之爭持續了近百年,依然未能塵埃落地,中國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極少的幾個沒有國花的國度,這其中不能不說宋人「居功至偉」。

中國人:梅or牡丹,這是個問題

06結語

宋代文人社會與平民社會的特殊屬性,使宋人對梅花情有獨鍾,他們護梅愛梅,使梅花盛開在自己日常生活的每個犄角旮旯,以及精神世界的後花園中。

一花一世界,從宋人留下的梅饌、梅妝、梅曲、梅花紙帳和大量的梅花詩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精緻典雅的梅花天地,和一個文採煥然的文人世界。要想讀懂宋代和宋人,十裡梅花,是繞不開的路。

(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刪,謝謝!!)

相關焦點

  • 梅幹、梅餅、梅酒、梅子醬、梅子蜜餞,對不起讓我先擦擦口水!
    梅子太酸咋辦?那還不簡單,加調料就行了。最常見的當然是糖,酸和甜搭在一塊能輕而易舉地徵服味蕾,所以梅子常常被醃漬成果脯蜜餞之類的小食。糖脆梅流行於江浙閩粵一帶。選用五六分熟的青梅,果大肉厚核小味酸,成品的口感爽脆酸甜,脆嫩得像剛摘的鮮果一樣,並且少了些酸澀,多了份甜蜜。
  • 酸酸的梅子這樣做,實在太好吃了!
    流行於江浙閩粵一帶,選用五六分熟的青梅,果大肉厚核小味酸,成品後口感爽脆酸甜,脆嫩得像剛摘的鮮果一樣,並且少了些酸澀多了份甜蜜。梅子味酸,和鹽一樣,在古代被當成調料,「若作和羹,爾唯鹽梅」,說的是做湯羹要用鹹酸來調配,所以鹽和梅子是好搭檔,鹽梅意為調和,喻指宰輔之臣。《齊民要術》講,把青梅夜裡用鹽水醃漬,白天暴曬,反覆經過十天十夜就做好了,那時候梅子表面會生一層白粉,所以也叫白梅或霜梅。(類似的還有一種叫烏梅,把青梅用煙塵燻黑變成烏黑色,但不作食物而是入藥。)
  • 臺灣咔咔壽酵素梅一顆走心的梅子 三九巨獻
    梅子文化  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飲食文化蘊含豐富,梅子天然、形美、色佳,更能製成多種口感上好的藥用保健食品,其歷史源遠流長,以臺灣南投縣青梅名品為原料,精製而成的咔咔壽左旋酵素梅更是將其賦予了東方之美的美學文化
  • 夏天就得吃梅幹、梅酒、梅子醬燒鵝!
    最常見的當然是糖,酸和甜搭在一塊能輕而易舉地徵服味蕾,所以梅子常常被醃漬成果脯蜜餞之類的小食。糖脆梅「若作和羹,爾唯鹽梅」,說的是做湯羹要用鹹酸來調配,所以鹽和梅子是好搭檔,鹽梅意為調和,喻指宰輔之臣。《齊民要術》記載,把青梅夜裡用鹽水醃漬,白天暴曬,反覆經過十天十夜,鹽梅就做好了。那時候梅子表面會生一層白粉,所以也叫白梅或霜梅。(類似的還有一種叫烏梅,把青梅用煙塵燻黑變成烏黑色,但不作食物而是入藥。)
  • 青青梅子及時摘,黃熟梅子無人要
    裡向提到交關梅樹個優良品種,但是,大多數是觀賞個,只有一種叫做「消梅」個再是優良果品,書裡向講:「消梅,花與江梅、官梅相似,其實圓小鬆脆,多液無滓。多液則不耐日幹,故不入煎造,亦不宜熟,惟堪青啖。北梨亦有一種輕鬆者,名消梨,與此同意。」看來「消梅」搭仔「消梨」之「消」同義,水分比較多、容易消化。迭種梅水分足,做蜜餞反而麻煩,而生吃則是恰到好處。
  • 「李子旋、櫻桃煎」《清平樂》報錯了菜名
    開封大梁門電視劇裡出現的菜名是「李子旋櫻桃、煎西京雪梨」開封飲食文化博物館□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文圖蜜餞果子、炙羊肉、燠鴨、羊肉酥餅……熱播古裝劇《清平樂》對北宋飲食頗為考究,讓觀眾不禁垂涎三尺,
  • 李佳琦同款梅子,全網最紅小蜜餞,也太上頭了吧!
    梅餅沒有核酸酸的軟軟糯糯的沒事幹看劇的時候可以放邊上嚼一嚼西梅香甜軟糯的小可愛,這個系列中最甜的一顆鍋子,保留了西梅的水分和清香,不喜歡酸味的寶寶們可以選這款。果肉十分緊緻厚實,一顆可以吃很久。『價格』小梅屋梅子3種口味(蜂蜜味梅餅/陳皮味梅餅/烏酸梅/
  • 三伏天不怕,這30款梅子救你的熱與渴.
    再往前幾代,廣州人買梅子那是很兇的。相傳在清代粵中地區,梅子還被當成嫁妝,叫「梅酌」。嫁女都醃漬大量梅子作為拜見公婆的禮物,婚禮當天還舉辦糖梅宴,當天吃到梅子的就討了福氣。相比兩廣,更南方的雲南人,吃梅子的辦法還要暴力些。梅子進了雲南就是百變小天后,什麼雕梅、煮梅、紫蘇梅、金瓶梅,甚至辣梅,全部登臺亮相一遍,看得我一愣一愣。
  • 出口日本無核梅餅,梅片
    去過日本的親們都知道,在日本,無論是在茶配還是飯食中,梅子無處不在。現在為大家帶來一款出口日本的梅餅+梅片青梅味酸,具有生津止渴和開胃解鬱的功效,食用青梅或者青梅製作的果脯蜜餞,能刺激味覺,使人食慾大開,午後解乏,食欲不振的時候吃起來更是有益身心
  • 一枚正宗的梅子涼果是怎麼樣的?
    後來,我的包包裡經常放著涼果:高考複習時經常吃裹著糖漿的蜜餞李子,工作以後,加班太多的話,我會嗑幾粒鹹話梅醒神,把果核咬得滋滋響。張爺爺出身詔安的制梅世家,家裡有一個超過20畝的果園,種梅制梅沿用古法,品質極佳,梅子一直外銷到日本。
  • 官家、範仲淹吃播秀,高級宋不止《清平樂》,千年宋味兒從未消失
    《清平樂》劇照宋人嘗試性開發新的「食材」,將飲食和養生相結合,四時風物,各有美食,便是百姓們也可以在大街上坐下喝一杯養生茶。《清平樂》劇照,熱鬧的街景徽柔公主自小變愛吃蜜餞「嘉應子」,還因此給小丫鬟賜了名。
  • 青青梅子及時摘,黃熟梅子無人要(上)
    梅,是中國個特產,也是古代最早撥認識搭仔培植個花、果兼用個樹種之一,《詩經》有好幾篇詩提到梅,其中最直接個就是《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 蜜餞合集:天生就甜,這些蜜餞你都吃過嗎
    甜甜的蜜餞既有水果的香甜,又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水果不易攜帶、清洗麻煩的問題。芒果乾、獼猴桃幹、草莓幹、黃桃幹、蔓越莓幹……所有水果基本上都可以做成蜜餞。紫蘇楊梅姜話梅話梅是黃熟梅子(俗稱黃梅)經過加工醃製而成。話梅肉厚乾脆、甜酸適度。一顆話梅入口,爽口生津。
  • 一粒梅子都能作為下飯的菜 日本人為何對梅子如此執著?
    不過日本人也非常喜愛吃梅子,這應該都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吧。就連一粒梅子都能夠作為下飯的菜。如果不吃梅,對日本人來說,絕對是一項巨大的考驗!物資匱乏的時代,梅幹在日本是神一般的存在,窮人的便當中,一顆梅幹搭配米飯,就是一頓飽飯。因為梅幹與米飯的搭配,外形上像極了日本國旗,所以在日本,梅幹便當也被稱為「日之丸便當」。
  • 望梅止渴的「梅」到底是哪種梅?
    你們覺得曹操那個望梅止渴的「梅」到底是哪種梅?我總覺得是楊梅,一想起楊梅就泛口水。青梅煮酒的「梅」倒是差不多能確定是梅子了,但青梅不太有能泛口水的想像......楊梅和青梅,有人混淆嗎?都是「梅」,但對於果子風格的想像應該完全不一樣才對。
  • 想擁有你,五月的梅子,八月的酒
    稍不留神,梅子就下市了,所以人們想出了糖漬青梅、醃製鹹梅、釀青梅酒的方式,留住青梅匆匆的腳步。而其中,釀製青梅酒當是最詩意的吧。和煦的陽光,伴隨著梅子的清新,青澀的滋味悄然蔓延。青梅季短,想要伸手挽留住,不如動手釀上一罐梅子酒。
  • 原鄉梅好合作社夏季新品丨脆梅,嚼出春天的感覺
    幾乎每個阿姨除了加工合作社的必做產品之外,都會在自家醃製很多私房的梅子零食,送給兒女們或者孫子們吃,大家都覺得自己做的梅子零食好過外面購買的用各類添加劑甜蜜素泡出來的零食。其實在從化本地,梅子的加工有好些年的歷史了,鎮上至今仍然有話梅加工廠。附近偶爾也會有村民從加工廠購買「話梅水」回來泡梅子做成話梅。阿姨們吃過後發現,加工廠的「話梅水」也是一股甜蜜素的味道,吃起來還是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