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烘焙大坑的時候,難免要添置各種各樣的材料。不管自己吃過多少甜品學習過多少烘焙乾貨,忽然面對一大堆舶來品食材,都難免有些懵……
比如,淡奶油和稀奶油。
「淡」和「稀」難道不是一個意思嗎?為什麼要分開賣呢?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1、奶油是什麼?
奶油是鮮牛奶經過離心分離出來的產品,在烘焙中我們所用到的奶油一般統稱為「稀奶油」,也叫「鮮奶油」。
它的脂肪含量在35%左右。這裡要注意稀奶油和淡奶油的區別,稀奶油可以是含糖或者無糖的,而淡奶油一定是無糖的。
我們日常所見的生日蛋糕上用來裱花的奶油就是使用淡奶油加糖再經過打發後製成的。關於奶油的保存這裡多說一句,一定要使用冷藏保存,切忌冷凍,否則解凍後會出現油水分離的現象,大家一定要注意!
2、鮮奶油和淡奶油的區別?
淡奶油是無糖的原味奶油(液體),英文叫whipping cream,需要加10% 以上的糖打發成一般裝飾奶油(固體),或是做甜點時直接加液態的奶油增加奶香和稠度。鮮奶油很廣泛,要仔細看是否加了糖,一般鮮奶油是奶油的統稱。
一般來說淡奶油指的是動物性奶油,而鮮奶油則包含動物性和植物性奶油兩種。建議家庭烘焙愛好者選用動物性淡奶油,更健康。
3、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的區別?
與黃油一樣,奶油也有植物性和動物性之分。而植物性奶油就是人工合成的與奶油類似的一種產品。植物性奶油唯一的好處是比較容易打發,但是它的口感和味道不及鮮奶油,而且從健康角度講,植物奶油具有反式脂肪酸,對人體非常不利。所以焙研公社建議大家使用一定要選用動物性奶油。
「淡」和「稀」,一個有11筆,一個有12筆
奶油是鮮牛奶經過離心分離出來的產品,在烘焙中我們所用到的奶油一般統稱為「稀奶油」,也叫「鮮奶油」。
但是,這個叫法能把很多人搞糊塗。因為按照烘焙另一種說法,「稀奶油」其實並不是真的奶油。
何為動物奶油(淡奶油)、稀奶油?
稀奶油一般叫light cream ,我們一般用來指代植物奶油,脂肪含量在15%~35%之間,可塑性強。真的牛奶奶油,被叫做淡奶油,也叫動物奶油,whipping cream,屬於高脂肪的奶油,一般脂肪含量在35%~45%之間,屬於攪打裝飾奶油。
這些說法因為語言習慣的不同還有更多差別,就像大陸慣稱的「黃油」、香港人口中的「牛油」和臺灣人說的「奶油」指的都是同一個東西一樣 。動物奶油,相對於植物奶油更健康,因為沒有加糖,所以稱之為淡奶油。用法跟植物性奶油基本一樣,但是溶點比植物奶油要低一些。
何為植物奶油?
植物奶油為淡奶油的替代品,主要是以氫化植物油來取代乳脂肪,1945年由美國維益先生發明,其優點為成本低(不足動物奶油的一半)、保質期長、不含膽固醇、口感好。、
優點眾多但含大量反式脂肪酸,另外氫化油對身體危害較大,可以被人體吸收,但無法被代謝出去。美國目前已經禁止在食品中添加氫化植物油。國內眾多蛋糕房以及膨化食品還在使用氫化植物油作為動物奶油的替代品。
植物奶油就是氫化植物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鹽、奶粉等加工而成的。 含對人體心血管系統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對人的身體很不好,動物奶油從牛奶裡提取,10公斤牛奶才能提取1公斤奶油。味道很香醇。但也可以想像是很貴的了。
動物奶油對身體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有人會用對身體有害的植物奶油。因為淡奶油不好打發,因為它打發後裱花容易軟下來。不好成型。而且不好起酥,聞起來沒有那麼香,保質期也不夠長。
但是如果仔細品嘗的話,動物奶油的味道比植物奶油要醇香的多。植物奶油第一口感很好,但是很膩,吃一點就吃不下了。動物奶油就不是,吃很多也不會難受。
稱呼不重要,實操中的差別才是重點
為了不把大家搞得暈頭轉向,我們直接用「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代替。
(動物奶油代表淡奶油,植物奶油代表稀奶油)
在製作的過程中,植物奶油很好打發,一盒一升的植物性奶油可以裱三個八寸蛋糕;而動物奶油則相對不易打發,一盒一升的動物性奶油大約可裱一個半八寸蛋糕。
植物奶油適合做各種造型,打發後硬度極強,花花草草貓貓狗狗,都能做到;動物奶油則沒法做到。
如何選購及保存?
在儲存方面,打發好的植物奶油耐高溫,即使是夏天,裱好的奶油蛋糕在室內放幾小時也不會變形;動物奶油則不耐高溫,手溫都能將它融化,擠出來後也容易變得沒有形狀。
△動物奶油一般呈現自然的淡黃色
前文說淡奶油一般指的是動物性奶油,稀奶油則一般指的是植物性奶油,但在翻譯的過程中二者常常被混淆。
所以在挑選淡奶油的過程中,分別「淡奶油」和「稀奶油」這樣的字眼是沒有意義的,直接看配料表會較容易區分。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