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20年代的Moga——1920s Japanese Modern Girls

2021-02-16 魔女屋LYL

昨夜偶爾翻看到一些日本1920年代的時髦小姐們,被驚豔到了,今天趕快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之前我們介紹過1920年美國的Flapper輕俏女,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也同時有著這一股風潮。(參看本站《上世紀時尚》專題,付費內容哦)


Modern girls (also shortened to "moga") were Japanese women who followed Westernized fashions and lifestyles in the 1920s. These moga were Japan's equivalent of America's flappers, India's kallege ladki, Germany's neue Frauen, France's garçonnes.

摩登女孩們,短稱:Moga,是日本1920年追隨西方潮流的一些年輕女孩的暱稱,在美國就叫Flappers(輕俏女),在印度叫做:kallege ladki,德國叫做新女性,法國叫做:女孩們。


By viewing her through a Japanese vs Western lens, the nationalist press could use the modern girl archetype to blame such failings as frivolity, sexual promiscuity, and selfishness on foreign influence.The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emergence of working class young women with access to money and consumer goods.

通過觀察她們可以了解日本和西方的交融,民族主義者可以利用Moga的典型例子去譴責這些輕浮,性濫交,自私,崇洋媚外的影響。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工人階級的年輕女性獲得金錢和消費品。

Using aristocratic culture as their standard of Japaneseness, the critics of the modern girl condemned her working class traits as "unnatural" for Japanese. Modern girls were depicted as living in the cities, being financially and emotionally independent, choosing their own suitors, and apathetic towards politics. The woman's magazine was a novelty at this time and the modern girl was the model consumer, someone more often found in advertisements for cosmetics and fashion than in real life. The all-female Takarazuka Revue, established in 1914, and the novel Naomi (1924) are outstanding examples of modern girl culture.

使用貴族文化 作為標準的日本人,Moga的出現被評論家譴責她的工人階級的特質為日本「非自然」現象。摩登女孩子們居住在城市中,經濟上和情感上獨立,選擇自己的追求 和對政治的冷漠。女性雜誌在那時期是新穎的,摩登女孩產生了新型消費,不過在廣告中,摩登女孩的形象比在生活中更多見。全女性的寶冢歌劇團,成立於 1914,和小說《內奧米》(1924)是Moga文化突出的例子。

Actress Otowa Takiko 音羽瀧子 in Gofuku anaori 呉服穴織 play - Takarazuka kageki 寶塚歌劇 (Takarazuka Revue) - Japan - January 1923


Takarazuka shoujo kageki 寶塚少女歌劇 (Takarazuka girls) - Japan - 1930s


寶塚少女歌劇団 Hikari Shizuko 光靜子 Seo Hayami 瀬尾はやみ - 1930s



Modern Girls were completely independent, both financially and emotionally. They would work service industry styled jobs and live on their own, not dependent on family. They smoked, watched movies, and hung out at the cafes. They were sexually liberated, choosing their own suitors. Many of them participated in casual sex. In a 1928 short story by Kataoka Teppei, a young typist dates three "modern boys" at the same time.She is described as decadent, hedonistic, and superficial.

摩登女孩都是完全獨立的,財政和感情上。她們在服務行業工作,生活在她們自己的風格裡,不依賴家庭。她們抽菸,看電影,在咖啡館消磨時間。她們性解放,選擇自己的追求者,許多人性開放。在1928年的短片中,一個年輕的打字員同時和三個「現代男孩」約會,她是頹廢的,快樂的,膚淺的。



以下內容,過客專屬(如果你捨不得24元錢就不用往下看了!)

知識無價,但整理知識的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只和真愛粉分享精彩大千世界!)


本站明年1月開始調整會員費到50元/年

現在支付也可以多訂閱幾年,本站有最高十年訂閱用戶,不少人是5年一次性訂閱,此類用戶不漲價哦!

付費標準:24元/年,VIP會員身份到2015年12月31日截止。

付費方法:1: 微信轉帳支付(此方法首先需要你的微信已經綁定了銀行卡,然後添加魔女藍私人微信號:lemonkono,添加時請註明「魔女屋付費」,非誠勿擾。

2: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帳號為 woodysleep@126.com(支付之後請在魔女屋LYL裡回復支付帳號以便我們核對之後添加分組)

相關焦點

  • 1920'S | 那個誕生Flapper Girls的黃金年代
    「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關於1920
  • 歷史學家會如何談論1920年代的繁華巴黎?
    如果你看過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或者海明威那部著名的半紀實半虛構作品《流動的盛宴》,可能會對1920年代的巴黎有點印象。「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海明威在書中寫道。
  • 百年Vintage——《了不起的蓋茨比》與1920年代
    Hola我是CC《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我在拖更的日子裡重溫的影片之一,影片中揮之不去的是電影中那些豔麗華美的服裝、閃閃發光的物件、車水馬龍的街道和紙醉金迷的生活,這些精心打造的物品是原著中人物性格和品味的投射,也是1920年代美國社會的投影。
  • 你一定沒有見過來自1920年代的時尚
    2018年年底,中國絲綢博物館以「了不起的時代——1920年代的時尚」展覽以時裝展現20世紀20年代的生活風格。20世紀20年代被稱為「爵士時代」或者「喧鬧的二十年代」。殘酷的一戰和致命的流感,導致「只為今天而生」的口號流行。
  • 老照片:攝影師唐納德·曼尼鏡頭下的1920年代的江南店鋪
    攝影師唐納德·曼尼用鏡頭記錄下1920年代的江南街景 一排排廣告牌1920年代,清朝早已滅亡,中國進入民國時期。清朝滅亡後,西方先進開放的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很多封建舊習俗被廢除,服裝、髮型等均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在1920年代的江南地帶,還是有很多商人穿長袍、留長辮。江南地帶氣候適宜,開放口岸多,經濟相對發達,店鋪也相對密集。
  • 典型的1920年代裝潢,完美現代
    這裡有一些1920年代風格的作品,將精美地融合到現代空間中。圖片來源:Article黃銅,大理石和完美圓滑的設計賦予這款邊桌20年代的感覺。但是,它作為裝飾很輕巧,它添加了恰到好處的20年代風味。Forte White Bed,CB2,起價$ 1,6991920年代臥室,白色軟包床架威洛斯品牌(永凌家具)可定製文中所有家具製品!
  • 服裝歷史之【1920年代中西方的服飾】
    典型服飾一戰之後,人們經歷過戰爭年代的物質匱乏的艱難之後,從20年代開始,便成為了無節制的年代。年輕人穿上了潮流的服飾,顯示出一種興奮、躁動的風格。因為戰後男女比例失調,女性必須投入到各行各業工作,所以女性的社會地位得以改善。
  • 年代時尚盤點——1920s 自由奔放的轉型期
    「爵士時代」、「黃金年代」、「咆哮的二十年代」這些不同的標籤組成了1920年代特有的印記,它是兩戰之間的和平年代,更是時裝史上起承轉合的重要節點。就像法國作家菲茲傑拉德所言:「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
  • Gatsby 1920s Flapper Girl華麗到死
    Gatsby 1920s Flapper Girl華麗到死 1970-01-01
  • 中國舊影1920年代,日本人鏡頭下的城鎮生活
    大和旅館現為大連賓館,落成於1914年;系日本建築師設計。滿鐵大和旅館是由旅館課管轄的高檔連鎖賓館,共建七座;分別位於哈爾濱、長春(新京)、瀋陽(奉天)、大連、旅順。【山東泰山,碧霞祠(最高處為玉皇頂);1925年。】宋朝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在泰山極頂(南側)建造了昭真祠;金代改名昭真觀。明朝時期,曾先後被稱為(碧霞)靈應宮、靈佑宮。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使用今名。
  • 【HOLA2015秋冬新品發布】全新演繹1920年代摩登生活
    據了解,本季HOLA融合全新時尚流行元素,重新演繹1920年代摩登感裝飾藝術,用時尚的復古色、超現實圖騰、華麗的質感以及精湛的工藝引領2015年秋冬家居風尚,上演了一場翻玩經典的居家風格盛宴。HOLA2015秋冬新品發布會現場重新演繹1920年代的Art Deco裝飾藝術發布會上,HOLA特力和樂商品部副總經理餘靜宜介紹到,被稱為「黃金年代」的1920年代是時尚與風格史上最為異彩紛呈的時期,富裕階層奢美的生活掀起了由「新藝術運動」演變而來的Art Deco裝飾藝術風潮。
  • 英劇《浴血黑幫》:1920年代世界風雲錄
    前一個時間對應的是一戰結束,後一個時間對應的是美國經濟大蕭條,這一個十年的跨度大致上重合於歷史上的1920年代。《浴血黑幫》第一季至第五季海報在這一個十年裡,故事的核心組織謝爾比家族組建的「剃刀黨」生意越做越大,從靠在伯明罕收保護費,以及坑蒙拐騙偷,做到壟斷全英國的賭馬比賽;從走私白酒,做到販賣軍火,和參與全球鴉片生意。
  • 夢回1920,完美日記這款唇釉絕了!
    完美日記金絲絨系列唇釉主打的是1920年的復古風格,讓我們一起回到1920年,探尋這一場文藝復興。  喧囂的1920,離經叛道的女性  「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這是一個藝術的時代……」菲茨傑拉德用繪聲繪色的筆觸,描繪了美國1920年代真實的時代風貌。  這個年代被稱為RoaringTwenties(咆哮的20年代)。當時的西方社會,一戰的硝煙逐漸遠去,人們從戰爭的創傷中走出,對幸福生活的渴望無比強烈。
  • 1920*1080的屏幕解析度在英語中怎麼說?
    垂直地So, a screen that has a resolution of 1920 x 1080 (a popular resolution that's also known as 1080p or Full HD), can display 1,080 pixels vertically, and 1,920 pixels horizontally
  • 民國天津:1920時尚女裝「秒殺」滬港
    這是1920年代天津街頭一道奪人眼球的風景:短髮的新潮女士們,著一條喇叭長袖寬鬆旗袍。旗袍袖口、領口和裙擺口是記掛太多傳統情節的花紋滾邊設計,高掩玉脖的領口、偏右襟的設計,都足以使其成為飽含無限傳統情節又極具追趕新式潮流欲望的天津都市女性一時追捧的時尚。
  • Flapper Girl :1920年代專屬的芳姿妙語
    飛女郎(Flapper)得名的由來 爵士時代(1920年代),十六七歲的時髦女孩,會用很粗的彩帶在頭髮上綁成大大的蝴蝶結作為裝飾,每當有風拂過,她們的髮帶便會像蝴蝶一樣隨風翩翩「飛」起來,「飛女郎」之名由此誕生。
  • 老照片:1920年代,英國摩登女郎看賽馬,美國貴婦與小豬合影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消防員。 美國紐約三名婦女正在和馬戲團的小豬合影。
  • 1920's Bob Cut
  • 1920年甘肅的那一場大地震
    更多時候,相當的中國人對於地震的記憶,第一肯定在唐山,因為很多人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真實的記憶是抹不去的。但實際上中國有史以來最慘烈、同時也是世界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地震發生在甘肅,時間就是1920年。由於那次地震的震中在海原,故稱為海原大地震(當時的海原、固原、西吉等縣均屬甘肅,所以,此次大地震也稱甘肅大地震。
  • 1920年代——每個女孩都有一頂華麗的串珠鐘形帽
    鐘形帽的興起和1920年代Flapper的髮型有關,當時的女生都以剪短髮為時髦,一改之前的長髮風潮,從這個時代開始,西方時尚界正式進入摩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