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地質學》 — 沉積巖層的原生構造

2020-12-12 騰訊網

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

一、層理及其識別:

1、層理是通過巖石成分、結構和顏色在剖面上的突變或漸變所顯現出來的一種成層構造

2、沉積巖層理可根據巖石的成分、結構、色調等的變化得以識別:

成分 結構 顏色 層面原生構造

二、利用原生構造判別巖層頂、底面

1、交錯層理:前積紋層的頂部多被斜切,與層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漸變緩收斂,與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2、遞變層理:底面到頂面粒度由粗變細

3、波痕:振蕩式波痕成對稱的夾脊圓谷狀,尖脊指向頂面,圓弧指向底面

4、層面暴露標誌:泥裂 雨痕

5、生物標誌:穹狀紋層的凸起方面指向巖層頂面

6、底面印膜:凸起方向為底面

三、軟沉積變形主要標誌:

1、軟沉積變形是指沉積物尚未充分固結成巖時發生的變形

2、軟沉積變形的主要標誌:

軟沉積變形常局限於一定層位或一定巖層中,如果一強烈變形層夾於整套變形輕微巖系中,說明個別層是軟沉積變形的結果。

軟沉積變形常局限於沉積盆地中一定地段,如沉積盆地邊緣,大隆起邊緣

軟沉積變形主要是重力作用的結果,一般不顯示構造應力造成的構造定向性

特別提示:十分感謝小編的悉心整理,本號原創作者搜尋活動開啟中,對網絡存在大量未署名文章,追本溯源,希望作者能主動與我們聯繫,讓知識能更好的傳播和被引用,同時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好看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共 享

地質論壇公眾號旨在分享和傳播優秀文化思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歡迎廣大朋友投稿。本號所有文章開放轉載,其他公眾號如需轉載,無需單獨申請添加白名單,僅需註明來源即可。

相關焦點

  • 《地質學基礎》-複習-沉積巖中的原生構造
    沉積巖中的原生構造 沉積巖的原生構造是指未經變質變形的巖石組成部分的空間分布和排列方式,是沉積物沉積期間由於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作用產生的各種構造。沉積巖的原生構造是沉積巖的一個重要特徵。沉積巖的原生構造研究一般是在野外。
  • 構造地質學總複習(三)
    說明:應部分在校學生期末考試要求而發布,資料源於百度文庫,感謝原作者及分享者。
  • 常見地質構造,巖層彎曲形成的「褶皺」和巖層斷裂形成的「斷層」
    地球表面的形態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促使其變化的力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力作用,表現為地殼運動、地震和巖漿活動;另一方面是外力作用,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我們看到的各種地表形態,如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高原等,都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 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的相關概念一次看全,收藏
    構造運動:內裡引起地殼乃至巖石圈變形變位的作用構造變動:由構造運動引起巖石的永久變形,包括褶皺變動和斷裂變動構造變形:由構造運動引起原有巖石的形態和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稱為構造變形地質構造:巖石變形和變位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最基本的地質構造有褶皺和斷裂。水平運動:是地殼或巖石圈塊體沿水平方向移動。
  • 地質構造|斷層構造概念及野外識別
    地質構造:指地質體(巖層、巖體、礦體等)存在的空間形式、狀態及相互關係,是地殼運動所造成的巖石(或礦體)變形、變位等現象。 主要表現形式:褶皺變動是巖層發生彎曲但巖層是連續的;斷裂變動是巖層的連續性遭到破壞、巖層中產生了破裂面。
  • 構造地質學:逆衝推覆構造的組合形式
    一、逆衝推覆構造的組合形式逆斷層可以單條產出,但是更常見的是由同一期構造事件形成的、產狀相近的若干條逆斷層組合成特定的構造樣式。組合型式以疊瓦式最為常見,此外還有背衝式和對衝式等組合型式。圖示西南天山向塔裡木盆地之上的疊瓦狀逆衝推覆構造。
  • 一次性把褶皺構造講清楚!
    ,但仍能保持巖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F:盆地,類似於一個直立的碗,在某種程度上是與穹隆相反的褶皺,因為先前平躺在地面的巖層構造變形導致大規模巖層結構重構。構造盆地就是地質凹陷。典型的野外實拍示例↓↓↓縮短了巖層的水平距離,會形成褶皺;B. 當巖層被切割,一部分上覆到另一部分會形成褶皺;C. 當巖層上覆到階梯式斷層上,也會彎曲成褶皺;D. 深部的斷層活動抬升地殼,會使上覆巖層彎曲成單斜褶皺;今天小桔就為大家系統地梳理下這種我們在野外中常見的地質構造類型——褶皺構造。
  • 地理小常識:4種典型的地質構造(水平、傾斜、褶皺、斷裂)
    地質構造:承受地殼運動的巖層或巖體,在地應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變位的結果。不同的地質構造會形成不同的構造地貌。今天主要介紹最常見的4種地質構造:水平、傾斜、褶皺、斷裂。1.水平構造:原始水平巖層在地殼垂直運動影響下未經褶皺變動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產狀者。第三系紅層中常見。
  • 褶皺構造分類總覽及識別方法(實戰篇)
    (四)組合形式在同一次構造變形中形成的有成因聯繫的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組成有規律的幾何型式。褶皺的組合型式是區域構造應力場、變形時的溫壓條件和組成褶皺巖層性質的綜合反映。代表性的組合型式有3種:阿爾卑斯式褶皺,又稱全形褶皺。
  • 經典野外地質構造照片,認出一半算你牛!
    ,野外考察中可作為判定構造運動方向的重要依據;基質由灰黑色細小的碎基和矽質或鈣質膠結物組成。褶皺的形態在一定深度內保持不變,同一巖層中平行軸面測量的視厚度在各部位大致相等,而其真厚度在翼部變薄,在轉折端變厚,為一種典型的褶皺幾何模式。相似褶皺常發育於較深構造層次中、淺變質巖區和軟弱巖層中。
  • 【精華】一萬字簡述常見三大巖石類型的的結構和構造
    沉積巖的另一個重要的構造類型是有層面構造,既在巖層表面有波痕、泥裂、槽模、溝模等機械成因的各種不平坦的沉積構造痕跡;還有因為化學成因的晶體印模、結核以及生物成因的生物遺骸等,這些都是在沉積巖中常見的構造現象
  • 專業篇丨地質學:我們腳下的土地怎麼產生的?
    而他所從事的專業工作正屬於本期將開始介紹的地質學專業的範疇。地質學類專業包括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以及古生物學。其中,地質學是招生數量最多的專業,也是大地質學科的基礎,因此在介紹其它地質學類專業的過程中, 「地質學」專業是繞不開的主角。
  • 展示交叉學科特點,推動構造物理化學創新——第一屆「構造物理化學...
    中國工程院王雙明院士作了題為「鄂爾多斯盆地煤炭資源與構造控煤」的大會報告,強調煤炭仍然是我國能源的基本來源,闡述了成煤盆地與聚煤盆地特徵、構造控煤作用特點以及構造成煤的研究與思考,指出構造物理化學研究對於能源和礦產的深部外圍勘查,均具有重要意義。
  • 【地理百科】經典野外地質構造照片,認出一半算你牛!
    交面線理巖石樣品中巖層的層面與劈理面相交,其交線構成交面線理。疊加褶皺已經褶皺的巖層再次彎曲變形而形成疊加褶皺。褶皺的形態在一定深度內保持不變,同一巖層中平行軸面測量的視厚度在各部位大致相等,而其真厚度在翼部變薄,在轉折端變厚,為一種典型的褶皺幾何模式。相似褶皺常發育於較深構造層次中、淺變質巖區和軟弱巖層中。
  •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_礦業知識_行業百科_我的煤炭網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兩種:褶皺和斷層;褶皺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斷層又有地壘和地塹之分。如下圖所示:           地質構造(geological structure) 是指在地球的內、外應力作用下,巖層或巖體發生變形或位移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 不同結香方法白木香的解剖構造比較
    白木香的構造不同結香方法使白木香產生的解剖構造變化不同,包括深色次生代謝產物分布、再生組織形成、胼胝質、晶體分布的不同。不同結香方法白木香的解剖構造比較見表1,具體解剖構造見圖1。對照樣品在IP、木射線、木纖維、導管及軸向薄壁組織中均無深色次生代謝產物沉積,胼胝質星散分布(圖1a2),晶體零星分布(圖1a4)。2)打孔火烙樣品。打孔火烙樣品見圖1b1~b4。打孔火烙使白木香發生明顯的顏色和構造的變化,從傷口至樹皮方向,可順次分為腐朽層、沉香層、阻隔層和白木層。
  • 「論文推薦」陸菜平等:褶皺構造對深井採動應力演化的控制規律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許多學者針對褶皺構造引起的採場應力異常及其與採場動力災害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為此,筆者研究工作面位於褶皺構造區不同位置時,煤層及頂底板應力演化規律,並結合趙樓煤礦千米埋深的7301工作面褶皺區開採實踐進行驗證,對採場褶皺區安全開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 柱狀節理、枕狀構造和杏仁狀構造提供的信息
    二、枕狀構造提供的信息——水下火山噴發所致枕狀熔巖呈橢球狀,併疊加在一起。橢球的表面是玻璃質,內部有發射狀構造,外形渾圓,狀似枕頭。是熔巖在水中迅速冷卻、凝結而成。枕狀熔巖是指具有枕狀構造並認為是在水下環境中形成的那些熔巖的總稱。它由稍不規則的橢圓體或多數球體聚集而成,在每個橢圓體上發育有從中心向外放射的裂隙,看上去就像枕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