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主們,你們好呀,我是咖咖,最近被炒得火熱的《敦刻爾克》,咖咖也看了,咖咖個人覺得,就藝術本人而言,《敦刻爾克》是成功的,這部影片開始於敦刻爾克大撤退時絕望中的希望,結束於撤退成功後希望中的絕望,看過電影的人應該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看似矛盾,實則是相同的。
敦刻爾克是二戰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事件,它對整個二戰的格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導演在《敦刻爾克》這部電影中並沒有採用大規模的方式來講述這一有著「傳奇的撤退」稱號的行動,而是以三處在敦刻爾克撤退行動中的不同人物分不同的維度分開來展現,隨著主人公的親身經歷,讓觀眾也如同感同身受一樣的體驗著他在這次大撤退中所遭遇的一切,這一點絕不是幾次轟炸的視聽所能個達到的,而是這種通過劇情、人物、畫面和配樂等各個方面,才營造出了身臨其境一般的視聽體驗,然後最終再匯聚於敦刻爾克大撤退順利完成的這一歷史時刻。
影片在一開場的時候,就像《黑暗騎士》一樣,營造了一種讓人提到嗓子眼的氛圍,而這種高度緊張的視聽感受並不適合未成年的孩子們,應為就連咖咖這種成年人在看到的那一瞬間都有點發蒙,不知所措。所以會讓觀看者產生一種錯覺,將自己認為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內心的恐懼感也會隨著劇情的推進漸漸增加,甚至有時候還會有一種快要窒息的感覺。
這場電影的成功跟演員們超神的演技是分不開的,不論是西裡安墨菲、湯老師、肯尼思布拉納和馬克裡朗斯這些實力派性格演員,還是芬恩懷特海德和湯姆格林卡尼為首的一眾小鮮肉在影片中都有令人過目難忘的表現,如果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那他們在電影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有一種源於生活但卻又高於生活的感覺,
特別是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他們各自內心所產生的情緒波動,會讓觀眾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這些人物不像是演員們所演出來的,而就像活生生的真人一樣,讓原本就震人心魂的劇情變得更有感染力,隨著劇情的推進,不難發現《敦刻爾克》這部電影是沒有主演的電影,從多個視角將這次大撤退還原,不僅讓人們感受到了扣人心弦的緊張,也讓人們看到了戰爭陰雲下的殘酷,而《敦刻爾克》從第一幀到最後一幀,就像一個巨大的影像成就,提供了驚人的視覺奇觀。所有這一切都在敘述著絕望中人性或大或小的負面。然而,諾蘭只是靜靜地講述著,沒有指責,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