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店停戰協定後,為什麼志願軍又過了五年,才從半島回國呢?

2020-12-21 深更讀史

新中國建立的第二年,韓戰爆發了。起初,朝鮮如入無人之境,打得韓國潰不成軍,沒多久朝鮮就佔領了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危急關頭,美國出手了,組建了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半島局勢扭轉了,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還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甚至轟炸中國的丹東。

在朝鮮的請求下,中國組建了志願軍,入朝作戰。

抗美援朝一共進行了兩年零九個月,期間,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可是,停戰協定之後,志願軍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又待了五年,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說板門店只不過是個停戰協定,並不意味著朝鮮問題得到了解決。雖然直接的軍事衝突結束了,但是不得不預防突發事件。

何況是韓國根本沒有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所以在當時來說,這支協議還不知道幾方會不會認真履行。萬一等志願軍撤了,對方翻臉不認帳咋辦。反正韓國也有理由,人家根本沒有籤字嘛,完全可以不認這個。

就算籤了字,其實也可以不認,國際上也不是沒有這個先例。

更關鍵的是,在停戰協定籤訂後沒多久,美國和韓國籤訂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不僅在韓國建立了軍事基地,還保留了大量的軍隊。

所以美國留在半島,這對北方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

志願軍之所以留在朝鮮這麼久,其實還是有一些具體的事務,比如戰俘問題,這個是非常實際的,由於美國的耍賴,其實戰俘的交換並不是很順利,拖拖拉拉很長時間。

當然了,由於頻繁的戰爭,朝鮮遭到了巨大的摧毀,尤其是民居、橋梁以及工廠、道路等等,這些基礎設施急需重建。

所以志願軍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幫著朝鮮恢復這些設施,同時,還幫著他們建立了一些防禦工事,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相關焦點

  • 為何韓國沒有在韓戰停戰協定上簽字?
    如果美國單方面籤字,他就命令韓軍退出聯合國軍,單獨與志願軍和朝軍作戰。言外之意。他不想談判,想繼續打下去。不籤署任何協議,志願軍憑什麼撤走?這不是可笑嘛!李承晚的狂妄,可見一斑。那麼,為什麼李承晚當時那麼有「骨氣」呢?
  • 南朝鮮為何沒參加《朝鮮停戰協定》的籤訂
    李承晚當局在美國的援助下反攻到北朝鮮境內後就趁勢提出了「統一朝鮮」的口號。停戰協定的籤署也就意味著放棄「統一朝鮮」這一政治目標,這對李承晚政府的政治威信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在李承晚的指使下南朝鮮政府不僅退出了停戰談判,還公開喊出了「反對任何妥協」、「進軍鴨綠江」等好戰口號。
  • 「四史」關鍵詞|美國為何被迫進行板門店談判?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曾一再拒絕其盟友國家及中蘇兩國的和平建議,蓄意將戰線推進到鴨綠江邊,吞併整個朝鮮。為什麼在志願軍入朝僅7個月後,美國就主動要求談判呢?7月1日,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復文李奇微,同意舉行停戰談判,並建議以開城為會址。1951年7月10日上午,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正式舉行。朝鮮人民軍南日大將擔任朝中方面首席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派鄧華和解方參加談判。「聯合國軍」的首席代表是美國遠東海軍司令喬埃中將。10月25日,談判地址遷移至板門店,所以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被稱為「板門店談判」。
  • 韓戰中,美國為何主動提出談判停戰?再打下去就要出大問題
    為什麼? 原來,美軍在戰爭中遭到中朝兩軍的沉重打擊,兵員和物資一年的消耗,比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年消耗的還多1倍。 這是一個什麼情況?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第...
    異國他鄉的中國志願軍烈士們終於回國了!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即將於韓國當地時間27日上午10點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舉行。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常正國率中方交接代表團出席儀式,中韓雙方代表現場籤署交接書,確認交接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禮兵將護送烈士棺槨登上解放軍空軍專機,烈士英靈將回到祖國和人民的懷抱。
  • 實力懸殊,新中國為什麼出兵抗美援朝?不僅僅是抗美,也為抗蘇
    是在美軍逼近中國邊境時打、還是在遠離中國本土的半島上打?相比而言,出兵到半島上打,更為有利、更為主動。 在徵求意見時,黃炎培認為:「支援軍」就是官方派的,容易讓外界認為是對美宣戰,提議改為志願軍,表示不是宣戰,而是志願支援北朝,這一提議被採納。 參戰初期,這一名稱讓美聯軍誤以為不過是一支小規模的志願者隊伍。美聯軍後來才弄清,志願軍不是臨時性質的志願者隊伍,而是成建制的正規部隊,只是使用了志願軍的番號。
  • 韓戰結束,彭老總籤署停戰協定時很是感嘆:有些可惜了!
    彭德懷在朝鮮半島籤署停戰協議時,想必也是這種心情。當時我軍剛取得了金城大捷,殲敵近8萬人,而彭總在籤完字後則感慨道:"沒能通過這場勝利對敵人造成更大的打擊,這實在有些可惜。其實也能看出來美國還是有頭腦的,不然就要被我們趕到海裡餵魚去了"對於停戰協議的籤訂,美國其實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在把麥克阿瑟撤職時就已經考慮過和中朝方籤署停戰。
  • 憂疫情 韓拒絕在板門店辦紀念活動
    【新華社微特稿】韓國統一部官員21日證實,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部先前提議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板門店舉行一場年度紀念活動,韓方予以拒絕,理由是擔心新冠疫情且近期韓朝關係緊張。韓國一家地方媒體報導,統一部拒絕在板門店舉行《朝鮮停戰協定》籤署紀念活動的提議。這一協定1953年7月由韓戰雙方在板門店籤署。那名統一部官員說,聯合國軍司令部希望在板門店「自由之家」舉行紀念儀式,韓方權衡疫情因素和近期韓朝關係拒絕這一提議。
  • 中國抗美援朝的板門店談判軼事
    美國三軍參聯會與國務院聯席會議批准後,授權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發布了這份電文: 本人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資格,奉命通知貴軍下列事項——我得知貴方可能希望舉行一停戰會議,以討論停止朝鮮的一切敵對行為及武裝行動,並充分保證停戰協議的實施。
  • 你知道志願軍有幾任司令員,都是誰嗎
    1952年彭德懷回國後,他任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親自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1953年12月,他回國參加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作了題為《抗美援朝戰爭經驗介紹》的專題發言,他在會上明確表示:「固然戰爭性質、軍隊政治素質對現代戰爭仍起到重大作用,但物質基礎與技術條件對戰爭是極為重要的,這是我對韓戰經驗總的看法。」
  • 什麼才是真正的人權?志願軍戰俘營告訴你答案
    有21名美軍俘虜以及一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國,選擇到中國生活居住和工作。 然而,令戰俘們如此不舍的志願軍,在美軍中被塑造的形象卻是這樣的:虐待俘虜、被共產黨俘虜了必死無疑。 事實上,真正對戰俘們生命造成威脅的,卻是他們曾經的戰友——美空軍飛行員。
  • 打敗仗,無損志願軍的偉大,不許說出失敗,才是一種悲哀
    一是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嚴重凍傷,失去了戰鬥力,導致志願軍失去了一支強大的生力軍。這給戰爭全局,造成了極大影響。二是我們的情報並不是非常準確。第二次戰役後,失利的美軍其實實力未損,而且很快就整補完整。對美軍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嚇破了膽,不光美軍,美國國內也是如此。所以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上將來到朝鮮半島實地了解情況。
  • 朝韓邊境板門店:兩國國旗高高飄揚 一高一低一重一輕細較量
    朝韓邊境板門店,韓國政府在臺城洞建設了的一個98.4 m 高的旗杆,上面有一面重130公斤的韓國國旗。板門店是韓戰和朝鮮半島分裂的見證,也是當今朝韓雙方最為敏感的前線陣地。(王子瑞 攝)在板門店非軍事區坐落邊境有兩座村莊,分別為韓國臺城洞以及朝鮮機井洞,它們也被列為共同警備區的一部分; 兩座村莊各自由韓國和朝鮮政府自行管理,並由停戰委員會負責監督停火一事。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在第四次戰役和第五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又斃、傷、俘敵共計16萬多人。 1953年的7月27日,中、朝為代表的一方和南朝鮮及聯合國軍一方在板門店正式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最終抗美援朝戰爭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
  • 易金榮:停戰後,我在朝鮮修烈士陵園
    在這之前,他被日本人拉去做過苦工,解放戰爭時期,家裡的東西又被國民黨軍隊搶掠一空,直到新中國成立,全家才過上安穩日子。易金榮:「我親眼看到過日本人,我也見過國民黨軍人。當時,他們見人就抓。抓走以後,就把人家的衣服脫了,防止逃跑。天黑收工的時候,才把衣服還給抓來的人。我感覺,共產黨最好。所以我一心想著保衛國家,要為共產黨出力。」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穿什麼?
    其基本樣式為:幹部、戰士的冬服戴棉帽或皮帽;幹部上衣有兩個上挖袋,有袋蓋,單排五粒扣;褲子為西式褲,設有後槍袋;戰士上衣與幹部基本相同,兩個上袋蓋有扣眼,明扣;女軍人冬服為列寧服,小翻領,雙排十粒扣,緊袖口,西式褲。均用棉平布製作,團以上幹部為呢料,其中,團級用粗呢,師級以上用細呢(麥爾登呢);顏色為黃綠色。
  • 18萬志願軍烈士為何長眠於朝鮮
    1953年初,被調到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擔任助理員,具體負責志願軍傷殘和烈士撫恤工作。停戰以後,志願軍烈士陵園籌建辦公室成立,劉秀峰參與了陵園籌建工作至1957年回國。)一、陵園籌建的背景停戰之前,我軍對志願軍烈士的安葬問題有過一個方案。當時部隊規定,師級以上幹部和一級以上的戰鬥英雄,遺體運回國,在瀋陽安葬,團營級幹部在丹東安葬。
  • 停戰協議籤訂在即,李承晚仍叫囂攻到鴨綠江,毛主席:打疼他!
    當美國,甚至還有當時的聯合國,加入韓戰時,李承晚已經取得了他們的諾言,現在他篤信他們一定能兌現他們的諾言,就是幫助他拿下整個朝鮮半島。有解密後的檔案披露,1951年末至1952年初,當時美國駐韓國大使約翰·穆喬注意到,李承晚「對每一個最終可能要出現停戰的跡象都感到氣惱」。而且這種反停戰情緒已經蔓延到了李承晚政府裡一些重要成員之中。一位李承晚的部長就指責聯合國軍「向背信棄義的共產黨的驕橫氣焰和輕侮行為卑躬屈膝」。
  • 志願軍己疲憊不堪,美國要求停戰,毛澤東為何還要發動第三次戰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從時間上看,我們知道12月24日第二戰役才剛剛結束,僅僅一周後就發動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歇好了嗎?12月14日聯合國通過亞洲13國提案,決定成立停戰三人委員會,12月22日,中國發表聲明,稱「三人委員會」非法,不進行任何接觸,美國要求停戰,中國不接招,為何?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