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位擴容 環境提升 杭州老舊小區螺螄殼裡做出大道場

2020-12-21 浙江在線

2020-11-25 07: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杭建宣 吳佳妮

麒麟街改造一新的口袋公園

「本來都打算搬出去了。沒想到這一輪提升改造,小區一下子高檔起來了!」52歲的周強在杭州市下城區河西南38號院住了20多年,接下去的日子,他和家人依然選擇留在這裡:「睜開眼就覺得環境真好,再也捨不得搬走。」

汙水管雨水管換新;雜亂的管線梳理歸併或入地;屋頂補漏,停車位擴容;增設智能門禁;環境提升……在河西南38號院換「新顏」的同時,杭州城300餘個小區也在悄然「蝶變」。

作為杭州市委改革試點任務和市政府民生實事任務之一,杭州今年計劃實施改造300個老舊小區,改造面積1200萬平方米。截至11月,已有302個老舊小區實現完工,超額超前完成民生實事任務,受益居民約15萬戶。

這項工作在補齊民生短板、逐步提標擴面的同時,還打造出和睦新村、葉青苑等「樣板」,獲得居民認可,並連續兩次入選杭州市委重大改革任務和試點任務「紅榜」,工作成效甚至被推廣至千裡之外的天山南麓。

存量更新,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杭州已形成一套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突破創新的舊改經驗,成為幸福城市的生動註腳。

補齊功能 提升服務

老街區留住鄉愁也實現「逆生長」

晨光浮動,武林街道麒麟街開始甦醒。青磚白牆木門匾,在改造之初就經過專門設計,留住了鄉愁記憶;同時,補齊短板的公共設施、提升業態的街巷,也讓這個老街區實現了「逆生長」,讓居民生活與現代都市接軌。

按照老舊小區不同的資源稟賦和人員結構,因地制宜實施改造,並以居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作為突破口,補齊老小區基礎功能,提升公共設施服務水平,是杭州老舊小區改造的基本策略。

「一開始,我們就讓居民『看單點菜』,從最需要的地方著手。」武林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主任楊紫江說。於是,街口一座幾近廢棄的自行車庫拆除,變身成綠樹掩映的口袋公園;老車庫經過改造,不僅可以停放非機動車,還增加了快遞放置處、微型消防站;車庫頂部改造成小花園,但為避免影響周邊住戶,呼聲較高的晾衣架從屋頂挪到了屋側;蜘蛛網般的電線「上改下」,環境整潔有序……

這樣一來,小區的公共配套擺脫了長期「欠帳」狀態。「現在衣服有地方晾,活動有地方去,抬頭見綠出門見景。」68歲老居民俞亦明感慨道,「就連房子都增值了,別提多高興。」

好比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老舊小區改造,杭州靠著優化利用小區資源、統籌共享城市資源,一點一點騰挪空間。南星街道美政花苑小區通過微更新改造,新增200個車位,破解老小區停車難;文新街道星洲社區綜合街區商家資源,為老少提供一條龍服務,打造「15分鐘」居家服務圈。

據杭州市建委統計,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截至10月底,杭州老舊小區新增停車泊位9655個、無障礙及適老性設施3591處、健身場地約12.1萬平方米、養老託幼等服務設施約8.59萬平方米。

董家新村老舊小區改造意見徵集

統籌推進 共建共管

政府、居民及社會力量合理共擔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繫著發展,要把事情辦得「叫好又叫座」,做好全局謀劃至關重要。

自老舊小區全面吹響「蝶變」號角,杭州就陸續出臺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技術導則、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項目管理等14個政策文件,明確老舊小區改造的內容與評判標準,明確項目生成、審批、施工、驗收等各階段的工作流程。

與此同時,以市級統籌謀劃,50餘個部門及區縣為成員單位具體實施,將停車泊位、電梯加裝、養老託幼、安防消防、長效管理等通盤納入改造內容,努力實現「綜合改一次」。「如此既避免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也減少了對老百姓的打擾。」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以政策支持、黨建引領,發動居民力量廣泛參與,是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實踐。「這次改造要求滿足雙2/3原則,即2/3以上的業主同意改造並對初步改造方案和長效管理方案認可。」小天竺社區主任告訴筆者,他們發放並回收民意調查表1437份,以高於90%的支持率確定改造方案。

黨員骨幹們則分散到樓道裡聽取意見,邀請居民代表、施工方一起召開黨群議事會。「整個舊改期間,大到整體設計方案,小到花架的款式,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居民討論後才確定的。」

由居民決定「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管」,意味著改造不再從看的角度,而是真正從用的角度來進行。當居民真正成為舊改的決策者,積極性便空前高漲。

在石板巷小區舊改期間,都是高溫酷暑,為了幫小區搶進度,很多工人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居民謝師傅騎著個小電驢載著茶桶到處轉,看到有需要的工人就給他們遞茶。後來鄰居們也加入其中,從家中拿來茶葉、金銀花等,在小區門口支起了茶水攤。

參與的熱情從政府部門蔓延至小區居民,還撬動了各部門各行業的資源。不少機關、企事業單位將老舊小區內部或周邊的存量用房提供給街道、社區用於配套服務,截至今年10月,杭州市已盤活存量用房86處、約2.7萬平方米。

如今,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居民及社會力量合理共擔的局面,不僅服務供給進一步豐富,更成為穩投資、擴內需、促消費的有力抓手。

梅堰小區改造成效

改革創新 智慧賦能

老舊小區改造模式方法頻頻破冰

縱觀這一輪杭州老舊小區改造的實施方案,其中最搶眼球的一條是,原則上居民要出資參與本小區改造提升工作。「出臺這條意見,是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積極推動居民的主體意識。」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這成為杭州老舊小區改造中,最具改革創新意識的一條建議,看似難以實現,卻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推進,在杭州有了破冰實踐:下城區河西南38號院的改造,每一戶居民都出資參與。

「3幢房子75戶居民,一樓每戶人家出資800元,其餘每戶人家500元。」 河西南38號院所屬打鐵關社區書記盛珺介紹說:「不是一開始就讓老百姓掏腰包,而是大家看到效果,滿意了再出錢。」

為了讓居民滿意,改造處處見用心。小區主幹道50米美麗小巷停車位整齊劃一,另一側則保留了綠化;每棟居民樓條狀樓梯邊,有特殊的擋雨棚,裡面有消音材料,可以降低雨水落在棚上發出的聲音;在當天竣工交付活動上,小區管家正式揭牌入駐,為小區提供保潔、保綠、保序等綜合性服務。

因此當最後集資時,大家都很爽快,小區居民周強也是立馬交了錢:「變化大家都看得到,出點錢是應該的,老觀念確實要改改了。」

改革創新,杭州老舊小區改造並未止步於此,在城北德勝新村,一場普惠大眾的舊改創新,正在進行中。「最具特色的是無障礙專項改造。」德勝新村老舊小區改造設計方——泛城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長王貴美告訴筆者,通過軟硬體改造,殘障人士將在德勝新村這個老小區享受到無障礙生活圈。

打造無障礙生活圈,不僅僅是增設盲道、輪椅坡道等,還有智慧賦能。再過幾天,德勝新村將鋪設瀝青路面,部分路面將裝上傳感器,盲障等人士在佩戴相關感應設備後,走到該位置就能收到相關提示,該處是否路口,前面有哪些活動點,都能通過語音等方式接收到。

「老舊小區住著很多老年人,觀念較為陳舊,但需要的服務卻要更精心。」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因此我們通過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為將來更多的老舊小區提升創出一條示範之路。接下去,我們將繼續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加快推進改造工作,切實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並進一步提升項目設計標準和建設品質,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小區,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採。」

【專家說】

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副院長孫雁:

老舊小區改造撬動治理能力

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最大的亮點在於,通過改造,撬動了治理能力,尤其是基層治理能力。

這一輪提升改造是綜合性改造,涉及到國有企業、市政公司、政府職能部門等,因此這一輪改造的順利推進,提升了老舊小區改造各方力量綜合作戰能力,是城市治理能力整體提升的有力印證。

與此同時,杭州提出了舊改雙「三分之二」原則,喚起了群眾對自己家園的關注,形成了良好的「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民商民議的社區氛圍,不僅將老舊小區最易出現眾口難調的矛盾化於無形,也再度加強了基層自治的觀念。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改造鼓勵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將老舊小區內或附近的存量房屋,提供給街道、社區用於老舊小區養老託幼、醫療衛生等配套服務,這意味著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是真正的「裡子工程」、民心工程,杭州市相關部門真正在為老百姓著想,提升服務能力,提升百姓幸福感,這也是最值得其他城市學習的地方。

1606260275000

相關焦點

  • 今年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提升,100%完工!
    今年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提升,100%完工!截至11月20日,杭州全市實施改造提升老舊小區302個,完工率100%,全面完成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任務。年初,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明確將實施300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列入市政府2020年民生實事,涉及改造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
  • 聽生動民意,幹惠民實事,杭州西湖老舊小區「活力新生」
    正是杭州全面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的初衷和落腳點。去年,杭州正式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四年行動計劃,開展項目試點,建立工作機制;今年整體計劃全面啟動;2021年全面推進;至2022年底,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約950個、1.2萬幢、43萬套、3300萬平方米。
  • 文化融合喚醒杭州老舊小區靈魂
    如今,像華豐新村這樣用個性化的融合文化元素的「煥新」之舉換來居民們的驚喜與舒心的小區,在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中,比比皆是。 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品質相系,更與民生福祉相連。今年是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作被納入杭州2020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的重要年,是實施綜合改造提升四年行動計劃的關鍵年,也是全面推廣試點經驗、打造全國樣板的攻堅年。 「全市各區為了把這項備受關注的民生實事徹底落實到位,一系列創新舉措,接二連三、源源不斷。」市建委、市舊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以文化元素為核心進行的特色改造,尤為亮眼。」
  • 西城區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出幸福新天地!
    小區環境大大提升拆除違建、小區架空線入地、地下管線改移、路邊重新鋪裝、原有垃圾樓改造為辦公樓、自行車棚改造……白雲路七號院的改造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停車位改造改造前,白雲觀七號院只有53個停車位,遠不能滿足居民需求。經過改造後,小區地面正規停車位有55個,立體停車位有26個,臨時車位有20個,數量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多。
  • 文化融合喚醒杭州老舊小區「靈魂」
    近段時間,類似這樣的感嘆聲,總能在今年改造一新的拱墅區華豐新村小區裡聽到。原來,在今年小區的舊改提升行動中,為了充分體現華豐造紙廠的工業遺存脈絡,為居民們留住「鄉愁」,小區精心收集了原先華豐廠的叉車、車間照明燈、紙漿泵頭等老機器部件,錯落有致地散落在綠化帶中展覽,成就了小區中一處引人注目的靚麗風景點、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 新增停車位、安裝充電樁、換新保籠,杭州市中心這個老舊小區煥發青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通訊員 謝丹雋 袁芳「你看看,現在居住環境變好了,路燈、樓道燈也都重新安裝了,特別是以前的難停車、亂停車問題,現在停車的地方寬敞了。」一大早,家住杭州西溪路24號1單元的汪阿姨來到沿山河社區,看到社區主任林燕,上前握著她的手表示感謝。沿山河社區位於杭州市中心的保俶路和西溪路口附近,是一個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小區,共有居民88戶,224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36人。
  • 南陽市臥龍區:提升老舊小區 改善居民環境
    在南陽市臥龍區梅溪街道工商局家屬院住了多年的胡大爺,提到小區改造以後的生活滿臉都是喜悅。8月14日上午,在位於臥龍區梅溪街道的商務局、工商局、發改委等家屬樓院看到,整潔乾淨的地面,粉刷一新的樓梯外牆,車位線劃分整齊,綠化提升效果顯著,寬敞明亮的公共空間裡,體育健身設施、文化休閒場所一應俱全,人氣十足。
  • 冷水灘:11個老舊小區「穿新衣」 居住環境換新顏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冷水灘站記者 王庚娣 周吉鋒)近年來,冷水灘區將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和城建重點工程加以推進,構建和諧的宜居環境,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滿足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 這是不是杭州第一個「無車化小區」?杭州保俶花園裡沒有一輛機動車...
    也想過向綠化帶要空間  還想過「搖號停車」  老舊小區停車難,是個「老大難」了。怎麼解決?  保俶花園也想過向小區的綠化帶要空間。事實上,這也是現在很多老舊小區增加小區停車位常用的方法。但是居民反對意見蠻大。
  • 南寧鼓勵老舊小區增設充電樁和專屬停車位
    而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南寧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行動目標任務分別為新能源汽車14600輛,充電樁4000個,充電插座7600個,專用停車位7600個,示範單位60個。
  • 老舊小區「逆生長」百姓生活更宜居
    每天午後,70多歲的楊尓豐都要到小區裡遛幾圈,活動下腿腳,跟老鄰居們聊聊天。「人年齡大了,多動動對身體好。現在天兒冷了,不適合晚飯後再出來,午後的太陽剛剛好。」楊尓豐住在六裡屯街道碧水園社區甜水園東裡小區,他說,自從小區完成改造,環境變好後,自己沒事就愛下樓遛遛彎。
  • 連雲港贛榆4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程開啟招標,總投資3130萬元!
    近日,贛榆區住建局發布4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項目工程總承包招標公告,總投資3130萬元。具體情況,樓下詳解。贛榆4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項目工程招標項目業主為連雲港市贛榆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設資金來自財政,已落實 (資金來源),項目出資比例為 100% 。
  • 長治又一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升級,快看看是你家小區嗎?
    長治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感。長治市典型的老舊小區,北城街小區也完成了改造升級,一改「灰頭土臉」的小區形象,營造出「乾淨、整潔、暢通、文明、和諧」的居住環境。北城街小區始建於1996年,小區佔地18.91畝,共8棟樓,22個單元,208戶,商鋪45間。由於小區建造時間較早,在項目工程改造前小區配套設施比較陳舊,路面和管道破損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今年八月份市住建局牽頭小區改造開工建設,困擾居民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大家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 龍磊智能車位櫃,輕鬆擴容打工人生活空間
    現代人時刻生活在寸土寸金的環境中,生活空間百十平方左右,車位四十平方左右。每一寸生活空間都需要付出不菲的現金價值,打工人才能擁有使用權力,去容納一家一生的三餐四季。龍磊智能設計推出多種規格類型的智能車位櫃兼容不同空間設計的停車場,跟各個小區停車位的匹配度非常高。不論是小區物業還是業主想要引入龍磊智能車位櫃,都非常簡單便捷。
  • 烏魯木齊老舊小區換新顏,生活品質大提升,居民心裡美滋滋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很多地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面貌新天人民心理美滋滋的。在新疆天山區天山染織廠老舊小區換新顏,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真是令人羨慕。據了解,該小區是染織廠家屬院,小區已經建設了40年非常老舊,該小區現有住戶600多戶,是由棚戶改造,解危解困樓,還有單位房屋改造組成整個小區,該小區主要是老人和獨居的人為主,他們得佔到一半以上,該小區經歷了多年的風吹雨打,內部基礎設施已經非常陳舊,很多基礎設施和內部功能都跟不上現在人民的需求,而且各小區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坑窪不平,很多老人都非常擔心容易磕絆摔跤,
  • 眉山老舊小區改造對比圖來了,快來看看有你們小區沒?
    排水排汙管網鋪設 新增停車位、活動室和文化牆 經過三個多月的改造 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東坡區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計劃用3-5年時間完成中心城區老舊小區的改造,今年啟動改造46個,涉及4196戶,在年底前全部開工建設。
  • 2020年漳州老舊小區改造進行時!37個小區已開工!大波進度圖來了
    以「新」換「心」 漳州老舊小區改造進行時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千家萬戶,以「新」換「心」,長期居住的環境有了極大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上升了好幾個臺階,這就是老舊小區改造的最終目的。
  • 脫「舊衣」煥新顏,白雲44個老舊小區完成微改造
    老舊小區微改造,最核心的莫過於補齊民生短板,讓老舊小區與城市一起發展,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享受更好的人居環境。記者日前從白雲區住房建設交通局了解到,今年白雲區已完成2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通過改善小區硬體設施,增加公共空間的休閒、親子活動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 揚州市寶應老舊小區改造,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加上後期管理的滯後,帶來了諸多如停車難、環境髒亂等情況,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翔宇花園小區保安 梁兆祥:現在你看我們這個通道,一輛車子都沒有,通過改造以後。】  翔宇花園小區西南角的這處地方,此前一直荒廢著,蚊蠅多,環境差。  【小區居民 王敏:身後這一塊原來是一個菜地,居民為了這一塊菜地經常發生糾紛,現在把它改成生態停車位,增設了樹木草木,給環境得到了一個治理。】
  • 老舊小區怎樣改出幸福感?老百姓目前最在乎的是這三件事!職能部門...
    都市快報訊 在杭州,幸福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一位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日常真實的感受。11月8日,就在杭州連續14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的當天,民意直通車·錢塘潮頭哨推出特別策劃——「尋找老舊小區治理幸福案例」,從老年食堂、破解停車難、居家養老、加裝電梯四個和居民幸福指數密切相關的方面出發,去發現基層治理中的亮點。老舊小區怎樣改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