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以前,傳統家庭大都是以父權為主,男性外出工作,家庭則歸女性管理。對於女性來說,自我和家庭是很難平衡的。就像本期《同一屋簷下的分居日子》中的太太一樣,面對金錢與感情無法平衡的先生,選擇來到節目現場,那麼小編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本相關的書籍—《熱鍋上的螞蟻》。
本書作者是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今天要解讀的這本書,就是兩位作者以一個家庭為期一年的治療為背景,運用真實的案例向我們剖析了隱藏在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並教會我們如何化解家庭矛盾和衝突帶來的危機,讓家人之間更加和諧、健康的溝通交流,讓整個家庭逐漸蒸蒸日上。
我們先來看看如何與另一半相處。
首先,夫妻想在婚後更加親密融洽,只靠婚姻本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夫妻雙方還需要在婚姻生活中適當分離、保持獨立。
舉個例子,錢鍾書與楊絳可謂是文壇伉儷,他們一個是才子,一個是才女,很自然地兩個人建立起了一個單純而溫馨的學者家庭。然而,想要永葆婚姻長久的幸福,單靠情投意合、琴瑟和弦是遠遠不夠的。在這對才子佳人六十餘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既有親暱相處的畫面,在國外一起看各種電影,體會各種異國風情。他們又有各執其事互不幹擾的時刻,需要上學的上學,在家的則做好手頭上的翻譯和創作。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或許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可見,婚姻並不是一種束縛和枷鎖,它沒有權利把一個鮮活的生命肆無忌憚的捆綁到另一個人身邊。
大家不禁要問道,只要在婚姻生活中能夠保持獨立,就一定會過上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嗎?那也未必,我們還需要讓現在的家庭走出原生家庭所帶來的陰影。大多數夫妻都會把原生家庭的問題帶到新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從而給彼此造成困擾。即便再熱烈的愛情,一旦落入婚姻的俗套,這種困擾便會慢慢顯現出來。
舉個人人皆知的例子,為什麼婆媳關係總是不和。因為,婆婆總是想要得到家庭生活的掌控權,不僅控制自己的家庭,還要控制兒子和兒媳婦新建立起來的小家庭。而兒子往往自小看慣了母親的專橫跋扈,即便母親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妻子,他懦弱的本能也會讓他甘願旁觀,束手無策。
那我們如何去擺脫原生家庭帶給婚姻的困擾呢?在這裡,作者的建議是:夫妻之間要坦誠相待,要勇於向對方訴說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彼此攜手一起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除了以上兩種,作者還提到一點可以讓婚姻永葆青春,與另一半和諧相處的力量,那就是性的力量。運用性的力量,能讓漸漸變淡的家庭重新燃起火花,讓婚姻生活激情四射。
人們都嚮往戀愛時期的激情,然而步入婚姻殿堂的男男女女在煙火之氣中,漸漸疏離。久而久之,感情冷淡就成了必然,夫妻之間不再是親密的愛人,而僅僅是維繫家庭的朋友。然而,婚姻最好的狀態是成為對方的情人,在觸摸彼此的瞬間,心生蕩漾,進而摩擦出熾熱的愛的火花,這股力量能把兩個獨立的生命融為一體。
在一個家庭中,除了夫妻關係之外,親子關係也很重要。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我們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我們越來越不會與子女相處了。在擁有十萬擁躉的網絡小組「父母皆禍害」裡有這樣一個例子:女孩兒每天都要受到母親的指責,而指責的內容無非就是「早上起床太晚」、「吃飯之前沒洗手」、「飯前沒有幫助母親做家務」這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小事兒。可是,這位母親幾乎每時每刻都能找到一些小事來斥責女兒,導致女孩的精神壓力極大,想要自殺。
想要改善這種關係,為人母親的時候就要做到及時調整情緒,讓自己在平靜的狀態下跟孩子耐心的講道理。說不定,母親態度的好轉會消除孩子內心潛藏的壓力。如果作為成年獨立的子女,不幸遇到這種類型的母親,則要與母親保持一定的距離。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就能完全的置身事外了嗎?除了母親,父親與孩子的相處同樣重要,一個合格的父親不是一個旁觀者,他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以便能增加父親與子女之間的親密度。
但現實卻是「喪偶式婚姻」和「中國式父親」的說法越來越流行了。這兩個詞集中表現了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缺位。面對妻子,丈夫不冷不熱的應付;面對孩子,父親不鹹不淡的關注,作為男人,他們似乎只需要穿好西裝、打好領帶、拍好領導馬屁,最後賺回大把鈔票就可以了。然而,就是這樣的角色缺位,使得家庭生活困難重重。女性要獨自一個人面對養育孩子的重任,而女性敏感的神經和對未知的恐懼根本無法應付逐漸成長的孩子們。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有所自覺:孩子不是夫妻較量下的替罪羊,他們也更不是夫妻衝突之下的犧牲品。換句話說,情緒上對孩子的遷怒,有可能隱含著婚姻的衝突。想要親子關係融洽,不要把夫妻尚未解決的家庭矛盾,轉移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了婚姻衝突的替罪羊,無疑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父母之間的情緒不應該影響到親子關係。生氣之前,請給自己一分鐘時間,或許情況就大為不同。
最後,我們就來看一看如何與家人相處。
首先,家人之間要和睦相處,即便遇到再大的矛盾衝突,也要儘量避免言語上的重傷,所以要想家人相處融洽,首先就是要放棄語言攻擊。有時候家庭出現衝突,或許理性的沉默一會兒,比用言語咄咄逼人要有用。如果,家人都在憤怒的邊緣,不妨給自己三十秒,做一個長長的深呼吸,讓情緒穩定下來。
當然,如果家裡不吵架,是不是就意味著萬事大吉呢?當然不是,寧靜並不是理想家庭的常態,家人之間要保持適度的爭吵,在爭吵中尋求和解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忍受。在現實生活中,擁有穩定婚姻的家庭,家人之間往往是吵吵鬧鬧的,這或許是個真理。
最後,我們要學會談論自己的感受,讓家人之間能聽懂彼此。
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在爭吵中解決問題,做到真正的互相了解。
舉個例子,在我們的印象中,女性其實在婚姻中的投入比男性要多得多。她們每天忙於工作,還要照顧孩子。而丈夫往往專注於事業就可以了,導致女性總對另一半很多怨言。如果,這些人嘗試找丈夫詳談一次,讓丈夫懂得原來照顧一個家庭是如此繁重的一件事情,並且試圖讓丈夫騰出時間來做一天的「媽媽」,就像男人體驗女人生孩子的陣痛一樣,讓丈夫體驗一次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辛苦,那麼丈夫會慢慢感受到妻子的辛勞,從而願意主動幫助妻子分擔家務。
在夫妻身上如此,在親子關係上亦如此。很多父母沒有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只要孩子乖巧聽話就足夠了。可是,往往越乖巧的孩子,出現問題的概率越大。孩子們的乖巧,往往都是表面現象,父母很難從他們身上真正的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孩子出門打架了,父母本能的會訓斥,即便是孩子受了委屈。有時候,孩子之間的衝突並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麼顯而易見。很多時候,孩子之間的打鬧有可能是玩耍過激或者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
總之,無論是配偶關係或是親子關係,說出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對於配偶,那就應該對彼此坦誠真實的想法,而不要害怕彼此受傷;對待孩子,父母更應該適度的去引導,培養他們談論自己的感受。只有如此,家人之間才能更深的了解,從而彼此理解和包容,讓整個家庭更加溫馨和睦。
好了,《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就分享到這裡。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本書再見!
▼▼
想了解更多書籍分享
請留意
廣東公共頻道
《和事佬》——
成長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