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韓非的騷操作卻適得其反,韓國第一個被嬴政滅亡

2020-12-26 紫色星空221

韓國在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西邊是強大的秦國,東鄰魏國,北面是趙國,南面楚國,可謂是天下的中央。但是如果韓國實力強勁這也沒什麼好說的,可上蒼就是這樣,韓國卻是實力最弱小的,今天不是這個國家欺負一下,明天就是另一個國家恐嚇一番。

韓非是韓國宗室的公子,是法家集大成的人物。自己的母國遭受這些磨難,心裡是實在是不是滋味。當今能實現滅國大戰,天下一統的是西邊的強秦。為了能保住韓國,韓非煞費苦心。

首先,韓非在趙悼襄王葬禮的時機,在趙國春平君府上秘密會見各國使臣,合縱御秦。我們知道,此時的秦國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國家了,無論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秦國都已經超出六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可惜這個計謀直接被李斯、嬴政等秦國君臣派遣姚賈給破了。

接著又試圖說服齊國加入合縱大業。齊國和秦國的商貿往來比較頻繁,兩國利益比較密切。剛開始的時候齊王被韓非給說動了,可是李斯等人直接以斷絕兩國邦交破了此次合縱之謀。

但是韓非卻不死心,為了能夠繼續合縱對抗秦國,保住韓國,又進行了一番努力,鼓動趙國軍事對抗秦國。可是趙國實力不濟,齊國和趙國又有嫌隙,不賣銅鐵等戰略物資,趙國無法只能請魏韓幫忙。可是等到韓國開啟民間開啟鑄造銅鐵後發現韓國人都不種地去冶煉了,這下子直接損害了韓國的根本。等秦王政等秦國君臣又準備商量先滅趙還是滅韓的時候又出來阻撓秦王滅韓。但是嬴政也不是傻子,最後權衡利弊之後,又加上韓非的一系列事情,決定先滅亡了韓國。可憐韓非一心存韓,不料第一個滅亡的確實韓國。

其實,韓非為了救自己的母國,這方面是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但是韓非的努力卻改變不了大勢。首先秦國的實力已經對六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就是說秦國單挑六國都綽綽有餘,所以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其次,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已經在政治制度上面形成了優勢,秦國的朝堂比關東六國的朝堂都清明,這並不是說秦國沒有什麼違法犯罪,而是秦國政治制度對於錯誤的糾正設計的比較巧妙。還有就是各國紛爭百年,死傷無數,人民渴望和平,如能統一,各國老百姓也不用受爭霸的苦。

韓非的所作所為如果知道結果恐怕會有另一番思考吧。韓非的思想中心就是法家的大一統思想,可是做的事情卻是和天下歸一相反,這不得不說是諷刺,但是對於韓非來說,秦國滅韓後的滅國大戰,也算是把韓非的心願實現了,也算是一種安慰。

相關焦點

  • 李斯殺韓非是因為嫉妒?三個不可能,尤其要顧及嬴政的態度
    李斯向嬴政諫言:滅六國先滅韓,一是韓國實力最弱小,再有出函谷關就是韓國,它擋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滅韓可以對其它諸侯國形成壓力。嬴政認同李斯的意見,開始籌備發動韓國的戰爭。國家富強,才能談及其他,否則甚至可能要面臨滅亡的命運。所以,秦國才是治國的榜樣。荀子激烈反對李斯,說表面上秦國很強大,但他與天下為敵,有什麼可以稱道的呢,大家都急功近利,所以世道才如此的混亂,但這不會長久。你看問題不要只看表面,而應該看到問題的根本。
  • 《大秦賦》韓王安,苟延殘喘9年,投降4年後,嬴政為何殺他洩憤
    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滅國的諸侯,其末代國君韓王安堪稱亡國垂淚。韓王安苟延殘喘9年,心情3起3落,投降秦朝4年後,嬴政為何要殺韓王安洩憤呢?這件事要從頭說起。
  • 《天行九歌》韓非的真正死因,他究竟是什麼時候被下咒的?
    韓非的死是一個定局,韓國的滅亡也是一個定局,物是人非是一個必然的定局,我們看著現在韓非等人胸懷大志,與友人一起並肩作戰,一展雄途,我們現在很開心,可哪怕現在再多歡樂,這個故事就註定了是一個悲劇。那麼這個悲劇的起源,韓非的死,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別說陰陽家大boss是韓非,這絕不可能。)韓非的死因在《秦時明月》和《天行九歌》中都沒有詳細的提及過。
  • 《大秦賦》之韓王安:韓國最後一位君主,最終是什麼下場?
    韓非諫言韓王不能廢農事、興私鑄,韓王、韓相不以為然。秦王政積極部署安排,妥善安置入秦之民。秦王嬴政欲見韓非,遂命秦軍順道進入韓境給韓王施加壓力。換而言之,嬴政告訴韓國,想要讓秦軍從韓國退軍的話,必須要把韓非叫出來。
  • 鬥羅大陸秦時天行相似場景:唐門機關跨越千年,嬴政韓非玉佩同款
    不過,因為其支線架構過於宏大,這點估計也是在所難免而18年鬥羅大陸的播出也是諸多好評,對玄機19年新作天寶伏妖錄也多了幾分期待像秦時天行、鬥羅大陸這樣同一個製作的也不在少數,配音團隊、技術製作沒準都是同一批人,所以不同動畫中出現相似場景的情況完全有可能就拿這三部作品來說吧,唐門的機關跨越千年出現在秦時,還有嬴政韓非同款玉佩哦1、血蠶絲陣
  • 大秦賦:韓王第一個投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看看張良就知道了
    六國之中最先滅亡的是韓國,他也算是滅的很自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如果秦要滅六國,第一個滅的肯定是他。韓國地方小,國力弱,又是三晉這地,秦國東進,第一站就是這裡,加上好不容易出了個大才之人韓非,韓王也不知道重用,結果只能入秦,最後慘死。這樣的韓國,這樣的韓王,滅了也實在沒什麼值得同情的地方,但韓王這個人也算是命好,他和他的韓國,因為是第一個被滅的。
  • 《大秦賦》中韓王安,為何向秦國臣服4年後,嬴政還是要了他的命
    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實力最為弱小,由於其地理位置處於四戰之地,周邊都是大國,而韓國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綜合國力,都是這幾個國家當中最小的,所以他也是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諸侯。
  • 秦始皇統一中國,為什麼先滅掉韓國?
    自從上黨戰役以來,韓國丟了上黨地區,韓國重無強大的力量抵抗秦國了。力量越來越弱,成了秦人砧板上的魚肉。秦國每一次的兵器試驗,一定是與韓國人先用的。秦國軍隊的戰爭場地和靶場,都是在韓國境內展開的。韓國成了秦國人的兵站和前線基地。二,韓國是秦國門口的墊腳石。韓國的悲慘的地方就在於離秦國太近,又擋住了秦國東出的大門。
  • 大秦賦:韓非客死,並非李斯逼迫,是他詆毀姚賈丟了最後救命稻草
    在最新劇集中,講到了秦王讓王翦退兵趙國,卻拐彎進攻韓國。  為什麼?  秦王是想以此逼迫韓王,把韓非交給秦國。  為此,韓王在接到秦王停戰條件後,派韓非來到了秦國。    之前,在劇情預告中,秦王獲得最新情報:其它五國的使臣皆已按照秦國的要求,趕往了赴秦的路上,唯獨韓國未動。  秦王便當著李斯的面痛罵李斯,是不是李斯有意保護韓非?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其實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要麼流放要麼死亡,嬴政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的,秦國結束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 天行九歌:韓非有逆鱗保護,為什麼劇情當中他還是死於六魂恐咒?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在韓非在劇情裡面是被殺死了的,要知道《天行九歌》當中韓非可是有逆鱗劍的劍靈保護的,這可是BUG級別的存在。而殺死韓非的關鍵人物,在《天行九歌》的劇情裡面已經出現了,那就是還沒有成為秦始皇的秦王嬴政。他見韓非,就是想要韓非幫他統一天下。
  • 天行九歌:為什麼韓非會選擇紫女,他們之間不只是合作夥伴
    在此情況下紫女有無數個適合和韓非在一起的理由。首先,韓國王都內大名鼎鼎的紫蘭軒,是紫女一手創立的,人潮來往絡繹不絕,其中大多數都是韓國的權貴。這意味著紫女能夠從其中掌握很多機密要聞,甚至動用手段還能夠查到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這也是紫蘭軒存在的最大功能。
  • 詳解秦始皇嬴政的親政危機
    強勢的宣太后不僅自己接管了政權,使秦國進入了託孤時代;更是成功帶飛了,商鞅變法後的第一個外戚貴族集團-楚系集團。雖然嬴稷晚年,楚系集團被逐出秦國朝堂,卻一直沒有消失。秦宮之中,除了嬴柱的正妻、嬴楚的嫡母華陽太后的楚系外戚集團;還有嬴楚的生母夏太后為代表的韓國外戚,據說嬴政之弟長安君成蛟的母親,便是韓國人;
  • 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何最早被秦國滅亡?從政治體制分析
    導言: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何最早被秦國滅亡?從術治變法弊端入手,分析戰國七雄韓國滅亡原因?而秦國在富強,崛起,以及稱霸的過程中,曾幾度拿韓國開刀,韓國也是秦國在統一之路上第一個被滅國的國家;韓國最早被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其處於四戰之地的地緣政治有關,也有疆域面積小,人口數量較少有關。
  • 《大秦賦》嬴子楚歷史原型:做質子八年,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
    《大秦賦之天下》嬴子楚歷史原型:做質子八年,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文/無計讀史在熱播劇《大秦賦之天下》中,由辛柏青主演的「嬴子楚」讓觀眾頗為佩服。佩服的不僅僅是這個角色,還有辛柏青的好演技。特別是他在與趙國的「平原君」對峙時,「平原君」用「趙姬」和「嬴政」來威脅「嬴子楚」,但沒想到「嬴子楚」並沒有受他脅迫。反而「嬴子楚」威脅了「平原君」,如果殺他妻兒的話,一定會滅了趙氏所有人報仇。這一威脅就像是賭博,最終他賭贏了。不僅成功拿下了西周,還獲得了大將的信賴,與「平原君」等人的忌憚。果然這就是天生的王者了。
  • 秦始皇準備統一中國,面對其他六國時,為什麼要先滅掉韓國呢?
    秦王嬴政在剷除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集團之後,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了秦國的權力。公元前二三四年,秦王嬴政就著手制定統一天下的戰略,首先消滅最頑強的對手趙國還是消滅最弱的韓國,就成了朝堂上最大的爭議。最終秦王嬴政綜合了各方面的意見,決定先打垮趙國,再出兵消滅韓國。公元前二三三年和二三二年,秦軍連續多次對趙國發起了進攻,雖然沒有能夠消滅趙軍的主力,但也讓趙軍沒有能力向秦軍發起進攻。韓王安原本在10年前派出鄭國到秦國幫助秦王嬴政修鄭國渠,修通一條貫穿關中的大渠,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這樣就可以減輕秦國對韓國的壓力。
  • 大秦賦嬴政不立後的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嬴政為何同時娶兩個女人?
    李斯認為法家適用治國,結果淳于越非要糾結儒學禮法,直到穆歌出言打斷才徹底結束這場無休止的爭議,隨即叮囑李斯將來官途高升切莫忘記韓非。趙姬想讓羋華當眾出醜,知難而退,於是前去說服嬴傒站在自己這邊,以宗室之名舉辦宴席為離秋公主接風,並令羋華一同參加。嬴政幾次派人去請嬴傒皆被回絕,其意不言而喻,但是並不妨礙他接下來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