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西邊是強大的秦國,東鄰魏國,北面是趙國,南面楚國,可謂是天下的中央。但是如果韓國實力強勁這也沒什麼好說的,可上蒼就是這樣,韓國卻是實力最弱小的,今天不是這個國家欺負一下,明天就是另一個國家恐嚇一番。
韓非是韓國宗室的公子,是法家集大成的人物。自己的母國遭受這些磨難,心裡是實在是不是滋味。當今能實現滅國大戰,天下一統的是西邊的強秦。為了能保住韓國,韓非煞費苦心。
首先,韓非在趙悼襄王葬禮的時機,在趙國春平君府上秘密會見各國使臣,合縱御秦。我們知道,此時的秦國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國家了,無論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秦國都已經超出六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可惜這個計謀直接被李斯、嬴政等秦國君臣派遣姚賈給破了。
接著又試圖說服齊國加入合縱大業。齊國和秦國的商貿往來比較頻繁,兩國利益比較密切。剛開始的時候齊王被韓非給說動了,可是李斯等人直接以斷絕兩國邦交破了此次合縱之謀。
但是韓非卻不死心,為了能夠繼續合縱對抗秦國,保住韓國,又進行了一番努力,鼓動趙國軍事對抗秦國。可是趙國實力不濟,齊國和趙國又有嫌隙,不賣銅鐵等戰略物資,趙國無法只能請魏韓幫忙。可是等到韓國開啟民間開啟鑄造銅鐵後發現韓國人都不種地去冶煉了,這下子直接損害了韓國的根本。等秦王政等秦國君臣又準備商量先滅趙還是滅韓的時候又出來阻撓秦王滅韓。但是嬴政也不是傻子,最後權衡利弊之後,又加上韓非的一系列事情,決定先滅亡了韓國。可憐韓非一心存韓,不料第一個滅亡的確實韓國。
其實,韓非為了救自己的母國,這方面是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但是韓非的努力卻改變不了大勢。首先秦國的實力已經對六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就是說秦國單挑六國都綽綽有餘,所以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其次,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已經在政治制度上面形成了優勢,秦國的朝堂比關東六國的朝堂都清明,這並不是說秦國沒有什麼違法犯罪,而是秦國政治制度對於錯誤的糾正設計的比較巧妙。還有就是各國紛爭百年,死傷無數,人民渴望和平,如能統一,各國老百姓也不用受爭霸的苦。
韓非的所作所為如果知道結果恐怕會有另一番思考吧。韓非的思想中心就是法家的大一統思想,可是做的事情卻是和天下歸一相反,這不得不說是諷刺,但是對於韓非來說,秦國滅韓後的滅國大戰,也算是把韓非的心願實現了,也算是一種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