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軍服上的字:兵和勇,雖只是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2020-12-13 騰訊網

中國封建王朝時期持續了將近兩千年,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清朝覆滅以後,封建制度也就徹底崩塌了。因為清朝處於新舊時代交替之際,所以比起那些封建王朝,它顯得更加特別一點。在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領著自己的軍隊終結了明朝的統治,但是他卻沒能守住自己的勝利果實,反倒是讓清軍佔了個便宜,自那以後這片大地就由滿族統治。清朝從建立到覆滅一共用了將近300年,也算是長壽了。

近年來古裝劇可謂是層出不窮,其中不少劇都喜歡以清朝為背景,這也激發了很多人對清朝的好奇心。很多人在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清朝的士兵雖然服飾基本一致,但是軍服上的字卻很不一樣,有的寫著「兵」有的寫著「勇」。事實上,雖然這些衣服上只是一字之差,但概念卻完全不同,有著天壤之別。

首先我們要知道,無論胸前寫著什麼字,那些士兵都是清軍隊伍的一員,主要責任都是維護清朝的統治不被動搖,從這點上來說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寫著「兵」字的清軍要比寫著「勇」字的清軍待遇更好點,管理上也要更正規一點。

寫著兵的話,就意味著這位士兵是國家軍隊的一員,在清政府都是有登記的,就相當於現在各國正在服役的軍人。而寫著勇的士兵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都是在特殊情況下被臨時拉來組成隊伍的,仗打完以後他們領了錢就能走。

在最開始的時候,清軍都是由八旗子弟組成的,而這八旗又被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漢軍八旗。另外清軍裡還有一支隊伍,被稱作是綠營兵,這些人是明朝遺留下來的或者是各省的兵力,八旗軍和綠營兵都屬於清軍的正規編制,所以他們穿的都是寫著兵的衣服。

「勇」的組成就顯得有點複雜了,他們屬於地方力量。有些官員覺得兵力不夠用,就會用一些報酬作為交換,吸引民眾來參軍。為了起到區分的作用,官員會專門給自己徵召來的「勇」起個稱呼,例如曾國藩的部隊就被稱作是「湘勇」。

而由八旗子弟和綠營軍組成的兵在後期也是越發衰弱,尤其是那些八旗軍,因為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很少有人會去專心訓練,戰鬥力自然也是越來越差。發展到後來,「勇」反而成為了清軍的主力隊伍和中堅力量。

「勇」雖然不受清朝重視,一場仗打下來也只能拿到很少的報酬,吃穿上也完全比不上「兵」,可是在面對敵人時,「勇」要比那些八旗軍有骨氣多了。清朝覆滅以後,大多數「勇」都成了官員的個人武裝力量。

「兵」作為國家軍隊,他們本應該承擔起維護國家的重任,但是清朝的「兵」卻一點作用都沒起,最後反而是「勇」更有軍人的樣子。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在管理軍隊的時候,必須要紀律嚴明,如果忽視了日常訓練,戰鬥力就會迅速減弱。

相關焦點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不同?身份地位有明顯區別
    古裝劇是電視劇的一大類別,前兩年盛行的清宮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只是我們現代人還原歷史場景總會有各種各種的「穿幫」鏡頭,這是難以避免的,廣大觀眾也以尋找古裝劇中的「穿幫」鏡頭為樂趣。
  • 罕見老照片:大清士兵穿西式軍服,最後一張的男子在編長辮子!
    罕見老照片:大清士兵穿西式軍服,最後一張的男子在編長辮子!大清士兵穿西式軍服,甲午戰爭中,清廷為鞏固國防,於戰後決定仿效海軍,採用西法訓練新式陸軍,史稱新軍。
  • 世界上「最帥的軍服」?看義大利士兵披著披風,騎著黑馬亮相,真是太...
    提起和軍服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一些的吧,畢竟在網上關於這個方面會讓人熱議的點也很多,而且不同國家的士兵,也確實是會有不一樣的軍服,其中會讓人喜歡和稱讚的也不少
  • 歷史上的法軍:軍服非常鮮豔,可謂獨樹一幟
    當時,革命軍大部分都是最底層的民眾,因此,其所謂的「軍服」都是生活中穿的衣服而已。此時,有一些資產階級花錢製作了軍服,仍然有少量革命軍穿有以藍色為主的軍服,應該是法國最早的軍服之一。
  • 清朝八旗軍的頭盔上,那根銀「針」是幹嘛的?可不是用來避雷的
    華夏幾千年,每一個朝代都會有不同的軍服,古代軍服雖然大體上差不多。但是在一些細節之處是有所不同的,還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繼承和發展。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清朝八旗軍所戴的頭盔。
  • 「整切」和「原切」雖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看懂區別不浪費錢
    「整切」和「原切」雖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看懂區別不浪費錢!現在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那麼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夠知道很多的美食。就連國外的一些美食,在中國也是能夠吃得到的,牛排這種食物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
  • 這3類木質文玩,名字只差一個字,價值卻是天壤之別!
    而還有一種木,叫做花梨木,名字與黃花梨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品質卻是天壤之別,花梨木是紫檀屬的一個木種,密度稀疏,紋理模糊,甚至是沒有紋理,而油性也是非常差,硬度不高,質地很鬆軟,不適合製作文玩,但是皆因為與黃花梨的名字一字之差,經常有玩家錯把花梨木當成黃花梨購買,買回家後發現完全玩不起來。
  • 老照片 | 從虎皮戰衣到馬褲長靴,中國近代軍服的百年演變
    鴉片戰爭早期,弓箭大刀對抗英軍槍炮第一次鴉片戰爭可謂是中國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線,之前雖早與西方有頻繁接觸,但是中原王朝仍堅守住江山社稷,沒有吃太多虧。但是這場鴉片戰爭擊碎了天朝的心理優勢,開啟了一百年求索圖強的漫漫長路,本文的主題雖然只是軍服演變,但卻可以窺見國人在迷茫中求索的絲縷脈絡。
  • 清朝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01在很多人的眼中,清朝是比較弱的,主要是因為清朝在末期受盡了列強欺辱。其實這麼說是有些片面的,晚清只是相對西方列強弱,不能說國力弱。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曾經,清朝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康熙、雍正年間。後來,隨著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清朝慢慢陷入了頹勢。
  • 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軍服最帥氣?不是美國
    導語: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軍服最帥氣?不是美國近年來,在電視上有很多以士兵為題材的電視劇,例如《火藍刀鋒》、《狙擊生死連》、《我是特種兵》等等,其中《我是特種兵》還出了續集《利刃出鞘》、《火鳳凰》等,在這些電視機劇中,筆者認為士兵最好看的軍服要數《我是特種兵》裡面的了。
  • 二戰時期德國軍服被譽為最帥軍服?獨樹一幟是有原因的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服那絕對是一大亮點,甚至被人譽為是最帥的軍服。軍服無論是從美觀度,還是從華麗程度上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是很難被超越的。尤其是禮服,更是很多人心目中顏值最高、最帥氣的軍服。今天的這篇文章,拋開政治的因素,只是從美學角度來討論二戰時德國的軍裝。
  • 舊時代的中國軍服,與日本軍服進行對比,為何非常接近?
    例如當時西北軍、東北軍的軍服,與日本軍隊非常接近。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服。日本原本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說來也奇怪,從17世紀開始,清朝、日本、李氏朝鮮等東亞國家,前後進入了閉關鎖國的階段。其實,日本推行閉關鎖國政策非常堅決。除了清朝和李氏朝鮮的商船以外,其他國家的船隻不準在日本港口停泊。
  • 人民海軍軍服及標誌(完整版)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永遠的55」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與55式相關的延伸閱讀。(軍服篇)成立初期海軍軍服人民海軍1949年4月23日成立於江蘇省泰州白馬廟。軍官戴有海軍帽徽的大簷帽,穿四個貼袋的中山裝,扎白色武裝帶;士兵戴有八一五角星帽徽的水兵帽,穿帶披肩的水兵服,上衣下擺扎進褲子裡。50式海軍軍服1950年1月4日,中央軍委批准實行新的軍服樣式,簡稱50式軍服。
  • 老照片:清朝舊式軍隊,軍裝肥大寬鬆,士兵連基本站隊都站不齊
    【圖為晚清的士兵,衣服上有「壯勇」二字,他們有佩刀也有槍】清朝的舊式軍隊,主要有滿漢蒙組成的八旗軍、漢人的綠營以及實行募兵制的勇營。【圖為晚清士兵,衣服上有「兵」字,但是服裝看起來又肥又大】在太平天國運動以前,清王朝的正規軍指八旗軍和綠營軍。
  • 二戰時期日軍軍服為何如此難看?模仿德制軍服,卻成為四不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球國家中軍隊的軍服德制的,被評價為史上最帥的軍裝,畢竟德國人嚴謹的態度是不容許他們設計出劣質的產品的。但如果說哪國的軍服最難看當屬日軍軍服了,不論是軍服的款式還是用料以及剪裁上,日軍軍服和德軍軍服一比之後,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 二戰五大經典軍服,德軍帥出歷史巔峰,日本軍服「醜陋無比」!
    二戰五大經典軍服,德軍帥出歷史巔峰,日本軍服「醜陋無比」! 日軍士兵作戰服也好不到哪去,尖頂帽子還加上幾塊破布片,確實看著非常拉風,感覺沒有一點現代感,日本人的解釋是布片可以遮陽、防蚊蠅叮咬。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一.5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海陸空齊備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國防軍正規化建設,我軍於1950年初開始配發涵蓋三軍的50式軍服,50式軍服沒有設置軍銜,只是解決了三軍制服統一的問題,在定義上應該是應急過渡性。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式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
  • 你認為歷史上哪國的軍服最漂亮?
    單純從審美上面看納粹軍服確實帥氣 納粹德國軍服最好看,非常精緻,扣子和徽章都是雙面立體圖案,前面是鷹後面就是鷹背,軍官服都是量身定製的,完美貼合身體曲線 德國軍服是帥,但關鍵得人帥且黃金比例,高矮胖瘦不協調怎麼穿都醜的一匹 拋開愛國情緒單說顏值,無疑納粹的軍裝無論是氣勢還是審美的角度去看都是最帥的。
  • 【第379期】世界軍服發展史 感受一下軍服的魅力
    獨立戰爭期間,美國大陸軍的軍服(左2)為多種多樣,圖中士兵的軍服為帶紅翻領的藍色軍大衣,白色綁腿式長褲和黑皮鞋。頭上是黑色三角帽,帽上還縫有象徵自由、獨立的帽章。英軍的軍服(左1)是統一的帶黑翻領紅色軍大衣、白色半長褲和長筒襪,頭戴有鑲邊的三角帽,腳穿黑色皮鞋和長鞋套。南北戰爭時期的聯邦軍(北軍(右2))著深藍色上裝,天藍色長褲和黑色皮鞋。頭上是平頂圓帽,帽頂上別有步兵帽徽。
  • 軍服展覽:戎裝在身·軍魂永存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起義」的時候,我軍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只是系上一條紅領巾予以區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的服裝沒有太大變化,大多都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裝;40年代後期,我軍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統一把草綠色確定為軍服的顏色,帽子改為有一個小帽簷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