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敏感兒」孩子?家長好好引導,讓「玻璃心」變成「天賦」

2021-01-21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所給各位寶媽分享的內容靈感源於我最近剛看到的一本書,《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被譽為"拯救全球15億人的心靈之書",書中有個概率說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高敏感的特質。它肯定了高敏感人群,強調敏感不是一種缺陷,而是上蒼賦予你最特別的禮物。

同樣,作為育兒講師,我常常會收到來自家長們關於自己孩子過度敏感的傾訴。

"我家寶寶從小就很反感別人碰他,最近去到我們單位,同事剛想抱他都不行連只牽他的手就哇哇大哭,真的太難帶了這孩子整天只認我們公婆,想離手空個閒都難。"

"平時我們對孩子有稍微嚴厲一點的眼神,或者溫和地提醒她什麼事情做錯了,她也會委屈到大哭!幼兒園老師也反映她會莫名其妙為了一件小事大哭,真叫人苦惱。"

"有時候他和別人打招呼人家不應他(可能是只沒注意到)他都會覺得是別人不喜歡他,跑到我這裡哭!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怎麼孩子這麼玻璃心呢?"

所以,今天我同樣想說,如果你的孩子有著高敏感特質,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孩子"難帶""玻璃心""很麻煩",給他們貼上這樣的標籤實際上會家中他們的敏感脆弱。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雪花,孩子們更是如此,沒有所謂的標準和模具,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特性的,每一種特性都是寶貴的值得保護的。

什麼是高敏感兒童,他們的有什麼性格特徵?

"高敏感族"一詞,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在 1996 年所提出。根據艾融博士的描述,高敏感族容易因外在環境刺激,而出現不適感,且這種感覺會被放大。高度敏感是一種先天個性,從出生時就存在了,人群中15%-20%的孩子都具有這種性格.

根據艾融博士的研究中判斷孩子是否是高敏感族的4個特點(DOES):

D(深度處理: Depth of processing)高敏感孩子更關注細節。他們的神經系統更敏感,大腦處理信息更全面,會在行動之前對各種信息進行深加工,因此別人的情緒、溫度的變化、物體質地等別人不容易注意到的事情,他們都能捕捉得更細微。

他們看問題很深刻,比同齡人想得更多,常表現出超乎年齡的成熟。他可能會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媽媽你為什麼那麼累,是因為照顧我嗎?"或者似懂非懂地用著平常大人的措辭去回答你的問題。

O(容易過度接受刺激: being easily Overstimulated)人的大腦對行為判斷有兩個系統:行為抑制系統和行為激活系統。

"高度敏感"個體的"行為抑制系統"非常活躍,好像每走半步路都要思考一個世紀一樣,這樣的好處是做事謹慎,壞處是很容易過度消耗大腦的能量,並且使自己過度焦慮,很容易情緒過激。

高敏感孩子容易受到過度刺激。他們容易關注細節,因此更容易被過多的信息困擾,在喧囂和複雜的陌生環境裡更容易崩潰。比如處在高強度的聲音、高密度的人群之中。

E( 情緒反應大、尤其是同理心很強: being both Emotionally reactive generally and having high Empathy in particular)他們覺察力強,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察覺到別人的情緒變化,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感受,充滿同理心和共情力。同時,對事物的情緒體驗更強烈,會使他們更無法容忍不公平的事情,更具愛心,善良正直。比如,他們自家的寵物無世幾個月還是很難從悲傷中脫離,對虐待寵物的行為深惡痛絕,看到此類新聞還會忍不住哭起來;對於其他人的不幸遭遇他們會覺得感同身受,甚至為之落淚,是個極具耐心的傾訴對象。

S(能敏銳察覺細微刺激: being aware of Subtle Stimuli)這些細微的刺激,包含微小的聲音、淡淡的氣味、隱約的口味差異、人與物的細微變化等一般人不太會發現到的小細節,或者是大家不以為然容易忽略的芝麻小事,高敏感孩子都會注意到。

像一位網友所說的她家4歲寶寶特別容易發現一些被人忽視的細節,哪個老師換了髮型,哪個小朋友換了發卡,教室裡多了一張桌子等等,她總能最先發現。

「高敏感"兒童的天賦

高敏感兒童的"想太多、玻璃心、多愁善感、神經質、細節控"的難纏特質,換個角度看,就變成了有意義的優點,接受信息多、思考的更全面,更加關注細節,更善於共情。所以,高敏感的孩子往往很有才華,具有藝術氣質,洞察力非凡,心智成熟,喜歡思考,做事專注,邏輯性強,善於傾聽,富有同情心。

就他們細節洞察力強這點來說就像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是在細微之處產生,如:萬有引力、青黴素······如果能好好運用他們的能力,說不定能有非凡成就。

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如卡爾·榮格、約瑟夫·坎貝爾、亞伯拉罕·林肯和埃莉諾·羅斯福都是高敏感人群。

賈伯斯生性就有敏感的特質。工業產品裡黃色有上千種,他可以花一個月的時間在這幾千種黃色裡去挑選一個他最滿意的黃色。一個手機按鈕,他可以讓設計師改上百版,只為挑出最合適最美觀的按鈕。

我們要學著欣賞孩子的高敏感,協助他們善用自己的優點。

伊萊恩·阿倫博士在《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前言中這樣寫道:

"這個世界需要被好好撫養長大的高敏感孩子。我們是多麼地需要這樣一批人,他們能夠仔細地思考、深入地感受、注意到細節、並最後構建出全景。我們只要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讓這批人有勇氣說出那些非敏感人群所沒能看到、想到、感受到的事情。"

家長應如何保護"高敏感"孩子

接受孩子的高敏感。面對高敏感孩子,在思考那些應對技巧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接受他們、理解他們,將他們的敏感視為珍貴的天賦,而不是難纏的負擔,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現其中的糾結、緊張、焦慮、痛苦,當然也有驚喜。

不試圖改變他們,而是幫助他們善用自己的優點,幫助他們輕裝上陣。高敏感不是缺陷和問題,只是一種特質。這一觀念,不但我們自己要接受,也要幫助孩子接受。千萬不要強行改變孩子的"高敏感"特質,簡單粗暴、不計後果的"改造",只會加劇他的"高敏感"。

掌握可能引發孩子"高敏感"的各種因素,並且儘量避免。比如,密集人群會讓孩子感到緊張、不適,我們就儘量避免高峰出行,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實在無法避免,就提前教孩子掌握能夠幫助他們擺脫焦慮、平靜下來的方法,比如深呼吸。

教會孩子明確人與人相處的邊界。敏感終歸是把雙刃劍,它在打開孩子的認知和情緒觸角的同時,也讓他們很容易受到傷害。高敏感的孩子對人對事常常共情過度、入戲太深,總是同理心泛濫,想要拯救所有的人,總是依賴他人的評價度日,自己卻苦不堪言。

我們需要為孩子指出健康的個人邊界——只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不對其他人的行為或情緒承擔責任。我們要告訴孩子,因為我們善於"共情"別人的感受和情緒、傾聽別人的心聲,我們可以運用我們的"天賦"去理解關心身邊的人,但不受別人情緒的影響,不用別人的態度和評價"懲罰"自己。

總之,在養育高敏感的孩子時,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敏感,就覺得他丟臉,認為他需要'磨礪',我們要做的,是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告訴他,他是多麼特別和珍貴。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高敏感兒」太過玻璃心?錯了!那是孩子「高天賦」的表現
    02 "高敏感兒"具有"優秀"的品質"高敏感兒"想太多、細節控令許多家長感到頭疼,尤其是看到孩子動不動就哭,也特別擔心孩子,便教孩子堅強點或者吼孩子太矯情了。但《高敏感是種天賦》裡說道,"高敏感兒"身上具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是"高天賦"的表現。(1)孩子更細膩,更懂得照顧他人的情緒。
  • 「高敏感」是高天賦,但也有「高負累」,家長要懂得解救小孩
    "高敏感"在社會上的評價不一,有些人將它認為是一種"可怕"的性格,也有人覺得它是一種超高天賦。在上個星期我看到了一本書,名字叫《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是美國伊萊恩博士所著,她同樣也是一名高敏感的人,在這本書中,她通過對自己、對一些高敏感的人進行研究,最後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是:"高敏感"有異於常人的能力,並且如果用得好,一定會成為一個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 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說明很有數學天賦,家長要好好培養
    其實小時候數數得再好都沒啥用,將來也用不上啊,還不如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這3種「臭毛病」,這些在家長眼裡是「臭毛病」,但其實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如果有,說明你家孩子數學天賦可能並不弱,家長一定要好好開發!
  • 動不動就哭,孩子性格太敏感怎麼辦?「高敏感」的孩子更有天賦
    愛哭的孩子也是一樣,哭是孩子"高敏感"性格的一種體現,並不能說是懦弱的反應。比起其他的孩子,"高敏感"的孩子更有天賦。孩子動不動就哭,性格太敏感沒出息?攻擊型敏感孩子主要是表現在語言或行為上的攻擊,他們容易因為別人的話語而感到憤怒,做出來的行為往往也是具有否定性,敵對性的。對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這種高敏感的性格,往往會用哭的方式來表現。但是這種哭並不是孩子無能的體現。父母如果對孩子這種高明度行為引導的好,這其實是孩子的一種天賦。
  • 孩子高度敏感,父母要這樣引導才對,高敏感度孩子也能成就大器
    伊萊恩·阿倫博士首先提出了"高度敏感"特質的概念,她通過幾十年的研究,證明了高敏感度和內向或外向的性格一樣,是一種正常的性格特質,無所謂好壞之分。換句話說,高度敏感特質並不是缺點。有這種高度敏感特質的人大有人在,據說世界上有 20%左右的人屬於高度敏感的人。既然是正常特質,作為父母,就要以平常心來對待,無須去責怪孩子。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是因為「玻璃心」?也許家長還需要學習!
    什麼是「玻璃心」?玻璃心是一個網絡用語,指內心脆弱敏感,非常容易受到打擊。而孩子玻璃心的標準是,沒說兩句就開始哭,扛不住事。有些人遇到困難不以為然,能夠調整好自己,積極樂觀尋找戰勝困難的方法,而有些人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得畏畏縮縮,如同面對強大敵人一般。
  • 智商高的孩子,多半會有這些「癖好」,父母自查:你家孩子有幾個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一件事情,對於名人或天賦異稟的人都有著自己的童年故事,通過他們的童年時代,挖掘出他成功的原因,同時通過他們童年時代的事情,找到他們成功的關鍵。但是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天賦異稟的人,他們童年都有一些可笑的癖好,有的人還被稱為低能兒,比如說他們不愛學習,反應遲鈍。
  • 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最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奇的差。隨便說兩句孩子就承受不了了,開啟又是哭又是鬧,一宿一宿不睡覺的模式。家長忍不住納悶,我真的不是養了個玻璃娃娃嗎?其實這樣的現象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 孩子有這幾種特徵,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好好培養,將來易成學霸
    但其實,孩子身上有些看似討人厭的特質,卻是智商高的表現,寶媽無需強行糾正,適當引導孩子才會更聰明。 但實際上,活潑好動的孩子身上更具有探究精神,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更加熱衷於冒險,日後在探索研究上會有不俗表現。 2、問題多 有些孩子像腦袋裡裝了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整天有不同的問題提出來,家長有時候也會被問煩,覺得孩子很討嫌。
  • 孩子「高度敏感」怎麼辦?是好事!這是一種被嚴重忽略的「天賦」
    比如一個孩子,如果生下來就有一些敏感,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父母及老師的一些引導會變得更勇敢。 我們知道敏感的孩子他對於很多細節都比較在意,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的多關心以及用一些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高度敏感的人肩負著發展人類意識中極為缺乏的完整性的重任。歸根結底,我們有一種天賦,我們能夠意識到別人不注意、不承認的東西。
  •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了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引導?完善孩子的性格孩子自從懂事以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孩子的嫉妒心理開始有了明顯具體的表現。孩子最初的嫉妒心理會跟自己的母親有關,當自己的母親把目光轉向別的孩子身上,孩子就回有攻擊性的表現。這就是孩子最早的嫉妒心理的表現。
  •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家長做好這幾點,引導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很多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非常容易有一個孩子嫉妒心很強,這也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另一個孩子的偏愛,會讓孩子內心得到不公平的感覺,這就會加劇孩子相互之間的攀比。父母不要把它當作一種普遍現象來看,要善於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不要採取聽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態度,當孩子出現這種情緒變化的時候,很可能會變成孩子人格發展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尤其是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
  • 玻璃心孩子家長如何引導?可參考鬼谷子這句話
    對於這類「玻璃心」的孩子該如果發現並儘早做出引導,應該成為今後人們研究的課題。 而對於如何儘早的發現和預防一些「玻璃心」孩子重蹈覆轍,我們不妨聽聽鬼谷子中的一句話。當然對於其他類型的孩子,也可以有所發現,並給予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
  • 喜歡「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這2種性格,家長要好好引導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家孩子有咬手指的行為,甚至有的人即使已經成年,咬手指的習慣依舊沒有改變。咬手指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可是有的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以後可能就不會再咬了,所以也並沒有在意。但家長們應該知道的是:自家孩子如果有咬手指的行為,其實已經映射出了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家長們一定要多加重視。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一直挖「坑」,卻怪孩子不行!
    「玻璃心」的孩子,很讓人心疼常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太嬌氣,不能批評,一寫作業就吭哧,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內心脆弱……這些孩子,可能正經歷大人看不見的痛苦。9月10日,在一場大型直播中,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劉丹老師,專門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告別玻璃心、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的主題分享。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些「玻璃心」的孩子。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
  •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家長做好這4點,把嫉妒心變成正能量
    前段時間妹妹帶著孩子回老家,我們一起到公園遛彎,兩個孩子在公園裡背古詩,兩個孩子背的都很好。我先誇了妹妹家的孩子,因為這個事孩子和我鬥氣了一晚上,對我說:「明明我背得比她好,你為什麼先誇她不誇我?」我突然意識到原來嫉妒之心不是成年人的特有,孩子也會有。
  • 細心的孩子心理「太敏感」?別錯誤引導,心細並不代表「脆弱」
    就是因為這樣太過於細心,導致孩子每次回到家都是愁眉苦臉的,甚至都有點逃避去上學。 其實孩子會有這種表現是一種"高度敏感"的體現,這一類孩子從出生開始對於周身環境抱有高度警惕的態度,在面對陌生人或者是自己不是很喜歡的物體的靠近,會顯得非常的抗拒。
  • 有8類能力傾向的娃,智商從小就超過常人,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幾乎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材,所以都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許。但實際上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孩子從小表達出來的天賦,一般認為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的話,家長只用在這些方面稍加引導,孩子就會變得很優秀。
  • 孩子喜歡惡作劇並非是壞事,聰明的家長能夠找到方法正確引導
    自從娃出生,寶媽就徹底失去了屬於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最過分的是,有的寶媽整天還要給孩子「擦屁股」。鄰居家的孩子從小就調皮,好在鄰居的包容心比較強,一些小問題自己還能夠接受。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上學了,想著孩子調皮的情況會出現好轉,誰知老師卻三天兩頭地打來電話。
  • 高度敏感是一種天賦,擁有了就要好好的利用,不要刻意改變
    不少人都這樣說到自己:大家都說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這是我的問題嗎?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絲?桑德俘獲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課,狂銷全球美、英、德、法、日、韓等18國語言版權!用19個方法面對自己、向外溝通,你就是你,勇敢享受與眾不同的天生才能!利用你敏感的天賦,體驗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