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垮塌」?太陽輻射水平發生異常,2020,意味著什麼?

2021-12-30 尖端1號

珠穆朗瑪峰「垮塌」,太陽輻射水平發生異常,或將影響10億人生存?

全球變暖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傳統研究方向上,科學家們往往更加關注北極格陵蘭冰蓋、南極洲西南極冰蓋和北冰洋海冰等,但新的研究發現,在世界「第三極」——中國珠穆朗瑪峰上正在發生著異常的現象。遠超正常水平的輻射量導致遠古冰川融化,而產生的可怕後果則可能影響10億人的生存。

科學家發現,如今珠穆朗瑪峰頂的冰川也開始加速融化。在大家的認識裡,珠穆朗瑪峰高8800多米,峰頂的溫度可以說是整個青藏高原溫度最低的地方,終年低溫足以阻止冰川的融化。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新數據表明峰頂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換句話說,就是此時山頂出現了極端性的高溫現象。科學家預計,如果這一現象持續不止,將會引發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融化過度,甚至造成珠峰的「垮塌」!

在這之前,全天候氣候監測器僅僅部署在海拔高為6400米的地帶,科學家對於海拔超過6400米的地方的氣候認識完全處於空白狀態。不過,去年春季研究人員在珠峰海拔8412米處安裝了由五個自動氣象站組成的監測網絡,以搜集當地關於氣溫、壓力、相對溼度和風速的氣象數據。最重要的是,每個氣象站都配備有淨輻射儀,可以測量當地太陽輻射水平。

研究報告顯示,受到神秘的太陽效應(Sun Effects)的影響,今天的珠峰正在遭受著致命的「炙烤」,其周邊地區的輻射水平遠超地球其他地方以及歷史同期水平。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強輻射造成珠穆朗瑪峰頂出現短暫性的高溫現象,對冰川的穩定性以及區域性氣象造成嚴重破壞和幹擾。

高原地區的紫外線輻射本就強烈,但令科學家意想不到的是,這一現象在世界之巔被放大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這不僅僅對珠峰攀登者而言是一個壞消息,更對全世界具有深刻的影響。研究人員馬修斯表示,「珠峰頂好像變成了一個微波爐,烘烤著暴露著的一切……」

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的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019年一項研究表明整個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地區的冰川規模可能縮小1/3。極地冰川的消融可能帶來海平面上升的後果,但這一氣候危機若發生在世界屋脊則更具嚴峻性。亞洲約10億人依靠著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山融水生存,寶貴的淡水資源更滋養了印度北部絕大多數生命,假如融水過度,將會使得10億人口面臨水危機。

【同題文章推薦閱讀】

在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可以說是不分區域的,無論是陸地區域還是海洋區域,都可能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如今我們面臨最為嚴峻的問題可能就是全球變暖,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根據《華盛頓郵報》新科學報告指出,最近氣象學家們發現了珠穆朗瑪峰出現了異常情況,通過氣象站的監測數據發現,這座山經歷了地球上一些最強烈的陽光。簡單的來說,就是遭受了強烈的太陽光襲擊,這個發現可以說是令人比較不安,無論是對高山登山者來說,還是對山頂的一些氣候變化,都是不太有好。

根據珠穆朗瑪峰氣象站的初步數據表明,這種影響在「世界之巔」被放大到令人震驚的程度,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可能產生某些最強烈的光,也難以避免來自太陽的影響,這已經成為了事實。一般情況來說,我們都會認為在珠穆朗瑪峰是非常寒冷的,但是如今看來也有極端性高溫的時刻。在這個全球變暖的時期,它可能會加速科學家們無法完全理解的方式,使世界上最高的高山出現強烈的雪融化,冰融化等,該研究結果已經登刊在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雜誌成果之中,可以了解下全球最高山峰上的氣候變化過程。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以前我們是著落在約6400米的山頂上進行氣候的監測,對於山頂來說是一個「空白區域」。而在去年春季的時候,研究人員們在海拔8412米處安裝了由五個自動氣象站組成的網絡,其中包括地球上兩個最高的氣象站。從而監測了山頂區域的一個氣候變化過程。根據氣候科學家湯姆·馬修斯(Tom Matthews)表示,在高海拔地區的喜馬拉雅山上,仍然有很多冰,這在以前是一個巨大的數據缺口。如今監測站的距離提升可以更加精確地說明珠穆朗瑪峰的一個氣象數據。

並且通過這5個氣象站可以收集有關氣溫,壓力,相對溼度和風速的數據,較低的站還裝有雨量計和當前的天氣傳感器。而至於珠穆朗瑪峰上出現「奇怪的太陽效應」(異常之光),氣象學家進行了說明,主要是因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處於光線減弱的大氣層,又是接近赤道緯度,這就是其中的原因,但是如今雖然發現了,卻無法解釋太陽輻射的一個量,沒有可用的數據,科學家在說明高山氣溫對冰融化的驅動性之中,必須要考慮在裡面才行。這樣才能夠精確地說明太陽輻射對高山冰的直接影響。

氣象科學家表示,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氣象站記錄到的太陽輻射水平等於或超過太陽常數,也就是說,科學家期望在地球大氣最外層看到的陽光量。如今只能站在懷疑的態度之上,去解釋這種異常的太陽光照射在珠穆朗瑪峰冰凍的尖頂上時,帶來的融化結果,不排除在亞洲高山地區,可能有數千平方公裡的融化過程是我們所不知道的。NASA科學家蘇倫德拉·阿迪卡裡(Surendra Adhikari)表示,雖然我們知道太陽光在冰川融化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這種影響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我們對這種情況並不太了解。

所一說,如今影響高山冰川的長期演變又多了一個過程,而如果考慮其中的因素,它可能會讓整個喜馬拉雅山冰塊流失數據提升很多倍。科學家們已經從對它的未知轉向了迫切想知道,因為這些冰川融化的水,養育著超過10億人口,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這些冰川正以驚人的速度消退。所以說如果融化過度,超過10億人將會受到水資源的問題,當然如今是才發現的這個情況,至於後期是否對冰川融化影響巨大,這個還得繼續觀察,科學家們暫時沒有更多的數據來說明兩者相互的影響,暫時也只能作為一部分數據說明。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來源:新浪科技1、傍晚時分,一朵白色雲彩漂浮在珠穆朗瑪峰頂部。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珠穆朗瑪峰正在面臨著新的危機——高海拔空氣正在吸收更多的氧氣,大型冰川正在快速融化消失……儘管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地球最高山峰,但它仍然無法擺脫氣候變化的影響。
  • 北半球在冬至時,太陽的輻射最小,為何卻不是最冷的那一天?
    按照常理,我們都知道地球的熱量絕大部分是來自太陽的輻射,也就是說吸收太陽輻射越弱,那這片區域也就會越冷。這時就有人好奇北極地區在冬至時刻,是接受到太陽輻射最少時,但是,溫度卻不是全年的最低氣溫。在這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為什麼會有不同強度的太陽輻射出現。很簡單,距離問題,由於地球的運行是個橢圓形的。
  • 2020年發生了什麼,難道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嗎
    2020年發生了什麼,難道是大自然對認了的懲罰嗎2020年,本身便不是一個平凡的一年,如果我們按照時間軸去看,有如下事實:大自然在不斷地出現異常,就連北極也不能倖免,出現了異常的甲烷氣泡。據2020年2月18日的一則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美國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在北極地區發現了冰川裂縫中有溫室氣體「甲烷」釋放出來。
  • 珠穆朗瑪峰上的冰川,加速融化,登山受害者的遺體順流而下
    由於人類消耗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毀林、破壞溼地等活動,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上升,這些溫室氣體對太陽發出的光高度透明,對地球發出的長波輻射高度吸收,從而引發「溫室效應」,逐漸提高地球的平均溫度,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一再上升,不僅會危及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
  •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之巔,也是很多探險者和遊客夢寐以求抵達的聖地,因為攀上峰頂就可以俯瞰大地壯麗河山的地方。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8千米。在地理常識中我們都知道珠峰上面空氣稀薄、風大,而且頂部的溫度也非常低。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海拔越高所擁有的氣溫就越低呢?按理說海拔越高距離太遠不就越近嗎?
  • 澳洲大火後珠穆朗瑪峰又生異象,災難紛至沓來,2020還想怎樣?
    2020伊始,我們人類可謂是損失慘重,各種災難紛至沓來,這是大自然對於我們人類的報復嗎?據報導,如今的蝗蟲群已是有了恐怖的3600億隻,而東非的未來幾個月會逐步進入雨季,這意味著蝗蟲群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來繁衍後代並迎來新一波的爆發期!關於病痛:如果說其它災難離我們很遠,隔著山與海,那麼新冠肺炎就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畔,是由吃野味而引起的「大自然的報復」,也是一次慘痛的教訓!
  • 四川福寶古鎮發生垮塌,百年文保老屋成「危房」
    垮塌的房屋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寶古建築群其中的一所民居,本就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加之近日福寶連續遭遇暴雨天氣,造成其地基位移,更是加快該房屋的垮塌速度。更讓人擔心的是,類似的文保「危房」在當地還有一大片。
  • 珠穆朗瑪峰出事了,被人類製造入侵,未來人類要面臨多大的危險?
    而最近,有科研人員發現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人類製造」,從而讓許多人的焦點都開始轉移到這裡,有些人還甚至開始緊張。珠穆朗瑪峰本來是一個純淨美好的地方,究竟是什麼讓人類感到緊張和恐懼?「人類製造」的入侵,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危險?未來人類還會面臨什麼危險呢?
  • 如今的太陽已經出現了「異常,是不是地球氣候將發生重大改變?
    根據科學觀察數據顯示:自從3月24日以來,科學家們對太陽黑子活動進行觀察時發現,已經連續260多天無「太陽黑子」活動了。 而如今的太陽已經出現了「異常」情況,並且創下了新的紀錄。
  • 印度軍用「豆腐渣」大橋垮塌,7000軍民或斷糧
    6月23日,一段印度北阿坎德省臨近邊境地區的橋梁垮塌視頻傳出,畫面顯示一輛運載著挖掘機的卡車無視警告,試圖通過一座印度軍隊建設的野戰鋼架橋。按理說,這種橋梁能保證30噸載重車輛通過,結果只有20噸重的挖掘機在最後一刻瞬間壓垮橋梁。
  • 太陽在幾億年前的真面目是什麼樣的?到現今為止發生過什麼?
    假設太陽在進行核聚變過程時每秒消耗的質量為x,年齡假設為y年,那麼太陽最開始發光發熱時的大小(以直徑論)是多少呢?定量估計太陽的大小是不太現實的,但年輕的太陽比今天更小。當由於崩塌而形成的原恆星內核開始發生核聚變時,新的恆星就誕生了。
  • 透明度下降和地表太陽輻射降低共同造成過去數十年湖泊水下變暗
    論文使用全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長期觀測數據,兩次全國湖泊調查、典型湖泊長期觀測以及文獻提取透明度數據,並結合Landsat遙感反演641個10 km2以上湖泊兩個典型時段遙感反演透明度結果,首次構建了我國湖泊透明度長期變化數據,揭示了透明度下降和太陽輻射降低共同作用導致了過去數十年湖泊水下變暗。
  • 太陽輻射對人體危害究竟有多大?
    太陽能的本質就是太陽的電磁輻射能,它是一個全波譜的輻射,不僅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可見光,還有看不見的無線電波(如長波、中波、短波、微波)和射線(如紅外線、紫外線、伽馬射線、X射線)。其實太陽輻射,也會或多或少地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傷害,特別是紫外線、伽馬射線、X射線都會極大地傷害人體,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太陽輻射毫無阻擋地傾瀉到地球,那我們人類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將不復存在!幸好,我們的地球已經在「身上」裹了一層厚厚的「氣毯」——空氣(學術上更習慣稱之為「大氣」)。這層大氣就成了一個有效的過濾器。
  • 如果木星撞上太陽,會發生什麼呢?
    回答:如果太陽消失了,會發生什麼呢。不敢想像....首先感謝你這個有趣的提問。雖然要想像出這個畫面很困難,但是大數據可以幫我們填補這個空白。難以置信,它竟然會對太陽產生顯著的冷卻作用,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實就像落到大象身上的蒼蠅一樣。那麼木星的組成是什麼呢?木星的90%是氫,那不就是太陽燃燒的燃料嗎?但事實是,如果木星撞向太陽,它會從太陽那裡吸收大量的熱量。
  • 當時發生了什麼,天空突然變紅持續9天?科學家擔心的事還在發生
    天空本應該是令人舒適的湛藍色,有時也會因為天氣的原因會有些變化,總之很少出現過異常的紅色。明朝末年的一天,天空突然變紅起來,並伴隨著紅色光芒覆蓋了整片天空,像是世界末日來臨一般,最令人可怕的是,這種現象持續了足足9天時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天空突然變紅並持續9天?科學家擔心的事還在發生。
  • 太陽表面發生大型噴發 等離子云或對地球磁場產生影響
    太陽表面發生大型噴發 等離子云或對地球磁場產生影響 中國新聞網 | 2020-12-11 13:50:11 綜合報導,12月7日,太陽表面發生大型噴發,它發射出的等離子云被拋射入太空,10日抵達地球,或對地球磁場產生影響。
  • 太陽和月亮是外星人造的?中國人造太陽裝置放電成功意味著什麼!
    近日,我國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造成功並完成了首次的發電,所以現在的很多人在驚訝中國人的高科技的同時也是深深的產生了濃厚的疑問。既然人類能夠在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就製造出類似的人造太陽,那麼在歲月的長河之中,是否會有其他的高等生命體製造過真正的太陽,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太陽和月亮都有可能是被外星人所構造的。雖然這個假設十分的不合理,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也是十分合理的,畢竟人類的文明歷史才多少年,都能夠製造模擬太陽了,這還了得,所以現在的很多人都對天上的太陽和月亮都產生的懷疑的態度。
  • 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地球上生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輻射,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下來,而食草的生物通過吃草來獲取能量,而食肉動物則通過吃食草動物來獲取能量,這樣就實現了太陽能從植物到動物的流動。而太陽的輻射來自於太陽內核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巨大能量,這也使得太陽的溫度非常高,太陽內核的溫度達到了1500萬度,而表面溫度達到了5500-6000度。
  • 「造太陽的人」鍾武律: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
    中國之聲獨家專訪「造太陽的人」: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近日,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造太陽」?
  • 珠穆朗瑪峰山頂發現新事物,它本不該出現,不是一件好事!
    珠穆朗瑪峰被稱為世界最高峰,眾所周知,越往山頂攀爬溫度會變得越來越低,珠穆朗瑪峰的神秘引起了眾多探險家攀爬,可是想要登頂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段時間科學家們在探索中穆朗瑪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在山頂出現了不該出現的東西,究竟發現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