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網易雲音樂與新華社「聲在中國」聯合推出的非遺音樂紀錄微綜藝《不曾遺忘的符號》播出第三期《好耐冇見啦》,上線兩天播放量已超過240萬。
本期節目中,廣東籍音樂人Tizzy T謝銳韜來到廣州,拜訪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雙方將古曲底蘊、粵劇韻味、現代元素充分融合,創作並演繹了說唱版《帝女花》。
粵劇戲寶的新世代註解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戲棚官話」,作為傳統戲劇,主要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方言為粵語的地區。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粵劇戲寶,《帝女花》講述了明末帝女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堅貞不屈、壯烈殉國的愛情故事,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在海內外擁有很大影響力。
「我們經常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有粵劇的地方就一定有《帝女花》。」曾小敏說,《帝女花·香夭》是1958年根據古曲《妝檯秋思》填詞的,非常優美。
圖:《帝女花》講述了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的愛情故事
《帝女花》不僅開啟了曾小敏與粵劇的情緣,也是Tizzy T謝銳韜小時候經常聽到的經典:「粵劇絕對是廣東人不曾遺忘的符號,那幾句旋律,直到現在我都一直記得。」
在廣東粵劇院粵劇文化體驗館,曾小敏向Tizzy T謝銳韜介紹了《帝女花》的鳳冠霞帔,他還體驗了十多斤重的駙馬戲服。
「作為年輕人,我們已經很少去拿起這些東西,但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結合,甚至做成更新的東西。」Tizzy T謝銳韜希望與曾小敏的合作,既保留粵劇的唱腔和調性,又結合說唱等流行元素,用年輕人的手法讓年輕人可以接受。
去年參加央視《開講啦》欄目時,曾小敏也曾表示,粵劇要煥發新的活力就得進行大膽的創新和跨界合作,讓粵劇能夠走進年輕人的視野,為年輕人所接受。
「《帝女花》在我心目中是非常有歸屬感的曲調,這一次做一個大膽的融合,我很興奮」她說。
穿越時空的古曲新唱
與前兩期節目《滄海一聲笑》《西湖》等流行歌曲破壁傳統戲劇不同,此次跨界合作是在粵劇《帝女花》基礎上,由Tizzy T謝銳韜全新創作一部分詞曲,以實現融合效果。
圖:Tizzy T謝銳韜與曾小敏跨界合唱《帝女花》
「落花滿天蔽月光,我給你的愛,跨越了時代。」、「借一杯附薦鳳臺上,除了你以外,不是我的type。」
霓虹閃爍的老街上,身著旗袍的曾小敏每唱完一句唱詞,Tizzy T謝銳韜就會緊跟上一段說唱。粵劇聲調低沉、說唱節奏明快,兩者默契交替,思緒在古代與現代之間快速切換,相得益彰。
「小學時被窩裡就靠這首歌睡,『落花滿天蔽月光』一出來瞬間感動了,謝謝你們帶來新的感動,太戳我了!」
「阿卡貝拉、EDM和粵劇都嘗試過融合,說唱與《帝女花》跨界的意義>內容,我願意給這樣的作品鼓勵。」
「《帝女花》加入說唱元素,用年輕人接受的方式表達粵劇,吹爆。」
在網易雲音樂評論區,古曲新唱的表現方式讓很多用戶第一次接觸《帝女花》並關注粵劇。9月30日,說唱版《帝女花》的音頻版將上線網易雲音樂。
《不曾遺忘的符號》播出三期以來,全網觀看量、話題討論量均突破千萬,深受網友喜歡。同時,節目的示範效應正在顯現,近期湖南衛視王牌欄目《天天向上》中,就再現了《滄海一聲笑》與崑曲的跨界融合。
此後3期節目中,張一山、馬伯騫等將走訪北京、西安等城市,與孫萍、惠敏莉等名家大師跨界合作,推動京劇、秦腔、黃梅戲等非遺曲藝迸發「國粹潮音」。
據悉,音樂微綜藝是網易雲音樂創新開拓的全新方向,在滿足用戶聽音樂的基礎上,嘗試更多玩法,不斷探索欣賞音樂的多元化方式。除了持續引領在線音樂演出發展,網易雲音樂也開始強化以精品短視頻為核心的微綜藝模式,滿足用戶碎片化時間的音樂內容消費需求,節目上線3期獲得了用戶的好評和行業關注。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