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造訪Arkham的機會,今年以來堅持每天十點入睡的我第一次有了品嘗夜宵的機會,當然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Homeslice。作為Found158內食物的Last Order,Homeslice員工起早貪黑地做披薩,即使凌晨時分也都是店裡的高峰檔期。在此,我們必須讚美那些在深夜餵飽了我們的人!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 ,上蒼保佑有了精力的人民!
當然在城市的另一頭也制燥著別樣的夜,兩大餐吧The Cannery與Stone Brewing開在對門搶生意,音樂方面則有老卵俱樂部和育音堂遙相呼應。作為愚園路社區的一份子,Homeslice自然也要插一手,2號店位於中山公園Mixpace的一樓醒目位置。此次感謝店主Nat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一品春季新款披薩。
素辣香腸披薩 Meatless Spicy Sausage
早在Homeslice只有一間門店僅有初始菜單的時候,那款Spicy Sausage就是我的最愛,因為其肉量豐富味道濃鬱。如今在這款的基礎上推出了無肉版本,也迎合了Homeslice每個季度都會推出一款素食披薩來滿足素食主義愛好者的需求。
替代辣味香腸的是素腸,由鷹嘴豆、豆腐與烤麩(?)組成,從外觀上幾乎沒法辨別,吃口也幾乎還原了辣香腸的味道,還原了最初的感動。素食主義者終於也有機會品嘗到我認為最好吃的基礎款披薩了!
墨西哥牧羊人披薩 Al Pastor by Scott Melvin
Homeslice每個季度都會推出一款合作款,這次找來了上海艾迪遜酒店的Scott Melvin,他的簡歷表上還包括Table No. 1、The Commune Social兩間滬上知名西餐廳。當你以為他會帶來一個特別西式風格的披薩時,他卻出人意料地用了Al Pastor來呈現自己心目中的美味披薩。
Al Pastor烤肉原本多見於各種taco。相傳多為伊斯蘭教徒的黎巴嫩移民將shawarma帶到墨西哥當地後,本地人學會了旋轉烤肉並烤起了豬肉,這讓人情何以堪。但這旋轉烤肉的味道真的不錯,得到了世界範圍內吃貨們的廣泛認可與喜愛。墨西哥椒與牛油果醬都在證明其墨西哥風味菜式的根源,然而我卻發覺這片披薩的最大美味秘訣在於那豬肉上的脂肪,在烤制後美味極了,輕咬一口便見天堂!
煙燻愛爾蘭土豆披薩 Smoked Craic Pizza
哎呀,說起來本文沒能在聖派屈克節之前推出實在可惜,因為這款披薩主要是用來歡慶愛爾蘭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當然也為全世界人民找到一個喝酒狂歡的理由。想像著這款披薩搭配啤酒或是Jameson子彈酒的樣子,想著就覺得特別對路。
這款披薩是一款基於白底的披薩,餡料方面則用到了土豆、青蒜以及愛爾蘭風味的車打芝士,口感特別像是家裡自製的土豆泥。相較於其他這季其他披薩來看,口味略顯寡淡,所以店家也推出了升級版本,可以選擇加入了四川方面的煙燻肉來為愛爾蘭節日慶祝。
羅馬豬臉肉披薩 Amatriciana Pizza
Homeslice在選擇食材方面總能給人驚喜,上季推出的尼斯洋蔥披薩裡的鳳尾魚令人印象深刻,這回的食材同樣令人過目難忘。如上圖所示,Guanciale是用香料醃製的豬臉肉,是羅馬風味的培根,是義大利招牌菜Carbonara與Amatriciana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這款披薩看起來真的太一般了,像是忘記撒了餡料似的,但其實內容豐富,洋蔥蕃茄醬加上薄片豬臉肉,並加入了馬蘇裡拉與羊乳乾酪兩種,所以聞起來太香了,吃起來也太好吃了!這美味可能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能夠保證的是這塊披薩所含的熱量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無所畏懼的我連吃兩塊。這款毫無疑問是我本季最愛,同時也非常想在上海尋找最好吃的bucatini all'amatriciana!
香腸小青菜披薩 Sausage and Broccoli Rabe
這回還多推出了一款特別限時款,可能都賣不到這個月底,因為披薩中的食材有季節限定的小青菜。當店主在家吃飯,看到阿姨燒菜時炒的小青菜時候靈感襲來,為啥不能將小青菜運用到披薩製作當中呢?
小青菜配香腸,相比前幾款簡單許多,但倒也是最有家的味道。由於我媽沒事也會做披薩,雖然餅底真的很糟糕,但是在餡料的選擇上也頗有創意,單位發的年貨廣式香腸也被運用到披薩製作中,和小青菜的選擇應該都算是神來之筆。
有人說,披薩是馬可波羅來華時學習中國攤大餅技法製作而成,推斷披薩是中國人發明的,這麼說K國人可能會不開心。當今世界,紐約風格披薩才最引領潮流,它的包容與讓食物如同文化一樣多元。我建議大家在品嘗完這幾款春季特色披薩後不妨來homeslice買個白底或者紅底披薩,自己灑點配菜或者醬料什麼的,創造出你自己的Home's Slice of Pizza也是蠻好玩的,講不定哪天大廚合作款披薩就由你創作了。
-The End-
Homeslice
@愚園路13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