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000公裡外的上海,找一口記憶中的紐約披薩

2021-02-16 企鵝吃喝指南

一個真正的紐約客,是不敢去其他任何地方吃披薩的。

聊到披薩,每個紐約人都會抓著你滔滔不絕地講他們在世界各地的遭遇:大厚皮,油膩膩的芝士,還有那些荒唐的配料(說的就是你,菠蘿!)…講故事的表情不能更浮誇,語氣裡透著揮之不去的厭惡,白眼翻到天上,眉頭皺得老緊,像是在跟你反覆揭開心靈的創傷。

這種執念其實有據可循。

對紐約人來說,披薩遠不止街邊快餐那麼簡單,它與這座城市的關係,就像是雙螺旋DNA的其中一根:不管你是衣冠楚楚的華爾街金領,還是蝸居布魯克林的潦倒藝術家,哪怕是個非法移民街頭小販,每星期都得惦記來兩口99美分的披薩。


在這個全世界最著名的移民大熔爐裡,披薩跟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園一樣,坐擁無可撼動的至高地位,而每一個扭腰人對披薩,也堅守著不容玷汙的個人情結。

都知道義大利是披薩的老家,剛開始,紐約城裡吃披薩、做披薩的也只有一群義大利移民,開出的第一家披薩食肆,便是100多年前在小義大利名不見經傳,如今卻招來遊客蜂擁拍照的Lombardi’s

人頭攢動的Mott街口,是每本旅遊指南必推的勝地

可挪了窩總要入鄉隨俗,義大利人初到美國,看到這麼富足的肉類資源一下就歡脫了,不光用上了pepperoni(這貨他們老家沒有)和sausage,還搞出茄子、蘑菇之類的toppings;餅皮從薄紙一張,升級成慷慨的脆韌,直徑也從「一人食」蹭蹭漲到18寸,柴火爐更是被更現代的煤氣或木炭烤箱取代…


妹子的小尖臉和18寸的大圓餅,對比不能更鮮明...

一直到五六十年代,從建築工人到通勤白領,紐約本地的美國佬們方才逐個開竅,啊,這塊一片能頂飽的大餅,分明就是午間匆忙趕路、深夜飢腸翻滾之時,最完美的果腹之選啊!

便宜,親民,無所不在,紐約披薩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存在,無縫串聯起每一個階層,以全城人民精神肉體雙重食糧的姿態,見證著紐約年復一年的喧鬧熙攘。


O're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home of the...big pizza?

只要你把它服侍好了,一角原味芝士紐約披薩絕不會虧待你的嘴。

撒上牛至葉幹辣椒碎帕瑪森,一場此起彼伏的音樂劇開始了——餅皮的韌和脆加上那一丟丟sourdough的fu,化身配料裡甜鹹鮮三重奏的鼓點,mozzarella的奶香、茄醬酸度充當和聲,還得講求打開方式:

嗯,吃的時候要對半疊

而且必須用油跡斑駁的廉價白紙盤湊著!


做到正宗也不算很難,可惜,在紐約以外的城市,你總能見到形形色色的稀巴爛翻版,一點點都沒走心。

那麼問題來了

在上海,這個離開紐約一萬2千公裡的城市

你能搞到一片還過得去的紐約披薩伐?

隨著西村口碑最盛的slice joints之一Joe’s在吳江路落地,以及全盤復刻紐約地下鐵風的Homeslice在found 158開張,忽然之間,這把異鄉的火在這兒燒得更旺了。

為了討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企鵝君這次找來個活的紐約土著!懷著忐忑的心情,我們跟著這位披薩狂熱愛好者,前去滬上幾家頗有名氣的紐約披薩店探了探路。


但在開始之前,老規矩,我們先扯一扯這把衡量優秀的標尺該往哪兒放。


一塊優秀的紐約披薩,長啥樣?


既然說,披薩是個協奏曲,餅皮、醬汁、芝士、「澆頭」個個都要過關,最後奏出來的效果更得喜人,有個裝逼的德語詞叫「Gestalt」,就是用來形容這種1+1+1+1>4的味覺效果的。


1|Crust 餅皮

紐約披薩雖以薄底著稱,但要論薄,它既賽不贏老祖宗那不勒斯披薩,在新澤西也有更薄更脆的「Tavern style」,正宗的紐約披薩,在薄與脆之上稍有海綿感,還要做到一不焦、二不碎。

藍鵝,厚度才不是一塊紐約餅皮的最大指標,味道才是


均勻交織的鹹度,點到即止的酵母酸要能在你舌根後部完美融合,哪怕這塊餅皮是吃剩的、隔夜的,只要邊上還留了那麼一口芝士,抹兩下盤邊殘留的醬漬,你依然會吃到控幾不住你記幾。


2|Sauce 醬汁

大多數紐約披薩的醬汁都太!甜!了!

罐裝番茄的甜必須能被一記夠爽的重酸擊醒,但平衡的秤還是要往甜味那兒稍靠,這樣,才能和餅皮的微酸中和。

不論店家如何給醬汁加戲,多來點兒提香的大蒜或香草總是好的,雖然所有紐約人仍舊會抓著牛至葉調味罐往披薩上猛甩。

3|Cheese 芝士


不要新鮮也不追求高級,正宗的紐約披薩必須用刨碎的幹馬蘇裡拉!!這和用新鮮芝士的意式披薩是兩碼事兒,芝士在這裡,只負責提供鹹味和脂肪

別放太多,我想看見滾燙的茄醬從芝士裡噗噗冒出來,那種紅白相間的樣子,腦補格子狀,ok?不是毯子。

4|Toppings 澆頭

最經典的紐約披薩根本沒有「澆頭」,芝士披薩不叫「cheese」,叫「plain」

如果要加東西,pepperoni和sausage算是兩大經典標配:pepperoni加熱到焦脆微卷,逼出的辣油跟鹹味一唱一和,sausage放下去還是生的,成塊兒,飄著勾魂的大蒜和小茴香味。

放蔬菜?洋蔥、蘑菇還湊合,黑橄欖一上陣,簡直成了災難片好嘛。

紐約披薩不是必勝客、棒約翰,在它的世界裡,至簡是王道,如果你需要堆滿餡料才能吞下一塊餅,那說明,它的底子還不過硬。


5|Gestalt 你還吃嗎

說了一堆,but it’s all about,下次你還回來吃嗎?


我們去了哪些店?

上海能吃到紐約披薩的地方不多,地毯式搜查了一番,企鵝君只摸排出四家算得上「專攻」紐約披薩的店。

結果呢?


在前兩家被雷到飛起,在後兩家吃出真愛。

以下是我們的真實感想

紐約客匹薩(靜安寺店)


下到靜安寺1788廣場的B1,迎接我們的是這間不起眼的,蝸居在慘澹美食廣場的小鋪面。

透過玻璃窗,鐵盤裡散落著幾片看起來足有六七個鐘頭「高齡」的pizza(第一反應是市口不好,賣不完情有可原),餅皮蔫兒了,pepperoni軟塌塌耷在上面,芝士像癩皮狗撲街般蓋住一切,此情此景讓人心裡慌得打鼓:如果我只按片買,他們真會給我重新加熱這貨嘛

細思極恐,抱著殘存的希望,企鵝君點了一整張現烤的pizza。


有幸觀看了全程披薩製作表演,他家和正宗紐約披薩的接近度,幾乎跟美式中餐有得一拼——皮毛學到,不得精髓

師傅往披薩上糊了滿滿一層透不過氣的芝士毯,一張明顯未發透的白色餅皮被金屬鐵絲網分離撐開,一直到送進烤箱都沒取走(要知道餅皮和高溫的烤箱底部接觸不到位的話,整張皮子就毀了)… 好的吧,一看烤箱溫度260攝氏度,低限都沒達到,這時候,我們的表情已經接近黑線了。

等啊等,大概有半個世紀長,企鵝君終於盼來了這樣的東西:


說「盼」都抬舉了。

我們點了份芝士披薩(plain)和它家經典「Brooklyn」披薩的雙拼,Brooklyn裡面應該有pepperoni,墨西哥辣椒(jalapeno),以及蒜,但不管你點的那半個餅叫啥,它的主要特色除了油,就只有一灘烤過頭的芝士,而且這塊足足被遺忘在烤箱裡15分鐘的餅皮,口感儼然一片巨型梳打,絲毫吃不出發酵或者調味的痕跡

既然已經這麼慘了,你只能祈禱「澆頭」來救場,起碼一塊厚而有肉感的pepperoni可以拯救平淡的餅皮吧!但說真的,老闆,你能讓採購上點心嗎?

用的墨西哥辣椒又糊又粉,與其說放來調味,不如說它是一口陳醋;pepperoni跟紙一樣薄,一不小心就被油淹沒…還有,如果大蒜真的曾經存在過,那等到披薩上桌時,也早已人間蒸發。

給你一個建議,買塊速凍披薩,在家用微波爐叮十分鐘,出來的效果可能比這裡都強,你還不用來回靜安寺破費1.5倍的滴滴路費哦。

其他有座的分店沒去過,但特意問了店員,它家材料、做披薩的流程和員工培訓都是統一的。


Patsy's前街紐約披薩

走進開在衡山坊裡的這家餐廳,牆上的照片,菜單裡的描述,還有一切店裡的陳設,都會讓你無比確信自己造訪了紐約某著名披薩店的上海分店


一看到店名,企鵝君立馬打了個激靈,以為這就是紐約East Harlem老字號Patsy’s開來的分店呢。後來因為八卦,索性去Patsy’s的網站查證,可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搜到有關上海分店的一絲信息,於是越挖越深,竟然發現一出跨國醜聞

說起這事兒,還有好幾家英文媒體曾經報導過。

2014年張開業的時候,Patsy’s的名字還叫Patsy Grimaldi’s,以布魯克林的另一家知名披薩店Grimaldi’s的分店自居——Grimaldi’s招牌的炭火烤爐和以新鮮取勝的披薩,在這家店裡也都找得到相似的影子。

然而好景不長,2015年,他們被正宗Grimaldi’s發現侵犯名譽權,惹上官司後便悄然改名換姓。

如今名字悄悄去掉後綴的Patsy's

企鵝君並不想捲入是非爭執,但總之經過這趟風波,大家就不要把店裡的披薩質量跟任何紐約名店扯上關係了。

摘掉有色眼鏡,這家前街披薩的出品,看起來頗有點傳統紐約炭火烤爐披薩的意思:薄底披薩,不吝嗇的醬汁,碼上一塊塊新鮮mozzarella芝士,更有翠綠羅勒點綴其間(dei,有些炭火披薩店是沿用意式新鮮芝士傳統的)。


在羅勒和醬汁上,前街披薩都沒有失誤,出爐的披薩熱氣蒸騰,夾裹著一股怡人草本香,醬汁調味得當,吃得出新鮮番茄的輕盈感

但他家遭遇滑鐵盧的地方在於餅皮:傳統的old-school紐約披薩之所以用炭火爐,就是為了能在餅皮接觸高溫爐底的瞬間「轟」地隆起。


Oven Spring 圖解

水蒸氣與空氣遇上瞬間高溫,會爭先恐後地從裡往外逃,在餅皮間形成一張氣泡與麵粉織成的密網,鬆弛而輕盈的氣孔上下,分別粘連著柔韌的皮、酥脆的底


出人意料的是,明明用了炭火爐,前街的餅皮居然太密了!本該酥脆的餅底成了會掉屑的質地,明顯是爐火燒得太寒磣,皮面兒上的泡泡雖然冒得不錯,但總體而言,這塊皮子太沉了,擺到任何紐約炭火披薩店裡都要被扔掉的水準。

Joe's


企鵝君簡直是紐約Joe’s的無敵腦殘粉!


昔日開在Bleecker 和 Carmine 街角的Joe's

現在往旁邊挪了三個坑,新址7 Carmine St

每當進城晃到Bleecker和西4街附近,聞到半條馬路開外Joe's的披薩香,兩隻腳就不自覺地被釘在了地上。看著被堵得水洩不通的帳臺,交替著進出烤箱的生熟披薩,不管吃沒吃飯,我都會照例點一片plain,一個人抿著番茄醬和芝士呵呵地自high。


某日聽聞上海居然要開分店,激動得每周跑吳江路視察裝修情況,堵截店主逼問何時開張…

開業當日,企鵝君幾乎是顫抖著把披薩遞到唇邊的...除了期待,在紐約苦樂參半的舊日回憶也悉數湧來。

坐在人頭攢動的吳江路,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真實而夢幻,明亮的白熾燈直射大而新鮮的披薩,整齊切成八瓣羅列在玻璃後面,氣場強烈,引得路人紛紛駐足…


以至於我恍惚了5秒,自己到底在是上海,還是紐約?

磚瓦門面,白底紅字,連字體都沒改的招牌,長在這裡雖然有點違和,但無一不用心復刻了格林威治老店的陳設,老闆還特意把Joe’s的資深廚子Maya從紐約請來坐鎮,這傢伙去年明明還在威廉斯堡監督Joe’s的新店開張。


點單落座,看著披薩小哥在開放廚房裡忙前忙後,一張大餅服帖地在他沾滿麵粉的手裡轉圈圈,也是種享受。

餅皮得厚薄適中,脆底幹而耐嚼,軟韌的表面有滾燙的芝士在冒著泡泡;mozzarella的用量恰令每樣材料無縫纏綿,乳香與口感在上海絕無僅有,這塊餅的樣子,簡直可以去當紐約披薩的教科書了…


上:菠菜Ricotta,下:Pepperoni

吹毛求疵一點,還是不難抓出小小差池,不夠鹹!餅皮調味不夠重!芝士雖用了好料,但一定會被吃慣紐約披薩的人吐槽太淡!鹽罐店裡有,但跟融入配料本身的調味終歸兩樣啊。

從櫃檯上的一堆瓶瓶罐罐裡,我們掏出了幹辣椒和牛至葉,卻找不到一罐帕瑪森芝士,詢問之後竟被告知沒有…呃,作為紐約人命根子的披薩調味三兄弟,牛至葉負責香,辣椒負責辣,而最要緊的帕瑪森,那股鹹臭交織的味道應該與酸甜口的醬汁一唱一和。


在紐約,幾乎所有披薩店都不可能斷了帕瑪森的供給,原則問題,咱們還是不能將就。

不過轉念一想,遠隔重洋,要求買到一片跟Carmine Street的烤爐出品一模一樣的披薩,自己也是有點過分了...

就算離完美還差一口氣,就算他們能做得更好,就算吳江路的Joe’s在這場考試裡拿不到全科100...我依然會愉快地啃著這塊95分的披薩,假裝在紐約

Homeslice

Homeslice 開在Found 158,巨鹿路城市潮人新地標,一座新老店雲集的下沉式廣場。

著名的JZ club、Café De Stagieres、電音club Arkham在這兒開了新店,還有一溜不知名的新晉餐吧,每逢周末,衣著光鮮的爬梯動物魚貫而入,音樂放得震耳欲聾,你會看到人人都在買醉,光頭法國帥哥勾搭暑期實習的加拿大妹,操著各國語言的鬼佬瘋狂吐槽中國生活…

說實話,對於披薩這樣的快餐,企鵝君對環境沒要求,不說紐約人本就在街上邊走邊吃,哪怕身處邊陲小鎮,給我一根肥瘦相間烤得噴香的羊肉串兒,吃得開心了,我也能呼朋引伴下次再來。

但, 即使對環境再不感冒,似乎也不得不說說Homeslice家費勁巧思的裝潢


老闆Nat雖是英國人,卻在上海餐飲圈混跡了不少年,深知怎樣的設計最對人胃口。灰色水泥牆上,畫著縱橫交錯的紐約地鐵線路,開放式廚房用了馬賽克大色塊,相鄰桌椅給了很大的空間,一切都顯得方方正正、乾淨簡潔,多了些Joe’s沒有的時髦正點

披薩口味的選擇,也很讓人舒心。


除了最基礎的原味(芝士)、pepperoni,他們還供應頗有創意的組合口味,能給出像artichoke(朝鮮薊)+sausage這樣的搭配,幾乎是廚房品味和敏感度的體現了。

我們嘗試了各種選擇:把pepperoni和artichoke sausage 組了個整隻雙拼,又單點了一片原味芝士。


YES: it’s that good!

Homeslice的披薩醬可能是全上海最好的,果香和酸度掩也掩不住,從紅白拼綴的芝士裡冒了出來,勾得人口水直流;餅皮和mozzarella的鹹淡處理妥帖,芝士乳香不輸Joe’s。


最強項要數「澆頭」:自製香腸正如標準所言,以的狀態被送進烤箱,在高溫的作用下達到鮮香肥嫩的頂峰,pepperoni則把香、肥、酸、辣做到了極致,堪稱神調味。

企鵝君還留意到,homeslice的廚師會往做好的披薩上淋幾滴橄欖油,這個提香的小細節,體現了他家整體的調味風格:慷慨、用心

打著滿足的飽嗝,紐約土著只有一個小意見:餅皮的調味、發酵沒毛病,但要是能在烤箱裡多烤一分鐘,就能解決皮子稍生過韌的小問題,不過這問題很難察覺,也幾乎能被完美的配料掩蓋過去。

雖有外國老闆,但也算半個「本土國產」,沒有Joe’s的老牌光環在,Homeslice想在上海打響名號必須更用心——即便企鵝君再怎麼深愛著Joe’s,公道話不得不講:在上海不大的紐約披薩競技場上,撇開情懷, Homeslice稍勝一籌。

***

紐約披薩在魔都悄悄興起只有小半年時間,在幾萬公裡外的中國,如今居然能覓得幾口正宗的紐約味道,對於老外、海歸和本地人來說都是好事。

可在更高原材料成本、地段租金上漲的重重阻力下,紐約20刀一張的Joe's原味披薩,來到上海溢價20%,少了點親民的地氣,多了幾分高傲的架子。

披薩漢堡之於紐約,就像上海的包子生煎,人們從中追求的是一種不假思索的美味便捷,期望它永遠能和高級館子分居兩個世界。

下一步,從業者是否應該思考,如何才能還原食物的真實體驗?

文|Chester Dubov

改寫、翻譯|Judy

編輯、校對|Judy

圖|思敏、部分來自網絡

設計|心悅

相關焦點

  • 在魔都覓一口記憶中的紐約披薩有多難
    點擊上方「更上海」一鍵關注「二更」旗下新媒體
  • ​一次都沒懷念過的紐約披薩,吃了一口,想了一夜
    食物是記憶的載體上海開了兩家紐約披薩店
  • 88元搶超值披薩套餐::奧爾良pizza(9英寸)、義大利番茄肉醬意面、薯條等,找一口記憶中的紐約披薩!
    如果你是個重度芝士愛好者,這款披薩絕對是你的不二選擇,超厚的芝士內陷,光是看著都垂涎欲滴了~濃濃的番茄肉醬搭配義大利麵,吃上一口都是非常滿足,酸香可口完全不擔心吃不完!脆脆的外皮裡是柔軟的內心,一口咬下去滿嘴甜蜜的味道。(不會膩哦)
  • 【只為披薩狂】 來紐約必吃的5家紐約披薩店
    所有文字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本微信號出處!作為美食熔爐的紐約,自然不缺上等美味的披薩。義大利移民將家鄉美味帶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度,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改良,成就了一種全新的移民美食「美式披薩」。在紐約,食客們有太多披薩選擇,既可以在街頭花上99美分(稅前)來一片味道還不錯的便宜披薩,也可以去小義大利區品嘗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薩。
  • 地道紐約客還是冒牌山寨貨?天平路新開的披薩店:Patsy Grimaldi's
    在上海的 Grimaldi's 開張不久,《紐約日報》就刊登了美國 Grimaldi's 起訴本市某披薩店侵權的報導。來看我們對上海 Patsy Grimaldi's 的點評,順便多些餐桌談資。就在周二,《紐約日報》報導了一起 Grimaldi's 狀告上海某披薩店侵權的案子。我打電話給了上海 Patsy Grimaldi's 的管理部門,他們表示並不知情。在訴訟懸而未決的情況下,我當然是不會輕易下結論的。但就算這地方是所謂的「冒牌」,在上海也不算什麼新聞。無論如何,Patsy Grimaldi's 還是有不少值得去的點。
  • 全球160+店的網紅餐廳登陸上海,一口get凱特王妃同款披薩!
    去年12月,Zizzi中國首家旗艦店落戶上海,魔都的朋友不用飛英國,就能吃到「王妃同款」披薩。Zizzi還換著花樣給大家驚喜,精心醞釀3個月後,魔都限定版春夏新菜單上線,推出專屬魔都的「Zizzi味道」,我們第一時間去打卡嘗鮮!
  • 紐約人氣第一的披薩店終於落戶徐家匯!天天不重樣聚會吃到high!
    自從衡山坊一家百年紐約披薩老店火爆後,小夥伴們常常約著去DIY各種口味的超大16寸披薩,還順便喝點啤酒嗨一嗨!怎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聽說這家店最近又推出周周不重樣的Brunch,再一次讓魔都人民瘋狂了······ 準備好舔屏!
  • 紐約超人氣披薩店推薦清單,欲吃從速!
    pizza雖然起源於義大利,但是在紐約,這可是必備的美食之一,甚至可以說是「紐約菜」了。街邊的披薩店隨處可見,你可以將pizza當作快餐,當然它也同樣是約會的好選擇。如果你想交到一個紐約朋友,那麼就和他聊pizza吧,從麵皮到內陷到醬料,他們一定會滔滔不絕。
  • 大牌 5 折 | 思北這家披薩店の大花臂帥哥老闆,花20w+做了一塊意式披薩 !
    大家都知道義大利是披薩的老家餅皮薄底,微焦毫不吝嗇的醬汁, 鋪滿滿的芝士, 重料紐約披薩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存在坐擁無可撼動的至高地位一塊正宗的紐約披薩,少不了的就是芝士。鋪滿帕瑪臣奶酪、再加以馬蘇裡拉芝士, 製作出的披薩口感順滑,濃醇奶香,形成完美的拉絲。
  • 「桌遊推薦」英國最美味——《紐約披薩王》
    英國的飲食文化十分「有趣」,這是一片美食貧瘠的土地,甚至連英國的菜譜都因為這一層原因被笑稱為世界上最薄的書,而作為一個來自於以美食著稱的國度的中國小夥伴,也只能委曲求全在不多的選擇中找出一個相對合適的存在。而在其中最受到小夥伴們青睞的就是披薩了。
  • 一人|Ty Ty與他的紐約美食記憶
    一人鼎鼎有名也好無名小卒也罷在「吃」之一字人人都是哲學家Ty Ty與他的紐約美食記憶
  • 超簡單的10分鐘紐約時報冷藏發酵披薩麵團
    今天的俄亥俄天氣還不錯,我們趁著太陽出來在屋外上了體育課,說是體育課,也不過是跟Kylo跑了一圈,還玩了一下巨大的室外Jenga。整天想的就是給小朋友們找事情做,能夠讓他們安靜一個小時都感覺是賺到。這是紐約時報上的一個方子,跟King Arthur (美國一個麵粉牌子)2020年度方子有異曲同工之處。
  • 轟20最大航程達12000公裡,足以延伸至夏威夷,B2隻有11000公裡
    轟-20採用隱形飛翼布局設計,最大航程達12000公裡,足以延伸至夏威夷,這令人吃驚!美軍B-52H不空中加油下作戰航程為14160公裡,B-2作戰航程為11110公裡。未來的轟-20將可以裝備核武器,成為中國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中的空基部分。
  • 在倫敦、巴黎、紐約、上海生活成本如何?這10個人有話說
    那麼倫敦、香港、紐約、北京、首爾和上海這些「網紅」大都市,與巴黎到底有什麼不同?剛好這次《誰是TOP帶貨王》活動的十強選手,分別在這些城市有過學習或生活的經歷,讓他們來講講個人的體驗和感受吧!在法國讀書,公立大學每年學費也就幾百歐元,私立商校每年也貴不過9000-12000 歐(7-10萬人民幣)。而在英國,本地人大學學費也要9000多磅(9萬人民幣)一年,國際學生大約要15-25萬人民幣。研究生雖然只需讀一年,但學費大概要20-30多萬。而且在英國畢業後非常難拿到工作籤證,外國學生幾乎是畢業後立即回國。」
  • 清新素食披薩!將味蕾從油膩中喚醒~
    而現在,在飽腹和美味的基礎上,洛杉磯又提供了更為健康的選擇——素食披薩🍕,不含任何肉類卻依然無損於披薩的精髓,還有想像力豐富的廚師提供的各種新花樣,讓人讚不絕口!想知道洛杉磯哪裡能吃到最棒的素食披薩?這就告訴你!
  • 旅遊:美國的幾個最大城市中的必遊披薩店!
    旅遊:美國的幾個最大城市中的必遊披薩店!在一個時代20世紀90年代,它可能已經可以在美國各地找到一種當地的精釀啤酒。小城鎮沒有自己的咖啡烘焙機,在上班途中向園藝師,電工和警察提供罕見的公平貿易啤酒。即使在較大的城市,農場到餐桌也被視為加州嬉皮士的一種趨勢。
  • 【到此一遊】紐約最潮的披薩來咯!還要配香檳喔!
    >紐約最潮的披薩來咯!每一個都是10英寸大小,屬於紐約式薄片的披薩。Martina 推出的10種披薩,全都受到很好的評價,不過看起來,這個叫做Fior Zucca 的披薩受到最大的歡迎。【到此一遊】紐約9月10大不可錯過活動!【到此一遊】紐約近郊出遊,新澤西大地雕塑公園【到此一遊】日本小吃連鎖DokoDemo進駐紐約東村咯!【到此一遊】一生一次的奇觀,美國超級日全食要來咯!【到此一遊】布魯克林小吃集市進軍曼哈頓!
  • 紐約市民排隊暴曬3小時都要吃的披薩店來到上海,一出場就秒殺所有!
    這一大盤披薩居然用上了店家特製的終極裝備!製作過程絕對亮瞎24k鈦合金眼~據說這小小的麵團可是義大利進口頂級麵粉製作厚度適宜的手工秘制麵團,在紐約這樣的餅底做出的pizza一天可以賣掉300多塊!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 上海人揮之不去的街頭記憶!
    油墩子現在真的不多見了……記得小時候的弄堂口經常有,一隻煤爐,一口小鐵鍋,一大盆稀麵糊和一大盆拌了蔥花的蘿蔔絲。這種物美價廉的童年美食,外脆裡嫩,油而不膩,老一輩的上海人把油墩子當作下午的點心。擺攤的是一對老夫妻,阿婆很友善,和老伴一起賣油墩子和臭豆腐,很是恩愛。
  • 冬去春來,Homeslice新款披薩出爐上市!
    Homeslice每個季度都會推出一款合作款,這次找來了上海艾迪遜酒店的Scott Melvin,他的簡歷表上還包括Table No. 1、墨西哥椒與牛油果醬都在證明其墨西哥風味菜式的根源,然而我卻發覺這片披薩的最大美味秘訣在於那豬肉上的脂肪,在烤制後美味極了,輕咬一口便見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