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上線了 「多多錢包」。不少拼多多用戶「個人中心」新增「多多錢包」一欄,用戶點擊實名認證、綁卡後即可開通。
對此,網友戲稱:繼「百億補貼」幫你省錢,「多多買菜」幫你送菜,「多多錢包」要幫你結帳了。
同時,隨著「多多錢包」的上線,支付寶再迎「勁敵」,支付市場也將再起新戰事。
巨頭入局支付市場,拼多多上線「多多錢包」為哪般
自2017年網聯平臺正式運行以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線上支付通道,不再直接對接銀行,而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與各家銀行對接。
清算業務由網聯平臺統一完成,第三方支付牌照暫停發放後,當下已經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便獨具優勢。
而付費通和螞蟻集團旗下的支付寶、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早在2011年便獲得了牌照,且是首批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因此,在支付方面優勢明顯。
而在2017年後,沒有牌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如京東、美團和小米三家公司也紛紛選擇收購擁有牌照的公司去獲取支付牌照。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支付市場,其目的是將交易數據留存在自己系統中,支付正是完成商業閉環不可或缺的一步。
與此同時,支付通道上,用戶有選擇權,為了更好地實現數據留存,網際網路企業也各出奇招,美團摺疊部分用戶的支付寶通道便是一個例子。
拼多多自然也不例外,截至2020年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12個月內GMV達到14576億元,年活躍用戶達到7.3億,在擁有了用戶基礎,並遭遇了多次「二次清算」舉報後,拼多多自然也不想放棄能夠實現交易閉環的機會,在2020年初也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之前接入的是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渠道,但無論是使用哪個支付渠道,金錢從銀行到平臺帳戶的支付通道,是銀行在為第三方機構提供服務,銀行會收取0.2%~0.5%不等的通道費。
而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向電商平臺提供通道服務也需要成本,因此會收取一定的費率,費率往往是用戶支付金額的一定比例。
根據拼多多季度平均商品成交總額(3644億元)來算,拼多多目前的交易量級在日均40億元以上,但按照目前的日均交易金額來算,拼多多需向第三方機構支付的金額也不小。
所以拼多多上線「多多錢包」目的之一是為了節約成本,更重要的還是為了構建完整的金融體系。
反觀阿里與京東,都擁有完整的金融體系,用戶收貨後,商家到帳、提現都可以在自有體系中完成。隨著「多多錢包」上線,拼多多也將彌補之前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攜7億用戶「殺」入支付市場,支付寶再迎「勁敵」
與此同時,拼多多平臺有超7億的活躍用戶,攜帶如此龐大的用戶資本入局支付市場,即使是首批擁有支付牌照的支付寶,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多多錢包」區別於多數App繁瑣的綁定支付過程,只需三步就可以開通。
在「多多錢包」內點擊綁定的銀行卡後,如果手機裡已經下載了被綁定銀行的App,拼多多後臺可直接關聯進入完成「快捷支付」籤約,無需再手動輸入銀行卡號等,完成綁定後,用戶在後臺就可看到「多多錢包」內的單筆限額。
簡單、流暢的操作流程,會改變大多數使用者以往對綁卡的刻板印象。
結 語
儘管拼多多剛剛開始構建支付體系,但其擁有的用戶資源和龐大的流量不容忽視。
目前在App端,拼多多的所有商品在支付時皆可通過「多多錢包」進行支付,包括早前的「百億補貼」和「多多買菜」。
拼多多帶著7.3億用戶「帶資」入局,無論是對支付寶,或是對整個支付市場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或將改變金融格局也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