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 作者:黃麗霞 蔡凡 2018-08-01
智能服務與人工服務的關係,是互補還是替代?
文/圖 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
實習生 黃麗霞 蔡凡
近日,有廣州市民到天河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新生兒戶口,現場排隊取號時,被告知必須網上預約,才能現場派號,否則不能辦理業務。明明是新推出的便民服務,卻被指不夠人性化,為什麼?
市民投訴:
必須網上預約 不得現場取號
市民戴小姐準備給小孩辦理兒童身份證,因屬首次辦理,須到人工窗口辦理。大約兩周前,她在網上預約,發現接下來的兩周都沒有號了。本月20日,她決定到天河區政務服務中心天河公安分局戶政窗口現場排隊取號。
「工作人員首先指引我去自助機器辦理,得知不能自助辦理時,我又問了前臺工作人員,她說當日無法辦理,且為了提高效率必須網上先預約。」戴小姐說,對方強調一定要網上預約,才有線下辦理資格。
被拒絕後,她聽到有人因沒帶齊資料,退掉了當天的預約。
「如果說一天的班裡有200個號,退掉了一個,就有一個空出來,是不是可以給現場排隊的人一個機會?不行,有人退號也沒法現場約。」她說。
因感到服務不夠人性化,她和工作人員提出,總有些上網不便的人,例如老人,沒辦法上網預約,怎麼辦理業務?
「他們的回覆就比較讓我震驚了:請教親友。為了提高自身服務效率,犧牲老百姓便利?」
事後,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說,從去年9月份開始,已經開始實施全面網上預約;暑假辦理戶政業務的人數較多,平時頭天預約還是有第二天的號的。
在通過線上預約後,她在7月30日成功辦理業務,據說當天去到現場,前面大約有40人排隊,大約等了1.5小時。
記者調查:
多人沒預約撲空 特殊人群也一律預約
當現場不能取號時,將會發生什麼?記者兵分兩路,選擇在越秀區第二辦證中心以及天河區政務服務中心走訪,發現「先預約,再辦事」實施多時,但仍有市民不知情。
在越秀區第二辦證中心觀察一小時發現,7人沒有網上預約而取號失敗。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們掃了二維碼,登錄廣州公安公眾號,開始網上預約。
還有一位來辦業務的老人家不懂得使用手機預約,由工作人員幫他操作。這位老人和上述幾位市民都「撲了個空」,需要到等到預約日再一次到現場辦理。
越秀區第二辦證中心
在該辦證點,記者發現,不同業務的預約情況不同,申、換、補領身份證要排到8月14日,出生登記與入戶登記則排到8月8日。
現場工作人員強調,辦理戶政業務都需要預約,無法現場拿號,如果不懂得預約,可以求助親友,或者到現場請前臺幫忙預約。
現場工作人員強調,戶政業務都需預約,無法現場拿號
接著,記者到達天河區政務服務中心,15分鐘內有23人到前臺諮詢,其中5人不知道要預約才能拿號,「假如每一個人都沒有預約就來到現場,就會很混亂,也沒有效率。預約是為了提高辦公效率。」現場工作人員說。
天河區政務服務中心,特殊人群也要先網上預約
廣州一些辦證點推出線上預約全覆蓋時,辦理戶政業務設置了綠色通道。涵蓋入學、升學、轉學需要加快辦理;年滿65周歲長者辦理本人戶籍;身患殘疾、重病等行動不便;死亡註銷以及其他緊急原因。
天河區政務服務中心現場有設置「預約長者優先窗口」、「預約老弱病殘孕婦優先窗口」。
也由此可見,即使是特殊人群,如果不是特殊事項,也需要走先預約程序。
市民建議:
線上預約可否與線下取號相結合?
截止今年3月1日,在花都、天河、增城三區的基礎上,廣州新增越秀、荔灣、海珠、黃埔四個區實施戶政業務網上預約,不再進行現場派號。
市民通過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進行網上預約,可以知道自己所選擇的受理時間段有無「空位」,同時方便警方根據預約情況調配警力。
網上預約戶政業務共有4種方式
網上預約戶政業務,共有4種方式:「廣州公安」微信公眾號、廣州金盾網、辦證中心諮詢預約機、廣州「警民通APP」。
網上預約可以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市民現場排隊時間,這無可厚非。但也有市民提出,政府智能化建設或可更好地為民著想,智能化不是代替人性化,更不是「為了網際網路+而網際網路+」。
對於自己在辦理戶政業務時的遭遇,戴小姐提出建議,希望線上預約與現場取號相結合,給大老遠趕過來的人、老年人以及有急事的人一個現場預約的機會,比如,一天200個號,開放150個號網上預約,留下50個號現場排隊取號。(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現身說事:
市民還有很多經歷要講!
「網際網路+公共服務」依靠線上智能化調配,還是線上線下進一步打通更便民?有市民分享了自身經歷▼
▎打疫苗預約後
照樣重新拿號排隊
今年4月,市民溫先生帶孩子到天河區冼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疫苗,被告知沒有網上預約,不能安排。
據說,當時該社區醫院正處於現場取號向網上預約轉變的過渡期,當天預留了幾十個號現場派,但仍導致許多家長撲空。5月開始,該社區醫院全面實施網上預約制。
家長預約時,需要下載一款名為「優苗」的APP。這款APP由深圳某一家商業公司開發,有家長懷疑社區醫院在借公益疫苗之機,為商業APP吸納用戶,轉嫁成本。
在溫先生看來,先預約再打疫苗,可以控制總量,方便醫院調配資源,但能否提高效率,值得商榷。
「預約只是獲得資格,當天還要再排隊。假如你預約某天9點到10點打疫苗,到現場後,會根據你的預約號,再取現場號。即使你是這個時間段裡第一個在網上預約的人,也要按照到場順序重新排隊。」
他對比了預約前後,排隊時間基本上都是一小時。
其次,這種方式還會帶來一定不便。「按照規定,小孩可以到全國任何一家社區醫院進行疫苗接種。如果是臨時到廣州探親或居住的人,需要帶孩子在廣州社區打疫苗,沒有臨時的派號,就會造成許多不便。加上有些小孩是老人家或保姆帶,不一定懂得如何上網預約。」
記者致電冼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確認要先預約才能打疫苗,但如果是首次打疫苗,可直接到現場。
不久前,溫先生還帶著孩子到越秀區黃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過疫苗,發現黃花街有一個比較人性化的規定,一周中有幾天可以現場派號。記者致電諮詢,得知每周三、周四可以現場派號,其他時間需要網上預約。
▎海珠溼地沒有預約就不給進了?
另外,馮小姐也向記者報料,她的父母82歲高齡,愛好旅遊,幾次去海珠溼地遊玩都無法如願:要麼網上預約限量,要麼沒有預約到現場後被拒絕直接購票。
不過,海珠溼地辦工作人員回應說,一直以來,海珠溼地都提倡通過微信公眾號購票入園,一來比現場購票更優惠,二來可以選定入園的日期。
如果遊客沒有預約去到現場,也會同意現場買票入園,同時會提醒遊客下一次記得微信預約。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為保護生態環境,每天海珠溼地都控制人流量,如果適逢節假日,達到限制人數,就會暫停購票入園。另外每逢雷雨天氣,以及每逢周一閉園維護時間等,都有可能導致遊客沒法入園遊玩。(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崔文燦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