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不依靠後老伴和子女,丟掉這三個字,晚年會過得更好

2020-12-16 騰訊網

「為人年老沒生機,為筍年老沒人吃,熬糖老了第一苦,殘花莫望春風時。」--民間俗諺

形容人到晚年的心酸,年輕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年老體衰,做任何事情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老年人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是否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他們把希望寄予到兒女身上,但往往事不隨人願。

於是把希望又寄予到半路夫妻身上,遺憾的是諸多原因影響,兩人很難交心達到信任,最後只能不歡而散。那麼誰都靠不住,晚年該如何安心的度過呢?相信每位老年人都為此發愁。

但我認識的劉大爺晚年過得很舒心,他說老年人要想安享晚年,就要摒棄,靠,等,要,這三個字。

01.摒棄「靠」

劉大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老伴兒過世早,他一個人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孩子們成家立業後,他也白髮蒼蒼步入了老年。

家裡的地租了出去,房前屋後的園子裡種點菜,吃不了拿到集市上賣,閒暇之時喜歡看書,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兒女們都在城裡,不放心他自己生活,讓他三家輪著住養老。

老爺子一口回絕,輪流養老跟要飯有啥區別?我不想依靠你們,兒女們很驚訝,你不靠我們靠誰?這是想找後老伴依靠?

老爺子的想法跟其他老人不同,他說雖然上了年紀,身體不如從前,但不能有「靠」的想法,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一旦「靠」字左右了自己的思想,行為就讓人厭煩。

沒有人喜歡被人依靠,子女雖是自己的孩子,他們也希望父母獨立,後老伴也是同樣的道理,誰願意進門就當保姆,處處想要依靠,那就真的得不到依靠。

能動的時候,不給兒女添麻煩,但要他們明白,奉養父母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我不需要卑微可憐的求你養我,孝順我,這是你們身為子女必須做的事情。

找後老伴要說明,我們的關係不是誰依靠誰,而是相互扶持,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依靠是任何事都想依賴別人,不想主動為對方付出。相互扶持,是兩個人共同努力把日子過好。

02.摒棄「等」

劉大爺說:「有了依靠的想法,隨之而來的就是「等」,等子女養老,等他們盡孝心,等他們給拿錢,等 後老伴伺候自己,沒準等來的是不管不問,最後啥也等不來。」

三個孩子經濟條件有差距,女兒和大兒子工作好,小兒子沒啥本事,工廠上班,條件相對差一些,給養老費的時候,小兒子總是不情願。

說哥姐條件好,多拿錢應該的,再說給的錢足夠老人開銷,自己可以沾光不拿。

劉大爺說:「我不是非要等著你拿養老費,你要明白,我是你父親,這是你應盡的義務,跟他們條件好壞沒關係」。

看似有點不近人情,但他讓小兒子明白,孝順不是體現在金錢多少上,而是行為上的孝心,堅決維護自己的立場,其他子女不會因此挑理,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

跟後老伴的相處,也非常的和諧,家裡的事幾乎兩人一起做,一起做飯,一塊逛集市,力所能及的事從不會等著老伴。

他的後老伴說:「老劉頭心細會疼人,跟他過日子讓人踏實,我也變得越來越堅強」。

沒有了「靠」的思想,就不會有「等」,不等嗟來之食,不等老伴伺候,不等任何人可憐和同情,一切不等就能換來真正的孝順和真正的以心相待。

03.摒棄「要」

張口跟子女要錢,要孝心,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要知道你是父母,不能因為自己上了年紀,沒有經濟來源,身體也不行了,就可憐巴巴的求他們。

劉大爺沒跟子女張口要過錢,只是通知他們每個月幾號給養老費,小兒子耍賴皮,差不多一年沒給養老費,他警告過一次,如果年底還不給,那就法院見。

當時聽他說這話,我覺得劉大爺有點過激了,子女坐在一起好好商量不就行了,沒必要太較真。

可是他說:「女兒和大兒子心疼弟弟,他們每個月每人給一千塊,小兒子只拿300塊,我現在每個月打更還能掙1500呢,說實話不差這點錢。

但是對沒有孝心的孩子,就要治治他,哥哥姐姐對他那麼好,他非但不感恩,還認為應該的,自己也有孩子,他這樣做將來也得不到孫子的孝順。」

他以為我不敢,接到傳票那天傻眼了,說我一點父子親情不講,女兒和大兒子開導他,最後明白了我的苦心。

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多考慮和分析,適當的退讓是肯定的,若是沒有底線的退讓,換來的是不懂得感恩。

不張口要任何東西,不主動等於主動給,不主動給就主動按正當的程序走,教育了子女,也維繫了家庭的和諧。

今日話題:你贊成老年人摒棄等,靠,要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過了65歲再找個老伴,是搭夥各取所需嗎?看這三位老人的大實話
    喪偶或者離異的單身老人,過了65歲,話說是半截身體埋黃土了,還能否再找一個伴一起過日子呢?會不會丟子女的臉?帶著這個問題,看看這三位老人怎麼說。張大爺,68歲,退休工人:這年頭生兒生女都沒用,他們給你看的死死的,到了老年哪怕你一個人,也不讓你找個伴。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在她70多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去洗澡,儘管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她還是老了,自己洗澡很吃力。沒人幫她搓背,又由於洗得慢,又有點缺氧,她最終暈倒在浴室裡。隨後,儘管她被搶救過來,但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甚至不能獨自洗澡」的感慨,讓人十分痛心。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
  • 60歲老人的忠告:不要對丈夫、子女太好,不然晚年過得很悽慘
    殊不知,到頭來才明白自己的付出,非但得不到他人的領情,然而成了他們變本加厲的索取。所以女人千萬不要總是付出,要對自己好一點。        60歲老人的忠告:不要對丈夫、子女太好,不然晚年過得很悽慘我和丈夫是同一個單位工作,我們都是大專學歷,在當時社會就是知識分子,待遇都不錯。我們結婚之後,單位給我們分了一套三居一室的房子。
  • 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不是沒錢和子女不孝順,而多半是這2種情況
    既然人都有老的時候,那麼人老了以後,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過得幸福和快樂一點,雖然我們沒有抗拒衰老的權利,但是我們有追逐晚年幸福生活的權利,但是對於人老了以後,究竟怎麼樣才算是幸福?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認識,也就是認為人老了以後,只要有錢花,子女孝順,那麼就算是過得幸福。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一位70歲老人坦言:老伴過世後,我反而感覺活得輕鬆了許多
    人到晚年,對於先走的老伴,恩愛夫妻剩下的那個人會因悲傷思念;可平常就不是很好的夫妻,反而會覺得自己活得更輕鬆了。02、傾訴人:70歲的姚阿姨我今年70歲了,有一兒一女,跟老伴在一起生活了43年,老伴是3年前突發疾病走了。
  • 70歲老人的真心勸告:晚年的日子,學會一個人過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前的時候,人老了,依靠子女,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如今,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如果老人完全要依靠子女為自己養老,那麼有時候會顯得頗為不現實。聽聽下面這位老人的經歷,也許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
  • 人到晚年,手裡有沒有存款重要嗎?3個69歲的老人說出答案
    雖然不存錢也不缺錢花,但是生病的時候,那些退休金根本就不夠,所以老人退休後,手裡有退休金比較穩定一點,就不用擔心沒錢治病。那麼人老了退休後,手裡有沒有存款到底重不重要?一起來聽聽三個69歲老人的心裡話。
  • 70歲老人哭訴:直到老伴去世了,我才明白最好的晚年生活就一種
    婚姻中的很多人同樣如此,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時只當是一種習慣,不懂得去珍惜,更忽略了相互間的關心,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平常。等到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時,才意識到有人陪伴的幸福和安心。我們常常會想,晚年生活最好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在這位70歲老人的哭訴中,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 記者直擊|70歲老人學車,得過這三關
    記者了解到,北京已有駕校招收了10名初學者老人學車。他們當中,有人是為了拿本後幫家裡搖號,有人是為了接送孩子,還有人則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著想:「等我拿了本,我一定自己開車出去旅遊。」韓教練指導得十分耐心。到了側方位停車區,老聶一邊口頭回顧著動作要領,一邊手腳配合開始操作。一連八次停車練習,老聶只有一次出現了沒停進位的情況。其他七次,大部分停得比較完美,還有幾次雖有小瑕疵,但按教練的話說,「考試不扣分」。三個多小時的學車時間裡,老聶把之前學的四個科二項目都複習了一遍。
  • 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晚年後是什麼感受?3個70歲的大爺說出答案
    如今有的男人不想結婚,害怕結婚後過得不好,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沒人管也不用操心家庭。但有時候不管結不結婚都一樣,都過得不好。年輕的時候可能還覺得沒什麼,到老了之後,生病了,沒有人陪伴,會後悔一輩子沒結婚嗎?這三個男人說出了一生沒結婚你是什麼體驗。
  • 分房睡的老夫妻,晚年過的好嗎?這三個老人實話實說了
    總有人說,分房睡久了,婚姻註定會出問題,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性,我曾做過這麼一個採訪,我採訪了數十位老人,我問他們:「分房睡」的夫妻,晚年都怎樣了?他們也說了實話,我從中挑出了這三個老人的回答,很有意義。圖片來源:壹伴助手張大媽,77歲,分房睡15年,晚年幸福,夫妻感情越來越好。
  • 人過六十,弄丟了三樣東西,晚年的日子好過不到哪去
    一、老伴兒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這世上除了父母,老伴就是最親的人,年輕時和你走過風風雨雨的是老伴,年老時和你相濡以沫的只有老伴,兒女再孝順也不能常伴身旁,老伴才是唯一時刻陪著你的人,也是你唯一依靠的人,人到老年要珍惜眼前人,和老伴互相依靠互相照顧,忙時一起做做事,閒時一起散散步,這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如果你弄丟了自己的老伴兒
  • 有錢和沒錢,晚年生活差距有多大?3位70歲老人說的話很現實
    那麼人到晚年,手裡有錢和沒錢的老人生活的差距有多大?我們聽聽3位70歲老人的真心話,很現實,也扎心。希望他們的話語能夠給正在漸老路上的你我一些啟發,做一個未雨綢繆的老人,給自己的晚年留條後路。70歲的張大爺我今年70歲了,兩個兒子早已也人到中年,孫子孫女也都上大學了。
  • 女人62歲還想找老伴麼?過來人:把握好這三點,再找老伴很幸福
    這是自己過的優點。可你身體慢慢變得不靈活,還不願去養老院的時候怎麼辦呢?那個時候,還希望能有人和你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的時候呢?其實,老年人找老伴,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能解除子女的後顧之憂,還能提高自己的居住安全指數,更能消除寂寞和孤單。
  • 65歲母親的晚年:在兒子家住了5年後,讓我知道了晚年誰才是依靠
    曾阿姨/64歲我64周歲了,我退休了10年,我的老伴5年前離開了我,老伴去世後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在老家住,我只有一個兒子,如今我的兒子早就成家立業了,而我的孫子也長大了,孫子是我帶大的,如今6歲了,上了幼兒園。原本之前我是在兒子家給兒子帶孩子的,但是一年前我回了自己的老窩。住在兒子家那5年裡,讓我知道了晚年誰更靠譜。
  • 2位72歲老太自述:離開老伴後,我才明白晚年最大的幸運是什麼
    唐奶奶/72歲我今年72歲,我沒有結過婚,我一個人也生活了幾十年,我覺得老伴對於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有沒有都無所謂,但是還是覺得沒有好一點,因為我見過身邊很多例子,就算有老伴,他們也一樣會過得不好,我那些姐妹他們結婚後,不但沒過上想要的幸福生活,還每天過得苦不堪言,不是說老伴不好,就是說子女不孝順,反正各種各樣的埋怨。
  • 3個70歲老人的傾訴:人到晚年,面臨的最大困境不是錢
    在很多人心目中,認為人到了晚年,只要身體健康,袋裡有錢,就可以過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豈不知,許多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快樂,與這兩樣都沒有關係。鍛鍊身體,有個好身體,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不信你看,每天華燈初上時,各小區空地上大量跳廣場舞和鍛鍊的人們就證明了這一點。
  • 百歲老人過大壽 社區給6子女每人萬元紅包
    四代同堂,大兒子81歲重孫24歲長長的白鬍鬚,笑呵呵的面孔,樂起來露出僅剩的三顆牙,屠景雲老人看起來就特別和氣。昨日是全家為老人過百歲大壽的日子。見到記者來採訪,老人高興得拿出水果,面對鏡頭還擺出了勝利的手勢,儼然一個「老小孩」,看到老人高興,他的6個子女也都喜出望外。
  • 爺爺七十歲大壽,五個兒子各給兩萬,壽宴當天爺爺說他想找老伴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老年人再婚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對那些喪偶的老人來說,能夠在晚年找到一個合適的老伴,未免不是樁美事。可能有人會說,老年人晚婚不就是兩人搭夥過日子嗎?當然許多老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我覺得如果真能找到情投意合之人,老人再婚也不是沒可能。
  • 退休老人想過好晚年,得先翻過這座大山,不是來自子女和存款!
    人世間最大的幸福就是有錢、有閒、身體健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能符合這些標準的、通常都是那些退了休的老人,他們在剛退休的那幾年、年齡還不算大,有退休金,身體也很好。如果這個時候、還不用幫兒女看孩子,那他們就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下面這位王阿姨卻在退休後、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幸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