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從前的時候,人老了,依靠子女,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如今,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如果老人完全要依靠子女為自己養老,那麼有時候會顯得頗為不現實。
聽聽下面這位老人的經歷,也許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
傾訴人:宋大爺
我自以為是一個非常開明的老人,從來不幹涉子女的決定,也從來沒有想過要為他們當家做主、越俎代庖。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我只需要過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有需要的時候,我適當地提供一些幫助就是了。
所以,在我退休之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非常和睦,無論是我的兒子女兒,還是我的兒媳女婿,他們也都對我非常滿意,逢人便說我是一個很好相處的長輩。
後來我的老伴因病去世了,在我退休之後,兒子覺得我一個人在老家生活太寂寞,所以就主動提出把我接到他們家去住。
然而人與人之間身體靠得近了,心靈卻靠得越來越遠了,尤其是親情,似乎正在離我們漸漸遠去。
由於我與兒子家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一點小事情就容易惹得大家都不高興,而我即使想要改變,但是習慣存在了這麼多年,也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比如,我年老了睡眠較少,所以總是喜歡很早就起床遛彎兒,我的兒媳婦卻總覺得我的這種習慣打擾了他們休息,所以為了避免惹兒媳不高興,我即使睡醒了也只能睜著眼睛躺在床上等著他們起床;
我吃飯之前喜歡喝苦茶,我的孫子也總是效仿我要喝茶,而我的兒媳婦覺得飯前喝茶對腸胃不好,禁止孫子效仿我,並且覺得我沒有做一個好榜樣。
這些都是一些極其微小的事情,但正是這些小事情使得我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我從兒子為難的目光中看到了他的意思,於是選擇一個人搬回老家住。
我曾經也在女兒家住過一段時間,女兒和女婿都是it行業,所以他們的工作非常忙碌,每天上班和打仗一樣,胡亂的往嘴裡塞一口麵包,就匆匆忙忙地趕班車。
而我退休後一直想過一種閒適的生活,所以他們的生活節奏讓我難以適應,即使住在他們家,大多數時候也是我一個人,並且周圍也沒有年齡相近的朋友或鄰居,我感覺過得既孤單又心酸。
有時候,女兒女婿在工作上遇到難題,也會把不好的情緒帶入家中,而我在這時候更會坐立不安。所以沒住多久,我還是跑回了老家。
確實,和子女相處的日子,很難感受到餘生所帶來的輕鬆感,被年輕人的困難所影響,自己也會變得壓抑。
晚年生活需要距離和相對的空間,住得近也好過住在一起,孩子們有自己的生活,學會一個人過才是最好的選擇。
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無論多麼親近,也應該住得離一碗湯的距離。
孩子們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去他們家幫幫忙;想念孩子的時候,能過去串串門;自己生病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孩子能經常過來看看。
但凡能夠做到這樣,就已經是最和諧的親子關係了。
而那些一心想著老年生活依靠孩子的老人們,往往會過得心酸又寂寞,因為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節奏,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習慣,老人很難跟得上他們的腳步。
即使再親密的親子關係,遇到生活中的雞零狗碎的時候,也很難維持最初的和睦。所以多留一份念想,就使得兩代人的關係多留一份餘地,也是給自己留一份體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