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兵力強盛,秦始皇為什麼第二個滅它,原來跟小時候經歷有關

2020-12-17 觀史談天小阿姨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的順序分別為韓、趙、魏、楚、燕、齊。這個順序是按照範雎和張儀制定的遠交近攻方針執行的,先將自己周邊的韓、趙、魏三國滅掉,之後再慢慢進攻相對較遠的其他三個國家,但是趙國兵力強盛,為什麼秦始皇要第二個滅掉它呢,這樣會耗費秦國很多的軍力,其實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小時候的遭遇了

嬴政小時候並不是出生在秦國,而是出生在趙國,當時嬴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做人質,遇到了商人呂不韋,呂不韋覺得子楚奇貨可居,所以就想著幫助子楚做上秦國的王位,為了討好子楚,呂不韋將自己的愛妾趙姬獻給了子楚,子楚跟趙姬生下了嬴政。

之後呂不韋派人聯繫了子楚的父親也就是當時的太子嬴柱,並且把子楚的情況告訴了他,收買了他的愛妾華陽夫人,華陽夫人雖然受寵但是沒有子嗣,為了討好她呂不韋讓子楚認她為母親,嬴柱繼位之後呂不韋帶子楚逃回了秦國,並且讓子楚成為了秦國的太子,但是趙姬和嬴政卻被留在了趙國,備受冷眼和欺凌。

第二點就是為了立威

蘇洵在《六國論》中說過,「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意思就是秦軍還沒有出動周邊的各個國家就急著把自己的領土獻給秦國,來換取一時的安寧,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秦軍實力雄厚。

為了展現出自己強大的武力,好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秦始皇在滅掉了最弱小的韓國後,就直接將秦軍的主攻方向布置在了趙國,之前跟趙國交手秦軍沒少吃虧,所以滅掉趙國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影響,雖然進攻的時候耗費可能比較多,但是一旦拿下來是利大於弊的。

第三點就是離間計的成功

本來秦軍是沒有能力這麼快消滅趙國的,因為當時趙國雖然國力不強但是卻有李牧這樣的戰國名將鎮守,秦軍進攻了很久都沒能戰勝趙軍,為了加快消滅趙國的步伐,秦始皇用了逢戰必用的離間計,讓李牧和趙王之間產生了嫌隙,最終李牧被奪取了兵權,被趙王囚禁殺害,而王翦在李牧死後第二年就攻進了趙國都城。

其實早在長平之戰的時候,離間計就已經在廉頗和趙王身上成功了,當時廉頗堅守不出,秦軍拿他毫無辦法,秦國就使用了離間計,讓趙王換下了大將廉頗將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了上去,最終滅掉了趙國軍隊的主力,這次用在李牧身上一樣有效。

正是因為這三點原因,嬴政才急著將這個曾經能與秦國打個平分秋色的趙國先滅掉,畢竟如果不是打個平分秋色,秦國也不會派王子到趙國去做人質,當時秦國的主力部隊還在進攻韓國,如果沒有人質作為拖延的話,趙國說不定就要救援韓國了,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當時已經感受到秦國威脅的六國都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楚漢之爭實際上是第二次秦滅六國?
    楚漢之爭在地緣上看,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的過程,與秦始皇滅六國的路徑很相似。 兩者都是坐擁秦國這個基本盤,自西向東,打敗其他國家,最終建立大一統王朝。 漢高祖劉邦和秦始皇嬴政在建立王朝後,也分別對向了南方的百越和北方的匈奴。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秦始皇親政後(前231年),繼續推行「遠交近攻」的國策,六國相繼被滅,其先後順序是:1、滅韓。2、滅趙。3、滅魏。2、趙國最難打秦國的統一史,也是一部戰爭史。秦出東方,趙國是不可逾越的要塞之地,秦統一六國,最難打的就是趙國。趙國與秦國同祖同宗,都充滿血性好鬥的基因。趙國的強盛,始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李牧被害之後,趙國已經沒有人能夠抵擋秦軍,很快就被王翦20萬大軍滅掉,而趙王遷被嬴政流放到了南荒之地中。 趙王遷劇照 趙國被滅之後,秦國打算南下滅楚,只不過中間被魏國擋住了,所以魏國的命運跟趙國一樣,也是因為擋路被解決。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呢?其實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要麼流放要麼死亡,嬴政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的,秦國結束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 同是趙國歌姬的兒子,有出息的秦始皇最終俘虜了沒出息的趙王遷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雖然趙國是第二個就被滅掉的國家,但秦國和趙國之間戰爭持續的時間最長、戰況最慘烈,趙國給秦國找的麻煩也最多。其實說起來,秦國和趙國在幾百年前是妥妥的一家人,他們的共同祖先是跟隨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當年因為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禹的繼承人,但是禹的兒子啟玩了把陰的,把伯益踹到一邊自己當了部落首領。
  • 從趙國人質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實現人生逆襲的秘密,全在這本書裡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千古一帝雖是史上最強大的君王,但他也曾是一個命運悲慘的少年,而他的人生逆襲之路,更是走得異常艱辛:出生時就成了趙國手中的人質,9歲才得以回返秦國,13歲戰勝競爭對手登上王位,22歲肅清異己獨掌大權,39歲滅六國一統天下……每一步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萬劫不復,但嬴政最終都能奇蹟般地闖關成功
  • 李斯助秦始皇滅六國,為何不肯讓扶蘇繼位,其實跟扶蘇身世有關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苦戰,用雄才霸略蕩平了其他六個國家,但是還沒來得及享受的他,就在南巡的途中突然離世,而他所建立的秦朝也在三年後就分崩離析,而這一切跟他最信任的兩個大臣有著直接的關係,這兩個人就是趙高和李斯。
  • 中山國曾被魏國所滅,也曾打敗趙國,最終卻被趙武靈王徹底消滅
    它原稱鮮虞,屬於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白狄。白狄系姮姓,鮮虞則為姬姓,是白狄的別種。春秋時期,今河北省中部有三個白狄別種的小國,鮮虞在正定,肥在藁城,鼓在晉縣。 到春秋晚年,肥、鼓被晉國所滅,只有鮮虞屹然獨存,改稱為「中山」。戰國時期,中山夾居於燕、齊、趙三國之間,疆域雖小,武力卻很強盛。周威烈王二十年(前406年),魏文侯侵佔中山,把太子擊封在那裡。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遠交近攻」的戰略與戰
    談秦說漢(164)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遠交近攻」的戰略與戰術契機的靈活運用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先滅韓國,接著吞滅了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 秦始皇的出生地是趙國邯鄲,那秦始皇的祖籍又是哪裡呢?
    秦始皇的祖籍在哪裡?是陝西?是山西?是河南?是山東?還是甘肅呢?河南為什麼還有他的兩個祖籍?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值得我們來探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被尊為祖龍。祖龍者,龍之祖也。他姓嬴氏趙名政,故有嬴政、趙政之稱。趙政出生於趙國的邯鄲,即邯鄲是秦始皇的出生地,那麼秦始皇的祖籍在哪裡呢?
  • 秦始皇幼年在趙國備受欺辱,日後他是如何進行報復的?
    說起秦始皇,大家第一印象便是他的殘暴專政,他生前的焚書坑儒,修建萬裡長城、驪山墓地、阿房宮等,可以說是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以至於他的功績都被世人淡忘了。而在人們淡忘中的內容中,還有著秦始皇的幼年經歷,這對於秦始皇來說都是淚與恨的交集。
  • 韓國人內史騰滅韓易如反掌,秦國人滅楚功敗垂成
    必須是秦始皇的老師之國——韓國!但第二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不是趙國而是魏國。而韓國的滅亡,非常悲催,還是被韓國人滅掉的。第二個滅亡的國家不是趙國而是魏國。秦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其順序並非是我們常說的韓、趙、魏、楚、燕、齊,而是韓、魏、楚、燕、趙、齊。理由很簡單,秦國滅亡燕國後,回國時順路把代國給滅了。荊軻刺殺秦王嬴政,是燕國太子丹幹的,但為燕王出主意殺死太子丹的卻是代王欠。
  • 與趙國實力相當的中山國,為什麼最終被魏國滅了?有一個人很關鍵
    當然,鮮卑人建立城邑的初衷,是希望自己也能跟中原諸國一樣,成為遵守禮制的國家。他們發自內心的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周室,並得到各個諸侯的尊重。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鮮卑族終於建立了中山國。中山國的城址,大約位於當時晉國的東北部,所以,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中山國在春秋時期,面臨的最大敵人,便是附近的晉國。兩國自然也發生過許多的交鋒,戰事持續了近二百年。
  • 從戰國格局和國力角度,分析中山國復國後,沒被魏國滅而是趙國
    導語:中山國復國後,魏國為何沒有再滅它,反而便宜了趙國?中山國長期在七雄混戰中夾縫中生存,其國土鑲嵌在燕國和趙國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中山這三個發展階段,不僅是在地理位置上面十分優越,在國家的發展資源上面都是比較有競爭力的,且曾經長期與中原的諸侯大國晉國作戰,一度被視為是中原地區國家的心腹大患,直到三家分晉之後,魏文侯派大將樂羊和吳起帶領軍隊消滅了中山國,這個國家才消失在了中原各大諸侯國的視野當中。
  • 秦朝為什麼短短十幾年就被滅?秦始皇這個決定,可能是最大原因
    說到秦朝,人們一定會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但真的是暴政嗎?而且自從合併六國之後,秦國的實力明明非常強大,為什麼會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就被滅了?秦始皇這個決定,可能是最大原因。秦始皇,功大於過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為後世做了很多貢獻,建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築長城抵禦外敵等等,但後世的人卻只記住他「焚書坑儒」、「驕奢淫逸」,就像馬雲說的:「你們只看到我做錯的那一道題,卻看不到我前面做對的那3道題。」
  • 羋月是秦始皇的什麼人?專家:《羋月傳》不靠譜!
    當然,羋八子和秦始皇確實存在著一定的淵源。羋八子與秦始皇按照輩分來說,羋八子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始皇能繼承秦王的王位,其實也和羋八子的走運有關。1、 秦的世界羋八子作為一個嬪妃,他的兒子原則上是不能繼承秦王地位的。因此秦惠文王死後,王位被惠文王的嫡出兒子繼承,這個兒子便是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時間很短。
  • 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他到底是怎樣的人?
    秦始皇又不是和尚,哪裡會終身未娶呢?而且不算夭折的孩子,秦始皇臨終後,一共有二十四個兒子、十個女兒,這樣算下來,秦始皇在古代算是比較高產的皇帝了。 秦始皇嬴政不過是終生沒有立後罷了,不存在未娶的情況。至於秦始皇為什麼沒有立後,一直是一個歷史謎團。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 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 秦始皇重用的那些名將,在劉邦項羽滅秦時,為何沒有出手幫助秦國
    王翦和王賁父子倆,在秦始皇一統六國的道路上,那簡直就是開掛了一般。其中趙魏齊楚燕這五個國家,全部都是他們父子倆帶兵滅的。這要是換成其他人,早就被皇帝給滅了,為啥?因為他們的這種功勞,壓根就沒法再封賞了,總不能把皇位讓給他們老王家坐吧?
  • 秦始皇統一中國,為什麼先滅掉韓國?
    在春秋時期,見晉國是個完整的國家,它能夠阻止秦國東出函谷關。秦晉之間的戰爭,秦國幾乎很少討到便宜。一個強大的晉國分裂後,三條心思就沒有一條心那麼容易形成合力了。秦國正是採用各個擊破的方法,對韓趙魏進行蠶食,然後發展成為鯨吞。自從上黨戰役以來,韓國丟了上黨地區,韓國重無強大的力量抵抗秦國了。力量越來越弱,成了秦人砧板上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