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騰訊沒短視頻基因,張小龍第一個不服-虎嗅網

2020-12-14 虎嗅APP


「如果換做以往的任何一場戰爭,微博之戰、搜索之戰和電商之戰,打到現在騰訊肯定已經交牌了。微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些悲壯,因為這是騰訊最不想交出的一張牌。」


正如《晚點LatePost》文章描述的那樣,騰訊之於短視頻一直執念頗深。


從微視、企鵝看看、閃咖、QIM、DOV、MOKA魔咔到貓餅、MO聲、騰訊雲小視頻、下飯再到速看、時光、Yoo、醬油、音兔、哈皮、響風,騰訊先後推出了十餘款短視頻產品,最終這些被寄予厚望的產品或半途夭折或無疾而終,皆難逃「出道即巔峰」的宿命。



尤其最近兩年,眼看著抖音的日活爬過4億大關扶搖直上,騰訊只能重啟微視應對,依舊是流量+冠名+補貼三板斧:先打開QQ空間、QQ看點、天天快報、QQ音樂的流量入口鋪路,然後在《創造101》《吐槽大會》等綜藝高舉高打,最後啟動30億補貼計劃吸引達人入駐,甚至連馬化騰都親自上陣搖旗吶喊。奈何微視的創立、關閉、二次返場皆顯得如此「不合時宜」,最終成為扶不起的「阿鬥」。


按理說,騰訊舉集團之力都折戟的硬骨頭,還能指望誰呢?答案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張小龍在2020年自己站了出來,短視頻在微信拜了碼頭,視頻號也於春節前後正式上線。

 

被偏愛的視頻號

 

雖然視頻號上線大半年以來,鬧出的動靜不小,但其真正出圈卻是在視頻號直播強行置頂朋友圈功能內測不久,被用戶罵上了微博熱搜。



當時明晃晃佔據在朋友圈頂部的直播卡片不僅碩大煩人還不能主動關閉,逼得很多人吐槽「張小龍變了」「這太粗暴了,我不能接受」。


逼死強迫症的朋友圈置頂,還沒法知道誰分享的


微信視頻號再次出圈則源於前兩周迭代了「附近的人」功能。


這次罵罵咧咧的聲音倒是少了,因為大家都在埋頭體驗早期陌陌的「回歸」,包括我在內都津津有味刷了好一會小姐姐,心想「還是微信懂用戶啊」。


欲罷不能的附近小姐姐 / 圖源:深燃


單單是上述兩項視頻號新功能迭代,明眼人便已看出其與微信自身迭代的區別:即後者迭代新功能總是內斂克制、追求合理性、不過多打擾用戶;而前者則簡單粗暴、一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霸蠻姿態。


而且,微信團隊對視頻號的偏愛,從張小龍與創作者群體的密集互動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曾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張小龍對視頻號非常重視,「馬化騰回復微信一般很快,而張小龍要麼回復很忙,要麼就不給你回復。但是這段時間只要跟他探討視頻號,張小龍回復得就很快。」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我身邊的視頻號創作者最喜歡炫耀的亦是,「我視頻號被小龍點讚了/關注了」。這至少從側面說明,張小龍那段時間經常泡在視頻號裡。

 

要不說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今年6月份張小龍還親自在朋友圈曬視頻號數據,進行凡爾賽教學。甚至,前腳張小龍剛在朋友圈曬完視頻號DAU破2億,後腳嫡系部門就在月底大規模放開視頻號資格「起量」。


張小龍凡爾賽朋友圈截圖


按說放眼如今網際網路,DAU達2億的App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為什麼大家當時並沒有太驚訝呢?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不難理解:視頻號出現前,騰訊生態內的短視頻立項都是「拍腦袋」,集團向微信要流量時即便張小龍再情願,也要考慮到產品廣告移植進來的生態互斥及用戶的情緒反彈;但這一次,視頻號不再以單獨APP的形態示人,而是內嵌於微信生態中,那自然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就好比,身體各個器官供血時還會分你我嗎?不存在的。

 

況且,張小龍曬2億DAU時視頻號剛剛與微信局部打通,如今朋友圈入口下方就是視頻號入口——要知道,張小龍曾在2019年公開課上表示,每天有7.5億+的人打開朋友圈,平均每天每人10+次打開朋友圈,總計超過100億次。


甚至,微信團隊為了支持視頻號先為其導入了搜一搜的搜索流量通過朋友圈「話題標籤」進一步加大了視頻號在話題搜索聚合頁的優先導流;接著又將其與公眾號雙向打通,等於幫助視頻號輕鬆Get與現下最優秀內容平臺導流的技能。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微信供給端完成了一次「流量重組」——「10個月大」的視頻號已經集自助開店、直播賣貨、朋友圈分享、消息提醒、直播置頂、直播小窗口等功能於一身,刷新了微信有史以來的功能迭代速度。要知道,「三歲」的小程序至今未完全開放分享朋友圈功能。


等到視頻號與微信完成整體血液循環,數據或將在2億的基礎上翻幾個跟頭。至此,騰訊終於悟了,短視頻就得長在微信內部。

 


不同於抖音、快手的「氣質」


2020年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曾反思微信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公眾平臺在很長時間裡只有PC 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二是不小心將它做成了文章內容載體,使得其缺失呈現短內容的方式。」


這其實不難理解,整個微信生態裡群聊、朋友圈是比較私密的狀態,公眾號則更多面向公眾,而微信中那些不看公眾號、不寫公眾號的人,他們獲取信息和表達的需求長期未被滿足。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01億,短視頻以人均單日110分鐘的使用時長超越了即時通訊。於是大部分未被完全服務的微信用戶,只能在快手、抖音等平臺上以短視頻的形式滿足獲取信息和表達的需求。


對此,張小龍給出的補救措施便是上線視頻號,「對每個人來說,你去寫一篇公眾號長文章,或者你去閱讀一些文字載體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你去發一條視頻、看一條視頻,這個門檻是很低的。」


正是基於此,我們才會看到視頻號大範圍放開後,創作者群體魚貫而入的景象。而對於那些表達訴求長期未被滿足的用戶,視頻號的冷啟動機制比抖音、快手更友好——即便是一個素人想開始做視頻,不用再強依賴平臺的資源傾斜,靠朋友們的推薦一層一層傳下去,就能突破社交圈。


誠如張小龍在2019年公開課上說的那樣:「我一直很相信通過社交推薦來獲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為在現實裡面,我們其實接納新的信息,並不是我們主動到圖書館或者到網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況都是聽到周邊的人的推薦而獲得的。」

 

至於吐槽視頻號「數據不好」、「留不住粉絲」、「留不住流量」的言論,視頻號創造營發起人周博雲調侃回應稱:「當時公眾號出來的時候也這麼說,現在公眾號帳號已超過兩千萬個;小程序出來的時候也這麼說,現在小程序DAU破4億,吐槽可能成為了一條產業鏈。」


對此,接近微信的人士周其向虎嗅表示,外界絕大部分針對視頻號的分析都是錯的,這源於他們不理解微信正處於什麼狀態,只是順著視頻號功能上線的邏輯在分析。


首先,視頻號定位與公眾號、小程序不同。「視頻號跟公眾號、小程序這種偏B端產品的生產模式完全不同,其生產門檻更低、用戶更下沉、內容更龐雜,可能成為一項顛覆國民閱讀習慣的新功能。」

 

其次,視頻號並非追風口。「視頻號自上線以來,『追風口』、『流量防守』、『狙擊抖音』的論調從未間斷,但微信2014年的6.0版本就上線了小視頻功能,微信很早就關注到這部分用戶需求,如今不過試圖更好地去承載它。」


第三點,基因論不能一概而論。「現在媒體總喜歡拿騰訊系短視頻產品集體敗北來鼓吹「基因論」,但每個團隊的產品都有原生基因,怎麼能一棒子打死呢?」


接近微信的人士王拓亦對虎嗅表示,除小龍外團隊鮮有人去談產品理念,他們確實更關注用戶在某個場景下的真實需求是否被滿足。


「就像此前的拍一拍功能上線,剛推出來的時候一片吐槽,實際上拍一拍的數據遠超預期,每天有幾千萬用戶在嘗試這種輕互動,大家非常認可這種人與人之間產生關聯的微創新。」

 

甚至,他還拿張小龍在內部的分享舉例,「視頻號剛推出時很多人向官方吐槽,『視頻號為什麼不能點靜音』?這個問題小龍曾在內部解釋過,『當你打開一個視頻號,就默認你要去看視頻內容,那為什麼還需要用戶再多一個步驟去點開關聲音呢』?我們不會為了遷就用戶想在開會時偷偷看視頻號,就特意留靜音的開關功能,我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


在王拓看來,用戶進到某個場景就是要保證能夠獲得某種信息體驗,如果你不適合在那個場景打開視頻號,你就不應該打開去看。注意,微信並沒有剝奪你開會看視頻的權利,只是說從用戶需求場景出發,會非常細緻地考慮到設置的合理性,並在功能上做出相應的優化。


相信讀到此處一定會有人產生疑問:這到底是對用戶心理的深刻洞察還是對用戶選擇權的僭越呢?


眾所周知,快手、抖音視頻強依賴算法驅動,算法本身沒有價值觀,不過是基於興趣偏好做投餵工作。本質上抖快是在鑽營人性弱點並不斷滿足,以求達到最大化的用戶沉浸體驗即「爽感」。反觀微信雖然也在逐步引入一些算法分發,但算法只是幫助用戶做了信息的輔助篩選和效率優化,本質上訂閱主動權依舊在用戶手裡,由用戶自己來選擇內容。


甚至,按照張小龍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的表述,微信只想高效滿足用戶需求,而不是讓用戶不斷沉迷在這裡。


「如果是一種信息資訊類的工具,應該幫助用戶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面獲得最有用的信息。如今拿停留時長衡量一款APP,這個跟我對網際網路初心的認知是背離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網際網路人的使命不應該是讓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面。"


鑑於此,你會看到視頻號沒有一鍵靜音,想要靜音自己去調節音量鍵;視頻號也不像其他軟體做全屏,想全屏要用戶自己去拉;視頻號更不會自動跳轉下一條,想要繼續刷要手動往上滑。甚至,視頻號還主動將內容分割成「關注」、「朋友」、「推薦」三欄,就為進一步增加用戶的決策成本。


正是視頻號這些與眾不同的氣質,讓媒體人潘亂產生了一個期待:


「今天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來自規模效應的成功,所以最近這些年整個創業方向都是市場有多大?能切多大的蛋糕?但視頻號產品理念特別像十多年前的產品,那時候大家創業都是想解決人的某些具體需求,不管大還是小。我挺期待看到像視頻號這樣代表網絡效應產品的成功。」

 

加速商業化


如今網際網路什麼最貴?相信投流量贊成票的創始人並不會少。

 

十年前,各家網際網路公司使出十八般武藝瓜分流量紅利;十年後,大步躍進的明星產品接連在周期交替中隕落,唯獨微信像一塊時間的海綿,稍微一用力就能擠出海量流量。


然而,如今微信同樣面臨著商業化的難題。於是在短視頻浪潮推動下,視頻號上線不久便迅速融合直播電商模式,在擁有承載短視頻內容能力同時加速商業化。


9月,視頻號灰度打通微信小商店,位置類似抖音商品櫥窗,等於一再放低微信賣貨的門檻,不僅可以「0元入駐,快速開店」,還支持「直播帶貨」;緊接著,10月視頻號接入第三方分銷系統,第三方商品能夠在直播間購物車上架,這是在流量之外以商務資源方式直接扶持視頻號。


對此,小小包麻麻創始人賈萬興對虎嗅表示,視頻號直播分享功能帶來的轉化率可能超過百分之十,而其他平臺要不沒有分享功能轉化為零,要不分享後百分之三四就已經很高了。


「底層的邏輯是什麼呢?其實我們是一個典型的人以群分的社群,微信中視頻號的分享特別順暢,信任程度也比其它的那些平臺更高,所以最後就會帶來了一個特別好的轉化效果。」


視頻號創造營發起人周博雲則表示,「現在行業當中提到直播都會把它跟電商帶貨強綁定,標籤化已經非常嚴重了,視頻號並不是單一的電商帶貨平臺,它其實是多元化、屬性標籤豐富的表達渠道。」


對此,她還進一步總結出視頻號的三個效應:「第一是閉環效應,視頻號作為微信生態中目前為止最後一塊拼圖,必須補齊;第二是串聯效應,視頻號能夠幫助已經在公眾號、朋友圈、小程序、廣告、電商有一定積累的人完成串聯;第三是社交泛載效應,視頻號依託於微信這樣一個平臺,社交泛載就是最強的武器。」


至於視頻號為什麼會加速商業化,接近微信的人士趙冉對虎嗅表示,小龍曾在內部說「做任何事情,絕對不第一時間去考慮產品的商業化如何實現,而要先考慮用戶的需求跟場景是什麼。


「小龍打了一個比方,現在朋友圈裡有幾百億的朋友圈廣告,那做好朋友圈功能重要還是朋友圈廣告重要?顯然是前者。只有用戶體量、用戶體驗、用戶內容都能正向反饋,才可能產生商業機會,時機成熟商業化自然會變成用戶需求,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微信小程序產品經理朱偉峰9月接受採訪時亦表示,抖音、快手、微信都紛紛做商店類產品,除了平臺目標因素外,根本原因還是用戶群體需求,無論是社交場景還是內容消費場景,用戶天然存在購物需求。



這意味著,微信正在圍繞交易場景補足此前生態缺失的基礎能力——在短視頻內容、流量和商業的競爭上,通過公眾號、視頻號、微信群、朋友圈、直播、微信小店這些最重要的應用入口不斷挖深微信的生態池。


也就是說,微信在推動商業化進程中,視頻號變成了中樞和連接器,背靠成熟的微信生態和巨大流量池,順利將微信的各項服務依次打通,一方面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加速整個產品鏈條和生態的流轉。


不過話說回來,視頻號能否真正承載起如此艱巨的使命,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相關焦點

  • 說騰訊沒短視頻基因,張小龍第一個不服
    微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些悲壯,因為這是騰訊最不想交出的一張牌。」正如《晚點LatePost》文章描述的那樣,騰訊之於短視頻一直執念頗深。從微視、企鵝看看、閃咖、QIM、DOV、MOKA魔咔到貓餅、MO聲、騰訊雲小視頻、下飯再到速看、時光、Yoo、醬油、音兔、哈皮、響風,騰訊先後推出了十餘款短視頻產品,最終這些被寄予厚望的產品或半途夭折或無疾而終,皆難逃「出道即巔峰」的宿命。
  • 微信九年:張小龍說禪給誰聽?
    文 | 朱瓊華微信九歲,張小龍故意缺席現場演講。他只是提前錄製了一個12分鐘的視頻。但他的影響力一點都不比去年弱。去年,他一個人站在講堂上說了4個小時。更像對微信8年初心與原動力的一種系統性告白與自述。
  • 張小龍的進化-虎嗅網
    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現場,張小龍缺席了。這是自2016年以來,他首次缺席微信公開課PRO,今年他以隔空對話的方式,繼續闡述他對產品和信息等命題的理解,演講時長也從去年的4個小時,縮短到了12分鐘。張小龍在視頻中表示,「用產品說話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張小龍並不善長演講,為人十分低調。他的首次公開演講,是在2012年騰訊內部分享會上。
  • 「說實話誠惶誠恐」,張小龍你在怕什麼?
    短內容的缺失,是微信「咎由自取」?深入小程序內部的信息搜索,將解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一搜索難題?馬化騰曾說,你可能什麼都沒錯,只錯在太老。張小龍的種種疑惑也發人深思:九年已逝,微信已老?然而,「抖音一分鐘,人間三小時」,這與短視頻連續衝擊用戶視覺興奮點,以儘可能長的留住用戶的策略存在衝突。平心而論,張小龍的反應確實慢了。2014年,music.ly在北美探索出15秒短視頻這一社交新玩法之後,今日頭條和快手是國內最早捕捉到短視頻社交這一內容創作新風口的玩家。微信一如既往保持「克制」,眼睜睜看著抖音和快手風靡中國發展壯大。
  • 短視頻只讓你傻嗨,公眾號卻讓你變厲害
    現在是全民短視頻時代,但是如果你成天都在刷短視頻,你會發現,你知道的很多,但是生活還是一成不變。 因為短視頻,都是經過加工的簡簡訊息流,你看得很過癮,但是沒什麼營養,沒辦法讓你進行深度的思考,對你生活是沒太大幫助的,你只會一個接一個的刷刷刷,然後幾個小時沒了。
  • 微信視頻號佔位卡點,搶奪短視頻新紅利
    1月22日,微信正式宣布開啟視頻號這一「短內容」的內測申請。因為有張小龍光環加持,這一功能備受關注。不過相對來說,當時視頻號的知名度仍有很大局限。雖然在網際網路界「封神」,張小龍並非大眾明星。媒體競相報導之後,視頻號潛伏而下,悄然運行。而在一定程度上看,明星是網際網路產品的「破圈」工具。伴隨視頻號上更多明星入駐,這一產品正加速進入大眾視野。
  • 繼視頻號後,超120萬人入局QQ「小世界」,騰訊短視頻這次有救了?
    加上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短視頻行業將迎來一場新的挑戰。騰訊若想在短視頻領域取得一席之位,務必做出領域上的產品創新。2、革新的私域流量出奇制勝騰訊在 2019 全年年報中表示會持續加大投入短視頻發展,並且「藉助在社交網絡以及媒體方面的優勢」以催熟短視頻內容。在 2020 年初,張小龍宣布微信將上線「短內容」的功能後,微信視頻號正式開啟內測。顯然,視頻號是騰訊蓄謀已久的棋子。
  • 微信「拍一拍」功能上線:張小龍式的浪漫,有人被拍「傻」了……
    可能微信之父張小龍也沒想到,「拍一拍」這個簡單的功能竟讓很多用戶玩得不亦樂乎,一路坐火箭,登上了微博和知乎的熱搜榜! 「拍一拍」式的浪漫 有人說:微信「拍一拍」,是張小龍的產品經理式浪漫。
  • 短視頻保衛戰:抖音日活4億,快手日活3億,微信視頻號憑什麼突圍?
    在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以演講視頻的形式向外界坦誠微信犯了兩個錯誤。一個失誤是,公眾平臺在很長時間裡只有PC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另一個失誤則是公眾平臺原本想取代簡訊成為一種連接品牌和訂閱用戶的群發工具,但一不小心做成了專屬於媒體的內容平臺。「短內容才是微信真正想要發力的方向。」張小龍如是說。
  • 微信不限制加好友的原因,張小龍終於說出來了
    微信在國內網際網路以及騰訊內部的地位,早已不言自明。而作為微信締造者的張小龍,在公開場合卻異常低調,極少露面。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PRO,曾經是外界為數不多的能看到張小龍真人的機會。但是,今年這個機會也沒有了。
  • 淘寶特價版殺入短視頻賽道:瞄準拼多多,狙擊騰訊!
    淘寶特價版上線短視頻當淘寶特價版也上線了短視頻頻道,下沉市場的火藥味是越來越濃了。目前,安卓、蘋果應用商店均已更新了淘寶特價版APP的介紹,並在其中標明了「新增看看頻道」,這個頻道包括官方直播入口以及類似於快手發現頁的短視頻廣場。
  • 粉筆網CEO張小龍道歉是怎麼回事?張小龍為什麼向沈夢辰道歉?
    粉筆網CEO張小龍道歉是怎麼回事?張小龍為什麼向沈夢辰道歉?】9月14日,粉筆創始人張小龍在微博發布致歉聲明,表示酒後對節目和嘉賓發表不當評論,已第一時間刪除微博,並向《青春在大地》節目組和沈夢辰女士道歉。
  • 抖音日活突破6億大關,留給騰訊微視的時間不多了
    作者:龔進輝每當看國足比賽,足球解說員說的最多一句話是「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在短視頻領域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騰訊。對了,微視還是騰訊一眾短視頻產品中發展相對較好、相對能打的,但仍無力與抖音抗衡,其他產品戰鬥力有多弱可想而知。事實上,騰訊在短視頻領域一直沒有獨當一面的殺手鐧,不是其不努力,相反非常努力。在騰訊全面發力產業網際網路之前,這家網際網路巨頭只做兩件事:內容產業和連接器。
  • 布局長中短視頻 騰訊建「雨林」內容生態
    此外,騰訊視頻還為不同類型的優質創作者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成長路徑,除了鼓勵長視頻片方嘗試中短視頻創作外,騰訊視頻獨具特色的內容生態階梯,更能夠幫助中小創作者實現突破性成長。  會上,騰訊視頻還首次發布了中視頻戰略。中視頻內容承載著用戶看更多、看更爽、看更廣的訴求,是長視頻創作者的新賽道及短視頻創作者的新可能,也是騰訊視頻後續發力的重點領域。在這一內容領域,騰訊視頻將以建聯、評估、籤約、排播、上線、數據分析、結算等一站式服務為中視頻創作者提供最佳創造平臺。
  • 長中短視頻全布局,騰訊視頻的內容生態「雨林」構建
    從視頻行業上看,長視頻和短視頻已經佔據了視頻行業較大的市場份額,且格局較為清晰。從技術層面上看,隨著5G時代的到來,需求端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持續提升,橫屏的優質PUGC內容,流量正在明顯上漲。各大巨頭都將中視頻視作介於長視頻和短視頻之間的價值窪地,都在用真金白銀推出扶持計劃,希望靠大力補貼爭奪更多市場份額。騰訊視頻也瞄準了中視頻這片價值窪地。
  • 高瓴張磊:騰訊沒有電商基因 最終撮合其與京東結盟
    理解動態的護城河的第一個視角,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理解企業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態環境。比如,隨著網際網路對品牌的衝擊,依靠品牌這項護城河來源未必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說在網上通過意見領袖表達觀點效率更高。所以,當你理解了「永恆不變的只有變化」的時候,也就理解了護城河不可能不變。
  • 微信視頻號有哪些打法?-虎嗅網
    有人說是因為抖快短視頻搶佔用戶大量的時間,微信的時長被搶走了,希望視頻號來搶佔時長,對抗抖快;也有人說微信早期集中在圖文內容,短視頻有所欠缺,現在想要補齊短視頻版塊;還有人說是因為被張小龍寄予厚望的「時刻視頻」徹底失敗,不得已尋求新的入口和平臺,承載短視頻;
  • 騰訊課堂雙十一大數據:廣東人、北京人買爆短視頻營銷課程,「老鐵...
    山東人多學汽修,東北人專營短視頻營銷,這個舊有的地域學習標籤在今年的雙十一已然被打破,騰訊課堂的雙十一銷售數據顯示,學習的區域化標籤正通過網課的大規模普及發生改變。  11月13日,騰訊課堂發布雙十一大數據日報(地域篇),數據顯示,隨著疫情後就業形勢的影響以及各地區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多地用戶的網課學習習慣也隨之蝶變。
  • 怎麼利用騰訊的視頻號賺錢?短視頻太賺錢了
    標題說的是騰訊視頻號,其實可以適用於任何短視頻領域,比如抖音比如快手等等,因為現在短視頻的確是風口,這個風口有多久不得而知! 比起文字來說,視頻更加直觀,今天從瘋傳的這本書上看到一個數字,那就是文字類的廣告的覆蓋人群只有7%左右,而視頻類的廣告卻能夠達到35%。做視頻的好處是覆蓋面廣,流量更多。 為什麼看視頻的人更多?
  • 國內「忙著合併」的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國外怎麼樣了?-虎嗅網
    如果說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合併,主要目的在於降低成本消耗、減少用戶爭奪的營銷預算浪費,以及騰訊貫徹對於視頻業務的執念,在海外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時間倒回到 2019 年 6 月 14 日,騰訊視頻海外版 WeTV 落戶泰國開啟出海第一站,沒過多久愛奇藝宣布將與馬來西亞最大收費電視臺 Astro 合作提供更多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