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堃:秘傳丹道功講座五——三步功無為還虛、胎息還丹中

2021-02-22 丹道文獻網

丹胎圖第三步上線,即溫養炁胎線,發展的結果是胎圓,從此可脫胎、立法身。胎圓就是胎神圓滿,即佛教所謂的「見性」。佛學認為,「見性便是佛」。道家認為是得道成仙,成為「神仙」。所謂「神仙」,就是無思無欲,心情舒暢;體快身輕,靜動自如;有之不嘻,無之不惱;智慧廣大,無所不知;登山如平地,身輕如鵝毛。當然,一閉眼就能進入胎息,就沒有凡呼吸,即沒有口鼻呼吸時,已可算是得道成仙;因為,胎息是仙凡的分界線;但,這只是成為地仙,能長生不老,但還未成為神仙。《伍柳》說,滅盡定時,「二炁俱無,食脈兩絕。……昏沉盡絕,散亂俱無。……方為純陽果滿之胎神,而已入於神仙之域矣」;又說:「絕無動靜起滅,即是胎圓,乃返還到如母胎初結一炁,未成我,而未分精炁與神之時。正《入藥鏡》所謂『終脫胎,看四正』而得者。」「四正」是指一天中子午卯酉四正時。大周天開後,自然每天於四正時給你進行沐浴;到時,你會感到全身有溫溫之熱;而其餘時間,如不練功或不在活子時中,則無此感覺。胎圓後,體成純陽,一天二十四小時,全身都在溫溫之熱中,反而不感覺有四正時的沐浴了。所以,《伍柳》註解「終脫胎,看四正」這句話時說:「看四正者,驗四正工夫之有無也。有,則胎尚未圓。以其有,乃養胎之工也。無,則曰滅盡定,而陽神成就矣。」初結胎時,神尚在陰,為陰神;胎圓時,才成陽神。胎圓時,手無六脈,發白重黑,齒落重生,呼吸絕而魔無。

引文中所引「胎圓,乃返還到如母胎初結一炁」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伍柳》用道家「順生人,逆成仙」的基本理論來說明炁胎和胎息的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伍柳》說:「夫人身,初時只二炁合一為虛空中之炁而已;無胎也,亦無息也。因母呼吸而長為胎,因胎而長為息。及至胎全,妙在隨母呼吸而為呼吸;所以,終日呼吸而不逼悶。此緣不由口鼻呼吸,只臍相通;故能似無氣息一般。此正真胎息景也。離胎而息即斷。無母臍與子臍相通,不得不向自身口鼻起呼吸,即與胎中呼吸同而暫異其竅耳。逆修返還之理安得不以我今呼吸之息而返還為胎中息耶?!凡返還呼吸時,以口鼻呼吸之氣而復歸於胎息之所,如處胎息之時。漸漸煉至胎息亦真無。真無者,滅息定之義也。方是未生時而返還於未有息,未有胎前之境界,不落生死之途者矣。」《伍柳》又說:「人從稟受,性命原是一團。蓋人受胎之時,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一點靈光之性,即在其中。古人所謂三家和合有其身。真不謬也。」這兩段的大意是說,人最初是由父母二炁(合成一炁),與自然所給的「一點靈光之性」(元神),三家和合成的混沌一團。那時,無胎無息,性命不分,即元神和元炁不分。後來,隨著胎的形成和生長,才有胎息;性命才分開,即元神和元炁才分開。出生後,由胎息變為口鼻之呼吸(凡呼吸)。道家逆修就是先由凡呼吸返還為胎息;然後,再由胎息返還為無胎無息,性命合一,神炁合一的混沌狀態。這也就是胎圓的狀態。胎圓時,炁圓、炁滿,沒有炁波,全身哪兒都不動。這時,道圓、胎圓、炁圓,統稱為「三圓」。

胎圓以後,就可以脫胎。脫胎就是炁體脫離肉體。脫胎時,先感覺有兩個身體;——肉體和炁體;以後,只感覺有炁體,不感覺有肉體;整個成為一個炁體,像一個炁球飄浮著。炁體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比肉體大,能包住肉體,把肉體中的陰濁之氣化掉;直到化完,體成純陽,才能脫胎,才能出陽神。陽神不要出得太早,讓富富有餘才出;出後,才易成長。就如生小孩,足月生,好養活;月不足而生,則難養活。脫胎的條件有四:(1)全身炁滿;(2)八脈開,百脈開,各處炁都通;(3)靜篤時,即靜極時;(4)不能從腎中脫,因腎中有濁氣;最好,從天門脫胎。脫胎另有秘訣,到那時才教。不能提前教;否則,可能導致提前死亡。脫胎時有光。頂上出氣而無光,是排腦中三屍陰濁之氣,不是脫胎。道家認為,肉體可爛可臭,是假身;炁體永遠不滅,是真身。

胎圓時,就能入大定:一定幾天、幾十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不吃,不喝,不睡,還很舒適。入定時間長短依道衡(即功力大小)而定;到時,自然會覺醒,眼自然會睜開。靜生慧,定生神。

胎息還丹就是金液還丹,就是結金丹,還金丹,是仙道中最重要的事。《伍柳》說:金丹「即丹田所煉成之炁,名曰舍利」;「舍利是命得性煉成」;「性在泥丸,命在臍」。命即元炁,藏於臍;性即元神,藏於泥丸。這就是說,金丹是元神與元炁接交合一而成的;簡單地說,就是神炁相交合一而成。這恰好與上線溫養炁胎而達「性命合一、神炁合一」是一致的。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為上線與下線是一個過程的兩個互相關聯的方面。

神炁相交的過程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已經開始。我們在上文中說過:意守玄關(一竅)中,「找到它時,會有快意,而腦囟門也會有所感。」腦囟門就是泥丸。「有所感」就是有所通。也就是說,玄關(一竅)與泥丸那時通了;或者說,玄關竅之一炁(真陽)與泥丸之元神(真陰)相通了。陰陽相通,陰陽夠數而平均,必然會接交而合一。不過那時交在下邊,即天地之下交;而且神炁相交之量較少,不佔主導地位而已。然而,這種「腦囟門也會有所感」的現象,隨著功力的提高,則日益加強;特別是到第二步心腎相交中,更為明顯。那時,無論意在炁穴、玄牝、會陰、玄關(一竅)、絳宮或黃庭;只要竅位找準了,不僅會有各竅位特有的快意,而且泥丸的感覺也特強。因此,這兩者成為竅位是否找準的主要判據。意守下宮和中宮這些關鍵竅位,對產生真鉛、真汞和大藥(真正一炁)有決定性的影響;也就是說,對補充元炁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這些竅位與泥丸相通也就是神炁相交的明顯跡象;雖然,那時還不知道究竟通過什麼渠道相通。後來,大周天開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通過督脈相通的。大周天由虛象發展到實象也就是神炁相通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進入大周天實象(督脈這條「橡皮熱管子」出現了),也就進入胎息,開始胎息還丹。

胎息還丹初期只結陽丹,不結金丹;而且,這段時間還比較長。開始結金丹以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也不是每天都能結金丹,一年結幾次,就不易;而那時,陽丹則每天,甚至每坐都能結。陽丹也是上品之丹,也是無為之丹,與金丹屬同一類型。陽丹和金丹都是採大藥而結丹;都是從炁穴開始,又返還到炁穴;都是後升前降轉一圈;都是在泥丸「九轉丹成」;丹成後,都要先歸心(服丹),然後,蟄藏到炁穴(還丹);蟄藏後,都能形成人為的沐浴而溫養全身、溫養道胎。陽丹與金丹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結丹景象不同。結金丹反應很強烈,結陽丹反應較輕柔:結金丹生熱較多,結陽丹生熱較少;結金丹快意較強,結陽丹快意較弱;結金丹,眼前現金光,結陽丹,眼前現白光;結金丹時,「六根震動」,「虛室生白,龜縮不舉」,……。但是,金丹必須在結陽丹的基礎上才能結。陽丹與金丹似乎有漸變(量變)與突變(質變)的關係。這就是說,結金丹是在較長期結陽丹這個漸變和量變的基礎上,在主、客觀條件適宜時,才能發生突變和質變。因此,既然把金丹叫做舍利炁;似乎可以把陽丹叫做「準舍利炁」或「稀舍利炁」。

大藥是怎樣採到泥丸宮呢?採藥方式有多種。要看藥的老嫩和督脈通暢情況來決定採用哪一種。當督脈不很通暢,炁已到尾閭上不去時,可以用「有意呼,無意吸」的方法,逐步引炁過後三關,進達泥丸。當壞景(迷糊中見異性)已現,精欲射未射,而大藥即將走漏時,就應採用「青龍劍」:兩眼微開,返視泥丸,全心全意守泥丸。這時,如果採成功,藥的效力是很大;所以,把這個火候叫做「不老不嫩」。但這時才採,有較大的危險;一不慎,一時迷糊,就要造成大漏。所以,最好在壞景現以前就採;雖然得的少些,進度慢些;但是,比較安全可靠。有時,轉大周天的過程中,大藥自動分批送到泥丸;大藥送到一定程度時,大周天自動停轉。當督脈完全暢通時,可以用不採之採的方法;意守黃庭、炁穴或玄關(一竅),大藥自行進達泥丸。這樣,自行升頂的藥勁足,補腦效力大;而意領上頂的藥勁不足,補腦效力差。總之,大藥來時,往往反應較強烈;這時,千萬不能心忙意亂,心要穩定(準備緊急時採用青龍劍),靜候其長旺,待旺極而剛回頭時,才採(意採心得也是如此進行)。靜候中力戒昏沉和散亂。當來藥而不起陽,沒有漏的危險時,就靜候其自行化炁結丹升頂;千萬不能亂採,不能把丹當作藥來採,更不能連採;否則,可能使丹化為水而洩漏掉。

大藥經督脈進達泥丸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淨化大藥,丹經叫做「鍊金出礦」。因為大藥產於下宮和中宮;其中必然含有腎炁和心炁。而腎炁和心炁並非純陽,還有陰氣和濁氣。督脈通五臟六腑。各臟腑本身之炁的氣質各不相同:有的陰多陽少,有的陽多陰少,有的半陰半陽;有的含濁氣較多,有的含濁氣較少。因為「同氣相求」;大藥經過督脈時,各臟腑分別將其中與自己氣質相同的炁吸收去了,大藥就淨化了。大藥至督脈上端到大椎以後,只剩下純陽的一炁。用它才能補腦。如未淨化,讓不純的炁入腦,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可能導致各種神經方面的疾病。

相關焦點

  • 太極門秘傳胎息經:善養內真生氣者生,耗竭內真生氣則死
    入群加小編微信2697944967採編:婁道長     胎[指胎息之胎,即如胎之謂也]從伏[元之]氣中結[成其能],[呼吸所需之]氣[始能]從[伏氣中所得之]有胎[之能]中息[呼吸]。[因為人依呼吸而生],氣入身來為之生,[氣不入身則神無所倚,而]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之道]者,可以[修得]長生,[其法即]固守虛無,以養神氣。[人生神氣相抱]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 胎息無息 三家相見
    一天地間只此一陰一陽,其本體則謂之道,其化機則謂之易,其神用則謂之丹。「神馭炁氣歸竅內,三家相見結靈丹。」以胎息、黃婆為媒妁穿針引線撮合神炁氣三家而結靈丹。故而古人云:「胎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古人又曰:「道在天地間,領悟在一息。」
  • 胎息呼吸的正確方法
    道家胎息法胎息:夫調息久,而神愈凝,而息愈微,又久則鼻中全無呼吸,只有微息在臍上往來,如嬰兒在母腹中一般,所以謂之胎息。息者,心無思,目無視,耳無聞,四體無動,如種火相似,真意燔結,雌雄相聚,微息綿綿,與虛空同體,自然與虛空同壽。
  • 胎息修煉的五個法門及胎息的作用
    引申義是以下丹田為中心高深層次的內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兒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樣。胎息自成系統,不受外息(肺呼吸)影響,進入胎息狀態時,外呼吸依舊自然進行,但卻若存若亡。最高層次者,可達口算呼吸停止。P9r悟真網_陰陽術數,參禪悟道
  • 終於明白「胎息」為何如此重要,稀裡糊塗入定,小心變畜生!
    天地間只此一陰一陽,其本體則謂之道,其化機則謂之易,其神用則謂之丹。「神馭炁氣歸竅內,三家相見結靈丹。」以胎息、黃婆為媒妁穿針引線撮合神炁氣三家而結靈丹。故而古人云:「胎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古人又曰:「道在天地間,領悟在一息。」——「胎息」。「心息相依是真胎息。天然造化,非強制可至。」
  • 什麼是胎息,怎樣才能啟動胎息?
    即說有一個叫王真的人,會胎息胎食之法,他在行胎息胎食之法時,能二百多天不吃不喝,然而臉色紅潤,力氣比幾個人加起來還大。道教對胎息之術也極為推崇,視之為長生要訣。如葛洪在抱樸子內《抱樸子內篇》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 金液還丹,真空鍊形,天元丹法
    還丹妙在虛無谷,下手致虛守靜篤,虛極又虛元氣凝,靜中又靜陽來復。虛心實腹道之基,不昧虛靈採藥時,虛己應機真日用,太虛同體丈夫兒。採鉛虛靜無作為,進火以虛為橐蘥,抽添加減總出虛,粉碎虛空成大覺。」故其在《中和集》中稱此種丹法為「最上一乘」,王重陽《五篇靈文注》也同樣稱呼之。
  • 胎息經箋疏(原文)
    乃一己身中所配合而無須假之於人者,亦稱玉液還丹,(南宗以築基後令得藥結丹為玉液,與此迥別,故以亦字冠之),實為了性之功。道宗功夫,雖大成是一,而入手確有多途。有一己獨修者,有資藥物者,有賴鼎器者,有三法參差並用者。而鼎器之中,又有單用虎者,有龍虎並用者,其道雖有淺深,此緣學者根性福德不齊所致。若雲大成,總非三家相見不能也。
  • 胎息的秘密
    如《漢武內傳》中說:"王真字經,上黨人,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吞下泉而咽之,名曰胎息。真行之,斷谷二百餘日,肉色光美,力並數人。"即說有一個叫王真的人,會胎息胎食之法,他在行胎息胎食之法時,能二百多天不吃不喝,然而臉色紅潤,力氣比幾個人加起來還大。道教對胎息之術也極為推崇,視之為長生要訣。如葛洪在抱樸子內《抱樸子內篇》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 胎息經張三丰註解
    《胎息經》全文如下:胎[指胎息之胎,即如胎之謂也]從伏[元之]氣中結[成其能],[呼吸所需之]氣[始能]從[伏氣中所得之]有胎[之能]中息[呼吸]。[因為人依呼吸而生],氣入身來為之生,[氣不入身則神無所倚,而]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之道]者,可以[修得]長生,[其法即]固守虛無,以養神氣。[人生神氣相抱]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 胎息養生法
    胎息養生法神奇而秘,學習成功並不是那麼難,可以說是簡單易學,不像其它方法要練習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體會,只要你去認真領悟其中的道理和每個細節語詞,細讀本書冊三遍,人人可學,得之為寶,用之則靈。千古絕技,從不公開,珍藏秘傳,首次推出交流給有緣人,望珍惜之。願世人無病無苦,健康長壽。
  • 胎息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復命就是復還先天狀態,使生命狀態恢復到先天童年那樣健康、青春狀態,這就是常人所說的返老還童,老子稱為「復歸於嬰兒」。胎息就是返回先天的特殊生命狀態。丹道史上,對胎息的記載很多,如《抱樸子》、《胎息經》、《胎息秘要》、《胎息雜記》、《太上養生胎息氣經》、《胎息銘》等。其中,以《胎息經》、《胎息銘》為最著。
  • 胎息專輯~古代道家胎息法詳解(2)
    (臍間無氣結成丹)如處胎息之時,漸漸煉至胎息,亦至真無。真無者,滅息靜定之義也。謂胎中之息亦真無之,.而後以胎息養胎神,得神氣乘胎息之氣,在中一定。神氣與胎息相乘,方是胎息修真之功,所以能成就真胎,得無上之妙道。        又《胎息訣》云:「夫元氣者,大道之根,天地之母也,一陰一陽生育萬物,在人為呼吸之氣,在天為寒暑之氣。能改移四時之氣者,戊己也。
  • 深度揭秘「胎息」與「入定」!
    體弱者閉氣時刻短些,體健者閉氣時間可稍長,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況下,元氣 出於生理需要,突發的激蕩跳動起來,並且來勢兇猛,此時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頻率可根據胎息發動的強弱快慢隨其自然,這就是「隨息」。只隨之,觀之,不用 意。可感到吸之微微帶動毛孔、肚臍等穴,呼氣廢氣從穴位毛孔排出,而後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時間越長越好。最後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 中,則道成。
  • 論胎息
    綿綿不間,經三十年,以繩勒項,不令通氣,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臍中。水底坐,經十日、五日亦可矣。」極端高超的煉者,可以完全不用氣管和肺部來進行呼吸。不過,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長期練習:「想身在氣中,口鼻俱閉,心存氣海中,胎氣出入,喘息只在臍中。如氣急,即鼻中細細放通息。候氣平,還依前用心為之。以汗出為一過。亦不限過數。」
  • 道教內丹、外丹之比較
    南北朝時外丹得到進一步發展,唐時臻於興盛,出現了孫思邈、陳少微、張果等煉丹家,服食外丹亦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然而外丹術難於掌握,多含有毒性,故進入宋代後外丹漸漸衰微。內丹術是指修煉內丹者,以人身為丹鼎,以身中之精氣為藥物,在自己身中燒煉,使精、氣、神不散而成「聖胎」。(來源:中國文物網)南宗白玉蟾說:「自家精自交媾,身裡裡夫妻真妙哉」,所謂聖胎,即是內丹。
  • 胎息修煉功,一步一步教你啟動胎息!
    (2)上軌運行階段的特徵它的初級階段與內丹術的築基、煉精化氣這兩個階段的特徵相似,如排除病氣,產生津液,頻頻出現活子時,各種光、內景、馬陰藏象等;高級階段與內丹術的鍊氣化神階段、練神還虛的特徵相似,如出現陰神、陽神、結胎、元神出殼及天人合一等。胎息修煉法胎息修煉對於初學者來說,主要是用什麼方法實現胎息。
  • 胎息口訣:
    凡欲胎息,先須於靜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腳搭右腳上,解緩衣帶,徐徐按捺支節,兩手握固於兩腿上,即吐納三、五過,令無結滯,滌慮清閒,虛心實腹,左右徐徐搖身,令髒葉舒展,訖,還,徐徐放著實,即鳴天鼓三十六通,漱滿華池
  • 胎息修煉法:道家養生之寶
    (2)上軌運行階段的特徵它的初級階段與內丹術的築基、煉精化氣這兩個階段的特徵相似,如排除病氣,產生津液,頻頻出現活子時,各種光、內景、馬陰藏象等;高級階段與內丹術的鍊氣化神階段、練神還虛的特徵相似,如出現陰神、陽神、結胎、元神出殼及天人合一等。胎息修煉法胎息修煉對於初學者來說,主要是用什麼方法實現胎息。
  • 女丹十則
    以意引下重樓,還至兩乳間而止。用凝氣法以混合之,使其聚而不散,久久行之,自能達本還原,以通胎息。若胎息既通,則仙道可計日而至。女真修士,當共勉之。此液是血化成,必須常用內運元和之氣,以溫養之,方能鎮靜中田,以為超升之本。何謂內運元和之氣?蓋呼吸由中而生,亦由中而定也。女真修煉,既得玉液,須運用此氣以凝之,其液方無走失,並可倚此而結成還丹。當其內運之時,其勢不著於口鼻,而又不離於口鼻,雖有呼吸之名,實無呼吸之相。何也?借呼吸以為呼吸之義也。蓋口鼻之呼吸,乃後天呼吸,內運之呼吸,是先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