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胎息」與「入定」!

2021-02-23 性命之道

1.  胎息的啟動

1)閉息靜待法:

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靜靜的等待氣海元氣激動產生的腹部起伏跳動。體弱者閉氣時刻短些,體健者閉氣時間可稍長,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況下,元氣 出於生理需要,突發的激蕩跳動起來,並且來勢兇猛,此時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頻率可根據胎息發動的強弱快慢隨其自然,這就是「隨息」。只隨之,觀之,不用 意。可感到吸之微微帶動毛孔、肚臍等穴,呼氣廢氣從穴位毛孔排出,而後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時間越長越好。最後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 中,則道成。


2)閉息起伏法:

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用真空力將腹部吸氣後閉氣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後再用真空力將腹 然後再用真空力將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3) 閉息隆腹法:

吸氣後閉氣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並儘可能保持這種狀態(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4)閉息凹腹法:

呼氣呼盡後閉息,腹部自然下凹,儘可能保持這種狀態(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注意

1). 以上任選一法可重複閉息引動胎息,直至成功。練習一遍胎息發,時間保持在20-45分鐘即可,一般半小時左右。得成者無時間限制。

2). 胎息法收勢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動後,應靜靜地躺在原地,體會源於丹田的能量,輻射滲透全身時產生的脈動感、電流感、酥欣感等。稍頃,意照丹田1-2分鐘,可觀想在肚臍與命門連線的中點,有一蛋黃大小的金色光團。然後擦臉、搓耳、梳頭恢復常態。

3). 比較佛家寶瓶氣修法,可見諸多相似之處。可相互借鑑學習。萬法歸宗,摒棄著相與妄念。

4).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最佳吸:閉:呼時間比是 1:4:2。

2.  胎息與入定
這裡用禪定的觀點來講一講。要 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覺受。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身心都很舒適,修法又很正確,那麼,他要入定之前會產生輕安的現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覺 是全身輕飄飄。初學禪定的人,在入定前會有輕安現象:有些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大,甚至整個身體都在膨脹,大到他會覺得充滿這個世間;有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 小,或身體浮起來。這些都是輕安的現象,這種現象過後,就會產生很快樂的感受,這都是入初禪前輕安的覺受。在禪定裡,初禪、二禪、三禪都有不同的快樂感 受,到了四禪就沒有樂受了。

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細、息細、樂受 。入 定的人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勻微細舒適的,心念也很微細集中,而且有快樂的感受(四禪除外)。當你靜坐時,一旦覺得呼吸由粗變細、心念由粗變細變平靜、身體從沒有樂受變成有樂受,這 快樂的感覺會使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我們可以從這些現象來確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他從非常舒服的感覺中出來 之後,會覺得忽然腳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來之前卻不知道痛。為什麼呢?因為初禪只有樂受沒有苦受,所以,你靜坐到 心念很平靜身體非常舒服的時候,一旦休息就感覺全身疼痛,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禪。這是很多修禪定的人都有的經驗。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為何麻、痛,還會 否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講經教的老師誤導了。那些法師不明白入定是怎麼回事,將入定講得很難很難,甚至於聽到你修禪定,他就會說小心著魔。
 

懂得怎麼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重複練習出入定過程,小心重複觀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樂受, 你就會懂得原來入定過程是這麼回事。必須重複訓練,上去,下來。再上去,再下來,做越多次越好。以後, 你就會越來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複訓練入定,只會貪著樂受而住在定中的樂受而不想出來,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來,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卻不懂怎麼 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禪定,千萬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來。應該是一進去就快點出來,然後,再快點進去快點出來。一直重複做,做到你很熟練了,很清楚如何入定 後,才來加強定力。在 練習加強定力時,在定裡多久呢?初學者入初禪千萬不要太久,五分鐘就好了。在裡面呆五分鐘就要出來,但是不要下座,然後再進去五分鐘後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在初禪裡呆得太久,心念可能會更細而離開初禪。甚至於深入到更高禪定,呼吸更細,心念更細,也更快樂。於是你對初禪心念的粗細混亂不清。也就是說練習 加強初禪定力時,在入初禪半小時內,要出入定六次。這樣不但修了半小時的初禪,而且懂得出懂得進。當每次出入定五分鐘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 定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十五分鐘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時。就這樣地加強定力。當你覺得這個定很穩固了,然後才能設法進入另外一個禪定。這就是所謂入定的 技巧,我入定我把握。
 

禪定之間的覺受差別:初禪與二禪最大的差別是:初禪的心態有覺有觀,很容易被聲音幹擾。初禪的人聽到聲音,心就亂了,所以佛說聲音是初禪的刺。二禪的心態無覺無觀,聲音的影 響,你都如如不動。三禪和二禪的差別是:在三禪,你會覺得身體不存在了。但是,感覺頭還在,覺得全身很快樂,卻不知道身體在哪裡。到了三禪呼吸很微弱,有些人會覺得呼吸困 難,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礙,一般是憂鬱、易怒及緊張的煩惱造成氣結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禪心臟會跳快。為什麼呢?因為,三禪的呼吸很 微細。那些心沒有力的人會覺得心臟負擔不了,會跳得快一點。這樣,他就應該在三禪多呆,慢慢地適應,最好是吃補心氣的藥。上 四禪,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會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禪近行定,無法進四禪。你如果深入四禪,外面的聲音是都聽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禪。如果一個 人在四禪裡面,聽不到聲音以後,這個人就可以進一步修第五個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禪近行定,還會聽到聲音,就沒有能力進入第五個定。禪定越高,定 力越強,心念越細,呼吸越細,感受越快樂。但是,從三禪進入四禪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旦你從三禪進入四禪,快樂就會立即消失,完全沒有樂受——舍 受。如果你們有經驗過四禪,就會知道叫舍念,就是沒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禪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淨——念清淨。
 

修定的要領——調身調息調心:調 身, 主要的重點就是這兩個作意要領,第一個是『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脊柱來支撐頭,我們打坐是頭頂青天,簡稱為『頂天立地』,不只是坐姿 這樣子,立姿也是這樣子。第二個作意要領『是用骨架平衡身體的姿勢,儘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來平衡,不是用來支撐。感覺上,肌肉完全沒用到力。坐姿如 是,站姿也如是,走路也如是。接著講調息,一上座,輕輕鬆鬆地做幾個深呼吸,然後再放鬆,念頭跟著呼吸,呼氣的時候只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只知 道吸氣,整個 呼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呼,整個吸氣的過程,念頭只有吸。如果呼吸是一匹馬的話,那念頭就是騎馬的人,當念頭跟呼吸一體的時候,就是人馬一體,讓念頭跟著呼 吸。如果呼吸是人的形體的話,念頭就是燈光下的影子,讓念頭跟著呼吸,亦步亦趨,輕鬆地跟著,卻一點也不離 開,如影隨形,形影不離。接著是調心。這個階段,呼吸以外的念頭我們稱之為雜念,我們對雜念沒有抗拒,沒有不要,任何對雜念的抗拒和不要,我們稱之為大雜念。雜念來,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回 到出入息。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整個呼氣過程,念頭只有呼氣;整個吸氣過程,念頭只有吸氣。雜念來不管它,繼續回到『呼氣知道呼氣, 吸氣知道吸氣』,不管是什麼樣的雜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讓我們的身心放輕鬆,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單純地回來出入息,這樣子 叫做調心。


3.  排濁生元
進入胎息以後,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經歷「推陳出新」的 過程,推陳就是排濁,出新就是生元。濁是指穢濁,泛指體內不利於健康的瘀血、痰、溼、風、寒、腫瘤、體液中的廢物及一切病理性產物。排濁的途徑可通過大便 (水瀉、粘稠惡息物、黑糞、腫瘤、膽石等病理產物)、放屁、小便(帶下、尿石、清尿、黃尿、濃尿等)、上嘔(痰涎、腥沫、瘀血、清水、黃水)、咳嗽(咳 痰)、乾咳(無形濁氣)、汗排(汗是排除心臟、血液、肺部的脂肪、酸、鹼及風寒熱暑溼的重要途徑)、皮膚排(水泡、斑)、吟唱嘯聲(去除心理積鬱)等。一 般在進入胎息後一周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現排濁反應,一般不需吃消炎藥、止咳藥、止瀉藥。排濁乾淨後這些反應會自行消失。

生元的反應多表現在熱(腹部、命門溫熱)、拙火(其熱如火,伴之出汗、清涼(心靜髓涼)、光(性光顯發)、景(山川、河海、寺廟、人物、仙境等)、壯陽(性能力加強,陰莖常無欲自剛)、身體弱而強,病而愈、快樂(內在法喜的樂受)。胎息修煉到一定階段時,只要需要能量,它就能自動啟動或人為啟動,不必閉息啟動了。更多的時候,它是主動地為人工作,常在人們最為疲倦,最需要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啟動胎息就好象在人體內建立了新程序,生命自動按照新的程序,向健康,長壽運行。更進一步講,不是你在煉胎息,而是胎息在煉你。
 

習練胎息法應注意事項

1)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練習胎息,須在停止出血三個月後,視其具體情況酌情決定。

2)婦女經、胎、產期不宜練胎息法。

3)手術後三個月內不宜練胎息法。

4)胎息對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疑難病有顯著的康復作用,但一般會有排濁反應,並且往往要經歷二至三次的排濁期,練習者應有思想準備,少數人排濁反應較輕或沒有。

4.  玄門胎息法:
 玄門胎息法系「武術之鄉」新化梅山道家秘傳功法,練之可得胎息、辟穀、降丹、開發潛能、益壽延年等多種功效。


一、功前準備:在室外練功時,要選擇空氣清新處,在室內練功,須空氣流通,練功時不可過飢或過飽,功前須淨身洗漱。


二、練功步驟:1.身形:本法宜在子時修練,面向南方,盤腿而坐,全身放鬆,定氣凝神,舌抵上顎,調勻呼吸,意念丹田存一雞蛋大小的金丹閃閃發光、放熱。
 

服氣法:當丹田微微發熱後,閉目存神,閉口,用鼻緩緩吸氣,意想真氣由鼻吸入,充盈滿口,然後將此真氣咕咚一聲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體內濁氣。

閉氣法:服氣後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氣一口,舌抵上顎,凝神丹田,兩手握拳置於膝上,閉氣不令其出,到忍不可忍時再用鼻呼出濁氣,調勻呼吸,這時玉液從口壁湧出,充盈滿口,須咕咚一聲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閉氣。
 

三、收功:先睜開眼睛,雙手搓熱,搓腎門二十四次,然後順時針、逆時針摩腹各二十四次,再用劍指從眉心沿腦中心線由前至後搓二十四次,然後放鬆走動一下,以便氣血通暢。


功效及注意事項

1.初服氣時,因氣只能達咽喉,應以七口為宜;幾日後,會覺得胃氣蛹動,發出咕咕之聲,說明氣已達胃,可服氣二十一口;再幾日,會覺得腹 部氣團腎動,咕咕有聲,或聲如撕布,說明氣已入丹田,須服氣四十九次。服氣期間,會放屁頻繁,初時臭不可聞,幾天後放屁無臭氣,甚至微香,這時必須閉住氣 不讓它放出,以免真陽瀉漏。初服氣時,小便赤黃,亦勿怪,久久變色自如。辟穀,這時服氣順增至八十一次,但不可強求辟穀,須順其自然。

2.初練閉氣法時, 只能行一分鐘左右,隨著練功的深入,閉氣時間會逐漸延長,直至全身毛孔開放出現胎息。閉氣次數與服氣次數相同。在練閉氣法期間,會出現以下效應,可供練功 者參照,初時閉氣會覺得全身真氣充盈發熱,額頭出汗,幾日後,行功時會全身真氣充盈發熱,全身出汗的現象,全身舒暢無比,漸覺左右太陰經兩道氣從大牙根上 衝太陽穴,入頂門兩氣交合入泥丸;數日後,氣從泥丸宮流入腦,過夾脊下行尾閭,次於丹田,上衝心中;再數日後氣抵心中,心中溫暖舒暢,從心而上,過咽喉而 入舌下,這時會覺得滿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驗後,應閉關修煉,勿受人和動物等外界因素幹擾,面南而坐,面向牆壁,練法如前,此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奇異景象,如 身形變高變大,覺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盡入身中,精神興奮,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睜眼睛,亦勿驚、勿喜、勿執著,可用手扶牆壁,會覺得一顆閃亮的內 丹從頭頂直降丹田,降丹之後不可立即睜開眼睛,先漸收意念,靜下心來,復四肢,睜眼、收功。到此時內丹已成,接著修煉下去,胎息指日可成.

5.  陳攖寧先生聽皮膚法
 陳攖寧先生曾以「莊子心齋法」為依據,總結出一套「聽呼吸」的方法。這個方法雖然易於實行,但也有些許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現問 題。是故,愚根據歷代以來前輩高真的經驗,結合自己多年的親身體會,在先師「聽呼吸法」基礎上,總結了一套「聽皮膚」的法門。即修煉者不拘坐臥,全身放 松,不空不松,微微將念頭放在全身的皮膚及毛孔,聽皮膚毛孔的開闔. 皮膚毛孔之開闔,用耳朵本來是聽不見的,但將意識放在全身的皮膚毛孔,圓滿似太極拳中的渾身棚勁,則自然會感覺到皮膚是在一開一闔,一呼一吸。如此久之, 呼吸之息氤氳布滿於全身,一開一闔,遍身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而感覺不到氣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開闔俱終,脈停息住(即內家拳中所謂不能吞不能吐), 類似人氣絕了的樣子。這種現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說的未死先學死。這個暫時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後長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時外表雖如死人,無呼無吸,脈 搏若有若無,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變化,非但比較其死人絕不相同,即比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兩樣。到了這個時候,胎息自然成功,離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遠 了。


6.  我之淺見
懂得了胎息啟動及入定的的原理,便不必執著於哪家哪門的方法。熟練後甚至不必用閉氣也可自如啟動與控制胎息與入定。一旦胎息啟動,閉氣是自然結果而非因。聽呼吸, 聽皮膚開闔, 聽心跳, 聽肚臍處之聲音, 諸如此類,不外攝心攝六根。懂得這個道理,便可靈活用之,以適合自己。比如我用念佛咒法,效果甚好。而且此時的念佛念咒功效,勝過平時萬倍。閱者有緣,習之自明。

相關焦點

  • 胎息與入定的原理:搞懂這個原理,便可靈活運用,其妙無窮
    胎息與入定:這裡用禪定的觀點來講一講。要 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覺受。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身心都很舒適,修法又很正確,那麼,他要入定之前會產生輕安的現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覺 是全身輕飄飄。初學禪定的人,在入定前會有輕安現象:有些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大,甚至整個身體都在膨脹,大到他會覺得充滿這個世間;有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 小,或身體浮起來。
  • 論胎息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也有相同認識:「胎息者,不以口鼻呼吸者也。」(見《道樞·枕中篇》所錄)可是怎樣才能達到這麼高的層次?正統《道藏》命字函收有《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其中抄錄了一段「胎息口訣」(不知出自何代?),對胎息有詳細解釋:「口鼻俱無喘息,如嬰兒在胎、以臍通氣,故謂之胎息矣。
  • 終於明白「胎息」為何如此重要,稀裡糊塗入定,小心變畜生!
    以胎息、黃婆為媒妁穿針引線撮合神炁氣三家而結靈丹。故而古人云:「胎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古人又曰:「道在天地間,領悟在一息。」——「胎息」。「心息相依是真胎息。天然造化,非強制可至。」過去在氣功高潮時,曾有人高調教授所謂的「胎息法」。這些有為法門人為地搞來搞去,似是而非,怎麼也做不到「三家相見」,以後便門庭冷落車馬稀了。
  • 什麼是胎息,怎樣才能啟動胎息?
    煉行氣之法,最後能達到鼻中無出入之氣,如嬰兒在母腹之中,這種境界,就稱為胎息。胎息不同於行氣、服氣,行氣、服氣需吸外界之氣,而胎息則是指服自身內氣。但是,它們之間的區別只是在層次和階段上,即胎息之功一般均需服氣、行氣才能達到。
  • 胎息修煉的五個法門及胎息的作用
    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它孕育著宇宙生命本質的根本奧秘。中國古代修道者,在數千年的修煉中發現,胎息是長生之徑,仙道之門,是人體消除疾病、返還青春,與宇宙之氣融為一體的修煉佳境。修道者,無不把胎息作為修煉的高層次目標。生命來自胚胎,本自胎息而發,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進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發生返老還童的轉變。修煉胎息是從生命的根本上解決問題。
  • 胎息經張三丰註解
    道家胎息,縱觀各家教學內容,要求細節各不相同,所以要學會慧眼識珠,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真正內修內練的胎息法門。如果您對於道家胎息感興趣,可以諮詢微信:18983227961(長按複製添加)在直播講課的時候邀請進群免費學習,看專業老師在線講解!畢竟當你清楚了解胎息法門,就會知道!
  • 胎息的秘密
    胎息法古已有之,《後漢書》、《漢武內傳》等書中均有關於能行胎息之人的記載。如《漢武內傳》中說:"王真字經,上黨人,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吞下泉而咽之,名曰胎息。真行之,斷谷二百餘日,肉色光美,力並數人。"即說有一個叫王真的人,會胎息胎食之法,他在行胎息胎食之法時,能二百多天不吃不喝,然而臉色紅潤,力氣比幾個人加起來還大。道教對胎息之術也極為推崇,視之為長生要訣。
  • 胎息養生法
    另外,腫瘤、癌症病人都能通過練習胎息養生法去邪扶正,有病治病,無病健身。 (二)啟動胎息具體操作方法如何啟動胎息,成功的關鍵及其精華是「引氣,隨息,激動元氣」。此屬秘傳,從不公開,歷代如此,要不全國目前能啟動胎息的人數只有幾千人!學員只要按照本講義「五心」「三調」「三度」的方法練習一段時間,並結合下列程序即可啟動胎息。
  • 胎息修煉功,一步一步教你啟動胎息!
    中國古代修道者,在數千年的修煉中發現,胎息是長生之徑,仙道之門,是人體消除疾病、返還青春,與宇宙之氣融為一體的修煉佳境。修道者,無不把胎息作為修煉的高層次目標。生命來自胚胎,本自胎息而發,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進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發生返老還童的轉變。修煉胎息是從生命的根本上解決問題。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溝通人與體外能量的連接。
  • 胎息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胎息就是返回先天的特殊生命狀態。丹道史上,對胎息的記載很多,如《抱樸子》、《胎息經》、《胎息秘要》、《胎息雜記》、《太上養生胎息氣經》、《胎息銘》等。其中,以《胎息經》、《胎息銘》為最著。按《胎息經》的表述,胎息是一種自然的丹田呼吸狀態。
  • 胎息無息 三家相見
    以胎息、黃婆為媒妁穿針引線撮合神炁氣三家而結靈丹。故而古人云:「胎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古人又曰:「道在天地間,領悟在一息。」——「胎息」。「心息相依是真胎息。天然造化,非強制可至。」過去在氣功高潮時,曾有人高調教授所謂的「胎息法」。這些有為法門人為地搞來搞去,似是而非,怎麼也做不到「三家相見」,以後便門庭冷落車馬稀了。
  • 胎息秘法(上)
    第一講 胎息的基本理論概說           胎息法,海淵源久遠,人們對胎息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外息深長細微是胎息;有人認為結丹是胎息;還有人說氣通周天是胎息。但真正的胎息是指人體生命的後天狀態回歸到胎兒的先天狀態,才是胎息。
  • 莫欞鷹:論冬眠與入定
    這與我們修行入定所說的氣住脈停相應。動物冬眠和人入定後,唯有壽暖識還在。六:出冬眠。動物冬眠後,將要出眠時,與修行人出定一樣:呼吸加快,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心率加快。然後就漸漸出眠了。我們修行人入定和動物冬眠是相近的。入定有清明定及昏沉定,我們學習佛法知道,入定心要不迷,而動物智慧不夠,不知道佛法,是本質上的區別。
  • 胎息修煉法:道家養生之寶
    修道者,無不把胎息作為修煉的高層次目標。生命來自胚胎,本自胎息而發,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進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發生返老還童的轉變。修煉胎息是從生命的根本上解決問題。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溝通人與體外能量的連接。
  • 胎息修煉法------道家養生之寶
    一、什麼叫胎息?胎息的本義是胎兒在母腹中的呼吸。引申義是以下丹田為中心高深層次的內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兒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樣。胎息自成系統,不受外息(肺呼吸)影響,進入胎息狀態時,外呼吸依舊自然進行,但卻若存若亡。最高層次者,可達口算呼吸停止。二、胎息有什麼用?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它孕育著宇宙生命本質的根本奧秘。
  • 千古絕學——胎息(江西百靈草山莊)遊學
    千古絕學——胎息能量班胎息:又稱「臍呼吸」、「丹田呼吸」。象嬰兒一樣用臍呼吸。
  • 胎息養生3-1
    (一)胎息養生法適合社會各階層的人士學練(二)啟動胎息具體操作方法只要按照本講義「五心」「三調」「三度」的方法練習一段時間,並結合下列程序即可啟動胎息。 胎息養生法十分簡單,開始練習可仰臥在軟墊上或硬板床上,低血壓者不枕枕頭,高血壓者稍枕枕頭。
  • 入定的技巧
    要入定,就要具備一些因緣,就是當時要離五蓋。所謂五蓋是:昏沉、掉悔、嗔、疑,還有貪慾。當這些煩惱沒有現前的時候,如果修法正確,都有機會入定。如果有這些煩惱在的話,就很難入定。除了煩惱的因緣之外,我們身體上有某些障礙,也會影響我們入定。 初禪的覺受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覺受。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身心都很舒適,修法又很正確,那麼,他要入定之前會產生輕安的現象。
  • 李錫堃:秘傳丹道功講座五——三步功無為還虛、胎息還丹中
    當然,一閉眼就能進入胎息,就沒有凡呼吸,即沒有口鼻呼吸時,已可算是得道成仙;因為,胎息是仙凡的分界線;但,這只是成為地仙,能長生不老,但還未成為神仙。《伍柳》說,滅盡定時,「二炁俱無,食脈兩絕。……昏沉盡絕,散亂俱無。……方為純陽果滿之胎神,而已入於神仙之域矣」;又說:「絕無動靜起滅,即是胎圓,乃返還到如母胎初結一炁,未成我,而未分精炁與神之時。正《入藥鏡》所謂『終脫胎,看四正』而得者。」
  • 《胎息經》
    氣功經典:《胎息經》《胎息經》,中國古代氣功經典。最早當出現於南北朝時期,作者佚名。全經只有八十三字,論述胎息的定義、方法與作用,極為簡單扼要。現存最早注本為初唐的氣功家幻真先生的《胎息經疏》,流行頗廣,被明代周履靖編輯的《夷門廣牘》收入。《夷門廣牘》系周氏廣集歷代以來小種之書並及其所自著編輯而成。周履靖(1549-1640),明隆慶、萬曆問人,字逸之,初號梅墟,晚號梅顛,嘉興(今浙江嘉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