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午飯的時候,安徽的一位名叫建鋒的同事說起他老家「五大仙」的事。「五大仙」即狐狸、黃鼠狼、蛇、刺蝟、老鼠。
他說他二叔五叔親自見過黃鼠狼用法術把他定住,來吸他的精氣。這也就是平時人說的夢魘,當然不是所有的的夢魘都是「五大仙」所為,有的是其它非人所為。我也見過狐狸精的神識來盜我的精氣。
建鋒還說,他家的一位鄰居是一位老太婆,會法術,能通靈,她說的師父就是住在她家房子的一隻黃鼠狼。他五叔有一次失了魂,就是請黃鼠狼的徒弟弟招的魂。他說,黃鼠狼的徙弟叫他家人拿他五叔的舊衣服給他,然後黃鼠狼作法助它徙弟幫他五叔招魂。他親眼看見他五叔的衣服沒有人拿,自動懸空站起來走動,很嚇人的。後來,經黃鼠狼作法後,他五叔病就好了。
還有一次他家另一位鄰居被鬼上身,雙眼無神,傻傻的,說什麼事在下面過得不好,要供品一類。後來他爺爺來了,叫了一聲:「大花貓來了!」那位鄰居病當場就好了。他爺爺事後跟他家裡人說,那是老鼠精做怪,見貓就會跑的。
我問建鋒:「你爺爺怎麼知道是老鼠精做怪?」
建鋒說:「我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知道的。象我們家鄉老人知道的東西很多!」
宣化上人及多位高僧也曾說過五大仙的事是真的,宣化上人小時候還向狐仙求過藥,他自己也收過很多異類的徙弟。
為什麼「五大仙」這麼神通廣大?
其實很簡單:因為它們會冬眠。因為冬眠其實也是一種「禪定」,於冬眠的「禪定」中出意生身,出神通。為什麼每當要發大地震或其它自然災害時,動物都會先知道,這是因為動物有神通,能先覺先知。我們做為萬物之靈的天之驕子反而沒有先覺先知的能力?這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冬眠」——禪定的能力,如果我們人類要擁有無量神通,必須深入禪定。如果我們要生死自如,也必須要有深入禪定的能力。
我常去放生,在放生的過程中,時常遇到很多魚類在我經過它身邊時向我跳來。起初我覺得很平常,後來我多次觀察後發現:唯獨我經過時魚才向我跳來,而別人經過往往是很安靜。後來我試它們是否真的有神通,我向它們發意念:
「如果你是向我求救,買你去放生,那你就向我跳來!」
它們之中的大魚,老魚果然向我跳來。
後來我再發意念:「如果你真的很想我救你,那你再跳近一點!」
如是三次,果然一步向我跳來。所以,我覺得不單「五大仙」有神通,就連很多魚類都有神通,因為魚也會冬眠「入定」。
既然它們有神通有定力,為什麼不能出離六道?因為它們沒有人的智慧高,不能讀經聽經悟道。所以修行,光有定力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悟透禪機。
動物要冬眠,入「禪定」,主要是六個步驟:
一:冬眠前多吃食物,補充足的營養能量。因為冬眠時要消耗能量,如果不補充夠能量,不利於冬眠。
二:辟穀休糧,清理腸胃。因為動物冬眠往往數月,所以腸胃在冬眠前必須數腸胃,否則大便中毒。試想一推大便在路上幾天就臭到不得了,更何談在身上數月?如果腸胃不清要是冬眠的話,那什麼病會發出來的。所以不管是人入大定還是動物冬眠前,腸胃必須清,否則心清靜不下來,也對身體健康不利。
三:找好安全的冬眠地址。因為冬眠時不安全的話,會被人發現。另外,冬眠的地方的溼度溫度都要與身體平衡相應。
四:入冬眠。動物入冬眠初期一般要一到數日。
五:深入冬眠。深入冬眠後,體溫降低,脈搏降低,心率減慢,呼吸減慢。這與我們修行入定所說的氣住脈停相應。動物冬眠和人入定後,唯有壽暖識還在。
六:出冬眠。動物冬眠後,將要出眠時,與修行人出定一樣:呼吸加快,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心率加快。然後就漸漸出眠了。
我們修行人入定和動物冬眠是相近的。入定有清明定及昏沉定,我們學習佛法知道,入定心要不迷,而動物智慧不夠,不知道佛法,是本質上的區別。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福氣得聞佛法及能入定的,也不是所有的動物冬眠都是入「昏沉定」的。動物冬眠,雖然它也是入定,只不過入的是昏沉定而已。它們雖然不是人類,沒有人類的智慧高,但並代表它們沒有佛性。眾生平等,我們能修行成佛,但動物修行得當,功亦不唐捐。
像我們現在的雙盤,稱為七支坐,就是從前五百羅漢向雪山猿猴學的。看下面二段資料:
資料一:
根據佛經上的記載,這種七支坐法,早已失傳,後來有五百羅漢,修持多年,始終不能入定。雖然知道從遠古以來,便有這種靜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終不得要領。有一次在雪山深處他們發現一群猴子,利用這種方法坐禪,他們照樣學習,便由此證道而得阿羅漢果。這個神話似的傳說,無法加以考證。總之,它是合於生物天然的法則,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種姿勢,大體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胎中的靜姿,安詳而寧謐。(摘自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資料二:
傳說7000年前,在喜馬拉雅山上居住生活著一個人數不多的部落民族。這麼高的山,冬天非常寒冷,並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過冬,總得死幾個人,而部落裡人本身就少。那怎麼辦呢?部落的領袖就去觀察動物,印度的學者甚至考證說這位民族領袖的名字叫阿達錫瓦,他觀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種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過冬季;他還到山洞裡觀察狗熊,發現狗熊可以冬眠安然過冬。人是萬物之靈,人為什麼就不能度過冬天呢?阿達錫瓦發現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胖胖的,然後就躲在一個山洞裡面開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類學不了啊,睡久了還頭痛。因此他就觀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這些不冬眠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結果他就發現雪山的白猿都是盤著腿過冬的。然後他就有樣學樣,但是學得不像,還是渾身發冷,因此他就仔細觀察,發現了雪山白猿盤腿打坐的七個要點。-
這七個要點就是腳怎麼辦、手怎麼辦、腰怎麼辦、頸怎麼辦、肩怎麼辦、眼怎麼辦、嘴怎麼辦,共七個要點。這個方法我們現在管它叫「七支坐」,因為它有七個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腳、肩、腰、頸、眼、口,所以叫「七支坐」。這個方法從喜馬拉雅山傳到印度,所以印度各個宗教都用這個方法。-
不過它當時的名字叫「坦特羅」,後來變成「坦達」,後來變成「達」,再後來就變成「Chen」,這就是禪的音。這個「達」是意譯,「Chen」是音譯,其實就是禪定,這就是禪定的來歷。我們打坐,是打禪定來的,目的也是為了「定」。這個演變過程,是印度的學者考證出來的,不是我們考證的。禪定跟禪宗不是一回事,是兩碼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禪定是所有修道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術,佛陀也承認禪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誰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後來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僧人,還被聘請去印度傳「七支坐」。(摘自李謹伯《呼吸之間》)
難道動物就沒有智慧嗎?難道動物身上就沒有可學習的東西嗎?我們要學習入定,也可學習學習動物是如何冬眠的。人要入定,大致的要點也是六點,跟動物冬眠很相近。動物冬眠是入昏沉定,昏沉定是無記的。無記久了,會變得愚痴。無記久了會墮入畜道,這一點,我們修禪入定,是要緊記的。
我們人類要入大定的六個要點,跟動物冬眠很相近,所以我就簡單說一下這六個要點:
一:入定前要有充足的元氣。
要入定,身上的元氣不足,你就不能入胎息,胎息入不了,是很難入大定的。要是能入定,也充其量是欲界定,初禪以上根本就入不了。要有充足的元氣,就要心靜,心無所住,處處不執,時時不迷。無欲無求,心如止水。這是一切修行人的基本功,基本功沒煉好,莫談修道。這一基本功是所有修行人所應重視的內容,不要好高慕遠,輕視基本功,莫老是追求什麼秘法。
應該明白:心無所求,心如止水就是秘法。
這一基本功在道家,名為練已。基本功沒煉好,去修什麼氣脈竅穴都是白搭。因為元氣是能源,氣脈是通道。光有氣脈通道,卻能源不足,那你的氣脈通道是白煉的。就好像你的電視機是新的,線路零件都很好,但就是沒電,那你的電視機是廢鐵。沒煉好基本功就想一步登天,那是痴人說夢話。這種情況,在道家叫做煉已不純。不管佛道任何一個宗派,煉好基本功都是修行的第一步。
如果你要入定,必須先心久靜,養足元氣後,方能談入定。但具體要達到什麼樣的境界才能進入要入定的下一步的修煉?當你修至光明顯現時,你就可以進入下一步入定的步驟了。因為光明是元氣的現量,當元氣足了,自然可見光明。因為光明如電源,有電源自然有光明。沒有光明,只有一片無明,那是說明你的「電源」不足,該充「電」了。如果不充「電」會怎麼樣?人身太大,用電量多,而你的「電源」少,己不配人身了,老天爺只好給你換個小一點的身體,比如畜生的身體。這種情況叫墮落。什麼叫「充電」?心無所求,心如止水,即是「充電」。是故當知,光明、元氣是「電源」;光明、元氣是心的現量。當光明顯現了,元氣足了,也就妄念少,心靜了。反過來說,當你的妄念少了,習氣少了,所求少了,心靜久了,光明也就顯現了,元氣也就足了。
什麼叫元氣?元者,根本也,所以元氣在密宗稱為根本氣。
二:辟穀休糧,清理腸胃。
當你的元氣足了,光明顯現了,妄念少了,習氣薄了,所求少了,你就自己漸漸越吃越少,最後不想吃了。當你不想吃飯了,那是將要辟穀的徵兆。動物要入冬眠前的徵兆就是辟穀。人要入大定的徵兆也是辟穀。如果你想往生極樂世界後,肉身不壞,也要辟穀。當開始辟穀後,那是將入大定的徵兆。很多修行人都不懂入大定的徵兆,錯過了入大定的時機。當你開始自然辟穀後,趕緊找個地方入定,並交待好相關事宜。要得大成就,必須深入禪定。這是人生的大事,比什麼賺錢之類俗事重要一百倍,你有什麼事放不下?
光明出現後,元氣足了,才會自然辟穀。辟穀後才能入大定。入大定後,才能得大成就。這幾段話,字字值千金,讓牢牢記住。
當你你初辟穀時會拉出很多黑黑的陳年宿便,請不要害怕,這是身體自動調節,清理腸胃,為將來入大定做準備。當辟穀後,切記要多飲水。人要轉化四大五行,辟穀是必須的。我們的本師在成佛前修六年的苦修,一天只吃一麻一麥,這等於闢了六年的谷。當然,我不是也叫你修六年的苦行,闢六年穀,我只是說明辟穀跟入定的關係及對身體有什麼用。我們當代著名的高僧虛雲禪師定力驚人曾三次入大定。
第一次入大定是光緒二十七年(1907年)冬天,時六十二歲,居於終南山嘉五臺獅子巖茅棚時,時值萬山積雪。虛雲禪師釜中煮芋,跏趺待熟之際,不覺入定二十一日。出定後,釜中已黴厚寸許,堅冰如石。虛老一時名聲大顯,因為厭於應酬,乃於一宵遁去。
虛老那時能入大定,跟他心無所求很有關係,加上他那時苦修,本來就吃得少,再加上肚子又餓,為入大定做好準備。如果腸胃不清就入定會發生什麼事?會大便中毒,很危險的。下面再來看一段虛老的另一次入大定的公案:
六十八歲講《普門品》,定去九日,鬨動暹京……。根據《年譜》,此次定後二十餘日之間,虛雲和尚的身體產生如下的變化:
足生痳痺,始只行動有礙,後則全身如枯木。不能執箸,食要人喂。護法聘中西醫診治,針灸服藥,俱無效。甚至口不能言,目不能見。群醫束手。惟身心泠然,並無痛苦,一切事皆放下,獨有一事放不下。因有匯票縫在衣領,無人知者。口不能言,手不能寫。萬一化身時,一火燒去,則藏經不能到,雞足山殿閣不能修建。這筆因果,如何能負?思深淚下,默祈迦葉尊者加被。
時有昔日終南同住之妙圓師,見予下淚,口微動,即近湊耳傾聽。囑其取茶,禱迦葉,服下,心內清涼,即入夢。見一老僧如迦葉狀,坐予身邊,以右手摩我頭曰:「比丘!衣缽誡勿離身,汝不須憂。以衣缽作枕,就好了。」
聽畢,即取衣缽作枕。回頭已不見尊者,通身汗下,當下悅樂不能說。予稍能言,令妙師到華陀前求方藥,只木櫛夜明砂二味,服後目能視,口能言。再求一方,只赤小豆一味,以豆煮粥充飲食,不準吃雜物。吃二天,頭略能動,再求仍是赤小豆。
從此以豆為食,大小便通,穢如黑漆。漸漸知痛癢,能起能行,先後二十餘日矣。
虛老出定後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依我看來,其實是大便中毒,因為他入定前腸胃不清。之前在終南山時入定是因為本是苦修,吃得少,再上肚子又餓,所以那次與這次不同。這次是在講經期間,受了供養,腸胃不清就入了大定。體內宿便久了,水份經過九天入定後,全蒸發了,堅如石。宿便毒素反覆被體內給回收,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況。那世尊當年修六年苦行後,受了奶品供養恢復體力後才入四禪八定的,怎麼不見大便中毒?因為牛奶是流食。牛奶久了會變酸奶。大家都知道酸奶是有益腸胃的,所以與其它食物不同。廣欽上人亦常入大定,怎麼不見大便中毒?廣欽上人是有名的水果和尚,專吃水果。吃了水果馬上入定也無防,因為水果是清靜食品。水果時間長了會變酒。酒是什麼東西?酒其實是水果的能量所化,所以人喝了會發熱。
辟穀有什麼用?是不是單單只是清理腸胃嗎?當然不是,人體有很多病菌,造成很多疾病,至使氣脈不通,使人難以忘身,所以辟穀後,很多疾病都會不治而愈。人二天不吃東西就難受得不得了,那如果你身上的細菌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它們是靠人吃了食物後,吸收了食物的營養來生存的。如果你不吃東西了,那些細菌也就沒法生存了。當你闢後,全身無病,才能談修道。因為身體健康後,才能忘身,忘身後才容易入定。
辟穀時喝的水,宜放一點點鹽,因鹽有消毒消炎殺菌的作用。辟穀後,未入定前,餓了服氣,服氣後照會飽。辟穀前,要常運動內臟及經絡。要健身,記得這幾句話:
外動不如內動好,
先內動後再外動。
內動臟腑及經絡,
外松筋骨行血氣。
何為內動?吸氣呼氣時運動臟腑,晃動腰運動背脊骨,手腳抖動通經絡。這段話健康的真傳秘法,我沒辦法寫出來。將來如果我上傳視頻的話,我會把這個事說一下,示範一下的,但寫是寫不好的。其中要領,你自己看以上的偈自己參悟。
三:選好入定的地址。
要選好入定的地址,其中有很多講究,我只說一些簡單的。要入定,坐處宜坐實朝空,坐高朝低。什麼叫坐實朝空,坐高朝低?就是背後是高山或高樓大廈,或背後是牆壁。而面向水或空地。如果你要在房中修定,如果你的房門開在左,那你就坐房門斜對角的右邊角落,背向牆,面朝門。如果你的房門開在右,那你就坐房門斜對角的左角落,此處藏風避氣,易入定。修定時不宜背向門及窗,因為背向門或窗使人心不安穩。
心不安穩云何入定?另外背對門窗容易邪風入背,生各種各種的病,故修行人應迴避此類事,以免修定不成反生病。修定為什麼要這樣坐?我已在另外文中已略講過,我現在引用過來:
房間的房門斜對角處為聚氣位,為坐實朝空的格局,最易入靜,適宜修行。可你偏偏選擇又近廁所或鬧市的大門處修行,這是非常不理性的。因為背對大門,使人背後無靠,難以心靜。你不信我的話,你可以試試,包你五鍾就能體驗到修禪擇地的奧妙:
先找一個背後有高山或高樓,前面是河流或空曠處的坐實朝空格局坐禪,再找一個後面是河流或低洼處,前面是高山或高樓處的坐空朝實格局坐禪。你很快就會發現坐實朝空地不論坐禪或念佛,都很容易心如止水,而坐空朝實處坐禪或念佛,心總是雜念紛飛,難以平靜。
為什麼坐實朝空的格局容易使人入靜?因為背後有高山使人有安全感,身心安穩。更重要的是背後有山,山脈的地氣會在靜態中連接背後的督脈。山龍為大地陽氣脈,而人的背後督脈為人身陽脈之海,故地陽脈能與人身陽脈交感。而面向河流水龍,能使人心胸廣闊;心胸廣闊自然能忘卻煩惱,無執身心,得入三摩地。面對水,還可使人自身的陰脈之海任督與水氣交感,補充能量。
修禪時,若能找到背後方有山來龍,而對面處是真水,左邊高,右邊低,又遠離鬧市的地方,是適宜修禪之處。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在哪裡證道的?他是背對著菩提樹,坐恆河邊修禪的。背對大樹為實,面對恆河為空。而且背後的大樹還能補充氧氣。
中國句老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背後有山有靠,這種環境使人易生慈悲仁心。而面對秀水,使人心易生智慧。
以上一節是從我所寫的一篇專門介紹如何找修定的地點的文章節選。在入大定前,另外要注意給待好家人或看護你的人,如果發現你入定了,請看好門,不要請閒雜人等進來打擾。在入定期間,不要強行叫你出定。如果要叫你出定,用專門引出定用的法器引磬在耳邊敲幾下,就出定了。如果你的家人不懂佛法,你要告訴他們入定有什麼用,入定後的身體唯有壽暖識,是氣住脈停的,如果你不交待清楚,你的家人可能會當你死了,拿去燒了,那就麻煩了。象廣欽上人當年入大定,要不是巧遇弘一大師在那裡,早就被人活活燒掉了。
四:如何入定。
入定的過程,就是轉識成智的過程。轉識成智的過程必將歷四禪八定。
云何轉識成智?凡夫坐禪,收攝眼耳鼻舌身五根歸意根。此過程名粗住,乃五識轉歸意識。意識清靜,所求無則妄想滅,意識則轉成第七那末識。至第七那末識之境,心無所求,清靜無為。然我執還在,身心未忘,六根僅伏耳。至此當忍,忍伏一切色聲香塵觸法、貪嗔痴魔軍。從前五根轉歸意根,忍力耳。從意根轉歸第七識,亦忍力耳。至第七識,復忍無生諸法及癲倒夢想等俗念,漸歸八識,亦忍力耳。
八識心田名阿賴耶識,乃如來藏也。如來藏如來藏,乃如來其中藏。即謂不生不滅自性法身其中所藏。此識包含無始習氣種子及山河大地,陰陽正邪夾雜其中,故云如來藏,謂藏識。
此第八藏識,可云為如來藏,又不可雲如來藏。因如來藏乃道家所云太極也,因太極有陰陽正邪明暗故。而藏識乃神識,生來死去做主公之神識。而如來藏無來無去,故與藏識有別。之前雲藏識乃如來藏乃方便說。當行者斷惑證真,三際託空,破藏識後,方是如來藏太極之境。在大乘經典雲,乃第九阿摩羅識之境,在道為無極之境。至第八識轉歸第九阿摩羅識後,無明斷盡,方能轉歸不生不滅法身自性。此第十「識」已不名為「識」,乃本來面目也,密宗稱其為法界體性智,道家稱為元極,顯教稱不生不滅法身,乃自性清靜涅磐之境。此境乃二乘不能得知。
臺灣有一大德稱如來藏即自性法身,笑話。汝僅摸到第八識即自稱地上菩薩,真是可笑。因彼信徙甚眾,我不便指出其姓名。欲轉凡心歸此九識一智,其障有三: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此三惑名一心三惑。行者修禪,見色聲香塵解法三毒等粗惑,名見思惑,斷見思惑名阿羅漢。當你斷見思惑後,六根清靜,復見一比見思惑更細的煩惱,細如塵沙飛揚,難斷難滅,此即塵沙惑,若斷之則證獨覺中乘道。當行者斷塵沙惑後,斷有一更微細煩惱,細如水中鹽,鹽水難開。觀其有又似無,雲其無,復又實有,此乃無明惑。行者欲證無上佛道,當先認清何者為無明惑。當無明惑斷盡,即入如來寂滅忍地,成就無上佛道。斷見思二惑,當用八忍。云何八忍?即苦法忍、集法忍、滅法忍、道法忍、苦類忍、集類忍、滅類忍、道類忍。若斷無明,當用五忍。從證小中乘至大乘菩薩道,都離不開一個忍字。五忍,忍忍不同,但都是忍。此證大乘菩薩道,斷無明之五忍,云何為此五忍?即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關於大乘菩薩的五忍,我曾在別的文章講過,故不復重述,引用如下:
何謂無生法忍?無生,即無生不滅,無來無去。法忍,即於諸生滅法中忍而不忍,不忍而忍。無生法忍即於無生不滅之境,諸生滅法忍而不忍,不忍而忍。
無生法忍有五個不同的境界,若加個阿羅漢及獨覺乘的空境,共六個境界。而每個境界又各細分幾品,全部粗細境界加起來即小中乘道及大乘菩薩道五十二階位。此五個不同的無生法忍外加空境,即小中大三乘道的果位次第。
空境,乃阿羅漢及獨覺乘之第六意識作意之空境,近似不生不滅自性涅磐,故謂有餘涅磐。此空境乃未能真斷諸妄想,乃靠定力暫時壓下。
而無生法忍中的五忍之伏忍,乃於二乘基礎上回小向大,初入三際託空,得無生法忍而未能悟得不生不滅自性,介於二乘與大乘十地聖位菩薩之間,住於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間,稱賢位菩薩。
此即禪宗破初關也。禪門有人云破初關即住菩薩十地之初地,非也。破初關,斷意識流,破見思惑,塵沙惑,又將破無明惑而又未能破,見性又未能悟其十方三世即本心,即住賢位,而未入聖位。
至五忍之信忍,方能悟一分法身,滅一分無明;在禪門稱破重關。此破重關,入十地。然初悟道,於諸煩惱習氣並未盡滅。信忍,即已實悟無生法忍,並深信不疑,雖無明煩惱未盡滅,但已實悟實見不生不滅自性,至此才算初步證入無生法忍,住菩薩初地二地三地。
至順忍,不僅悟入無生法忍,乃能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常作佛事,念念不迷,念念心無所住,念念隨緣無執,功夫成片。此即張拙秀才所云:
順隨世緣無掛礙,
涅磐生死等空花。
無生忍,至此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見地與修證合一,悟到證到,是真正的無生法忍。之前的伏忍、信忍、順忍是慧多證少,見地與修證未能合一的,至此方稱破末後牢關,得七、八、九地不轉退聖位菩薩。
寂滅忍,乃第十地法雲地、等妙二覺、佛地之無生法忍。此無生法忍無諸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至佛地時,最後一品無明永滅,身心所執盡滅,慧證徹合,知行徹合,徹證自性不生不滅,無邊無量,無過去未來遠近大小時間空間。
此八忍五忍,都是忍。欲證三昧定境者,初時煩惱粗,妄想多,乃忍之,任其自生自滅。至粗煩惱忍伏之,則呼吸漸慢漸微。隨之復有塵沙惑,復忍伏之,任其自揚紛飛,塵沙自落,則氣脈漸慢漸微。塵沙惑忍伏之,復有無明惑,亦忍諸法無生,漸至血脈漸慢漸滅,氣住脈停。至氣血脈髒近停時,已深入禪定。
從未入定至深入禪定的過程如下:
光明生起元氣足後,自然辟穀生起的。自然辟穀後,發起初禪八觸十功德。初禪八觸十功德後,由心住到氣住,氣住後脈住。脈住後心臟住。至氣住脈停時已越四禪。當氣住脈停後再入,將至滅盡定。
於滅盡定,不可久留,否則出定後會身根散壞。若入滅盡定出定超過九日,則可能會出定則命終。故滅盡定不可久入,宜在九日內。當年虛老在泰國入定九日,出定後身根散壞,若不是迦葉尊者救他,他出定則命終。這與虛老入定前腸胃不清有關係。但他們入的定也有關係,因為虛老當時入的定可能是滅盡定。因為滅盡定是阿羅漢入滅時用的。
入滅盡定出定後即命終,看下面二則入滅盡定後,超過九日出定則命終的公案:
實例一:住滅盡定三個月,出定後便命終
云何知然?曾聞於一僧伽藍中,有一苾芻得滅盡定。食時將至,著衣持缽,詣食堂中。是日打揵墀(又稱揵槌、揵椎;僧團中敲打用之報時器具)少晚。彼苾芻以精勤故,便作是念:我何為空過,此時不修於善,遂不觀後際,則立誓願入於滅定,乃至打揵墀當出時。彼僧伽藍有難事起,諸苾芻等散往他處。經於三月,難事方解,苾芻還集僧伽藍中,才打揵墀,彼苾芻從定而出,則便命終。
實例二:住滅盡定半月或一月,出定後便命終
復有一苾芻得滅盡定,而常乞食。於日初分,著衣持缽方欲詣村。遇天大雨,恐壞衣色少時停住,則作是念:我何為空過,此時不修於善,遂不觀後際,則立誓願入於滅定,乃至雨止當出。有說:爾時雨經半月;有說:一月其雨方止。彼從定出則便命終(摘自《大毘婆沙論》)
為什麼入滅盡定超九日出定即命終?因入滅盡定後,呼吸、氣血脈,五脈六腑皆停,若三天五天出定則無礙,若超過九天,呼吸、氣血脈、內臟停久不用則散壞,故此定不宜久。這個滅盡定沒幾個人能入,不說也罷。但修行者入個初禪,證個初果,還是很多人能證到的。故入初禪前的初禪八觸不可知。我曾在《給初修行者》一文曾作過介紹,節錄如下:
在發起初禪八觸前,經過了欲界定及未到地定。在未到地定,常見會定在海邊水面上,或湖面上,或泉邊,或月亮邊,不上不下,又因已近初禪又未到初禪,故云未到地定。
未到地定久了,精氣充足了,三毒習氣也薄了,定力也漸深了,便發起初禪八觸。初禪八觸發起時常見的手腳腫如桶,或現青紫色,或皮肉生瘡而爛,拉肚子,拉完肚子後不想吃飯、辟穀,等等。
如動觸發起時,是由定久氣足,氣機發動。初時由脈輪發起衝力,漸至全身不由自主手舞足蹈,時似舞蹈,時似打太極拳,氣功界雲「自發功」。
如癢觸發起時,由心頭開始發癢,漸由心到身,由裡到外,由肉到皮,奇癢難忍,想抓卻又不知那裡癢,這是代表真氣正進入氣脈,正在打通氣脈。此時真氣正在打通久未通的氣脈,衝出無始以來的宿邪氣陰氣溼氣病氣毒氣,迫出全身皮肉表裡,由此生瘡或發爛或腫或烏青紫,痛苦萬分,如活人換皮換骨。
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這樣?不是的。每個人從無始以來,心性根基不同,所造宿業不同,起心動念不同,習氣不同,所積累的寒溼熱邪毒陰氣不同,所以所發出的禪觸,迫出的寒溼熱邪毒陰氣不盡相同,故所經歷的禪觸是苦是樂,是快是慢也不盡相同。
如輕觸發起時,先是心喜樂,漸遍全身輕安,自覺身輕如燕,甚至身體騰空,離地三尺。如有些人能在水上飄,能水上坐禪,在定中能身體騰空,沒什麼稀奇,乃初禪八觸中輕觸也。
如重觸發起時,先是自覺禪心穩定,感全身發脹發重,漸至身重如千斤。如民間有奇人會千斤墜之法,一個人坐下,幾輛汽車拉不動,初禪八觸中的重觸也。
如冷觸發起時,心靜久如止水,心身冷如冰,即便是六月酷暑,亦清涼如冬,此乃初禪八觸中冷觸也,乃水大的現量。
如暖觸發起時,乃定久心中發起三昧真火,真火代取凡夫之凡火,從心而暖,漸至全身,甚至火光透出肉身。如目蓮尊者在修禪時,火光從禪房之窗透出,燒掉了禪房外的木柴。此等現象乃初禪八觸中暖觸也。
如澀觸發起時,因之前發起三昧真火暖觸,烤乾身內精血髓中凡水,故皮幹如木皮,身如槁木,此等現象乃初禪八觸中澀觸也,心莫慌亂,非生病也。
如滑觸發起時,因之前發起三昧真火,煉化了身中精血髓,凡水已滅,真水未生,故身乾澀如木皮,繼澀觸後,凡夫水谷精氣盡煉,真精真氣真髓充滿於身,故身皮圓滿如球,光滑如蠟,內外透明,血如奶純,至此乃初禪八觸之滑觸也。
在經過初禪八觸後,繼而來的是初禪十功德,至此境,乃名苦盡甘來,離苦得樂,投胎換骨。至於初禪十功德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軟、歡喜、樂、解脫、境界相當。
五:如何住定。
關於如何住定的內容,我已在如何入定一文做過很多講解。住定後,會看到很多幻境或者神識出遊。如遊至天界仙界,見天界仙界美妙,留戀忘返,久不歸身,則出定後身根散壞而命終。如虛老當年神識遊至彌勒內院,聽彌勒菩薩講經,不想回來了。彌勒菩薩雲其業未了,令其先歸去,以後再來。見下文:
1951年,時年112歲,正在春戒期間,鬧出了海內外一時盛傳的「辛卯雲門事變」。三月初三日至初五,虛雲老和尚被幾次毒打,即趺坐入定,閉目不視、不言、不食、不飲水。唯侍者法雲、寬純,日夜侍之,端坐歷九日。直至十一日早晨,忽聽老和尚微微呻吟,並睜開眼睛。侍者見師還活著,十分驚喜,立即扶師起坐,並告以入定已八日整。老和尚答道:「我覺才數分鐘而已。」令侍者法雲「速執筆為我記錄」,乃從容敘說定中神遊兜率內院,聽聞彌勒菩薩說法之事。
這段內容抄錄如下:
餘頃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者至眾。其中有十餘人,系宿識者。即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鏡法師、歧山恆志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餘合掌致敬,彼等指餘坐東邊頭序第三空位。阿難尊者當維那,與餘座靠近。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未竟,彌勒指謂餘曰:「你回去。」餘曰:「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彌勒曰:「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並示偈曰:
識智何分波水一個莫昧瓶盆金無厚薄
性量三三麻繩蝸角疑成弓影病惟去惑
凡身夢宅幻無所著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大覺圓明鏡鑑森羅空花凡聖善惡安樂
悲願渡生夢境斯作劫業當頭警惕普覺
苦海慈航毋生退卻蓮開泥水端坐佛陀
以下還有多句。記不清了。尚另有開示。今不說。
虛老當時住定中若留彌勒菩薩所不肯歸身出定,則已在定中化去。還有情況是在定中遊至魔所,為魔王所留,亦不會出定。如在定中有天香國色仙女相邀雲雨之事,切莫動心,否則為魔所攝。另在定中所見所聞所悟妙境,亦不可認為自己已證聖道,否則魔事無窮。住定中神識出遊宜持咒護身,否則難勝魔力。於定中有千萬種魔境,世尊已在《楞嚴經》中《五十種陰魔》詳細開示,故我不復重述。
六:如何出定。
入定後有三種情況:
一種的昏沉定,一種是清明定。昏沉定中,可調四大五行,通脈養元,但自己沒難把握出定的時間。
另一種的清明定,於定中得意生身,遊於三界十方,但切記每一天界及淨土的時間都不同,不可久留。古德云: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你若遊於三界十方久了,當速回,否則肉體不保。
另有一種情況是於定中不迷不昏沉,也不神識出遊,只覺得身體一片光明或身心已滅,自己與天地同根。此類定境中的時間與世間的實際時間有很大的差別。故在定中不宜久,因為時間難掌握。
如常禪定者,宜養成入定前約定出定時間的習慣。即有入定前先跟自己約好什麼時間出定。
如何約定出定時間?如你睡前想好明天七點要起床上班,到了七點自然會醒來上班。如果你明天休息,你想睡時間長一點,那你可能要睡到十二點才會醒。睡覺也是入定,只不過昏沉定,那入清明定也如是。初時出定時間沒法掌控,那是習慣還沒有養成。如果你習慣坐禪入四個小時,那你到四個小時後自然會出定。但如果入大定,還是要有人看護,時間到了,叫人引你出定。比如你打算入定三天,那到第三天你就叫看護者引你出定。為什麼入大定要人看護?因為世上沒有幾個人三天二個就入大定,習慣性入大定的,所以宜有入看護,時間到了就引你出定。
另外,自己在定中將要出定的過程如人夢中初醒,自己在定中本來身心皆滅;突然間,呼吸加有了,並漸漸加快了。身體也漸漸感覺有了,體溫也漸漸升高,脈搏也加快,心率加也快。然後就漸漸出定了。出定後,不可馬上下座及吃食物,宜先喝點淡鹽水或其他流食。
動物冬眠與入入定的過程講解到此。我講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入定的原理及為什麼要入定。要冬眠或入定,主要是心無所求,心如止水,忍於靜境如如不動,久則呼吸變慢,脈搏變慢,心率變慢,然後漸漸入定。雖然我已經在上面反覆講過,但我還是再補充一下。見如下資料:
動物深眠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鐘6~18次,降到每分鐘1~3次(28~18℃)。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鐘330~920次降到每分鐘30次,蜂鳥由每分鐘480~1200次降到每分鐘48次,黃鼠由每分鐘300次降到每分鐘4~7次。同時血壓亦極低,倉鼠和土撥鼠的血壓從常溫狀態的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蝟從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人要長壽,就要心靜,心靜才能呼吸、脈搏變慢。吸呼的快慢,與人及動物的壽命是成正比的。見李謹伯《呼吸之間》一書中所說:
雞一分鐘呼吸30次,它的壽命只有12年;鴨子一分鐘呼吸28次,它的壽命只有16年;那麼狗呢?它一分鐘呼吸24次,所以它活20年。狗很有意思,你養狗,它臨死的時候不死在家裡,跑出去找地方去死,很奇怪的。那麼牛呢?它一分鐘呼吸20次,所以它的壽命有32年;那麼大象呢?大象是每分鐘呼吸18次,它的壽命是6O年。一般說來,人的呼吸是16次,如果你每分鐘呼吸16次,就可以活到72歲;換句話說你每分鐘呼吸18次,你就只能活到60歲。烏龜能做到一分鐘呼吸8次,有一種龜,它一分鐘只有兩次呼吸,所以它的壽命能達到200年,甚至500年。所以呼吸對人的長壽是有決定意義的,是人的壽命長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人的壽命還有別的影響因素,飲食、運動、情緒,有什麼病,等等。我們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在家裡看自己的表:你要是能做到一分鐘呼吸16次,就會有72歲壽命;如果能做到14次,可能能達到80歲;你要是做到跟我一樣平時呼吸12次,你就可以超過80歲。(摘自李謹伯《呼吸之間》)
以上所說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要長壽,就要呼吸慢,要呼吸慢就要心靜。要心靜就要心無所求,要心無所求就要放下世間種種執著。
話又說回來,動物會入「定」,人也會入定。如果說別區,就是心意識用上的區別,智慧上的區別。我們修行,應當理性地修行,讀書應該透過經文去悟經文的本意。如我上次在地藏論壇上說入定前宜清腸胃再入定,比較容易入定,而已入定後不易大便中毒。這原來是1+1=2便簡單的道理,因為食物時間久,糞便時間長了,會爛臭,變成毒素。而入定幾天又不能排便,自然有害健康。但我想不到的是,論壇上大批人說的外道之類云云,論壇那時也因此禁我發言,此後我就很少到什麼論壇發帖,有大多數修證方面的文章僅在我空間發表。如果你與我有緣,自然會到我空間裡看到修證上的重要文章。
他們說是外道之云云是因為什麼你知道?他們說辟穀一詞出道家。天下怎麼會有這多這種人?在修證上,佛道二家有很多都是相通,道家有時會用佛家的詞彙解釋修證上的見地。佛家有時也會用道家的詞彙解釋修證上的事相。
比如禪宗的祖師石光希遷禪師就是精通易學的高手,常用易學來解釋禪學。禪門五宗,有三宗皆出自石頭希遷。歷史上精通佛道儒的高僧不計其數。怎麼可因某人用了辟穀一詞就說是外道?
修行人不可執著一切門派宗教,諸妙法佛與宗教門派及知見名詞毫無關係。所以六祖說:
「諸佛妙法,非關文字。」
關於如何入定,我暫說到此,願各位讀者智慧常明,得入真定,得證聖果,能了生死。
我所言論,不做聖解。
是錯或對,君自參悟。
永樂居士莫欞鷹
2010年12月2日,於浙江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