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2020-12-14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老鼠大腦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它們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深度睡眠狀態,可持續一周時間,該發現在太空探索領域引起很大的轟動。幾十年以來,專家們一直認為,冬眠是人類實現太空長途旅行的唯一方式。

人類會是下一個太空冬眠者嗎?

長時間睡眠(僅僅是睡眠)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睡眠與之不同,冬眠狀態下生物體需保持睡眠新陳代謝和健康體溫,這兩種過程能使清醒的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在一篇最新研究報告中,日本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一種「下丘腦神經迴路」,它能使老鼠進入深度、長期睡眠,並誘導體溫和代謝降低。

科學家發現通過觸發老鼠大腦中的「Q神經元」,可讓老鼠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長期低溫和代謝不足狀態,但他們並不確定人類是否有類似的Q神經元,但這項研究是探索冬眠太空旅行方案的第一步。

研究小組現已在老鼠身體進行此類實驗,但關鍵問題在於人類和老鼠的生理方式不同。冬眠老鼠經歷的「麻木狀態」是一段生物誘導的休息時間,但是正常情況下老鼠和人類都沒有經歷過該狀態。人類Q神經元只需適應實現冬眠的條件即可,研究人員指出,冬眠生物體新陳代謝一定會減緩,心率變慢,體溫下降。

冬眠狀態下的老鼠體溫下降16%,從97華氏度(37攝氏度)下降至81華氏度(27攝氏度),即使老鼠體溫下降到21攝氏度,仍能具有健康的生物學功能。

目前,誘導性降低體溫應用於人類某些醫學條件,但通常這是治療人類絕症患者的唯一選擇,這更像是為病人「凍結時間」,延緩不可逆轉的傷害,而不是簡單地打發時間,直到環境處境好轉。

長途太空旅行產生巨大的後勤難題,科學家仍不確定太空人在冬眠狀態下如何安全導航,雖然冬眠會讓部分太空旅行變得更容易,但太空旅行還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如果人類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則需要100年時間,那麼這艘飛船將是一艘世代飛船,飛船上的人類必須生育後代,確保太空旅行後繼有人。大多數專家認為,太空環境下成長對於任何孩子而言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太空人長期深度睡眠可避免長期太空旅行帶來的「世代危害」,但他們仍然需保護自己免遭外太空的宇宙輻射。Space X公司總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稱,對於太空人來講,使用核推進系統比高輻射太空旅行的安全性更高。

事實上,最理想的長途太空旅行方案是結合冬眠、高速旅行和某種輻射保護。(葉傾城)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會不會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
    中國大陸地區的「中央社」東京2020年8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說,日本科學家在老鼠身上發現被稱為Q神經的睡眠開關,只要經過強烈刺激,老鼠身體就會變冷進入類似冬眠狀態。日本筑波大學國際統合睡眠醫科學研究機構教授櫻井武等人,6月在老鼠身上找到了能造成類似冬眠狀態的腦神經迴路,並將研究報告發表在英國的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 地松鼠冬眠8個月,每分鐘心跳1次,人類離休眠去太空又近一步?
    誰都知道,要想幻想成現實,休眠技術是關鍵,如何能夠讓人類在暫時停止新陳代謝後清醒過來,冬眠的動物成了研究的對象,尤其是一年冬眠時長可達8個月的北極地松鼠,更是讓人們看到了休眠進行太空旅行的希望。作為世界上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研究者一直以來都對北極地松鼠的冬眠行為感興趣,首先是它們「不凍結」的原因,其次是它們如何保持身體的新陳代謝。
  • 人工冬眠離我們還有多遠?日本科學家小鼠實驗帶來希望曙光
    冬天來了,很多動物進入了冬眠。你是否想過,人類是不是也能冬眠?這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有著實際的需求。比如,幾乎所有涉及星際旅行的科幻電影,都有航天員進入冬眠狀態的情節。為了穿越茫茫太空需要度過的幾年、幾十年時間,航天員用這種方法儘可能減少能量的消耗;還有一些絕症患者,為了等待治癒疾病的方法,用冬眠將人生推遲到幾十年後的未來。
  • 星際旅行不再是夢 電影中冬眠技術即將實現
    ,有個問題需要解決:在長達數月乃至數年的星際旅行期間,太空人如何打發他們的時間?在電影《太空旅客》的星艦「阿瓦隆」號上,乘客和太空人在120年的星際旅行期間幾乎全部在睡眠中度過,只有4個月時間保持清醒如今,人類還沒有準備好進行吉姆·普雷斯頓(Jim Preston,克裡斯·普拉特(Chris Pratt
  • 動物進入冬眠只需激活一個「開關」,人類能實現嗎?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科幻小說中常有一個經典的情景,即外太空旅行者在進行遙遠的太空旅行時需要進入休眠狀態。而接近現實的做法是,使用冰冷的生理鹽水置換血液,以降低大部分正常的生命活動,同時保護細胞免受嚴重創傷。但使用生理鹽水置換血液或者其他外部措施來降低人體新陳代謝,都並非最佳選擇,因為它們都有損害組織的風險。
  • 科學家在小鼠和家兔腦中發現冬眠開關,電影中的人工冬眠還遠嗎?
    未來人工冬眠 | instagram作者 | 張可可 生物學博士責編 | 高佩雯在太空旅行中,如何打發漫長時間,以及減少能耗?首選應該是人工冬眠。在科幻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人類進入冬眠的情節。通過對特定的腦區施加藥物刺激,就能自如操縱實驗小鼠進入或脫離類冬眠的低代謝狀態。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動物體內發現和利用類似的調控機制。相關成果刊登在6月的《自然》雜誌。冬眠:凍結時間的魔法冬眠在自然界中並不鮮見。
  • 人類可以靠「冷凍休眠」去火星旅行 人們可在幾天中保持冬眠狀態
    人類可以靠「冷凍休眠」去火星旅行 人們可在幾天中保持冬眠狀態時間:2016-09-21 13:2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類可以靠冷凍休眠去火星旅行 人們可在幾天中保持冬眠狀態 每個人都嚮往能有一場太空旅行,但是深度太空旅行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到達遙遠的目的地,這種旅行方式顯然無法大規模普及
  • 新思考:從自然冬眠到人類「休眠」
    ——《天問》 屈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思考與探索。現代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被稱為航天之父的齊奧爾科夫斯基也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雖然在20世紀6,70年代,人類的腳步就已經踏上了月球。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仍被限制在地月空間之內。這是因為即便是去到離我們最近的可登陸行星-火星,也需要500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往返。
  • 科學家成功讓老鼠進入假死狀態 或能用到太空旅行
    研究小組甚至還在老鼠身上也能做到這一點--而我們知道老鼠通常根本不會這樣做,這表明這種「假死」狀態最終可能也會出現在人類身上。蟄伏似乎是動物在食物缺乏時進化而來的一種生存策略,它能使動物在寒冷的夜晚乃至整個冬天都睡個不停從而不會浪費太多的能量來保持體溫。當然,這使得它們能生存到氣候再次變暖,此時食物又開始變得更加充足。
  • 電影《太空旅客》像青蛙一樣冬眠,人類可以實現星際旅行嗎
    看過星際類電影的朋友應該也幻想過自己可以去別的星球生活,地球的資源總有一天會被消耗完,所以我們得儘快找到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不過現在面臨的問題,就算找到了這樣的星球,我們應該怎麼過去?電影《太空旅客》中,人類的飛船技術以及可以達到1/2光速,即便這樣的速度,還是差得很遠,因為有很多星球都是離我們幾十萬光年,幾百光年,而電影中的新家園2號行星也距離地球幾十光年,以1/2光速前進,至少的九十多年才能到達,在這期間人類是壽命是無法堅持到目的地。
  • 科學家從老鼠大腦中找到觸發休眠的開關 應用於人類還遠嗎
    如果我們能夠安全地在人類中觸發這個過程,冬眠狀態可以幫助一個人的身體存活下來,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傷害或死亡。 當然,太空旅行是顯而易見的例子,可以想像找到將人類置於靜止的動畫中,以便長途跋涉到銀河系的遠端。
  • 最奇葩的3種冬眠動物,旱獺最能睡,一年能睡8個月
    實際上,驚蟄除了常常伴隨著春雷之外,還有很多冬眠的動物也會在這段時間開始活動。人類很遺憾無法享受這種漫長的休眠期,不過好在我們擁有自然賜予的其他優勢,面對冬眠中的「奇葩」動物們,也常常感到十分有趣。比如,龐大的鳥類家族中只有一種鳥需要冬眠,其他鳥類可能會在天氣寒冷時長出厚厚的羽毛,或者向溫暖的地方遷徙,只有弱夜鷹選擇躲起來開始漫長的冬眠。
  •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
    對於人類來說,是沒有冬眠的,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同樣會不想起床,但是還是需要起來的,而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冬眠是必須的,因為天氣過於寒冷,已經到它們沒辦法生存的地步了,所以才會採取的這種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冬眠的時候,往往身體的消耗是極少的,因此就算是食物短缺,它們也能熬過冬天,而不同的動物其實冬眠的時間是不大一樣的。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經常在冬眠時睡死過去,一旦被捉就直接脫皮。這種動物可以還說是相當奇葩了,怎麼還能把自己給睡死呢?這種動物其實就是睡鼠,簡直是輸入其名。
  • 烏龜冬眠時被老鼠啃掉雙腿,給它換上輪子,這速度輕鬆超越兔子
    烏龜冬眠時被老鼠啃掉雙腿,給它換上輪子,這速度輕鬆超越兔子烏龜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動物,作為自然界中最長壽的動物,很多家庭會圖一個吉利,將它們當做寵物養在自己身邊,這些烏龜不僅壽命長,而且非常好照料,可烏龜在寒冷的冬季來臨時
  • 熊可以冬眠,人為什麼不行?
    熊是一種典型的冬眠動物。對於熊來說,一年主要分為三個季節:春至秋的享樂季節;秋至冬的大吃特吃季節;冬至春的睡覺季節,因為時間延綿了整個冬天,所以這段時間又被稱為「冬眠」。這也是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的原因之一,因為代謝速率過慢,導致體內的有害物質積累過多。並且,熊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前文提到說,熊在冬眠開始前,會大吃特吃,變成一個大胖子。
  • 研究發現: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已學會冬眠,為何現在不行了?
    比方說刺蝟會縮在自己的巢穴中、熊會躲在洞穴裡,就連在夜晚出沒的蝙蝠,也會躲進人類的閣樓中或者是洞穴中睡覺,只需要休息幾個月,就可以度過漫長又寒冷的冬天。看起來是不是非常厲害?那麼,為何人類卻沒有辦法進行冬眠呢?有趣的是,近日的一段研究發現,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也是會冬眠的,那麼,為何現在不行了呢?
  • 自然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這種沉睡的狀態叫冬眠。你知道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嗎?今天,象媽就和大家說說冬眠的知識。我們先來看看熊是如何冬眠的。nomadicnarrator.com幾乎所有的熊在冬天都會冬眠,不吃不喝。冬眠的動物不止熊一種,其實有很多動物會像熊一樣冬眠。比如刺蝟。
  • 熊類冬眠,那北極熊也會冬眠嗎?你可能想不到它是清醒的冬眠
    這裡本來就很冷了,所以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北極熊還需要冬眠。這是因為它的主要能量來源又是肉類,在寒冷的冬季熱量消耗大,而獲得能量少。所以為了自身生存,它們必須多獲得能量,也就是多捕食;要麼它們減少自身消耗,也就是它採用的冬眠的方式。冬季,北極會在太陽直射到達南回歸線的那一段時間,也就是南半球夏季最熱的時候,進入極夜,在這段時間裡,沒有光照,亮度極差不利於北極熊捕食。
  • 我想做只冬眠的熊
    等最後一批樹葉被寒風揪下枝頭,飛飛揚揚地掠過那條大紅油漆書寫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熊們看看行色匆匆的人類,呲開兩隻長牙笑了,它們拍拍囤積著脂肪的肚皮,找個雪洞巖洞樹洞啥的一頭睡倒,管它現實世界樓市飆升,股市暴跌,孩子打鬧,老闆炒魷呢,生活轉入另一半的做夢模式了,最好大家做的還是中國夢,想會誰會誰,想吃誰吃誰
  • 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流言: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都說大熊貓跟熊是親戚,熊到了冬天都去冬眠了,所以大熊貓也需要冬眠。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發現了一個問題:都說大熊貓跟熊是親戚,人家熊到了冬天都去冬眠了,為啥我們大熊貓還在照舊吃吃玩玩負責可愛?  冬眠本就是「小動物」的習慣  首先需要說明一個問題:不是所有的熊都要冬眠。為了適應低溫天氣,大熊貓具有低代謝的能力,但確實沒有冬眠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