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歲商船會館修繕一新後,首次對外開放,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2020-12-21 騰訊網

6月13日上午,會館街38號,高溫之下,依然有市民早早地在商船會館門口排隊了——這一天,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系列活動之一,上海全市78處文物建築集中向公眾免費開放,其中科學會堂和商船會館兩處文物建築均是首次對外開放。

作為上海最早建成的會館,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商船會館已經305歲了。去年年底,它剛剛完成修繕。如今,首次對外開放,更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由於疫情影響,這一天的商船會館每小時限流50人,總共迎來了768個參觀者。因為天熱,除了內場開了空調外,館方還貼心地備了外場冷風機,甚至配備了醫療急救室。人們慕名而來,還包括一群曾經在這裡「住」過的人來尋訪原來的味道。「非常感動,本來以為這裡要拆除了。感謝建設方,他們做了一件好事。」一位參觀者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

商船會館位於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商船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

該建築群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現存主要建築有磚雕門樓、大殿、戲臺和清乾隆石碑,建築佔地面積793平方米,分布面積2341平方米。門樓高5米、闊16米,由清水方磚砌築,雕有「商船會館」字樣。大殿歇山頂,雕梁畫棟,南牆上嵌有清代石碑一塊。殿前為戲臺,上有八角形漆畫藻井。1987年11月17日,商船會館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商船會館實施修繕。此前,光戲臺和大殿的修繕設計方案就耗費了近一年半時間、超過10次方案論證、專家評審。整個修繕中不僅保留了原來的結構、形制,並大量採用傳統工藝。僅800平方米的修繕面積,就動用了近60名傳統工藝技師。單雕花一個環節,就要經過拓印、描線、粗加工、細加工、上油漆等幾道工序,力求原汁原味保留會館的歷史底蘊與記憶。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殿前的兩層樓戲臺,梁枋上露出一角鎏金的雙龍戲珠浮雕,頂部的八角形漆畫藻井煥然一新。講解員介紹:「保存的歷史遺存脊桁彩畫,屬於傳統蘇式彩畫中的枋心式彩畫,仍能辨識有金龍盤旋。修繕過程中只做除塵和畫面固化處理,不重新繪製,來保留原來的樣子。」

立於庭院內,左手邊是項目的戲臺,戲臺上八角形的藻井做了一層金箔,整個造型復原了康熙年間的戲臺效果。再看整個項目的飛簷起翹,和豫園湖心亭比較相似,起翹較大而且很輕盈,這也得益於項目鬥拱、梁柱結構。在大殿的正中央,正梁上是一個龍柱,上面有一條龍紋,也是用傳統木雕工藝製作完成的。

「修舊如舊」,幾乎是所有參觀者的共同感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原館長潘君祥說:「上海商船會館的修繕,具有獨特的上海味道。」在業內人士看來,保護建築「修舊如舊」不易。修復前基於歷史資料嚴謹考證,現場勘測考證,抽絲剝繭、揭開那些被封存的歷史印記;對於破碎的石塊,修復前要經過高溫蒸汽洗縫、碎石編號預拼、表面清洗、縫口重點清洗、縫口塗膠、縫口膠合、夾具固定、補縫、原正面加固、原背面打磨、原背面拋光等重重步驟……

商船,又叫「沙船」,是促進上海城市發展、商品經濟興起最早的行業之一。穿梭305年光陰後,商船會館再度喚回了黃浦江畔老碼頭的歷史記憶。它記載著上海航運發展、客商貿易及文化往來的厚重歷史,也是上海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的見證。今天,它的開放,迎來絡繹不絕的人群,也意味著它仍在這座現代城市中獨具魅力。

相關焦點

  • 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2020-06-15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6月13日,地處上海外灘黃浦江畔,有著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在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據悉,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
  • 新修商船會館一瞥
    而會館弄在外馬路到中山南路之間,是因原泉漳會館而得名的,原名泉漳會館街。一街一弄,差了一站多路,走是要走一會兒的。今年1月1日元旦放假一天,想起前幾天有朋友問起商船會館是否已經修好了,於是就坐車來到董家渡路以南的原會館街,看一看上海最早的會館——商船會館,現在怎麼樣了。
  • 305歲商船會館今天免費開放,它奠定了上海以港興市的繁榮基礎
    「一直從事跑船工作,見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船隻,聽說商船會館開放,一定要來看個究竟。」今天早上9點,市民李先生帶著一家人來到位於會館路中山南路一帶商船會館門口。在他看來,商船,對於上海市民來說,尤其是從事航運工作的人士來說,無疑是一個傳奇。商船會館是當時上海面積最大、建築格局與形制最為豪華的會館之一,經歷了三百年多年的沉澱,如今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新生。
  •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本次講座作為華夏講堂深入探討黃浦區文化遺產保護系列內容的第一講,值得關注和熱愛上海歷史文化的你來一探究竟。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除了公益講座,黃浦區還開啟了文物建築免費開放活動,其中的上海科學會堂更是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01商船會館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
  • 遺產日首日,到商船會館溯源上海城市發展史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圖首次對公眾開放,商船會館吸引了眾多市民來了解上海航運和城市發展史。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圖會館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是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1882)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
  • 煥彩重生的商船會館
    商船會館,對上海人而言是一個神奇的傳說。它見證了「以港興市」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它曾經名噪江南,又無奈衰落沉寂,掩蔽在陋巷簡屋中,難以一窺真容。商船會館是上海第一所同業會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上海各幫沙船商集資在小南門外馬家廠北(今黃浦區會館街38號)興建。商船會館佔地近20畝,規模宏大,號稱「極締造之巨觀」。會館坐西向東,面朝黃浦江。
  • 外灘商船會館花園: 一個被時間封藏的「人間煙火」
    作為典型的明代私人園林,豫園已經跳出江南私家園林的私享性質,成為上海的地標景點,元宵的燈會、各類花展、畫展,還有地道的上海小吃,中外遊人如織,本地人也徜徉其中。好消息是,另一座中式典範園林商船會館花園,與數百年歷史的商船會館一起,作為一張的新的城市名片,與豫園兩大江南園林交相輝映。
  • 「申藍巔峰時刻-申花歷屆獎盃巡禮展」亮相上海商船會館
    7月4日-7月5日,「申藍巔峰時刻•申花歷屆獎盃巡禮展」在上海商船會館舉行本次獎盃巡展展出了申花歷史上的12座榮譽獎盃,包括聯賽冠軍獎盃、足協杯冠軍獎盃等。眾多申花球迷通過預約報名的方式,前往現場近距離回味申花歷史上的巔峰時刻,感受申花精神!
  • 這裡有3座百年老宅修繕後即將對外開放,你期待...
    這裡有3座百年老宅修繕後即將對外開放,你期待嗎?今年年初,丁蔣陸三宅修繕工程正式啟動,修繕團隊按照「原材料、原工藝、原式樣」的要求修舊如舊,通過工匠技藝再塑歷史滄桑感,延續古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屋面揭瓦翻修前,修繕團隊保留了質量尚可的原瓦件,並對新添配的瓦件進行嚴格的篩選,以最大程度還原歷史舊貌。
  • 上海外灘美術館閉館翻新 秋季重新對外開放
    想去上海外灘美術館的小夥伴們注意啦!上海外灘美術館已於2020年1月6日起暫停向公眾開放,並對美術館樓體進行全方位翻新,其後將於2020年9月重新對外開放,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建館十周年。 記者從該美術館處了解到, 此次翻新將擴建美術館公共空間,全面升級展廳硬體設施,修繕建築歷史保護面,同時改善參觀動線,整體提升美術館功能規劃,為公眾提供更豐富的觀展體驗,包括徹底改變過去因美術館入口臨街所致的動線不暢,新的入口將由建筑西側移至東側洛克·外灘源內街博物院廣場。同時,美術館還將首次開放屋頂露臺!
  • 上海的這些老建築,居然都被「動過位置」?!
    保護歷史遺蹟 等於收藏了上海曾經的珍貴歲月。 平移期間,上海音樂廳還同時完成了內部整修,建築外觀未變,內部設施卻修繕一新。音樂廳裡大理石立柱、漢白玉石階、羅馬式吊燈、鏡框式舞臺及浮雕裝飾都「修舊如舊」。
  • 150年的小鎮老宅迎來新主人!金山區張堰鎮一批歷史建築修繕後...
    金山區張堰鎮一批歷史建築修繕後「復活」開放 2020-08-21 0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建築修繕技藝如何傳承?這裡建了上海首個實訓基地
    上海1058處、3300多幢的 優秀歷史保護建築 是城市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傳承好歷史建築修繕技藝 實訓基地·345傳習工坊
  • 孫科別墅修繕完成,蔦屋書店也要來了,上海這處地標又要大變樣
    向公眾開放兩年半後,上生·新所又將迎來一輪重大變化。11月14日,位於上生·新所內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孫科別墅將部分向市民遊客開放,歷經數年的保護性修繕與更新探索,別墅一層空間將以「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歷史文獻展」的方式揭開面紗。
  • 上海「沉睡」地塊啟動喚醒計劃:4.5萬平方米項目率先揭牌
    完成外立面修繕後的武康大樓 歷史建築要「修舊如舊」,居民生活卻要保證「如期翻新」,這是歷史建築分布密集、城區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的徐匯,在踐行城市煥新道路上一以貫之的堅持
  • 小鎮老宅迎來新主人 金山區張堰鎮一批歷史建築修繕後「復活」開放
    8月20日上午,在金山區張堰鎮政安弄3號,一座老宅打開大門迎來一大批客人,更重要的是迎來了新「主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上海市華僑書畫院、海上書畫院院長朱鵬高。這座距今已有150年歷史的老宅,經張堰鎮政府修繕後變身為朱鵬高藝術館,於8月20日正式揭牌。
  • 文化空間|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修繕一新,正式開放!
    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在歷經一年的重新修繕後,於1月9日下午正式對外開放。當天,「春風又綠江南岸」——第二屆長三角中青年版畫家邀請展作為開館展啟幕。走進展廳,全新的藝術館讓人眼前一亮,灰白色調帶來藝術和美感的全新創想。
  • 上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完成修繕,「老法師」詳解...
    ,一正一廂,坐北朝南,獨門獨戶,建築面積約168平方米。2018年6月,《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保護利用工作啟動,通過房屋置換,騰退了四戶居民,開展修繕施工。因為歷史久遠、多戶合用,南昌路100弄2號修繕前的內部雜亂,有違建,存在白蟻蛀蝕建築等問題,面貌相較原始狀態變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