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店起家的屈臣氏,年入800億,屈臣氏是如何俘獲年輕人的心

2020-12-12 十萬個品牌故事

據說在李佳琦還沒走紅之前,讓大家最把持不住的人就是屈臣氏導購。

70%的網友表示,每次進入屈臣氏都是一場心理戰:當你踏入屈臣氏店鋪的那一刻起,導購就會在0.1秒之內迎上來,一路指點,最後,只想買一瓶洗面奶的你,不僅買了一套護膚品,順便還買了一堆根本不打算買的東西。

在網上,大家把上課的老師、健身房的教練、屈臣氏的導購併稱為三大不敢與之發生目光交流的職業。

嫌棄屈臣氏導購與被屈臣氏導購嫌棄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被大家吐槽的重點。雖然一直被嫌棄,但屈臣氏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僅是在國內,在全球也是排名領先的藥妝、美妝連鎖品牌。

今年3月份,曾傳出阿里和騰訊考慮收購屈臣氏股份的消息,雖然最後沒有下文,但被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看中,也足以看出屈臣氏自身的實力。

儘管在屈臣氏的百科上,將公司起步的年份定在了1841年,但屈臣氏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20年,兩位叫做皮爾森和李文斯頓的醫生在澳門開設的「澳門藥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後來隨著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思想日益嚴重,原本開放的四個港口城市,只餘下廣州作為唯一合法的外貿口岸。於是「澳門藥房」搬到到廣州謀發展,1828年,他們將藥房遷到廣州,改名為「廣東大藥房」。因為當時的汽水只能在藥店供應,所以他們開始售賣汽水,並在在廣東建造了中國第一家汽水工廠。

鴉片戰爭之後,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外來人口增多的同時,也帶來很多新型病菌,對西藥的需求多了起來。廣東大藥房便南下去香港謀發展,藥房又更名為「香港大藥房」。1855年,一位叫做託馬斯·博思維·華森的蘇格蘭醫生,從澳門前來香港發展。

開始參與到香港大藥房的業務中,成為眾多股東中的一人。幾年後,華森醫生回國,便將自己在香港大藥房的股份讓給了擅長藥學的侄子亞歷山大·斯科文·華森。

亞歷山大·斯科文·華森憑藉藥學專長,只用了兩年時間, 就成為香港大藥房的核心管理者之一 ,香港大藥房在他的帶領下成長迅速,成為當時港督和愛丁堡公爵的藥房御用商號。

到了1871年,香港大藥房使用他的名字,更名為 A.S. Watson &Company ,中文名則是根據粵語發音將「 Watson」譯為「屈臣氏大藥房」,屈臣氏成為正式的商業品牌。

在香港大藥房事業蒸蒸日上之外,亞歷山大·斯科文·華森還成立了獎學金用以支持香港本地的醫療事業,後來孫中山考入醫學院,因為成績優異,就拿到了屈臣氏頒發的獎學金。

醫藥生意日益紅火,屈臣氏也沒忘記自己的汽水產業。在大手筆投資建設新的汽水工廠,迅速佔領大片市場後,更是拿到了風靡全球的「可口可樂」在華經銷權。

1895年,屈臣氏在香港已有35家藥房,與此同時,屈臣氏的售賣產品也有了變化,從一開始以汽水和藥品為主,到後來增加了化妝品、照相機、食品等主營產品約300種,此時的屈臣氏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藥店。到了20世紀初,屈臣氏已經是遠東最大的藥房。就在屈臣氏前景一片燦爛之時,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幾個月之後,日軍佔領香港並強行接管了屈臣氏的藥房和汽水工廠,汽水廠更是直接被劃到了日本海軍名下,改稱為「日本海軍飲料製造廠」。日本的侵略讓屈臣氏損失慘重,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後,屈臣氏才陸續收回自己的經營權,但這並沒有讓屈臣氏再次容光煥發。

1963年,香港和記企業收購了屈臣氏的大部分股權,幫助屈臣氏進行土地的開發與建設,屈臣氏的資產也因此越來越多,1972年,屈臣氏甚至併購了全港最具規模的連鎖超市之一百佳超市。其後幾年,屈臣氏繼續購買土地和併購工廠,逐漸成為香港財力驚人的企業集團。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是,1973年,屈臣氏曾收購一家玩具公司,後推出一款名為雪山的雪糕,雪山雪糕之後被出售給聯合利華,成為和路雪的一部分。

和記企業在與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合併後成為我們所熟知的著名的跨國企業和記黃埔,並在1980年被李嘉誠收購,屈臣氏也自然被納入和記黃埔集團。背靠和記黃埔這棵大樹,屈臣氏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1987年,正式在臺灣開店,1989年,進入內地,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分店。

有了雄厚的資金支持,屈臣氏又開始大舉海外併購,將商業觸角伸向全球。2000年,屈臣氏西徵歐洲,收購英國Savers連鎖店;2004,成功收購德國保健及美容產品三大巨頭之一的Rossmann;

2005年,李嘉誠斥巨資近55億港元收購法國最大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的控股權,這是屈臣氏首次在歐洲大規模的擴充自己,同年屈臣氏收購總部設於聖彼得堡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SpektrGroup。這項收購讓屈臣氏的全球業務伸展至俄羅斯,進一步鞏固了其成為全球最大個人護理、美容零售商的目標。

之後,屈臣氏資本鐵騎繼續橫掃歐洲,在06年,屈臣氏把烏克蘭唯一全國經營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DC的65%股權收入囊中。

得益於精確的市場定位和強大的門店渠道,屈臣氏在內地的發展也可圈可點,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間,屈臣氏門店數量一度爆發式增長,到2014年底在國內已經有了1700多家店鋪。

2015年,是屈臣氏發展史上的一個巔峰,這一年,屈臣氏的營收達到了192億港元,但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屈臣氏國內同店銷售額開始出現下滑。到了 2016 年,即使網點數量擴張,屈臣氏全年營收仍然下降了 3.82%,這是屈臣氏進入內地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除了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和自有品牌的老化、缺少高端產品之外,代購、美妝電商的崛起也對屈臣氏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儘管早在2011年,屈臣氏就已經進駐淘寶商城,也推出過自有電商渠道,但卻並未全面布局,而是依然將重心放在線下。

所以屈臣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美妝電商一步步崛起,慢慢蠶食自己的領地。

但最近屈臣氏也在積極進行調整,做了大幅度的戰略轉型,並取得一定成效。在店鋪形式上,首推概念店,如2018年與巴黎歐萊雅和美寶蓮紐約合作設計的中國首個Colorlab全新彩妝概念店。

屈臣氏中國區總裁高宏達表示,未來還將推出專業的護膚品概念店,以及定位高端市場的概念店,這些概念店會成為屈臣氏新的增長點。

在門店開設上,屈臣氏也開始更多的向三四線城市大量延展。曾經錯過的電商渠道,如今也成為了發展的重中之重,2017年屈臣氏上線了萵筍APP,並且對官網進行了大幅度整改,迅速打通線上線下渠道。

同時,屈臣氏還先後美團、餓了麼、天貓、京東等幾乎所有大型線上平臺合作,開展線上下單、門店自提或者1小時閃電送服務。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也讓屈臣氏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全球銷售額達831.6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33.59億元),中國區銷售額達123.12億港幣(約合人民幣110.35億元)。

作為一個曾經天天想要變美的少男/女,那時的我們擁有一張屈臣氏會員卡或者能去屈臣氏買東西,就感覺是一件很有品味的事,雖然如今已不再是屈臣氏的忠實消費者,但偶爾逛街的時候,還是會走進屈臣氏去逛一逛。

對已經走過190多年曆程的屈臣氏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還是樂意看到它能繼續積蓄力量,努力衝破眼前的迷宮。

相關焦點

  • 藥店注意!美團、京東、屈臣氏,都賣藥了!
    搜藥獲悉,美團、屈臣氏,都要賣藥了!加上早有布局的京東,藥店行業眼下可謂「身陷險境」。要知道,按照美團、京東、屈臣氏的體量之大,隨便哪一家都夠現有的藥店企業喝一壺的。由此來看,美團已然成為一家網際網路巨頭,如果說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殺入藥店行業,必將對傳統藥店所佔的市場份額造成威脅。行業擔心的事情要發生了?
  • 藥店人必看!屈臣氏門店的管理精髓
    大家知道,對於一個大型超市,「年坪效」到達1.5萬元是屬於業績不錯的,3萬元是屬於頂級的。而屈臣氏的很多店鋪都是能達到6萬元。  在超市的毛利率已經下降到10%以下的今天,屈臣氏的商品「毛利率」仍然還可以保持在35%以上,這也是值得其驕傲的。  那屈臣氏究竟是如何達成這個令人眼紅的業績的?其他企業是否也可以獲得這樣的回報?
  • 屈臣氏要在線上賣藥,湊熱鬧還是要玩真的?
    強敵環伺雖然屈臣氏進軍醫藥電商領域不失為拓展業務的好方式,但是周邊強敵環伺。目前在醫藥B2C領域,無論是上市還是非上市醫藥公司,均在電商領域有所布局。以上市公司為例,目前百洋健康網上藥店、健一網、同仁堂網上藥店、七樂康、國藥網上藥店等醫藥電商均由上市公司控股操刀。
  • 門店越來越多但收入增長停滯的屈臣氏,為什麼還能估值 2000 億?
    換算下來,屈臣氏估值達到300億美元,約合2000億人民幣。跟中國聯通在A股上市的部分差不多高。屈臣氏從1989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連鎖形式賣品牌保健品、美容產品、香水、化妝品等。2009、2011年開設內地第500、1000 家門店。到 2017 年底,在內地 454 個城市開設了 3271 家門店。
  • 屈臣氏怎麼了?銷量下降30%,這群人成一大「敗筆」?
    為了滿足廣大女性的需求,目前,美妝店也是遍地開花,而在美妝領域,有一個品牌不得不被提及,那就是屈臣氏。說起屈臣氏,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基本上很多女性,都或多或少曾經逛過屈臣氏。在屈臣氏中,除了有各種各樣的化妝品、護膚品之外,只要女性有需求的商品,在屈臣氏都能夠找到,所以,在逛街的時候,只要看到屈臣氏,都會進去逛一逛。
  • 業績下滑 屈臣氏「試水」醫藥電商
    自營產品較少銷量一般近期,屈臣氏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了2017年中期財報,截至2017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店鋪銷售額同比下降6.2%,較2016年的-8.5%有所放緩,不過亞洲區店鋪銷售同比增長3.2%,較2016年的2.2%有所上升。
  • 1年賣3億的品牌為何被屈臣氏「掃地出門」
    我們要說的A品牌,近10年專注於大品牌都看不上的小品類,曾在屈臣氏1年賣3個億,多年位居品類NO.1,最後卻被屈臣氏掃地出門。   一個在屈臣氏渠道根基非常深厚,在單一品類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品牌為何會被渠道拋棄?A品牌現在的操盤手王總試圖復盤A品牌由盛轉衰的歷程,探究出其敗局背後的原因。   我是在2016年年底接手A品牌的。
  • 屈臣氏中國開了店中店 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你還記得那個「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在網上開藥店」的消息嗎?出人意料的是,僅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屈臣氏的線下藥店也跟著開出來了。   近日,我們在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附近的一家屈臣氏內發現,化妝品店內竟然開出了一間「藥房」。雖然藥品尚未完全上櫃,但消費者已經可以在店內購買常用藥了。那麼這個「藥房」長什麼樣?我們帶你一起去看看。
  • 【探店】走進屈臣氏美妝概念店:健康與美是永恆的事業
    但近些年,屈臣氏慢慢沉寂了,鮮有同學關注它。直到我拿到廖家慧同學的這份作業,才猛然發現,屈臣氏正在改變。 這也難怪,當前新零售之風橫掃整個行業,哪家企業躲得過去?又何況趕上「顏值經濟」崛起和「口紅效應」盛行的年代,國內美妝零售市場近2年一枝獨秀,逆市上揚。處於風口上的屈臣氏,自然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風景這邊獨好了。
  • 揭秘|你知道10大在屈臣氏興起的國貨化妝品嗎 誰年銷過6億
    不過,裡美剛起家的時候,沒有生產工廠,沒有研發技術,甚至沒有足夠的資金,卻靠定位少女化妝品市場這一點,以韓風起家,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2006年,裡美路遇貴人:深圳某代理商將其引入了屈臣氏系統內試銷。那時候,雖然「韓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但屈臣氏裡幾乎沒有這樣的產品,因此,在消費者看來十分新鮮。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大降30% 自己不行怪疫情?
    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 實習生陳詩泳報導 近日,屈臣氏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與大多數公司疫情期間主要靠中國區保業績迥異,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
  • 一夜「暴跌」33億,卻要「甩鍋」疫情?屈臣氏到底有多「煩人」?
    而屈臣氏就是其中一員,明明是自己的業務能力不足,卻偏偏要「甩鍋」疫情。前幾天,屈臣氏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而此份報告,也被稱為歷史最難看成績單。屈臣氏全球銷售額下降了11%,其中中國區的銷售額僅為88.05億港元(78.92億人民幣),同比大跌了30%,也就是相當於一夜沒了33億人民幣。
  • 李嘉誠計劃將屈臣氏在兩地上市
    李嘉誠計劃將屈臣氏在兩地上市 溫州財經網  2014-02-28 18:32
  • 美團、屈臣氏等電商巨頭紛紛布局藥店 專家:專業服務才是根本競爭力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2月10日,已經有屈臣氏、美團、蘇寧易購、京東等多家電商平臺紛紛布局實體藥店,其中,美團的關聯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於近日申請「 美團專業藥房」的商標,國際分類涉及44類醫療園藝和35類廣告銷售,商標狀態均為註冊申請中。
  • 屈臣氏之店鋪管理精髓,藥店人必看!
    按照屈臣氏的店鋪經營業績,穩定的店鋪「年坪效」大致在3-6萬元。大家知道,對於一個大型超市,「年坪效」到達1.5萬元是屬於業績不錯的,3萬元是屬於頂級的。而屈臣氏的很多店鋪都是能達到6萬元。  在超市的毛利率已經下降到10%以下的今天,屈臣氏的商品「毛利率」仍然還可以保持在35%以上,這也是值得其驕傲的。  那屈臣氏究竟是如何達成這個令人眼紅的業績的?
  • 5年來首次增長,屈臣氏新零售變革挽救經營頹勢
    近幾年,屈臣氏中國同店的銷售額持續下滑,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屈臣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策略,並取得一定的成效。2019年,屈臣氏同比店鋪銷售增長了2%,這是屈臣氏中國5年來首次取得的正增長。3月19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屈臣氏集團2019年收益總額1692.25億港元,基本與去年(1689.91億港元)持平;店鋪數目15794家,同比增長5%,同比店鋪銷售額整體增長1.2%。
  • 屈臣氏:遲來的變革
    ,以及它想要重新贏回消費者的急切心情。在龔菲看來,如今屈臣氏在一線城市的地位更像是日用品超市。店鋪大都開在商場裡或交通便利之處,但路過的消費者往往只進去買洗護用品。像楊雨、龔菲這樣,年齡在二三十歲、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捨得給自己花錢的年輕人,正是屈臣氏最想籠絡的消費者,當這個這個群體開始轉身他顧,屈臣氏的好日子似乎到頭了。
  • 除護膚、彩妝外 屈臣氏還在賣哪10大品類
    屈臣氏為什麼要賣零食和飲品?有一種說法比較可信:藥店曾是集客力不強的零售業態,為了增加客流,藥店想方設法地引進了一款「可以治療感冒」的日常飲品——可樂,從而逐漸形成了藥店賣飲料的潮流。藥房起家的屈臣氏,賣藥並不稀奇。有數據顯示,2007年屈臣氏藥品所佔結構份額只有10%;到了2013年,該比例已經上升到20%-25%。同類型的個人護理用品店萬寧,截至2013年時藥品結構份額只佔到5%左右。
  • 屈臣氏雲店6個月營業額超5億,對於數位化升級,屈臣氏有哪些新故事...
    剛剛過去的8月,屈臣氏在廣州舉辦了2020屈臣氏HWB年度榜單狂歡盛典,值得一提的是,盛典期間屈臣氏官方雲店小程序獲得了銷售破1500萬、單日UV超過百萬的記錄,打破了3.8婦女節當日破千萬的銷售記錄。根據阿拉丁指數顯示,8月屈臣氏官方雲店殺入全網小程序top50,也是美妝個護類top1。
  • 同樣是嘴碎,屈臣氏導購為什麼會輸給李佳琦?
    在巔峰時期,裡美曾創下8億元的年銷售額,其中在屈臣氏系統內年零售額超過6.5億,在眾多品牌中排名第三。現在,裡美早已不在屈臣氏售賣,這些年可以說是有些銷聲匿跡了。再多說一點,有一些導購是第三品牌的銷售,她們負責推銷自己的品牌,同時也需要負責屈臣氏的自有品牌。